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柱山 ,又名天竺山 ,在陕西山阳县城东南约 40公里处 ,距西安约 2 40公里 ,是道教和佛教活动历史悠久的名山。清代中叶纂修的山阳地方志书中记述 ,从唐朝贞观初年到清朝顺治年间 ,慧圆、化藏、大机、无边、超古等佛教高僧均在天柱山一带弘扬佛法 ,天竺山之得名显然与此有关。道教在天柱山一带的活动 ,更是源远流长 ,本文主要记述以天柱山为中心的山阳地区道教的历史与现状。据清嘉庆元年刊本《山阳县志》记载 ,早在东晋时代 ,著名的道教理论家、炼丹家葛洪即在本县境内的馒头山隐居修道。葛洪 ,字稚川 ,号抱朴子 ,丹阳句容 (今江苏境内 )人…  相似文献   

2.
沂山,又名东泰山,位于山东省临朐县南部,是国家森林公园。沂山崇拜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黄帝登封。历夏及商、周均有祭祀。西汉太初三年(前102)武帝亲临其下,令礼官祀之。尔后各朝祀典不废,且多有加礼增封。数千年的镇山崇拜,造就了沂山深厚的文化积淀。沂山,不仅有灿烂的镇山文化,其释、道、儒宗教文化在不同的时期亦有其繁荣发达的一面。以下就沂山五镇之首地位的形成与镇山祭祀及其文化内涵作了简要的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3.
禅宗二祖道场司空山,位于安徽省岳西县,面积约6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227米,是皖西重镇。《安庆形胜》称"司空扼蕲黄,天柱蔽英霍"。据说周朝"淳于司空居此,而得名",山又名"四空山"和"思空山"。据明代《广舆图》所载"其间产恒春藤,崖深谷邃,别有洞天,称东吴第一峰。"司空山距禅宗三祖天柱山100公里,距湖北黄梅四祖、五祖道场180公里,距妙道山30公里。《太湖县志》形容此地的景色是:  相似文献   

4.
天竺山今昔     
天竺山,位于陕西省山阳县境内,距县城40公里。主峰海拔2074米,总面积两万多亩,是终南山山脉的分支。其山连绵三百里,横空如黛,崚嶒兀立,四季云飘雾绕,变幻迷人;古木参天,苍莽青翠,奇花异草,四时馥郁;山中名胜古迹,人文景观,随处皆是,是陕南著名的道教胜地和游览区。 天竺山原名牛山,以其山势似老子西出函谷关所骑青牛而得名,又因山中有三个直入云霄的巨峰,故又名天柱山。到了明嘉靖年间始更名“天竺山”。其原因一种说法是:当时山阳知县  相似文献   

5.
卞玉山 《管子学刊》2016,(4):117-121
以往诸多史学文献认为禹会诸侯之会稽山或在浙江绍兴,或涂山、会稽山合一在江南寿春,或在辽西,唯《淮南子·氾论训》和杨向奎力主禹会诸侯之会稽山在今山东境内。笔者经考察认为今山东日照市与五莲县边界上的会稽山,就是禹会诸侯之会稽山。此会稽山在两城镇龙山文化遗址之西15公里处,通过古史资料研究和地下文物二重考证,证明两城镇遗址就是早期的夏都禹都阳城。  相似文献   

6.
《法音》1992,(4)
九华山在安徽省青阳县西南四十里,发源于黄山西脉,蜿蜒入青阳南境,绵延一百八十里。主峰海拔一千三百多米,环回九十九峰,俯视如儿孙绕膝。九华峭拔凌空,与天争胜,重岩叠嶂,各赋奇形,其天台晓日、桃岩瀑布、舒潭印月、九子泉声、莲峰云海、五溪山色、平岗积雪、东岩晏坐、天柱仙踪、化城晚钟,构成九华十景。九华山原名九子山。唐李白以山有九峰如莲花,因赋诗说:“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从此,九子山即改名九华山。唐刘禹锡游九华山,感慨万千。他说:他曾爱陕西华山,以为此  相似文献   

