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发展中国家尤为显著,我国作为世界上主要的发展中国家,如何作好糖尿病的预防、治疗和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社会问题.通过对糖尿病的现状及不同治疗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等方面加以阐述,以期引起社会关注,加强糖尿病教育,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社会心理因素与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心理因素与糖尿病的三级预防大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116023)边晓明,马玉梅,翟庆荣糖尿病是一组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其发病率近年无论在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都呈上升趋势,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糖尿病研究的进展,社会...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血糖控制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增加。血糖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石。糖尿病的血糖控制要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药物和治疗方案,平稳适度的控制血糖,以达到最有利于患者的治疗效果。用认识论和联系的观点对糖尿病血糖控制的依据、措施和目的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4.
如何对待糖尿病教育在其防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教育是指对医护人员、大众和糖尿病病人进行程度不等的糖尿病知识传授、指导和推广。欧美很早以前就已认识到糖尿病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 ,波士顿的久斯林糖尿病中心进一步认为糖尿病的病人教育就是治疗。如果把治疗糖尿病的 5种手段包括饮食控制、运动、胰岛素、口服降糖药和教育比做 5匹马拉车 ,则糖尿病教育便是驾辕马。为什么要进行糖尿病教育呢 ?随着生产发展、科技进步、生活水平提高 ,生活模式的现代化及社会的老龄化 ,全球范围内糖尿病发病率急剧增加 ,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第三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我国 199…  相似文献   

5.
全球糖尿病发病率日益增多。我国糖尿病诊断率及治疗达标率低,并发症发生率高、进展快,治疗现状令人担忧。减轻体重干预糖耐量受损,是决定疾病转归的关键环节、生活方式及药物干预均可降低糖尿病发生率。只有重视普及糖尿病相关知识,提高专业队伍素质,针对高危人群重点筛查及干预,早期发现糖尿病及综合治疗,才有可能减少糖尿病发病率及致残、致死率。  相似文献   

6.
全球糖尿病发病率日益增多.我国糖尿病诊断率及治疗达标率低,并发症发生率高、进展快,治疗现状令人担忧.减轻体重干预糖耐量受损,是决定疾病转归的关键环节、生活方式及药物干预均可降低糖尿病发生率.只有重视普及糖尿病相关知识,提高专业队伍素质,针对高危人群重点筛查及干预,早期发现糖尿病及综合治疗,才有可能减少糖尿病发病率及致残、致死率.  相似文献   

7.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定义,健康是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协调一致,反之产生疾病。糖尿病在影响人们生理、心理健康的同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关系、收入和社会期望度。因此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必须考虑到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临床医生应学会使用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倡导正确的行为生活方式、落实连续性医疗服务、提高卫生服务整体效能、提供多方位社会支持、选择个体化的糖尿病治疗方案,针对性地进行糖尿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锦州市社区卫生服务站慢性病管理体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牙周状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独居老年糖尿病患者患牙周炎发病率及牙周临床指标高于非独居老年糖尿病患者(P<0.05),且在日常健康行为和口腔保健行为方面与非独居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独居老年糖尿病患者这一群体我们应该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9.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定义,健康是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协调一致,反之产生疾病.糖尿病在影响人们生理、心理健康的同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关系、收入和社会期望度.因此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必须考虑到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临床医生应学会使用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倡导正确的行为生活方式、落实连续性医疗服务、提高卫生服务整体效能、提供多方位社会支持、选择个体化的糖尿病治疗方案,针对性地进行糖尿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逐渐升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糖尿病治疗采取控制饮食、运动、糖尿病教育、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来控制病情。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如多食、善饥、体重下降与控制饮食、控制体重的矛盾;降血糖治疗与低血糖反应之间的矛盾;高胰岛素血症与胰岛素治疗的冲突等,这些矛盾不妥善解决将影响诊疗计划的贯彻。糖尿病教育是糖尿病综合性治疗中的一个基础治疗,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认识到它在解决糖尿病治疗中存在的矛盾上有着药物治疗不可比拟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 控制饮食———…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过去,人们(包括医护人员)对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存在许多误区。通过糖尿病的流行病学,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早期胰岛素治疗对2型糖尿病的意义,及胰岛素的种类、剂型,和使用方法(包括补充疗法和替代疗法),以及2型糖尿病的治疗现状,来阐述胰岛素治疗对2型糖尿病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淡化糖尿病的分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维空间。即传统的1型和至少部分2型糖尿病可能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而目前流行的炎症学说可能是对认可免疫损伤是糖尿病发病理论的一个过渡,我们应该重新审视糖尿病的早期治疗和研究其慢性并发症的发病机理。我们则采用小别量、长时间的治疗理念,早期接受这种免疫治疗的患者出现低血糖的症状,遂减少胰岛素的剂量;再次出现低血糖,我们就继续减少胰岛素的剂量。结果,有部分患者完全摆脱了胰岛素。我们对糖尿病的再认识是建立在对多脏器活检的基础之上。我们的活检结果表明,糖尿病肾病存在着免疫损伤。糖尿病眼底病变是使患者致盲的主要病因,糖尿病患者的眼底病变是一种自身免疫损伤的结果。我们尝试用小剂量的免疫抑制剂环孢菌素A(25mgbid)治疗糖尿病眼底出血,取得了不错的疗效,也证实糖尿病眼底病变是一种血管炎,与自身免疫病变有关。其他的器官还包括垂体、大脑的血管、糖尿病足、冠心病、皮肤的病变和肌肉活检的免疫组化也均有证据表明,免疫损伤是导致多种慢性并发症的罪魁祸首,是一种多器官免疫损伤的结果无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肌细胞表面或多或少均有免疫复合物沉积。这些免疫复合物的存在势必会影响胰岛素与肌肉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即胰岛素抵抗的存在。为此,我们在临床上广泛采用了免疫抑制治疗的理念治疗糖尿病。应用小剂量胰岛素和小剂量环孢素A治疗早期发现的糖尿病取得了不错的疗效。唯一担心的副作用发生在肝脏,即部分糖尿病患者会出现总胆红素升高,而也有一部分患者总胆红素不升高。  相似文献   

