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莉 《法音》2004,(7):49-49
人民日报讯(记者张莉)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堪称佛教百科全书的清乾隆版《大藏经》即将由文物出版社、北京经律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单位重印出版。《大藏经》收佛典1675部,共7240册,若一册一册地摞起来可达40层大厦之高,堪称佛教百科全书。作为宫廷版佛典,乾隆版《大藏经》又称《龙藏》或《清藏》,其雕版工作始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到乾隆三年(1738年)刻完。刻板完成次年即印制了100部,但历经200多年的历史沧桑之后,完整保存下来的已为数不多。《龙藏》集佛教传入中国1700多年的译著之大成,包括历代流传下来的佛教经典著作和佛学研究著述,是…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由中国佛教协会、北京市文物局、文物出版社联合召开的重印《乾隆版大藏经》汇报会于1987年12月29日在北京广济寺举行。汇报会山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周绍良主持。到会的有首都佛教界、文化界、新闻出版界人士50多人。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在会上高兴地说,今年佛教界出版了《房山石经》影印本,文物出版社开始重印乾隆版大藏经,这都是佛教界文化界的喜事,说明我们的佛教事业文化事业都在发展。据了解乾隆版火减经经版重印后将送到房山云居寺保存,与房山石经经版珠联璧合,这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佛教大藏经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我们应当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北京  相似文献   

3.
《法音》1989,(2)
1988年11月24日,木板刷印本《乾隆版大藏经》首批发行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西藏厅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到会祝贺并讲了话。《乾隆版大藏经》刻成于乾隆三年(1738),全书共7240卷,分装724函,约7600多万字,是我  相似文献   

4.
《乾隆大藏经》又名《清藏》、《龙藏》,集佛教传入中国一千七百多年译著之大成。雍正十三年开雕,至乾隆三年完成,雕经版七万九千零三十六块,全藏七百二十四函,千字文编次天字至机字,一千六百六十九部,七千一百六十八卷。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智化寺藏四卷元延祐年间刊印的孤本官版大藏经的考察,发现:(一)《大金色孔雀王咒经》一卷,是由两部经误粘接为一部经;(二)延祐本之经文及版式、字体之特点均同金藏本,只是修改了千字文函号而已。由此得出新的结论,《延祐藏》是一部使用了《金藏》经板并进行重新编排刊印的大藏经。同时揭示了《金藏》流传后期已鲜为人知的史实,从而为大藏经雕印史及元代佛教史的研究提供了新史料。  相似文献   

6.
陈金龙 《法音》2005,(2):23-26
《清藏》又称《乾隆版大藏经》,因其每函首册刻有“皇图巩固,帝道遐昌”的“龙牌”,故亦称《龙藏》。清雍正十一年(1733),清世宗雍正帝敕令雕造汉文大藏经,在北京贤良寺设立藏经馆,由庄亲王允禄、和亲王弘昼、贤良寺住持超圣等主持刻经事宜。雍正十三年(1735)开雕,乾隆三年(1738)刻完,历时五年。《清藏》收书1670种,7240卷,724函,依《千字文》字序编目,自“天”字起至“机”字止,共724字,每字一函,每函十卷,合计经版79036块[1]。《清藏》完全按照经律论、大小乘、杂藏的顺序编排,成为中国历代最权威的皇家宫廷版藏经。《清藏》经版,原存武英…  相似文献   

7.
重印本《满文大藏经》于2002年11月由紫禁城出版社出版发行。《满文大藏经》是以汉文《大藏经》为底本,翻译、刊刻而成的佛教典籍总汇,代表着清代雕版印刷及装潢的最高水平。原印本《满文大藏经》共108函(夹),收佛教经典699种,计2535卷,刻版48211块,96422页,约1780万满文字。贝叶夹装,双面朱印,每页长73、宽24.5厘米。当时共印12部。根据目前所掌握的情况,存世的《满文大藏经》仅有二部。一部分别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76函)和台北故宫博物院(32函);另一部存于西藏布达拉宫(107函)。清代满文印刷品中工程最大的是《满文大藏经》,始译刻于乾隆…  相似文献   

8.
《龙藏寺碑》上承六朝碑版,下启初唐书风。在历史进程中书体演变,古法损益,汲取了北魏碑刻的雄强朴茂、两汉隶书的含蓄蕴藉、魏晋行书的洒脱率意,而呈现出来多元化的因子和"不定型"的痕迹。被康有为誉为"古质奇趣,新体异态"并极力称颂。《龙藏寺碑》安简浑穆,风度端凝,为初唐褚遂良及其后人书法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它容纳了丰富的碑帖元素,意中有法,动静结合,变化多端。其中囊括用笔上的方圆、对立、阴阳、矛盾、变化等现象,既符合书学原理及其演变规律,也符合中国文化精神和哲学观。取法《龙藏寺碑》,可以激活楷书,摆脱程式化和匠气,对丰富当今楷书的创作理念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近代以来复印《道藏》经,已经三次了,一是商务印书馆、二是新文丰出版公司、三是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和天津古籍出版社。每次所印《道藏》经,首卷皆有缘起和序文。然而都没有介绍邵以正其人,涉及此人惟有陈国符老先生的《道藏源流考》,至于《道藏》经有没有序的问题,竟无人述及此事,予则不揣冒昧,先来抛砖引玉!以邵以正生平和正统《道藏》经为上篇,《道藏》经有没有御制序为下篇。  相似文献   

