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先秦道家黄老著作——《管子》中黄老学篇章(《心术》上、下和《白心》、《内业》四篇)和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暂称《黄帝四经》)中的思想为主要材料,来分析道家黄老学的哲学体系的一般理论特点和思想实质,以及它对老子“道”的哲学体系的改造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黄帝四经》对老子思想的吸收和继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帝四经》是黄老之学的早期代表作。顾名思义,黄老之学是黄帝之学和老子之学的结合,可是黄帝并无著作或学说传世,而老子则是实有其人其书,故此黄老之学乃是吸收、继承了老子思想并加进一些假托黄帝之名的新内容而形成的学说。但迄今为止,似乎分析《黄帝四经》对老子思想吸收和继承的文章还不多,最早研究《黄帝四经》的唐兰先生做了很多奠基性的工作。他在《马王维出土始子>乙本卷前古佚书的研究》一文后,列表将《黄帝四经》同一些古籍中相同或相似的语言进行了对照,被对照的引文有《的冠子》、《管子》、《苟子》、《春秋繁露》…  相似文献   

3.
《老子》《庄子》及《管子》稷下道家在论述人性善、恶方面,属于同一类型。《老子》《庄子》以"道""德"为人性,认为世俗的善、恶不但不是人性,而且伤性害命,因此主张性超善恶论。《管子》稷下道家一方面继承了《老子》《庄子》以"道""德"为人性的思路,另一方面又发展和完善了它们的人性论思想,认为义、礼、法由"道""德"所生,是"道""德"在人道的表现,因此它与《老子》《庄子》一样,都主张人性超越世俗的善恶,或称之人性纯善论。  相似文献   

4.
被早期道教五斗米道奉为经典的《老子想尔注》,是对道家元典《老子》的注释;然而,此书虽然采取了疏解的形式,却绝非一般意义上的《老子》释义。它系统地改造、利用渊源深厚、影响广被的道家哲学经典,在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基于宗教的立场诠解《老子》,把老学的“道”论与长生成仙说、民间道术等融为一体,为道教的最终形成及广泛传播作了理论准备。正是由于对“道”的改造,《老子想尔注》实现了从道家哲学向宗教神学理论的转换。一《老子想尔注》为神仙方术、民间道术等寻找一种理论的依托,利用道家的哲学理论对长生之可能及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5.
考察帛书《黄帝四经》和《易传·系辞》之间在思想上的内在联系,是先秦哲学研究中一个新的课题。《黄帝四经》产生于战国早期之末或中期之初,是现存最早的道家黄老作品,而《系辞》过去则一直被认为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但是,正如我在以前几篇文章中反复论证过的,《系辞》由于其与老庄道家的多方面联系,因而并不能被看作是儒家学派之作。通过本文的考察,我们会进一步了解《系辞》与道家黄老学派的联系,同时也使《系辞》道家说有了更充足的证据。  相似文献   

6.
考察帛书《黄帝四经》和《易传·系辞》之间在思想上的内在联系,是先秦哲学研究中一个新的课题。《黄帝四经》产生于战国早期之末或中期之初,是现存最早的道家黄老作品,而《系辞》过去则一直被认为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但是,正如我在以前几篇文章中反复论证过的,《系辞》由于其与老庄道家的多方面联系,因而并不能被看作是儒家学派之作。通过本文的考察,我们会进一步了解《系辞》与道家黄老学派的联系,同时也使《系辞》  相似文献   

7.
《老子河上公章句》的阴阳观似乎是自相矛盾的,它既沿袭前代《老子》传统,推崇"阴";又表现了汉时的倾向,崇尚"阳"。笔者结合了它此前的相关文献,发现在这一表层矛盾的背后,其阴阳观有内在的统一:在所指为事物运行和行为模式时,书中推崇无为、安静、柔和等"阴"的模式,排斥有为、躁动、强梁等"阳"的模式;而在所指为事物自身时,书中则尊崇精神、气等"阳"之物,排斥情、死体等"阴"之物。这一阴阳观的复杂和矛盾之处在于,它综合了此前《黄帝四经》《春秋繁露》《淮南子》中的不同阴阳观以及与阴阳相似的成对概念。由此分析,我们可以获得对道家和儒家各自阴阳观、"天""道"关系和道家道教历史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8.
我们知道,军事学在古代是属于兵家一类,而道教与诸子百家中的兵家关系尤为密切。道教源于道家,而道家的创始人老子的思想与兵家的思想有许多相似或相同之处。研究老子思想,主要是根据《老子》。全书分上、下两篇,流传的版本,都把“道”经作为上篇,“德”经作为下篇,所以通常又称为《道德经》。但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古代帛书中,却发现两部写本的《老子》,都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这一发现对我们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帛书《黄帝四经》对《老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帝四经》,初见著录于《汉书·艺文志》,为其所著录二十七种“黄帝书”之一。至《隋书·经籍志》已不见著录,可能在汉魏六朝战乱中亡佚。1973年底,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批帛书,其中有关于黄帝学说的古佚书四篇,唐兰先生、李学勤先生等考定为佚失的《黄帝四经》。帛书《黄帝四经》的发现,为研究战国秦汉时期颇活跃的黄帝学派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此派的思想学说,也可以看出它对于《老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关于《黄老帛书》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稷下黄老道家的思想,到了战国后期,有了进一步发展,它的代表作就是一九七三年长沙马王堆第三号汉墓出土的《老子》乙本卷前四种古佚书,即:《经法》、《十六经》(注)、《称》、《道原》等,统称之为《黄老帛书》。《黄老帛书》是我们当今研究道家思想发展环节和探索汉初“黄老之治”的内容及其理论来源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出土后受到学术界的普遍重视。但限于史料不足,人们的研究多带推测性,因而见仁见智,看法各异。这里仅就它的书名、成书年代、作者及其学术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