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朝道士娄近垣,被雍正帝表以“秉性忠实,居心诚敬”,乾隆帝封其为通议大夫,赐三品,备员两朝,屡荷恩赐。称娄近垣为“清代正一道士之冠”当不为过。娄近垣以其丰富、深刻的人格魅力,逐渐成为后世千百万学道者的楷模。一、主要生平真人姓娄,名近垣,字朗斋,法号三臣,又号上清外史  相似文献   

2.
正乾隆初年,清高宗封赠署正一真人张昭麟与妙正真人娄近垣,学者引为龙虎山正一道获得清廷礼遇的重要象征。然文献记载既有歧异,学者对其封赠背景更少见讨论,以致相关叙述不一。今排比史料,略作辨析。关于清高宗封赠两位龙虎山真人的时间,娄近垣本人于乾隆五年(1740)编纂完成的《龙虎山志》卷  相似文献   

3.
现存《龙虎山志》有元明善初编、周召续编本,张国祥、张显庸续撰本和娄近垣续修本三个版本。由元本而张本、娄本,山志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前后相承的编修历程。三部山志间不是简单的沿袭和增补关系,而是在体例安排和文献辑录上自有取舍,别具面目,各有其特点与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娄近垣(1689~1776)为清代著名的正一派高道,在龙虎山上清宫修缮、香火田购置以及《龙虎山志》编纂等重大道教史事中,都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雍正年间,娄近垣自龙虎山来到京师,因为替清世宗(雍正)礼斗驱祟、治疗头疾有验而受到优崇,先授以四品龙虎山提点、钦安殿住持,后又敕封为"妙正真人"。进入乾隆朝以后,娄近垣的品级再次发生变动。但由于文献记载不同,学界目前的叙述不尽一致。~1爵秩为朝廷恩赐的重要体现,在政治、宗教以及文化上都极具象征意义。以下检索史料,再作考辨。  相似文献   

5.
雍正朝的正一教──以法官娄近垣为中心(日)细谷良夫著张泽洪译研究清朝道教教团中与政权保持最密切关系的龙虎山正一教的动向,有助于探讨清朝政权的性质。前稿探讨了有代表性的正一教史料《龙虎山志》的编纂过程,清朝入关前的道教政策,顺治、康熙朝历代真人与政权的...  相似文献   

6.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南二十公里处的贵溪县境内。是祖天师修道合丹之所,为道教发源地之一,道教称为第三十二福地。据《龙虎山志》载:“其地三代为扬州之域,春秋战国迭为吴楚地,秦并天下,属番县,汉属豫章郡之余干,隋唐间属雄石镇。”龙虎山群山绵延,乃象山(今应天山)一支西行数十里而至,山状若虎踞龙盘,或曰因名。这里道教历史悠久,文物古迹甚多。著名的道教府第——天师府。位于上清镇中部,全称“嗣汉天师府”,又称“大真人府”,是历代天师的起居之所。其府门曾有联曰:“麒麟殿上神仙客,龙虎山中宰相家”。以示天师在道教和历史上的地位。据《龙虎山志》记载:宋崇宁四年(1105)。  相似文献   

7.
由江苏广陵书社编印的《中国道观志丛刊》。平装32开36册,已于1999年12月出版,每套4500元。本丛书所收宫观志主要可分两种情况:第一,记述某一宫观的专志,如《逍遥山万寿宫通志》、《苏州元妙观志》、《长春观志》等;第二,记述某地或某山所有宫观的专志,如《金陵玄观志》、《龙虎山志》、《茅山志》等。有的山为道教某一宗派的中心,或其本身和道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有很多的神仙传说和遗迹,成为道教名山。因此,本丛书把《龙虎山志》、《齐云山志》、《青城指南》、《麻姑山志》等道教名山的志书,视为一山宫观的…  相似文献   

8.
乾隆初年,清高宗封赠署正一真人张昭麟与妙正真人娄近垣,学者引为龙虎山正一道获得清廷礼遇的重要象征。然文献记载既有歧异,学者对其封赠背景更少见讨论,以致相关叙述不一。今排比史料,略作辨析。  相似文献   

9.
“龙虎山”的龙虎二字含意张天师命名宫址为“龙虎山”,是有他的一定的用意。就其山形构造,确有它独特之处。远眺群山重叠峰连峰,近观绝壁破云山离山,侧看象龙龙逼真,斜视似虎虎威山。东西贯通,迤逦连绵,“龙虎”对峙相映,栩栩如生。但这都是对上清宫景的描素。天师以龙虎二字定山名,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指的是人身的穴位。当时对练气养心者来说,若不知龙虎在人身的部位,又怎能求得长生呢? 龙,指的是心,虎,指的是肾。《龙虎山志·先天图》云:“坎离为真水火,为六卦之主,而六卦为坎离之用是也,阴阳二气皆从  相似文献   

10.
龙虎山道教     
正龙虎山,原名云锦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境内,是闻名遐迩的"千古名岳,道教仙山",为道教发祥地、正一派祖庭所在地,《云笈七签》载其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中的第三十二福地。据《龙虎山志》记载,东汉时期,第一代天师张道陵率弟子游鄱阳湖,再经信江溯泸溪入云锦山修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山因以名",从此,云锦山便更名为龙虎山。龙虎山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大自然的亿载造化,成就了  相似文献   