13.
关于糖尿病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糖尿病 的认识逐步加深。目前关于糖尿病的命名、诊断分型标准和治疗原则在临床工作中逐渐显露 出其不足之处,这势必会影响人们对于糖尿病的进一步研究。本文从糖尿病的命名、诊断、 分型、治疗和糖尿病研究等方面发表了作者的看法,旨在引起大家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初探健康管理与我国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发展的势头迅速,成为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负担。文章针对我国的糖尿病的流行现状及其带来的经济负担,分析了实施糖尿病健康管理的现实意义,并借鉴美国健康管理的经验,构思了我国社区的促进糖尿病防制的健康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妊娠期糖尿病管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妊娠期发生或首次发现的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未加控制的妊娠期高血糖可对母子产生极大的围产期和远期危害。妊娠后糖代谢发生明显变化妊娠期血糖的管理和控制与非孕期不同。GDM一经确诊,应及时干预,加强母儿监测,控制妊娠期血糖,以降低母儿并发症,改善围生儿结局;产后对母儿严密随访,异常者给予相应处理,以减少或延缓产妇在产后发展为成为2型糖尿病的可能及预防子代发生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impact of a cognit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for nonadherent adolesc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 Six youths having problems following the diabetes regimen received training in cognitive restructuring and problem solving during individual sessions. A multiple baseline design across participants was used. Treatment effectiveness was assessed through 24-hr recall adherence interviews with adolescents and frequency of testing data was downloaded from glucose meters. Data was also collected for diabetes-specific stress. Five youths displayed improvement on at least one self-care behavior. Furthermore,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ognit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was effective in diminishing diabetes-related stress in two participants. Cognit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s show promise for increasing self-care behaviors among nonadherent youths with type 1 diabetes. However, individual youths varied in their response to treatment.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in developing procedures to better meet the needs of youths, improve youth participation, and enhance treatment effectiveness.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由于糖尿病的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带来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预防糖尿病发生、改善糖尿病患者现况等均提示推广普及糖尿病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糖尿病教育可以全面改善患者临床控制指标、知识水平、自我管理水平和自我效能水平,且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分析显示其投入相对较小的成本即可达到良好的效果和效用,因而在糖尿病防控体...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述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及外周血管病变研究进展,各国学者在该领域的经验及现状新途径等。关于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等方面,各国学者仍然存在争议。总结目前临床应用研究中所存在的相关问题及经验教训,各国学者在开展后续临床研究时,应该避免重要的方案参数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更值得一提的是,干细胞移植的长期安全性尚待评估,其潜在的致瘤风险已受到关注。近期,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撰写了《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立场声明》和《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立场声明》,就是希望能够为阻止当前临床医生和患者在认识上和就医行为上的混乱局面发挥作用,使我国的干细胞临床研究和应用在健康的轨道上发展。  相似文献   

19.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psychosocial predictors of diabetes self‐care (adherence to care regimes), metabolic control (glycated haemoglobin), and mental health among rural‐ and urban‐dwelling youth with type 1 diabetes. One hundred and twenty three adolescents/young adults (aged 13?25 years, mean = 16 years, standard deviation = 3.8 years) with type 1 diabetes, 50 males and 73 females, completed questionnaires reporting on diabetes self‐care, metabolic control, mental health (negative affect, quality of life), risk‐taking behaviours and attitudes, diabetes self‐efficacy, community engagement, and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No rural/urban differences were detected on key predictors or outcome variable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revealed that high diabetes self‐efficacy, lower risk behaviour, and more conservative attitudes to risk taking predicted better diabetes self‐care, which in turn predicted better metabolic control and mental health. Social support and engagement in community activities did not influence diabetes self‐care. The study has significance because both diabetes self‐efficacy and propensity towards risk behaviour are potential targets for educational and counselling interventions designed to improve diabetes self‐care regimes and resultant metabolic and mental health outcom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