7.
遇五天僧人入五台之三1贯 休 2远礼清凉寺 ,灵真似善财。 3  身心无所得 ,日月不将来。 4白叠还图像 ,沧溟亦泛杯。 5  唐人亦何幸 ,处处觉花开。 6注 释 :1这是五代著名僧人贯休写的《遇五天僧人入五台五首》中的第三首。  五天 :五天竺的略称 ,谓东、西、南、北、中等五方之天竺。天竺 ,印度之古称。《西域记》二曰 :“五印度之境 ,周九万四里 ,三垂大海 ,北背雪山 ,北广南狭 ,形如半月。”2贯休 ( 832— 91 2 ) ,俗姓姜 ,字德隐 (亦作德远 ) ,婺州兰溪 (今湖北浠水县 )人。 7岁出家 ,苦节峻行。读书过目不忘 ,诗奇险 ,工书画 ,人…  相似文献   

8.
正黄檗禅寺坐落于黄檗山上,是唐宋盛极一时的著名禅宗道场,也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临济宗的祖庭,至今已经有1200多年历史。一坐落于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西北部黄岗乡黄檗村境内的黄檗山,原称"鹫峰"——相传早年有西域僧人云游至此,见山形如天竺鹫峰,故以此命名。黄檗山山高林密,层峦叠嶂,飞瀑鸣泉,极称幽静。黄檗禅寺坐落于黄檗山上,是唐宋盛极一时的著名禅宗道场,也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临济宗的祖庭,至今已经有1200多年历史。相传黄檗禅寺原名"鹫峰寺",唐开成年间,希运禅师在百丈怀海禅师座下承嗣洪州宗风后,遵师嘱外出弘法,行及鹫峰寺,驻锡于  相似文献   

9.
应台湾高雄镇南宫仙公庙的邀请,5月7日至16日,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秘书长王哲一一行五人,参加了台湾高雄市凤山镇南宫仙公庙"辛卯年吕祖文化季"相关活动,并访问了台湾部分道教宫观。5月8日上午,镇南宫仙公庙"辛卯年吕祖文化季开幕典礼"在镇南宫前广场隆重举行。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秘书长王哲一,台  相似文献   

10.
学诚 《法音》2012,(8):53-55
自古以来,戒律一直被视为佛法所以住世的根本命脉。佛陀临涅槃时,殷切付嘱比丘们以戒为师,方能令正法久住。《善见律毗婆沙》说:"佛语阿难:‘若我灭度后,毗尼即是汝大师也。’是名令正法久住。下至五比丘解律,在世能令正法久住。若中天竺佛法灭,若边地有五人受戒,满十人往中天竺,得与人具足戒,是名令正法久住。如是乃至二十人得出罪,是名令正法久住。因律师故,令正法久住。是名持律五德。"唐代道宣律祖《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说:"今戒律大藏住持功强,凡所施造并皆粗现。以人则形服异世,法则轨用有仪,住既与俗不同,杂行条然自别。由世随相有,法逐相成,便能纲维不坠于地。又以法能资人,亲成众行,使人能弘法。故律云:以众和合故,佛法得久住。"  相似文献   

11.
左慈字元放,东汉时安徽潜山人。少时,在安徽天柱山隐居修炼。天柱山群峰中有一峰,名曰石龙峰。其下巨石奇异,堆叠成一幽深莫测的石洞。左慈以此洞构成石室,居中精心修炼,设灶炼丹。后人谓此洞曰莲花洞。洞前古木参天,修竹茂密,竹木间怪石嵯峨,称之曰狮子林。左慈每天朝饮玉露,晚餐彩霞,或带霞踏露,或披星戴月入山采药,炼丹不止。莲花洞东,有一青峰高耸,直插天表,长年累月云烟萦绕。左慈常出没其间,采撷奇草珍砂为药 ,配方炼丹。一日左慈正荷锄肩篓欲归,只见这青峰顶上霞光万道,接着天雷大作,震撼峰巅,有一只仙鹤从九…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与天竺在古代为千山万水所悬隔,地理上的差异不可谓不大。古代从印度来中国弘法的僧人,中国往西天去的求法僧人,经历多少艰难险阻,才能将佛陀的教法传递开来。他们中间有多少人在离开本土去往他乡时,就已经踏上了一条不归之路。这中间有多少痛苦和危险都没有记录下来,因此易为世间凡夫忽视。本刊在这里单挑一点说来最不足道的困难向读者介绍。  相似文献   

