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是当代我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文献。《纲要》精辟地阐述了当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原则、内容和措施。在继续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前提下,突出了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这一主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纲要》以近代仁人志士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和激励全国人民,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促进中华民族的团结、祖国的统一和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丰富和发展。符合全国人民的利益,也是中华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中共中央公开发表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是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对全民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指导性文件,作为爱国宗教团体的一员就该认真学习和努力贯彻执行。 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有长达几千年的历史。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永世长存的历史使命和生存动力。爱国主义也给中国天主教注入了新的血液,带来了新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爱国主义思想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深层次要素。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思想,彰显了全球化时代爱国主义思想的宽阔视野和人类担当,充实了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时代主题,是中华爱国主义思想鲜活的实践模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需要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共同价值观,从根本上说取决于爱国主义思想的生命力、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研究爱国主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近日,我国宗教院校统一使用的爱国主义教育教材《爱国主义教程》(通用本)由宗教文化出版社正式出版。它弥补了我国宗教界长期以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缺乏系统材料的不足,对于加强宗教院校学生和宗教界的爱国主义教育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一、对包括宗教院校学生在内的宗教界人士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历史形成的热爱和忠诚自己祖国的感情、思想和行为。无论一个人的国别、民族和信仰如何,都有爱国的要求。在我国,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各族各界人民团结奋斗的光辉旗帜,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结合各宗教的特点,指导爱国宗教团体加强对宗教…  相似文献   

5.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于2024年1月1日正式实施。1月4日,全国性宗教团体召开联席会议,学习宣传贯彻爱国主义教育法,并发布了《关于学习宣传贯彻爱国主义教育法传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共同倡议》。爱国主义教育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就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政治哲学中,现代爱国主义的本质是一种政治诉求,需要将其置于以权力-权利为脉络的政治哲学论域中加以界定和阐释,以获得必要的现实感与规范性。在权力的逻辑中,当爱国主义蕴含着对现代国家及其政治权力体系的认同与忠诚时,"对祖国的爱"能转化为强大的行动力,爱国主义也成为捍卫政治权力的重要工具。此时,需要廓清爱国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边界及其指向的政治权力的边界。这是爱国主义的权力阈值。在权利的逻辑中,爱国在广义上是公民表达政治诉求的重要权利。将这一权利旨趣确立为界定与规范现代爱国主义的核心机制,既对由权力话语单边塑造的爱国主义有所矫正,也为探寻现代爱国主义理论中政治权力的边界、以及厘清权力-权利之间的界限提供了一种指引。  相似文献   

7.
《学海》1994,(6)
加强爱国主义研究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教育理论座谈会”发言摘登编者按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为推动理论工作者积极参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建设,本刊编辑部与历史所联合发起召开了“爱国主义教育理论座谈会”。现将部分专家学者的发...  相似文献   

8.
二 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板书) (一)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基本特点(板书) 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是历史上爱国主义传统的发展和升华。它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并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一种新型的爱国主义。有如下一些特点: 其一,它是具有最广泛的社会基础的爱国主义。(板书)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从根本上铲除了剥削制度,消除了民族隔阂,人民当家作主,广大人民群众在根本利益上相一致,有共同的道德观念和理想追求,从而能形成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相似文献   

9.
关于爱国主义的内涵与会者认为,列宁关于爱国主义的定义,即“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分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需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充实新的内容。有的同志认为,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坚定立场和奉献行为的统一。爱国主义的情感,是爱...  相似文献   

10.
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国对青年进行主旋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又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经济全球化也给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带来新的挑战。高校应该全面分析所遇到的具体问题,结合时代特征挖掘教育资源,着眼于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途径的创新,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性。高校历来具有爱国主义教育传统,在长期的实践中已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下面作者提出的具体的实施途径和方法仅为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