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中国哲学史与思想史的关系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解决。这与中国古代文、史、哲不分,以及哲学与伦理、哲学与政治密切联系等传统有关。哲学史研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思想史是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哲学史与思想史有些什么联系与区别?如何正确解决这些问题,关系到哲学史与思想史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为了开创中国哲学史与思想史研究的新局面,哲学史与思想史研究工作者迫切要求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这里发表的三篇文章,就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我们欢迎广大哲学史、思想史工作者参加这一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哲学研究》1983年第10期,开辟了一个“关于中国哲学史和思想史关系问题”的专栏。编者在按语中指出:中国哲学史与思想史的关系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解决。栏内发表的三篇文章,就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编者表示欢迎广大哲学史、思想史工作者参加这  相似文献   

3.
我担任所长,平时跟同志们很少见面。这次胡伟希同志建议我来跟大家见见面,交换交换意见,我觉得很好。上星期北大有一个认识论讨论班,他们让我讲一个题目叫做“中国哲学史的方法论问题”,今天我就大致讲讲这个题目。我想分四个小题目来谈一谈。 首先要谈一谈我们研究中国哲学史、中国思想史基本目标或基本要求是什么。关于这一点我还是认为我们研究中国思想史、中国哲学史主要是考察研究中国思想的发展过程及其基本规律。也就是说中国哲学思想有一个客观性的发展过程。我们应该去研究它。  相似文献   

4.
到目前为止,无论是思想史还是哲学史,对元代这一段的研究,都甚为薄弱,几乎还是一个空白。这种情况,是不利于我们弄清中国思想史和哲学史发展的脉络和规律的。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许衡的哲学思想和理学思想,说明他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也试图说明他在宋、明之间的理学嬗递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学术界对19—20世纪中国哲学的研究工作逐渐深入开展,迄今已成为中国哲学史研究中一个富有生气与成果的领域。现在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通过方法论上的探讨和创新,进一步拓展这一研究的思维空间,使这一研究具有更为广阔的视域和更为深刻的内容。本文提出开展“蕴含思想史维度的哲学史研究”①的设想,就是试图从方法论上作一种探讨和创新,以便在哲学史研究与思想史研究之间加以沟通,使前者更多地吸取后者的成果。一、哲学史研究与思想史研究的疏离与沟通在现代中国学术界,哲学史研究与思想史研究实际上是分属哲学与历…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安徽人民出版社和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联合召开的《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史》评议会,于1992年10月15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50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史》(肖万源、伍雄武、阿不都秀昨尔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出版)为国家“七五”期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的重点研究课  相似文献   

7.
《周易》是中国哲学的源头活水,不理解《周易》就不能写好与理解好中国哲学史。以往之中国哲学史研究,由于对《周易》及汉代易学没有正确认识,导致了对中国哲学史之重要思想的系列错解。对此,我们以对《老子》第四十二章、周敦颐《太极图》与《太极图说》、二程思想和朱熹《仁说》的解读需要深切把握《周易》及汉代易学思想为列,指出冯友兰、牟宗三、劳思光等诸先生在中国哲学史研究上的缺失。新时代应该有新的真正能够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的《中国哲学史》著作,正确解读《周易》经传及其发展史是成功重写中国哲学史的最重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正> 张恒寿(1902年3月24日—1991年3月7日)先生是我国著名学者,生前曾担任中国哲学史学会顾问、河北省历史学会会长。他一生从事中国古代史与中国思想史研究,著有《庄子新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和《中国社会与思想文化》(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等书。我跟随张先生研讨中国思想史多年,先生的治学精神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相似文献   

9.
李锦全 《现代哲学》2006,(4):128-132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锦全先生是我国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中的知名学者。为庆贺其十八寿辰,去年本刊第4期曾刊发《思想史的“两重性”探求及意义衍生——李锦全先生对中国思想史本质的诠释》。今年6月中山大学哲学系主办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承传和创新暨庆贺李锦全教授从事教学科研五十五周年”学术研讨会。本刊现特发李锦全先生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张志强 《哲学动态》2006,(11):34-38
近年来,随着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的讨论,关于中国哲学史写作的问题也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的出现,一方面可以说是西方现代哲学“哲学之终结”论述的异域回响;另一方面,20世纪90年代学术史热和国学热以来,关于思想史写作讨论的日趋兴盛,也总是关涉于中国哲学史的写作问题,构成了这一问题出现的近因。关于思想史与哲学史写作范式的关系问题,在哲学史写作最初问世之际便已经出现。时人多从陈寅恪与金岳霖关于冯友兰哲学史的《审查报告》中读出“微言大义”般的审思顾虑,这些顾虑多集中于中国思想传统的素材和范围与西方哲学的…  相似文献   

