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天主的子民”及其教会学在“梵二”会议之后一时曾传遍普世。这一概念的提出,使许多国家天主教会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教会一改过去古老的面容,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实际上,“子民”在旧约圣经中用得很多,以色列民族曾以“天主的子民”自傲。在新约中,关于教会的论述有一百多个,其中相当普遍与重要的一个便是“天主的子民”。  相似文献   

2.
“天主的子民”及其教会学在“梵二”会议之后一时曾传遍普世。这一概念的提出,使许多国家天主教会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教会一改过去古老的面容,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实际上,“子民”在旧约圣经中用得很多,以色列民族曾以“天主的子民”自傲。在新约中,关于教会的论述有一百多个,其中相当普遍与重要的一个便是“天主的子民”。因为基督通过死亡与复活,在圣神降临之后建立了新约教会,所以当时的基督徒们便以“新天主子民”自居,并赋予它新的意义。“天主的子民”及其教会学,显示了教会是在基督圣爱中的一个共融体,在这个共融体中体现了所有基督信徒各自应有的圣召和使命。  相似文献   

3.
—、作为教会使命的福传就是天主子民的集合过程根据梵二大公会议的教导,教会是以基督为首召集起来,由各族人民所组成的新天主子民的集体(教会宪章9)。基督以其圣死将他们集合起来,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团体(教会牧灵宪章78)。这一集合过程是通过福传来实现的。福传就是将这个子民集合起来,使各个成员得蒙圣神圣化而奉献于天主(司锋职务与生活法令2)。因而教会作为“普世得救的圣事”(教会宪章48),其实际使命也就是普施天主的救恩。于是教会的福传使命,就是要发动广大教友群众,在各个民族的各个阶层,在他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以基督徒的…  相似文献   

4.
自从“梵二”会议之后,教会在礼仪方面进行了大幅度改革,以能适应时代、社会之需要。让天主的子民用本地化,民族化的方式,藉着各种圣事生活在天主的爱中,充分地享用、发挥天主的爱,使大家从圣事中得到滋养、在生活中得到圣化。现代弥撒礼仪充分表现了用本地语言行礼这一点。神职者带领大家共同举行弥撒圣祭,  相似文献   

5.
教会历来把主教、神父喻为“牧人”,其意是深远的。从旧约时代起,凡德高望重者或者说被天主特别拣选的圣祖和先知们,都被以色列子民称为“牧人”(或他们也自称为“牧人”)。  相似文献   

6.
要把教会变成一个"同心圆"型的教会,在这个"圆"型教会模式中,以基督为中心,神职人员和教友虽然职份不同,却以和谐合作的关系,共同肩负起教会的责任和使命。一、平信徒的身份地位平信徒"指圣职人员及教会所规定的修会人员以外的所有信友。平信徒藉洗礼与基督结为一体,成为天主子民。以他们自有的方式,分享基督的司祭、先知及君王的职务。他们也肩负整个基督子民,在教会及世界上的使命"。这是梵二文献《教会宪章》对平信徒的描述,强调了教会是"天主的子民"  相似文献   

7.
教会具有怎样的使命?这是教会的全体天主子民应当反省的一个重大课题。天主创造了世界万物,世界却因着原罪受到了破坏,天主圣父遂派遣圣子来降生救世,又经由圣子派遣圣神临在教会内外——圣化世界并推动天主的救世计划。天主圣父之所以派遣圣子来到世界,就是为了恢复天人之间的关系,使人获享圆满的救恩。  相似文献   

8.
教会     
教会教会(希腊文Kyriakon“属于主者”;ekklesia“集会”),基督徒团体,也称基督的身体,天主的子民,以及圣神的宫殿。在教会最初时期,年轻的基督徒团体并不视自己有别于犹太教。只是自从外邦人进入门徒们的团体后,教会才渐渐地从犹太教中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9.
今年8月2日,是我们天主教界第一个全国性爱国组织——中国天主教爱国会成立三十周年的大喜日子,我和全国神长教友一起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庆祝这个使中国天主教会走向新生的光辉节日,共同分享三十年来我们沿着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正确道路前进所取得的丰硕成果。面对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种种成绩和进一步为办好教会需要努力去做的许多工作,我这个年届九十五岁的牧羊老人,激动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我从内心欢呼:“吾灵赞颂吾主”,这是天主上智指引着我们,天主圣神默导着我们,并给予我们办好自己教会的信心和力量所致。同时我也从内心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天主教会和天主教界人  相似文献   

10.
法国普拉多司铎修会灵修培训中心座落在法国里昂里毛乃小城,有3000多居民,这里的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生活在此地你不难发现和体验到天主所创造的一切美妙化工,心灵自然归向上主。代表团一行15人就在此灵修培训中心与普拉多修会的神父们开始了两周的灵修学习和牧灵分享,北京教区若瑟修女会乔卞云修女任翻译。我们的生活是以每天清晨6:45分的圣依纳爵的神操(lecdodivina)而开始的,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一,天主进入人类的历史,天主与人类的相遇在救恩史的各个不同阶段。二,教会被召叫和被派遣彰显天主的救恩计划。三,放弃自己,效法仆人基督为人类的得救而服务天主的子民。四,追随善牧基督,牧放、照顾天主的羊群。五,教会的使命是为世界所有的天主子民服务,并向人类宣报天国的福音。  相似文献   