10.
法国著名医学家莫里斯·比卡伊博士所著《古兰经与现代科学》一支的摘要,经阿里·杨德印先生译成汉文后,本刊已在1988年第2期、第8期连续刊登。后来,阿里·杨德印先生又将全文译出。现选择其中部分章节,在本刊陆续发表。下面《古兰经与天文学》一文是《古兰经与现代科学》中的第四章。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著名美籍语言学家赵元任教授是南京金陵刻经处创建人杨仁山居士的孙婿。今年赵老以九十高龄应邀回国讲学,并于五月二十六日专程前往金陵刻经处拜谒杨仁山居士墓塔,访问刻经处。他在那里参观了刻字、印刷、装订等车间,看到经过十年动乱保存下来的十多万块经板正在清理、整修,一些年逾古稀的老刻工把雕板技术传授给年轻的一代,在人民政府支持下刻经处的印刷流通事业得到恢复。赵教授对此表示欢喜和感谢。  相似文献   

12.
去年圆瑛法师遗著《楞严经讲义》重印发行后,深受海内外广大信众欢迎。兹应广大信众要求重印有关著作七种: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2.20元刚般若波罗密经讲义1.70元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义0.80元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讲义1.10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讲义0.60元劝修念佛法门0.90元一吼堂诗集0.60元欢迎喜随参加助印附印,成就法施,功德无量。出版:上海圆明讲堂流通:上海教居士林地址:上海延安西路434号圆瑛法师遗著将陆续重印流通@宝林~~  相似文献   

13.
《法音》1994,(1)
《中国历代僧诗集》编委会在赵朴老的关怀下,在中国佛教协会及所属法育杂志社、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的协助下,编集工作已进行了近两年时间。由于编集工程浩大,只有在佛教界、文化界的大力支持下,这项工作才能顺利进行。为此,我们特征求助印,希望得到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助印方式:(1)凡助印款在二万元以上的个人和单位,编委会将邀请在本《僧诗集》各册之前刊登序言一篇。待书印出以后,按折扣赠送与助印款相当的豪华精装本《僧诗集》若干册。(2)凡助印款在二万元以下的,在每册书后刊登助印芳名,并赠送相当于助印款额的《僧诗集》…  相似文献   

14.
《清藏》杂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趁香港宝莲寺组团来北京迎请中国佛教协会赠送的清刻《大藏经》的因缘,向读者介绍有关达部藏经的一些资料,也许是有意义的吧。从北宋起,中国封建王朝官修《大藏经》的事,不下十余次,它的殿军就是《清藏》了。这部藏经每函首册刻有“皇图巩固、帝道遐昌”的“龙牌”,所以一般又称它为《龙藏》。清雍正十一年(1733),设“藏经馆”于北京贤良寺,由和硕庄亲王允禄、和硕和亲王弘画综理馆务,分设校阅官三人、监督  相似文献   

15.
吴越国王钱俶三次刻印《宝箧印经》、三次造塔时间上联系紧密,以往大部分学者都认为钱俶所造阿育王塔均用于装藏《宝箧印经》。本文首先引述和辨析了中日学者关于日僧道喜《宝箧印经记》的最新研究进展,提示其背后道喜的撰述立场可能影响了历史记述。继而考察目前存世的钱俶刻印《宝箧印经》的贮存方式、吴越国阿育王塔的内部构造,试图厘清经、塔的真实共存关系,发现两者往往分离贮存。最后将钱俶所刻《宝箧印经》与其所造阿育王塔在东南沿海吴越至宋大塔中共存的仪轨实践和历史背景作一引申推测,认为《宝箧印经》乃是一种"法舍利",吴越国阿育王塔在当时应是作为"法身舍利"和江南佛教圣物加以供奉,而非根据《宝箧印经》所造。钱俶造塔纳经的幕后推动者很可能是力倡印经造塔弘法的吴越高僧永明延寿。  相似文献   

16.
《经律异相》,五十卷。梁天监十五年(516年),庄严寺沙门宝唱等集。载于丽藏“仙”至“傍”函、宋藏“灵”至“启”函、元藏“灵”至“启”函、明南藏“路”至“户”函、明北藏“经”至“相”函、清藏“经”至“相”函、频伽藏“雨”帙,收入《大正藏》第五十三卷。  相似文献   

17.
一德 《中国道教》2003,(1):34-34
江苏省句容市茅山道教文化研究中心郑志平、潘一德道长主编的《茅山道教文集》一书,已由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于2002年10月出版发行。全书约16万字,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茅山上清派奉行的《三茅经》、《黄庭经》等浅注;第二部分为道经传奇故事,设经文提要,灵验记述;第三部分为论……  相似文献   

18.
五台山显通寺铜塔内发现的万历年间手书金字《华严经》(见《五台山研究》第二期《金宇华严经的问世》一文),是一件较为重要的文物。从《华严经》这部经来说,并非是新发现,需要提及的一点是首函第一册《大方广佛华严经纶贯》亦称《复庵和尚华严纶贯》,  相似文献   

19.
《心印妙经》全名叫《高上玉皇心印妙经》。收在明版《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盈字号。因此,估计最晚是元以前的作品。玉皇是我们道教中至高无上的神,《心印妙经》是我们道士早晚必修的功课,是一直在念的。这部经就是讲如何修道,你只要照它的要求去做,对身体就大有益处。道教在传统上,对经的次序排列是:第一是《玉皇心印妙经》,第二是《阴符经》,第三是《道德经》,  相似文献   

20.
《制恶见论》是玄奘在印度游学期间所撰写的影响最大的一部论书,为玄奘赢得了声震五印的极高荣誉,可惜未能流传下来。本文通过对《成唯识论述记》等相关记载的梳理,认为《制恶见论》的主要内容至少有三项:一是论证大乘经真是佛说;二是证成阿赖耶识;三是改进"带相说",证成唯识。"唯识比量"应是《制恶见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