11.
1987年是中国现代哲学史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的一年,它标志着中国现代哲学史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一年,是中国现代哲学史研究中专著问世最多的一年。李振霞主编、红旗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哲学史丛书”,包括《中国现代哲学史纲要》(上、下册)、《中国现代哲学史资料选辑》(1—4)、《中国现代哲学史论文  相似文献   

12.
正关于《中国哲学史研究》以及《中国哲学史》杂志的历史,张岱年先生讲,"一九七九年十月,全国各地中国哲学史工作者在太原开会,成立了中国哲学史学会。会后,许多同志建议创办一个中国哲学史学科的专门刊物。经过几个月的筹备,现在《中国哲学史研究》季刊创刊了。这是中国哲学史这个学科的历史上的一件大事"(1)。《中国哲学史研究》1980年创刊,1990年因故停刊,共发刊37期。1992年,中国哲学史学会重新创办《中国哲学史》杂志,至2017年第4期止,已发行100期。《中国哲学史研究》和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哲学史》杂志是中国哲学史学会的会刊,是全国唯一以刊登有关中国哲学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论文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性期刊。《中国哲学史》创刊于1980年。近四十年来,《中国哲学史》在学术界广大学人的关爱下,为推动、繁荣我国的中国哲学史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学术声望。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哲学史》杂志是中国哲学史学会的会刊,是全国唯一以刊登有关中国哲学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论文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性期刊。《中国哲学史》创刊于1980年。近四十年来,《中国哲学史》在学术界广大学人的关爱下,为推动、繁荣我国的中国哲学史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学术声望。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哲学史》杂志是中国哲学史学会的会刊,是全国唯一以刊登有关中国哲学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论文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性期刊。《中国哲学史》创刊于1980年。近四十年来,《中国哲学史》在学术界广大学人的关爱下,为  相似文献   

16.
问题的提出 老子是春秋战国时期重要的哲学家。《老子》一书在中国古代哲学史(和思想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不但影响先秦哲学,还对两汉哲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发生了深刻的影响。正因为如此,老子其人和《老子》一书引起了历代学者的重视。从古至今,研究《老子》一书和老子思想  相似文献   

17.
郭丽 《管子学刊》2012,(4):125-126
山东大学曾振宇教授的专著《思想世界的概念系统》2012年8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此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曾振宇先生作为山东省"泰山学者"、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孔子研究院特聘教授、美国康涅狄格大学访问学者,多年来潜心于中国古代哲学史、思想史的研究。他的研究,既涉及孔子、孟子、荀子著作本身,  相似文献   

18.
宋代理学是中国思想史的重要发展阶段,可以说,它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思想史发展的高峰.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者们对理学思想颇为关注,从哲学史、思想史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屡有创新,为宋代理学的研究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国哲学史研究》以及《中国哲学史》杂志的历史,张岱年先生讲,“一九七九年十月,全国各地中国哲学史工作者在太原开会,成立了中国哲学史学会。会后,许多同志建议创办一个中国哲学史学科的专门刊物。经过几个月的筹备,现在《中国哲学史研究》季刊创刊了。  相似文献   

20.
<正>张荣明先生是宗教思想史和政治思想史研究的专家,目前已有《殷周政治与宗教关系研究》、《权力的谎言——中国传统的政治宗教》、《中国的国教——从上古到东汉》、《中国思想与信仰讲演录》、《信仰的考古——中国宗教思想史纲要》、《中华国学》等专著问世,表现了作者对于宗教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思考。其中《信仰的考古——中国宗教思想史纲要》系统梳理了中国宗教思想史的发展脉络,读后使人颇受启发。该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