11.
《茅山志》为道教经典,记录了历代在茅山修炼的诸位道教名流。然其作者问题尚有诸多误记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一,《茅山志》为张雨所修。二,《茅山志》为张雨、刘大彬合修。三,《茅山志》为刘大彬所修。陈国符先生在《道藏源流考》中对《茅山志》的编纂及各种版本进行了较详的考证,附录一《引用传记提要》云:“钱大昕《元史·艺文志》卷二另著录张天雨《茅山志》十五卷。《成化杭州府志》卷十五云:‘张天雨,字伯雨,钱塘人。尝屏居修茅山志,因号句曲外史。’刘大彬志元原刊本明永乐及成化重刊本皆为十五卷。吴全节序,刘大彬叙录,胡俨序…  相似文献   

12.
明末清初著名的伊斯兰教学者张中的生平,缺乏记载。根据其著译三书《克里默解》、《归真总义》、《四篇要道》的序跋文字,以及苏州丁家巷瑞凝礼拜寺的一种碑刻文字(张中译,原石已佚)和张中表弟周士骐撰《〈修真蒙引〉弁言》等文字,可知他名中,字君时,或又字时中、志中,号隐斋,别号寒山樵叟(寒樵、寒山叟),苏州府吴县阊门外丁家巷瑞符里人。出生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崇祯间至南京,从临潼经师张少山、印度经师阿世格学,笔录阿世格所讲成《归真总义》。明末清初回到苏州,不久往扬州,在清真寺授徒,由学生笔录成《四篇要道》。约顺治十五年(1658年)后,回到苏州,整理并刊刻《归真总义》,刊刻《四篇要道》。顺治十八年(1661年)还在世。在张中一生中,授徒教学一直是主要的内容,三种著译大约都是教学时的教材。  相似文献   

13.
孙位为唐僖宗时期画家,《益州名画录》把他列为“逸格”唯一一人,冠以“画之逸格,最难其俦”的评价,但如此优秀的一位画家,画史上对他的生平记载却不详。孙位仅有一幅《高逸图》流传于世,但这幅画的绘画风格却与画论记载的孙位绘画风格不符。今通过《益州名画录》《图画见闻志》《宣和画谱》《新唐书》等画论史料对比研究,对孙位的生平略加考证,发现一些画论中对孙位记载存疑的地方,考证出孙位并非宫廷画家,得出其绘画风格和生卒年。  相似文献   

14.
李渤,一生正直,敢于直谏,不为名利,是唐代贤良之臣。他在隐居庐山期间,怀有积极的入世愿望,故著《真系》以表其志。《真系》是一部道教经典,记载了上清派诸真人的事迹,既彰显了上清诸撰经真人的功绩,又反映了道教在唐朝政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第30代天师张继先(1092-1128),字嘉闻,赐号虚靖先生,自幼聪敏过人,善于题诗答对,当时有“神童”之说。据道教史书《龙虎山志》记载:元佑七年生于蒙谷庵,五岁不言,一日闻鸡鸣,忽失笑赋诗曰:‘灵鸡有五德,冠距不离身,五更张大口,唤醒梦中人’。翌日,宴坐碧莲花上,人皆异之”。宋崇宁三年,虚靖天师奉诏进京谒见宋徽宗,当他行至金銮殿前,宰相和正宫娘娘各献一杯香茶迎接,虚靖天师正在用左右手恭接香茶时,徽宗皇帝接着也敬献一杯香茗。按规定,恭接皇帝的香茗,必须用双手,才能表达尊敬之礼。可是,双手已经接到两杯香茶,在这种情况下怎能恭接皇帝的…  相似文献   

16.
王裕明 《学海》2011,(5):164-166
《月中人》作者月鉴主人生平可考。月鉴主人为徽州绩溪章传莲。传莲,字天山,号月鉴,别号乐真子,生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卒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平生以修道为主,著有传奇《鉴中天》和《拈花记》。  相似文献   

17.
杨晓华 《法音》2008,(3):21-21
本刊讯武汉地区第一部寺庙志《归元禅寺志》,日前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志也是归元寺有史以来第一部志书,它全面、系统地记述了归元寺的历史和现状。其上限为1658年,下限为2003年。编纂人员历时11载,呕心沥血编修。志书有丛林、文物、沿革、人物、诗文、传奇6卷共230余万字,分上、中、下三册出版。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道教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天师道龙虎宗至元代分衍出一个支派,这就是“玄教”,它由张留孙所开创,经过一个历史时期的发展,玄教培养了许多骨干人物,其中相当一些在诗文方面很有造诣,吴全书即是杰出的一位。吴全节(1269-1346),字成季,号闲闲,饶州(今江西波阳)人。《元史》卷二0二《释老传》称,全节“年十三,学道于龙虎山。”有关吴全节的师承,《道园学古录》等书略有追溯。他先是师事李宗老,复闻空山先生雷思齐深明《易》。《老》之学,遂往师之。后李宗老延请雷思齐来龙虎山讲学,全节等多人同受其业。至元二十四年,…  相似文献   

19.
包兆会 《天风》2016,(9):46-47
张星曜(1633-1715?),字紫臣,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人。他是明末第三代天主教的代表人物,也是天主教的重要护教者的宗教对话者,著有《祀典说》、《天教明辨》等论著;他对基督宗教的贡献突出,尤其在文学事工方面成就卓然,写有大量赞美诗,在明清汉语神学建构上贡献良多。  相似文献   

20.
《穆罕默德生平》(下简称《生平》)的汉译本,全书约四十余万字,将于今年上半年由新华出版社出版,32开本。 穆罕默德·侯赛因·海卡尔博士是埃及著名作家,为我国和阿拉伯读者所熟悉。海卡尔博士撰写了《生平》一书,王永方、赵桂云二同志译为汉文,在付印之前,我有幸拜读了《生平》的中文译稿。 海卡尔博士用他所具有的文学天才、丰富多彩的语言及结构严谨的作风,通过大量的史料,史诗般地对穆罕默德的生平进行了叙述。本书对穆罕默德的童年生活、青年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