13.
李连冬 《佛教文化》2013,(2):96-105
一千六百年前的东晋时代,杭州还叫作武林,西湖也只是一片野水。传说,印度僧人慧理和尚从中原云游至此,看到西湖边一座小山峰,便说:“此乃天竺灵鹫山一小峰,不知何代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  相似文献   

14.
正河南省南乐县位于豫鲁冀三省交界处,五大宗教俱全。近年来,南乐县积极探索建立宗教工作县、乡(镇)、村(居委会)三级网络和乡(镇)、村(居委会)两级责任制,在全省率先实现"两员"一乡、镇专职助理员;村、居委会协管员队伍全覆盖。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创新思路,健全完善机制,实现了宗教活动场所管理规范化、宗教工作数据信息化、宗教事务管理法治化,形成了"保护有力、管理有方、引导有  相似文献   

15.
《法音》2016,(7)
正佛教由印度在向中国的传播及其发展史上,汉地有许多忘身求法的先行者,东晋时期的法显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者之一。他以其西行求法经历自撰的《佛国记》以及携经律而归并亲自参加翻译经律,无论是在外来佛教经律传播汉地,还是在中外海陆交通史和文化交流史上,其殊胜贡献都是有目共睹的。《佛国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留学天竺的僧人、旅行家和翻译家法显撰写的游历专著。全书记述了作者从晋隆安三年(399)至晋义熙七年(411)经西域至  相似文献   

16.
2004年11月10-12日,由浙江杭州市佛教协会、杭州市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研究所主办;浙江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协办;杭州佛学院承办的"第二届吴越佛教文化与社会学术研讨会暨纪念永明延寿大师诞辰一千一百周年"大会在杭州市三台宾馆和中天竺杭州佛学院召开。此  相似文献   

17.
郭鹏 《法音》1994,(11)
晋僧法显于399年以64岁高龄西行取经,13年间,游历天竺3p余国,取回大批佛经,历尽艰辛,归国后又孜孜不倦地从事翻译。法显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由陆路向天竺,然后由海路归国的取经者,也是第一个用文字记述天竺见闻的人。他所撰的《历游天竺记传})对研究中印交通,中印佛教、地理、民俗、文化等,是不可多得的宝贵史料文献。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版本错讹,典籍驳杂,使这一文献有关史实尚存在一些需要探究之处。(一)书名探真自北魏邪道元以降,法显《历游天竺记传》名称甚多,今核之诸史籍,约有以下名称:l、《佛游天竺记》。·见梁…  相似文献   

18.
《八字文殊仪轨》实为密宗经典《大圣妙吉祥菩萨秘密八字陀罗尼修行曼荼罗次第仪轨法》的略名,净智金刚是天竺僧人菩提仙。该经属文殊类经典之一,从此角度我们对汉地的文殊信仰略作介绍,重点探讨华严宗和密宗在文殊信仰中所起的作用。本经中土久佚,清末杨守敬旅日,国内始得有传本,我们就此问题展开对中日"书籍之路"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正仙鹤寺也反映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清真寺建筑的中国化特色,对于今天的伊斯兰教中国化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值得深入研究、挖掘。仙鹤寺将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与伊斯兰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见证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文化交流互鉴的历史,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是极为珍贵的历史遗迹。历史上,江苏扬州是中国与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城市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讫点。早在唐代,扬州就已经是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在宋代,更成为东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所谓"江淮之间,广陵大镇,富甲天下"。当时很多穆斯林侨居扬州经商,并在此建立清真寺。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仙鹤寺。  相似文献   

20.
《法音》2014,(2)
正本刊讯1月1日上午,福建省厦门市慈善总会天竺岩寺慈善基金成立暨授牌签约仪式在天竺岩寺隆重举行。厦门市佛教协会会长则悟法师、常务副会长定恒法师、副会长兼秘书长净心法师、副会长能元法师、普端法师,市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天竺岩寺住持明德法师等诸山长老;厦门市慈善总会会长蔡景祥、副会长兼秘书长黄金锭,厦门市原政协副主席陈耀中,市环保局局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