11.
若望圣史自十三到十七章,不断引用旧约,以证明基督所建立的教会,已代替了天主所召选的旧子民:就如天主简选了以色列子民,以奇迹神能由埃及为奴之地救出了他们,与他们订立了盟约,给他们颁发了诫命,给他们预备了种种幸福;同样,耶稣也简选了新约的子民,以自己的  相似文献   

12.
弥撒圣祭     
天主教教理告诉我们,基督的圣体圣血是基督徒信仰生活的泉源与高峰,因为藉领受基督的体血,基督徒不但能与天主的生命相通、分享他的生命,而且还能与天主的全体子民共融合一。因此说,基督的体血是天主在基督内圣化信友的高峰,也是信友在圣神内敬拜基督,藉基督敬拜天父的高峰,同时,基督的体血也是教会赖以存在与合一的有效标记。  相似文献   

13.
一、教会的建立 教会起源于耶稣,那耶稣是否曾有意要建立一个教会呢?耶稣坚决认为,天主的国原则上向每个人开放,“我告诉你们,将来有许多人从东方和西方来,与亚巴郎、依撒格和雅各伯在天国一起坐席,而本国的子民将被驱逐到外边黑暗中去”(玛8:11—12,路13:28—29)但他的使命是为召集所有正直和义德的人,他确实教导门徒说“不要走外邦人的路,不要进撒玛黎亚人的城,宁可往以色列迷失的羊那里去”。(玛10:5-6)诚然,在他的心目中被更新的以色列包括那些进来的外邦人,(玛8:11)但这与外出走向外邦人的使命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4.
尊敬的主教、神父们,各位主内兄弟姐妹: 感谢天主的安排,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就“社会变迁与教会回应”进行交流,我愿借此机会就“回顾中国天主教五十年”谈点浅见,供大家分享,请允许我先从中国教会历史谈起。 一、中国教会历史的经验教训: 天主教于1294年由方济各会会士意大  相似文献   

15.
教会是耶稣基督亲自建立的团体,是一个神圣的团体,是一个救恩的团体,也是一个天主子民的团体。这个教会团体在圣神的带领下逐渐地壮大发展,直到如今已经是一个十多亿教友团体了。为了更好地传布救恩的喜讯,耶稣基督拣选了十二宗徒成为首批教会牧者,并且对他们说:“天上地下的一切权柄都交给了我,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成为门徒,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给他们授洗,教训他们遵守我所吩咐你们的一切。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天主教》2006,(6):47-47
教宗9月22日接见宗座平信徒委员会成员和出席委员会全体大会的人士,和他们谈了堂区生活的更新。平信徒委员会这次全体大会的主题是:重新找到的堂区。教宗说:“大家所期望的堂区更新,不能只由牧灵活动或桌上拟定的方案获得。堂区以宗徒大事录记载的初期教友团体为榜样……尤其是在圣体圣事中与基督相会时找到自己。堂区因着圣体的滋养,在教会的共融中成长,完全信赖教会的训道,并慎重地领会和分辨天主在他子民身上激起的各种神恩。”  相似文献   

17.
梵二大公会议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次大公会议,教会在自我革新、开放的同时,更清楚地认识自身,及在整个世界的角色和使命。教会学方面,突破了近代国家主义影响下太过强调教会的机构、法律和圣统制的观念,重点指出,教会是全体天主的子民,是团契、共融的团体。形成了一种圣事性、神恩性、牧灵性、整合性、历史性的教会学。以下我们简略、概括地探讨一下教会学的内容特色:  相似文献   

18.
教会的特征     
每当有人问:“天主教是怎样的教会”时,你可知 道,是天主亲自挑选了你做他的介绍人,来介绍他的 “机构”吗?这不是形式,也非偶然,是天主拣选了我 们——他的知己,来介绍他、他的家庭,这是多大的荣 幸!因此我们该何等谨慎地做好事前的准备!  相似文献   

19.
各位主内兄弟姐妹们,一年一度的耶稣圣心月来到了,在这一特殊的月份,圣教会要求我们要特别恭敬耶稣圣心,因为耶稣圣心是爱的泉源,是教友生活的中心。2005年6月3日,星期五,是耶稣圣心节,在这一节日,耶稣圣心更应该受到天主子民特别的崇敬。  相似文献   

20.
教友因着所领受的圣洗圣事和坚振圣事,分担了主基督司祭、先知和君王的职务,以执行天主子民的使命。为使教友能更好地完成他们的神圣使命,教会应做好对他们的培育。由于教会过去传统牧灵方式的局限性及中国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