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中国天主教》杂志,就能使我们天主教的神长教友,不出家门,而能知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天主教会的事情。它真是我们广大神长、教友的精神粮食,不可缺少的刊物!《中国天主教》诞生至今,已有十年了。虽然发刊只有32期,但其内容却非常丰富广泛,在有关全国各地开放教堂和天主教界爱国爱教、独立自主自办教会以及  相似文献   

2.
(一)由美国“国际现象学协会”主编的刊物《现象学探究》,刊载了海外学者金坚先生的专文:《关于胡塞尔现象学在中国的研究与展望》(见第10卷,1986年10月),其中介绍评论了我从1980年至1983年的5篇拙作。我认为这种属于正常的学术交流是有益的。金坚先生对我的拙作作了一些肯定和鼓励,但他认为,对拙作所主张的现象学的根本观点是“把哲学与自然科学从根本上对立起”,因而是唯物主义和自然科学的敌人,是对十九世纪末、二十世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五十年代是我的父辈在读《中国穆斯林》。他们经常用刊物中的文章,深入浅出的启蒙我了解《古兰经》、“经训”的精髓要义。久而久之“认主独一”、“我是穆斯林”的信念,在我心中扎下了根。每当邮递员送来新一期《中国穆  相似文献   

4.
“《伊利亚特》,还是武力的赞美诗”1945年11月,也就是第一颗原子弹被投到日本广岛的3个月之后,纽约一份名叫《政治》的不大的评论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引人注目的文章“《伊利亚特》,还是武力的赞美诗”。文章的作者是法国哲学家西蒙娜·韦伊,她是在1937~1938年,当欧洲乌云密布,法  相似文献   

5.
《华西教会新闻》是20世纪上半期西方传教士在中国西部经营的一份英文报刊.刊物最初的宗旨是:面向华西传教士出版,由传教士撰稿和管理,为传教士提供交流信息、交换观点的平台.随着时代的演变,刊物办刊宗旨和方针从为传教士服务扩展到为中国基督教发展提供思想交流平台;读者对象逐步囊括懂英文的中国人士,作者范围也扩大到能以英文读写的中国基督徒.这一变化与中国本土教会的发展和中国基督徒文人的成长相呼应,是了解四川基督教发展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6.
长于骗人的外国“传教士”,是剥削的能手,贪婪的豺狼。他们在中国除拥有大量的土地房产外,还有雄厚的资金。“传教士”的财务管理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各自为政的,而是有组织有系统的。各国的“传教士”成一系统,各修会的“传教士”又成一系统。山西的“传教士”大都属于方济各会,多与上海、天津的方济堂发生财务关系。因为上海、天津在解放前是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最主要的基地,方济各会和  相似文献   

7.
《哲学动态》(原名《国内哲学动态》)已经创刊十一周年了。十一年的光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但随着我国在繁荣富强的道路上迈进,我们这个刊物也在不断发展。它从最初创刊时的内部刊物发展为在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继之,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要求,自1987年始,我们把“国内”二字从原刊名上删去,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使之成为囊括国内外哲学研究动向的刊物,并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相似文献   

8.
《京报》是由中国古代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抄本发展而来,曾被称为“邸报”、“邸钞”、“朝报”等,到清初始固定报名。《京报》通常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报纸的最高级形式。本文以天主教和新教传教士对清朝《京报》的翻译为个案,来思考来华传教士在向西方介绍和传播中国的文化情报时所出现的一些值得关注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美国传教士克劳德·毕敬士(ClaudeL.Pickens,Jr.1900-1985)和妻子伊丽莎白·兹威默·毕敬士(ElizabethZwemerPickens)曾是“中国内地传教会”的基督教传教士。毕敬士夫妇及伊丽莎白的父亲塞缪尔·兹威默博士(D r.SamuelZwemer),以及英国传教士伊萨克·梅益盛(IsaacMason)等在中国的传教生涯中特别关注中国的穆斯林,尤其是回族穆斯林的情况,这是因为他们立志要让回族穆斯林皈依基督教的愿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中国伊斯兰教学术研究的兴趣。梅益盛先生曾把刘智的《天方至圣实录》翻译成英文在上海出版。毕敬士先生的岳父兹威默是一位矢…  相似文献   

10.
阅渎《中国天主教》96年第3期《回顾中国天主教五十年》一文,对其中“中国教会的经验教训”这一部分所追述的一些往事深感沉重,就象一串发人深省的历史悲剧镜头重现眼前。诚如刘柏年副主席所言,“由于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国家,各国列强利用本国在华的一部分传教士,控制中国教会,为其侵略强权政策服务,制造教案,迫使满清政府割地赔款,使中国教会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形成这样一副被历史谴责的教会形象,怎不为中国人民所鄙视。  相似文献   

11.
1987年是中国现代哲学史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的一年,它标志着中国现代哲学史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一年,是中国现代哲学史研究中专著问世最多的一年。李振霞主编、红旗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哲学史丛书”,包括《中国现代哲学史纲要》(上、下册)、《中国现代哲学史资料选辑》(1—4)、《中国现代哲学史论文  相似文献   

