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医生的“道德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概念,“道心”是儒家修养论的起点和归宿,演绎了完整的修养论。然而,这一传统思路目前在很多研究领域被遗忘,包括医德研究领域。强调尊重传统,用“道德心”来重新衡量医生内在的精神世界,并从祖国传统医学文献的角度,对医德这一常规命题做全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2.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与中国传统医德规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务道德 ,即医德 ,作为调整医务活动中人与人关系的行为准则 ,必然表现为一定的规范。医德的多方面性 ,决定了医德规范的多层次性。中国传统医德规范 ,是在漫长的社会生活和医疗实践中形成、发展并逐渐完善的。在这一过程中 ,既有外在的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和渗透 ,同时也离不开古代经验医学时期的主要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即朴素的整体医学模式 )所特有的限定和要求 ,是内、外动因有机结合、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在讨论中国传统医德规范形成的内、外动因时 ,将重点讨论作为内在动因的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对中国传统医德规范特别是…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医德思想史上,有关医德问题的论说很多,从时间上看,多集中出现在明清时期,分析这些言论,可以把医德问题总结为贪利忘义;不学无术、医术不精;嫉妒同道、曲顺人情;不良用药.了解历史上的医德问题是认识传统医德思想所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传统医德深受儒家伦理的影响,具有"人德"的内涵和理论形态。近代,随着中国医学在理论和社会存在形态两方面的巨大变化,以《医业伦理学》为代表,在"伦理学"的基础上更多地关联着医学职业来把握对医德的认识,从而实现了中国医德从"人德"到"医德"的转变。这些转变主要有三方面表现。第一,医学职业由"道德化"到"职业化"。第二,医德机制由"体仁"到寻求制度与组织。第三,理想人格由"仁人"到"良医"。在中国医德的历史上,近代医德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  相似文献   

5.
最近,由美国乔治顿大学主编、西方众多著名学者参加撰写的《生物伦理学大百科全书》,提出了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医学道德法典是产生在中国。这部法典的渊源可以远溯到公元六世纪唐代孙思邈的著作《千医方》,到十七世纪初叶,明代的陈实功在他所著的《外科正宗》一书中,以“医家五戒十要”的形式,对中国古代医学传统的医德规范作了总  相似文献   

6.
利益驱动是“利润绩效”至上折射从医人员对医德底线失去敬畏的根本因素;漠视患者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服务根基是从医人员对医德底线失去敬畏的基本因素;“利润绩效”转嫁给患者是从医人员对医德底线失去敬畏的强化因素.“利润绩效”至上的利益机制昭示医学伦理缺陷,折射医德滑坡.  相似文献   

7.
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医德教育系统化刍议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医德教育是医科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塑造医务工作者高尚道德情操、医德医风、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医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全方位的思考,科学的设计,坚持医德教育的系统化。1坚持医德教育的整体性医科大学生的医德是诸多因素作用影响下形成的,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医德教育要适应新形势,既要重视院校内环境的“小气候”教育,又要重视社会外环境的“大气候”作用。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特别是临床教师对医科大学生教育和影响的力量是巨大的,也是潜…  相似文献   

8.
关于医德“滑坡”原因的哲学思考新乡医学院(453100)郑宗秀,马振江医德“滑坡”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由于医疗卫生事业的特殊性,这一现象引起各界人们的普遍关注。无论是从事医疗卫生管理,还是从事医学伦理学研究的同志,都在积极研究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寻...  相似文献   

9.
医德教育年年搞 ,层层抓 ,确实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 ,但成效和不显著。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为医德医风建设又提出了新的问题。因此 ,医德教育不能停留在简单的重复上 ,要和医院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要创出一条新路子 ,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我们认为教育不应该沿袭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做法 ,而应该围绕医院的中心工作 ,融化在日常工作当中 ,着重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也就是说 ,医德教育要和医院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互相促进 ,互为互利。医院文化建设是医院管理的新课题。医院文化建设的立足点是“人”这个因素。它以信任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医德教育对现代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德医风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特殊职业要求医务工作者应具有高尚的医德,而高尚医德的培养应从医学生教育阶段开始,努力提高医学生的医德素养。我国传统的医德教育方法,如医学生人品的选拔,老师言传身教,徒弟满师传统等等对于培养现代医学生关爱病人、救死扶伤的医德风范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医德医风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特殊职业要求医务工作者应具有高尚的医德,而高尚医德的培养应从医学生教育阶段开始,努力提高医学生的医德素养.我国传统的医德教育方法,如医学生人品的选拔,老师言传身教,徒弟满师传统等等对于培养现代医学生关爱病人、救死扶伤的医德风范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医德医风问题剖析李令瑟,邵洁一、医德医风现状及问题医疗行业不正之风的表现有不少方面,但当前最突出、社会反响最强烈的则是“红包”问题,即医务人员收受患者钱、物或利用职务之便向患者暗示或直接提出索要钱、物。这虽然不是医德风貌的主流,但它的社会影响却...  相似文献   

