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李章合 《天风》2014,(10):35-35
1.尊重:接纳别人,并除去一切冒犯别人的态度及行为.2.勇敢:依据正确的信仰而行动,并展现无畏的精神.3.积极:以正向的思想和行动,展现生命的活力四射.4.诚实:实事求是传达事实,赢得他人的信任.5.信实:以忠诚可靠的言行,履行自己对别人的承诺.6.信任:坚信不疑而愿意托付.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通联员陈玉龙)2012年5月8日,沙特政府颁布国王令,接受萨利赫.本.阿布都热合曼.哈斯长老因身体原因递交的辞呈,任命麦加禁寺伊玛目阿布都热合曼.本.阿布都阿齐兹.苏岱斯长老担任两圣寺管理委员会主席(部长级)。苏岱斯长老全名是阿布都热合曼.本.阿布都阿齐兹.本.阿布都拉.本.穆罕默德.本.阿布都阿齐兹.本.阿布都拉.  相似文献   

3.
贞,从哲学来看,是一种善恶价值判断.它是对选择某项原则的赞叹与呼吁.它是主体的私意的表达.同时,这样的观点的接受意味着价值观的确立.价值观内化为主体的德性,成为人们行为的出发点,即元.价值判断的对象是对事实陈述的选择,如利.这些对象最终落实为知识形态.知识是一种相对确定的陈述.它无法表达存在的真正,即本体.知识所陈述的对象是事物的亨,即现象.现象是外在的生与主体的思的共同造作.在造作过程中,主体赋予事物以时空性.因此现象不真.事物的本体是生、思,即元.元展开为德性与生生不息.对于本体,人们保持沉默.元是无.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德行等把握它.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的是极大的最终无不动点且最终不同的集合(m.e.fd.集合)的基数,并讨论了与此相关的一个连续统常量,证明了以下结果:1.c_e〉W2.存在一个大小为2~w的m.e.f.d.集合。3.ZFC+MA c_e=2~w4.令M|=ZFC+ CH,κ是M中满足条件w1≤κ〈2~w=λ的基数。则存在一个c.c.c.的力迫概念P,使得在模型M~p中有:(i)2~w=λ(ii)存在一个m.e.f.d的集合,其基数为κ。5.令M|=(ZFC+CH)。则在M中存在一个基数为W1的m.e.f.d.的集合A,使得对任意一个M上的Cohen力迫概念P,A在M~p中还是m.e.f.d.的集合。  相似文献   

5.
信息的革命能够带动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同时,也必然引领新的文化艺术的诞生.网络是信息时代的宠儿和标志,也是新信息文化的触发点,承载了越来越多的文化信息和意识形态.网页设计艺术越来越多地承载了人性化内涵,这也是网页设计艺术的核心.网页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内容与形式的统一;2.特色明确;3.减少浏览层次;4.了解浏览者的心理状态;5.色彩的搭配要合理.  相似文献   

6.
陈丰盛 《天风》2014,(10):28-28
在离婚率逐渐攀升的现今,婚姻危机与离婚现象不容忽视.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婚姻关系的影响已经式微,人们对婚姻家庭原则的持守变得困难.以下六种因素,使离婚不再成为一道禁令,而是一种选择.1.宗教信条和规范已放松,人们在婚姻危机中,有了选择离婚的可能性.2.反对离婚的外在压力及社会对离婚的污名化已减轻;同时,人们对离婚的接受度也提高了.  相似文献   

7.
单信 《天风》2012,(1):55
1.当魔鬼提醒你的过去时,请提醒它的未来。2.下次如果觉得自己了不起时,试试行在水上。3.你不是幸运,是蒙福。4.若想要真正活着,得先彻底死去。5.机会也许只敲一次门,但试探却总是在按门铃。6.我们常在强壮时忘了神。  相似文献   

8.
沉甸甸的爱     
万菊来 《天风》2008,(2):46-47
暑期,骄阳似火.炙热的太阳,像一团火球烤得人们汗流浃背.梅汗流满面,顶着烈日将生活用品整理打包,一件件地搬到圣经学校的操场上.她从圣经学校毕业,在这所生活了两年的"拉比学校"里,一旦离开,还真是难舍难分.同学们跟她依依惜别,相互说着勉励祝福的话.忽然,一声清脆的汽车喇叭声,使得围在梅身边的同学们纷纷闪向一旁让道.小汽车咝的一声停在梅的身边.车上钻出来一个秃顶、个子不高的中年男子,看上去很有气派.他是梅的丈夫杰,来接梅回家的.  相似文献   

9.
"时世高梳髻,风流澹作妆.戴花红石竹,帔晕紫槟榔.鬓动悬蝉翼,钗垂小凤行.拂胸轻粉紫,暖手小香囊.选胜移银竹,邀欢举玉觞.炉烟凝麝气,酒色注鹅黄.急管停还奏,紧弦慢更张."白居易的这首美妙的诗歌宛如是为<宫乐图>作的一首题画诗,诗与画相互辉映,把我们的思绪带到了唐代贵族女子酒筵弦歌的欢乐场面中.  相似文献   

10.
才旦卓玛(1937.6-),女,中国文联副主席,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藏族民歌手,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西藏日喀则人.藏族.196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11月至1957年8月,在西藏日喀则文工团当学员.  相似文献   