12.
在香港回归祖国的大喜日子里,《中国道教》杂志迎来了创刑十周年。十年来,在中国道教协会的领导下,在各省市道教协会、它现的大力支持下,在广大作者、读者的精心爱护下,在编辑部全体同仁的努力下,至本期已正式编辑出版了44期,总字数达到了350多万字,也可谓洋洋大观,令世人注目。《中国道教》虽说是一种介绍道教的专业性刊物,但她每一期无不打上时代发展的“音符”;她字里行间无丕励进社会前进的“脚步”;每一篇文章无不反映出党和政府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英明伟大。《中国道教》从创刊到今天,无疑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3.
成祖明 《金陵神学志》2000,(3):25-26,30
五十年风风雨雨后,世纪之交,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迎来了她五十岁的生日。回顾过去.我们不能不感到欣慰,为她取得的成绩而自豪、骄傲。历史已经证明了三自道路是中国教会的正确选择,因为“三自”五十年后的今天,人们已经完全改变了对中国基督教的观感,人们不再认为“多了一个基督徒,少了一个中国人”,相反,人们从当年的敌视、排斥、攻击,转而给与了友善、接纳、称赞;基督徒的人数由过去西方传教士在华宣教一百年的不足七十万,仅五十年后,就达到了上千万;当然不仅是量的增加,更是质的提高.今天,中国基督教正按着“三自”原则,走着一条荣神益人“得众民喜悦”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哲学史研究》是中国哲学史学会主办的学术研究刊物。自1979年10月,中国哲学史学会正式成立之后,即开始筹办《中国哲学史研究》杂志,以推动全国的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并于1980年刊出了第一期(创刊号),之后每年刊出四期,作为季刊出版。我有幸一开始即参加了这一杂志的编辑工作。当时的主编是辛冠洁先生,他是中国社科院哲学所中国哲学研究室主任,副主编是张绍良与丁冠之两同志。我们的杂志就挂靠在哲学所。我之所以被邀参加编辑部的工作,当时大概是与张绍良同志有关。  相似文献   

15.
林仙健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家政大典》(以下简称《大典》)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家政大典,以下几点可以称道: 其一,它是以指导建设中国文明家庭的大典,及时地在第一个“国际家庭年”与读者见面。联合国决定1994年为“国际家庭年”,以后每年5月15日为“国际家庭日”,说明了家庭这个社会细胞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94年国际家庭年”只不过是国际社会宣告重  相似文献   

16.
田语 《宗教学研究》2020,(1):240-245
1830年,美部会开辟了美国基督新教在中国的第一个传教站。作为美国首个派遣传教士来华的海外传教机构,美部会是中美早期文化交流的主要推动者。这一组织的旨趣根植于美国深厚的社会文化土壤之中:它是美国本土对印第安人传教活动的延续和发展,同时又受到了以爱德华兹、霍普金斯等宗教神学家为代表的新神学派的影响。在教会长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经营广州同孚行的美国商人奥利芬的呼吁成为美部会派遣对华传教士的直接诱因,裨治文来华则正式拉开了美部会在华传教活动的序幕。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联合国不同文明对话年”。作为向这一活动的献礼 ,由许启贤主编、多位学者参与撰写的《世界文明论研究》近日已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任务 ,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在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 ,坚定不移地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真正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就必须积极吸取世界各国文明的优秀成果 ,借鉴他们发展文明的一些成功经验 ,同时 ,要认真研究一些主要思想家、文明理论家提出的一些文明理论。由许教授主编的《世界文明论研究》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开拓性工作。该书从马克思、恩格斯浩如烟海的…  相似文献   

18.
2007年6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举办了俄罗斯《哲学问题》杂志中国年特刊发布会。会议由副所长谢地坤主持,出席会议的有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哲学问题》主编列克托尔斯基,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哲学所副所长斯米尔诺夫,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参赞科兹落夫,俄罗斯科学院哲学所布罗夫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党校、光明日报社和我所等单位的相关同志共40多人。《哲学问题》是一份享有国际声誉的哲学刊物,在其60年的历史中,为一个国家开辟“专号”,这还是第一次;在俄罗斯科学院下属的250…  相似文献   

19.
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主编的《现代哲学》,为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哲学学术期刊。2006年,《现代哲学》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并郑重推出新专栏——“毛泽东与当代中国”。 2006年恰逢毛泽东逝世30周年,本刊专设“毛泽东与当代中国”栏目,对于纪念这位曾经在当代中国烙下不朽印记,并将继续影响中国发展的伟人,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更期冀以此为契机,发表和汇集国内外关于毛泽东研究的成果,推动对毛泽东的历史遗产的整理和消化。同时,我们有充足的理由认为,时下加强对毛泽东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杨鑫辉  赵凯 《心理学报》1998,31(3):359-360
中国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丰碑之作1)──读《中国心理科学》杨鑫辉,赵凯(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210097)由王、林仲贤、荆其诚主编的《中国心理科学》,已由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她的出版,圆了我国心理学界几代人的梦,这部以总结我国建国40年来心理学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