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朝旭  莫雷  Feng Wenlu 《心理科学》2004,27(6):1400-1403
为了检验金盛华于1989年提出的“性别助长假设”,采用现场实验探讨观众魅力对性别助长效应的干涉作用。32个中专学生(男女各半)在4种观众条件下测试BAH时间。结果表明,观众条件对女性被试的作业效绩无影响;而高魅力异性观众的在场能助长男性被试的效绩,而低魅力的异性观众在场会削弱其效绩。因此,性别助长效应受到诸多因素(如被试的性别、观众的魅力)的干涉,男性易出现助长现象,且高魅力的异性观众才对作业效绩具有助长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当代艺术的不断发展,艺术家不断寻求更加"夺人眼球"的表现手段来呈现自己的作品。其中"危险元素"在当代艺术创作中有较多应用,具有隐性和显性两个特征。"危险元素"能够留出观众与作品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改变观众的观看方式,给观众以强烈的感官刺激,从而触动观众,影响到观众的情绪。  相似文献   

3.
陈晨 《美与时代》2014,(1):89-89
动画片中的戏剧效果,是分别借助破坏有价值的事物,使观众产生难舍的强烈情绪或刻意引发观众愉悦情绪,使欣赏过程在笑声中度过,从而间接地表述并使观众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4.
随着美术馆传播文化功能的实现,美术馆与观众互动关系成为了美术馆重点关注的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介绍了观众互动的内涵及发展现状,总结了两者互动关系中存在的问题:缺乏人性化服务、资源利用率低、缺少特色活动。然后提出可以通过强化展陈质量、创新服务模式、拓展观众群体等方式来与观众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助长理论的背景下,为了检验不同成绩水平的观察者对个体工作绩效的影响,采用实验法对其进行了初步探索。49名大学女生在3种观众条件下接受"错觉合取效应"测试。结果发现,在场观众的成绩水平对被试的工作绩效有影响,高、低成绩水平的观众都可助长被试的绩效;当有高成绩水平观众在场时,被试的工作绩效最高;当观众成绩优于被试时,被试的平均反应时显著低于其它两种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6.
观众对"明星"藏品,比如对《清明上河图》的追逐,是博物馆工作中的常见现象,这关系到博物馆"公共性"中的美育是否完善的问题。文章从本雅明的"光晕"说出发,对这类观众行为进行美学意义上的探讨,分析观众可能被现代语境塑造的热点所遮蔽,离藏品"本真性"渐行渐远的现状,同时也提出博物馆应交还并帮助培养观众审美自主权的任务,实现博物馆美学教育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7.
梅倩 《美与时代》2013,(7):75-77
舞台表演是一种需要直面观众的舞台艺术,它的美学特征依托于表演时的舞台空间,这个空间是由演员和观众共同构成的。而当今的观众审美取向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艺术表现手法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时代的变迁呼吁舞台表演艺术的创新。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互动媒体艺术所具有的特性正是舞台表演艺术现阶段最理想的表现手段,它能为舞台表演艺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方法和创作思路。  相似文献   

8.
一部小成本港片《一念无明》近来成为热门话题,这部讲述"个体的疯癫"与所谓的"社会的文明"之间力量悬殊的博弈让观众看到现代文明的冷酷。导演带观众看到了喧嚣华丽现代文明之下的丑陋一隅,在精心设置又不着痕迹的叙事安排中,让观众反思当下社会的"疯癫与文明"。  相似文献   

9.
《撒贝宁时间·神秘的纹身》一期节目,在叙事上,采用了时间和空间交错的叙事方法,以中心人物为牵引,以出租车司机的死前留言为引子,层层设置悬念,吸引观众,并在最后交代案件事实,在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的同时,又引发观众对案件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曹冰 《美与时代》2005,(5):80-82
电影创作在艺术方面的创新性和前卫性是观众欣赏影片并获得审美享受的前提。但艺术表现手法的新奇又可能脱离观众的欣赏经验和习惯,导致读解困难。创作和欣赏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创作理念既要前卫又要兼顾观众的接受水平,这是一种创作与欣赏的良好关系。  相似文献   

