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谔昌曾从李处约受易学,传陈抟《周易》象学,为陈抟易学南支重要传人。其后学有刘牧、黄晞、陈纯臣等。范谔昌《易》著作有《大易源流图》《易证坠简》《周易证义疏》等。其易学引入了汉易纳甲、纳音之法和道教"五子归庚"之说,较陈抟更进一步。其《易证坠简》在校勘《周易》经传方面有一定成就,而辨《系辞》命名及《易传》周、孔述作次序,开后世怀疑《易传》非孔子所作之风。《周易证义疏》一书则可能是在《大易源流图》《易证坠简》的基础上阐发河图、洛书象数之说的义疏体著作。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从道家、道教、儒学的《周易》思想同源这一观点出发,结合朱熹的《河图》《洛书》观,比较全面地阐发了朝鲜李朝时期的“朱子学”大师李退溪的《河图》《洛书》观。作者在文中指出,李退溪的《河图》《洛书》观,虽然直接来源于朱熹的《易学启蒙》等著作,但亦受北宋初年道教大师陈抟《龙图序》的影响。退溪的易学思想同道教的《河图》《洛书》观有密切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3.
宋代儒学的发展已经从汉代经学式的文本传承转向了儒家之道的传承,知识的传承不再依靠师生和文本的传授,而是直承孔孟儒家之精神。《周易》作为宋代理学建立的根底,是儒家思想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文献来源。朱震作为二程后学,精研《周易》,基于理学和易学发展的角度对易学传承谱系重新梳理,叙述了传自孔子的象数义理之儒家系统和宋代始自陈抟的图书系统,确立"北宋五子"在易学传承中的重要地位,并以《程氏易传》为本,融合张载、邵雍,采取汉魏以降的易学观点,试图建立融象数、义理及图书为一体的庞大的易学体系,以弥缝易学天人之道。  相似文献   

4.
南宋初年,朱震在《汉上易传》中提出北宋先天易学师承谱系:陈抟→种放→穆修→李之才→邵雍。鉴于朱震在当时的学术地位,此说更易于广泛传播,遂成学界定论。但经考究发现,其实陈抟、种放和穆修三人之间并不存在师承关系,此谱系实来源于邵雍之子邵伯温的刻意创造。由于北宋后期存在着对邵雍师承的质疑之声,因此邵伯温初创此说,其本意是为其父的学术渊源进行辩解。尔后再经晁说之的补充与完善,最终构建了完整的北宋先天易学师承体系。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道教史上,陈抟是具有相当影响的人物。他被列入“高道”一类,成为继老子,张陵以后的又一道教至尊,称之为“陈抟老祖”。(1) 从宋代理学的形成和发展来看,陈抟对于理学的奠基人周敦颐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于理学具有不可忽视的开源之功。他创立的先天易学,开创了宋明以来易学研究的规模与传统。其内丹修炼的理论,又为宋元道教内丹派的形成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基础。他精深广博的学说,开拓了两宋学术之渊源,一个宏大的陈抟学派形成绵延于宋元时期。诚如蒙文通教授所评价的那样:“则图南不徒为高隐,而实博学多能;不徒为书  相似文献   

6.
关于陈抟与"太极图"的关系,我们认为北宋理学开山祖周敦颐虽然对"太极图"作过符合儒家价值理想的改造,但《宋史·朱震传》关于陈抟传"太极图"之说仍然不宜轻易否定。《宋史·朱震传》谓:"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放以河图、洛书传李溉,溉传许坚,许坚传范谔昌,谔昌传刘牧。穆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敦颐传程颢、程颐。"①据此,则周敦颐之《太极图》亦和陈抟有关。  相似文献   

7.
(一) 《化书》旧名《齐丘子》,南唐时宋齐丘撰。此说有见于宋初张来《书宋齐丘化书后》、马令的《南唐书》和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但与宋齐丘同时代的陈抟则以为非。据陈景元(号碧虚子)《化书后序》记载,陈抟曾对其弟子张无梦说:  相似文献   

8.
最近15年来,对陈传里籍进行了讨论。李远国《陈抟籍贯小考》(《中国史研究》1982年2期)、《试论陈传的宇宙生成论》《世界宗教研究》1985年2期)两文认为陈抟是四川安岳人,《宋史》载陈持“毫州真源人”“不十分可靠。”胡昭曦《陈抟里籍考》《四川文物》1986年5期)认为是四川潼南人,羊华荣《关于陈抟的籍贯》《世界宗教研究》1988年2期)认为《宋史》记载“不宜否定”。我赞同羊华荣的考证和结论,但意犹未尽,尚需进一步论证和考察。李、胡两位四川学者,在文章中都引用了文同的记载,但在材料取舍上,有所侧重,不能使人窥知全貌。…  相似文献   

9.
周敦颐的《太极图》与邵雍的《先天图》都是依据《周易》立说,在后人的传说中,二人的易学均出于陈抟的"图书学";朱熹以后的理学家,也多以"周邵"并称,并力图将《太极图》和《先天图》合为一体。究其实,周敦颐和邵雍作为理学初期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都从宇宙论出发,具有许多共同之处。但是,周敦颐以"太极"为"诚",邵雍则以"太极"为"数之源",二者之间还是显示出重大差别。在境界论上,周敦颐的"孔颜之乐"与邵雍的"观物之乐",也判然有别。  相似文献   

10.
邵雍逝世,程颐为他撰墓志铭,说邵雍的学问,得自李挺之(之才),李挺之又得之穆伯长.穆的学问,也远有端绪.后来朱震又进一步指出,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种放传穆修,穆传李,李传邵雍.种放还以河图、洛书传李溉,李溉传许坚,许坚传范谔昌,范谔昌传刘牧.刘牧的著作,是《易数钩隐图》,和邵雍的《皇极经世书》一起,都被收入《正统道藏》.朱震还说,周敦颐的《太极图》,也得自穆修,穆修自然也是得自陈抟.这样,邵雍、刘牧、周敦颐三人的学问,就都是源于陈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