11.
构图在画面中具有重要的支撑构建作用,是艺术作品形式美的集中体现.潘天寿的绘画艺术深刻传达了中国传统绘画中民族审美趣味、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他在中国画构图方面的特点,主要有:1.以山水之境融入花鸟之中;2.打破常规,新奇壮阔;3.“造险”与“破险”,险峻奇崛;4.金边银角,画外有画;5.画面分割,秩序明确;6.诗、书、画、印巧妙结合.  相似文献   

12.
古柏于斯千万年, 一开生面顿教鲜。 似嫌山景邻寒俭, 文石边旁厕水仙。(2) 【注释】 (1)汪承需:清代由敦子,字弃农,号时斋,又号旧雪。乾隆年间,曾以主事人直军机处,累官左都御史,署兵部尚书。后被韵致士,工画花卉人物,尤善诗词古文,著有《时晴斋集》。 (2)水仙:即“水仙花”,是一种观赏植物,性较耐寒,适宜栽种于吧沃的砂质土壤中.‘绪衣胜若、,弃入七攀、.子、.罗入.聋气.三、.‘三入.二、.三二、.二、.三、.三户‘.二于、.三多、。泛三、.主于、.左、题汪承霈画柏@爱新觉罗·弘历~~…  相似文献   

13.
李世峥 《天风》2008,(16):43-43
常有人说.人生就是一场考试.所有人都要穷一生精力来完成这份试卷.我非常赞同这个说法!离开校园已有几个年头,早已远离了那种种令人生厌的考试,但人生的考试却从来没有停止.摆在眼前的那一堆堆试题.必须用此生的全部时间去认真面对.人生的考试是困难的.因为这场考试是持久的.考题是复杂的.在多年的考试中.觉得人生的试卷中.有三类试题最难.因为这些试题的答案会影响人生的分数.答不好可能会成为一生的遗憾.  相似文献   

14.
卢龙光  关瑞文 《天风》2008,(8):26-27
引言 被辅导的人,大都是像哑子吃了黄连,苦在心头.在基督教的神学讨论中.苦与罪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虽未有共识,其关系却被认为是十分密切的.因此,在牧养辅导的文献中,向来有以罪为本的进路,当中多数认为苦乃由罪所生.大体而言,这个进路,可细分为两条路线.二者虽是同门,却有所歧异,因为它们对罪的理解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5.
自我描述问卷上海常模的修订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国鹏  朱晓岚 《心理科学》1997,20(6):499-503
自我描述问卷是一种在国际上被广泛运用的自我概念测量量表,为了使我国的教育和医务工作者也能使用这种测量工具.我们对其进行了引进和修订.并初步制定出上海常模,从试用的结果来看.对我国6-12年级的初高中学生非常适用。分数的分布里常态.对测验结果作各种心理测量学的分析,信度指标:a.全量表的内在稳定性各年级在.92-.96之间,各分量表的内在稳定性在.66-.9文之间。b.各分量表的重测信度为.56-.75.效度指标:a.各分量表之间的相关较低,b.同质性很好,C.三个学业自我概念分量表与学习成绩间有很高的正相关,鉴于以上这些结果,该量表在中国中学生中使用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古希腊哲学家认为,人的根本标志是沉思.后来的哲学家将沉思形式化,以为人的标志是语言,语言是符号,符号是主体的表达.因此,语言承载了某种价值,有善恶品质.我们自然得出结论:人的根本标志是价值判断,善恶是人道.这正是中国古代哲学家的一个重要命题.人的最根本特征是价值.人是价值存在者.  相似文献   

17.
经典诵读     
《中国道教》2009,(3):1-1
道者性所有,固非外而铄.孝弟道之本,固非强而为.得孝弟而推之忠,故积而成行.行备而道日充.是以尚士学道,忠孝以立本也,本立而道日生矣.道混乎其同,同于愚智,愚智不谓道而分也.愚者昧,智者巧.昧则不明,巧则不真.不明不真,去道所以远也.知道,则廓愚以为明,去智以成真.明真而信于道,道则为汝有矣.学道以致仙,仙非难也,忠孝者先之.不忠不孝,而求乎道,而冀乎仙,未之有也.  相似文献   

18.
王俊 《天风》2008,(17):19-20
我的父亲,名王孝义(小名王开道),转眼蒙召归天已一.年了.回忆父亲的过去,不免思绪万千.父亲前半生以务农为主.后半生侧重于教会传道及管理事工,一辈子没有什么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壮举.  相似文献   

19.
月隐树高噩耗闻.情难禁,意难陈. 爱国爱教,念念天道存. 常恨离别多故老,尊教诲,谨诵吟. 仙风道骨驻棱门.居守静,素安贫. 慈爱嘉善,悠悠何处寻? 德高望重声播远,鹤驾去,隔天人.  相似文献   

20.
"逍遥"即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意思,多指自在的行为或心情.<庄子·逍遥游>把逍遥视做一种清静无为、个人精神达到自由的境界.庄子认为,真正的逍遥在于任其自然.庄子说:小鸠、大鹏以至列子御风而行都是有条件的,不是绝对的逍遥.因此他提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命题.他说只有凭借天地的正道.驾御六气的变化以邀游于无穷者,才是无所待的至人.至人能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理想人格,是真正逍遥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