11.
如今常听业内人员感叹,电视节目制作如何如何难,观众口味如何如何难调等等,于是便有人归结了一点,乃观众审美情趣的“浮躁”。正是因为这种浮躁心理作祟,观众在观赏电视节目时很难完整的欣赏一部电视连续剧或者一个完整的节目而频频更换频道。其实,这种看法有失偏颇,一部《还珠格格》一而再,再而三的播出,  相似文献   

12.
2014年,我国各大卫视都推出了喜剧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其以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幽默诙谐的内容,受到了人们的喜爱,打破了歌唱选秀类节目给观众造成的审美疲劳.《笑傲江湖》是2014年东方卫视推出的一档大型原创喜剧类真人秀节目,其以强烈的娱乐性、纪实性、颠覆性、平民性,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其文化传播策略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但是,任何节目都存在一定的生存周期,未来的电视节目只有结合中国本土文化并不断创新,才能取得新的成功.  相似文献   

13.
做好平常事     
在篮球场上,最令人激情澎湃的时刻,无疑是雷霆万钧的扣篮。所以每年的NBA总决赛比赛最能吸引观众的眼球。大家都目不转睛,恐怕错过任何一个令人眼花缭乱、匪夷所思的扣篮动作。在赛事中的精彩扣篮,更是能调动队友和观众的情绪,在那一刻,完成扣篮的队员无疑成为场上最闪亮的明星。可以尽情享受观众山呼海啸般的喝彩。  相似文献   

14.
数字化博物馆的观众数据分析,通过大数据技术深入挖掘观众数据的价值,为博物馆的发展建设与经营决策提供依据,推动博物馆的运营管理战略实现从"业务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  相似文献   

15.
野楠  朱瑞波 《美与时代》2014,(3):101-101
审美是观众需要的一部分,展示活动中对信息的准确传达则是其本质的目的。做为审美主体的观众获得审美快感只是初始阶段,通过美感愉悦使观众对做为审美客体的展示设计产生兴趣,调动诸如好奇心、求知欲等其它心理需求,希望深入了解客体所包含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提到讲台工作,我想到许多事。 台前与台后的关系,一个演员台上的演出是与台后的大量工作分不开的。比如戏剧演员的脸谱,是靠台后精心勾画,合理涂色,产生一个典型人物的脸谱,使观众一目了然,是个忠臣,还是奸臣;是正人君子,还是宵小之辈。一个魔术师的精湛表演,大饱观众眼福,但观众却不想那是假的。一个老师讲课深入浅出,  相似文献   

17.
田尘 《天风》1997,(3):36-36
提到讲台工作,我想到许多事。 台前与台后的关系,一个演员台上的演出是与台后的大量工作分不开的。比如戏剧演员的脸谱,是靠台后精心勾画,合理涂色,产生一个典型人物的脸谱,使观众一目了然,是个忠臣,还是奸臣;是正人君子,还是宵小之辈。一个魔术师的精湛表演,大饱观众眼福,但观众却不想那是假的。一个老师讲课深入浅出,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社会中,展示空间可以作为一个传达资讯的载体,成为交流和体验的空间场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展示空间的设计方法和手段也逐渐的趋向多元化。在展示设计中,要把握好节奏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注重空间性设计,有效利用空间,增添空间的艺术效果,能够有效提高观众对于空间所蕴含信息的接受效果,建立空间展示产品与观众之间的联系,在观众心中树立理想的产品形象。  相似文献   

19.
王轶群 《美与时代》2013,(11):108-108
在传统艺术作品的欣赏方式中,艺术家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心绪或者对某件事物的喜好或态度,让观众在欣赏时产生共鸣,如同身临其境感受到作者创作作品时的情绪和环境。而新兴数码艺术作品则是由创作者搭建一个互动平台。它决定了整个作品的基调和开始状态,但由于观众的参与和互动,创作者无法控制作品的过程和结果,从某种角度来看,观众也变成了作者。如果观众还是以原始审视普通作品的“阅读经验”来解读新一代的数码艺术作品则会造成“阅读障碍”。  相似文献   

20.
正早年间,美国有家电视台,播出了个很轰动的节目。主持人请一位极有声望的心灵导师出场。导师向观众展示一只有许多小抽屉的木箱,把木箱留给主持人,然后转过身背对观众。他要表演的是:透视你的心!第一个上来的是位家庭主妇,心灵学导师并不回头,说:请主持人拉开木箱上标号为6的小抽屉,取出里边的信封,交给这位观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