13.
从“道德人”的形成谈医学生医德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家陶行知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是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1]对于医学生来讲医德就是其根本,医学生如果没有医德,即使学问和本领再大,也终将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医者。所以医学生医德的培养是医学生培养的基础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笔者就根据  相似文献   

14.
医德与儒学     
医德与儒学黑龙江省黑河市第一医院(164300)邹世霞尹秀兰儒学中“仁”的思想理论与现行的“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有相同的内涵,所以,研究医德与儒学的关系,对今后医学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1“何为仁?”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相似文献   

15.
周琰 《美与时代》2006,(6):20-21
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五四”、“文革”颠覆性的冲击和涤荡,强烈地动摇了中国人的道德观、信仰观。上世纪末,汹涌而来的滚滚“韩流”激起了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再认识和对和谐社会、和谐家庭生活的向往。“韩流”得到中国人的青睐,是中国传统文化以一种特殊的方式重新回归中国社会的侧面反映,认可“韩流”作品、崇尚“韩流”是中国人对自己传统文化的一种深深的致意。  相似文献   

16.
医德有阶级性,也有继承性。列宁在谈到无产阶级文化时曾指出:“无产阶级文化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那些自命为无产阶级文化专家的人杜撰出来的,如果认为是这样,那完全是胡说。无产阶级文化应当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和官僚社会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列宁选集》第4卷,第348页)这里的文化也包括道德。作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一个方面的医德,也不能离开历史而孤立出现。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是它的源,历史上的优秀医德遗产则是它的流。因此,用医史上历代相传的优秀医德传统进行医德教育,可以使学生对医生的职业道德的认识更充实。千百年来众多优秀医师的感人事迹,也会为将要献身医学事业的青年提供宝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西方哲学面临从意识哲学向后意识的身体哲学的理论转型之际,其也为我们重新认识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论范式提供了契机。一种对中西传统哲学的深入比较将使我们发现,与传统西方哲学不同,中国传统哲学与其说是坚持一种“反思”的取向,不如说是坚持一种“反身”的取向;与其说是具有一种“祛性”的特征,不如说是具有一种“尊性”的特征;与其说是以“还原论”为其原则,不如说是以“系谱学”为其原则。凡此种种,都使中国传统哲学在其理论范式上,更多地体现为一种身体性哲学而非意识性哲学。故我们看到,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古人不仅坚持“即身而道在”把身体提升到“道”的高度,而且还使该“身道”一以贯之地贯彻在诸如宇宙论、伦理学以及宗教观等中国古代的理论之中,使之成为通向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精神的真正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18.
顺应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分层次存在、运动和发展的这一规律,医务界应按人员的水平层次、角色层次和纵横层次开展医德教育。 一、按人员水平层次进行医德教育 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有差异的,是分水平层次的。我们在医德教育实践中,先后采用过三种做法:一是在医德规范上订一个高标准,在理想人格上树一个高典型;二是针对局部问题订一个低标准。二者的弊端是:标准高,部分人觉得可望不可及,而放弃追求;标准低,多数人觉得与已无关,而放弃追求。我们现在采用第三种做法,即按照人员的医德水平层次制定“高、中、低”三个标准。  相似文献   

19.
王清任(1768—1831)河北玉田人,清朝名医,久居北京,“精岐黄术,名噪京师”(《玉田县志》卷二十)。王氏以他的活血化瘀理论和方剂,强调解剖学在医学中的重要性而名垂中国医学史。王清任目睹各种传染病流行,严重危害人民健康,通过大量临床实践,总结出他的医学思想;且针对“轻忽人命”的庸医、浅医的所作所为,王氏也提出了他的医德思想。本文就王氏的唯一著作《医林改错》(下引皆出自该书)提出的医德思想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前医德教育在教育时间与教育手段等方面缺乏延续性。通过对医德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传统医德教育存在的弊病、医疗领域不正之风的负面影响等问题的分析,提出应着手构建在校医学生—实习生—在职医务人员"三位一体"的"延续性医德教育"模式,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系统医德理论与实践"、"被动性与自主性"医德教育三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