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基于基督宗教和马克思主义的对话,特别分析拉美解放神学在人类灵性方面的价值贡献,指出解放神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充马克思对宗教的批判.  相似文献   

2.
本文梳理了拉丁美洲解放神学和解放哲学的出发点、历史处境、基本特征和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分析了解放神学和解放哲学内部不同派别的分野所在,并讨论了这些派别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通过解放神学和解放哲学说明真宗教对拉丁美洲被压迫人民的解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岳兆杰 《天风》2005,(10):45-45
所谓神学,顾名思义,就是关于神的学问。社会层面中的不信仰上帝者和信仰上帝者,对这信仰有触及、有兴趣、有关注和质疑。因此可以认为,神学是对基督教信仰在社会层面中,展开了带有学术性、可陈述性、理性地思考,诠释、论证、充实、反思和检视。不信上帝的社会学者研究基督教神学,就在如此进行。信仰上帝者思考神学也在如此努力不懈。  相似文献   

4.
女性主义神学兴起于20世纪60、70年代,是女性主义运动和解放神学投射到基督教领域而形成的一种神学思潮。如今,女性主义神学已经形成一个全球化、跨文化的神学思潮,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关注,女性主义神学对于中国基督教的发展也具有借鉴意义。一、打破父权制思想辖制,建构性别平等的教会女性主义神学伴随着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和拉美解放神学同时产生。  相似文献   

5.
从广义的角度看,“解放神学”可以涵盖“黑人神学”、“女性主义神学”甚至“同性恋者解放神学”等等,因为后者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拉丁美洲的“解放神学”的启迪与影响,而逐步出现了“黑人神学”、“女性主义神学”等神学思潮。本文所探讨的主要是指狭义上的“解放神学”,即由拉丁美洲发展而来的“解放神学”。那么,什么是解放神学呢?解放神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拉丁美洲出现的一种神学思潮,是一种宏大的社会运动的神学表现,是对社会实践的反映和对社会实践的神学反思。“穷人的苦难与解放”是其神学的主题。它是一种涉及到了主教、神父,也涉…  相似文献   

6.
鲁塞尔的生态女性主义神学思想植根于基督教传统神学和女性主义思潮,所以在她的思想中既可见传统神学的痕迹,又能找到近现代女性主义运动的因素;同时由于她深受民权运动、解放神学等社会运动的影响,其思想中还包含着对阶级压迫、种族歧视等社会不公现象的批判。  相似文献   

7.
巴勒斯坦解放神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地出现的基督教解放神学的最新表现形式,受到拉丁美洲解放神学、反殖民主义运动和民权运动的启发及影响。以色列国家的建立,导致巴勒斯坦基督徒面临着严重的身份危机与信仰危机。巴勒斯坦解放神学关注和回应本土基督教徒的忧虑与希望,试图以基督教神学为基础,寻求政治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出路。巴勒斯坦与以色列长期流血冲突的历史和现实,当地多元宗教并存的社会环境,使巴勒斯坦解放神学与本土社会处境密切结合,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民族性,是“处境化神学”与“本土化神学”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8.
王从友 《天风》2008,(21):24-27
中国基督教进行神学思想建设已经10年了,10年来,神学院校始终是神学思想建设的基地,在推进神学思想建设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2008年9月23日至25日,全国各神学院校的代表相聚金陵,以"神学教育与课程设置"、"神学教育与中国教会"、"神学教育与中国文化"、"神学教育与社会责任"等主题展开研讨,勾画神学教育与神学思想体系的美好蓝图。本刊摘编部分与会者的真知灼见与广大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9.
在上一篇中,我们已经谈论到神学与基督教传统的问题.下面我们将对这一问题继续进行讨论.如果说任何一个神学都是处境性的话,那么,神学的处境性是离不开基督教传统的.在传统的神学中,神学的资源有两个:圣经和传统.处境神学的思考在这两个资源之外加上了“经验”作为神学的第三个资源.如此看来,处境神学是在圣经和传统的基础上,在独特的处境中进行神学的反思.因此,作为一个处境神学,中国神学的构建必须严肃地对待源远流长的基督教传统.  相似文献   

10.
近代政治哲人背弃古典宇宙论神学,把"自然"从存在的锁链中"解放"出来。他们试图以"解放"了的"自然"为"始基"构建"自我拯救"的政治共同体。然而,他们的"自我拯救"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困境:霍布斯"利维坦"的自我解体;卢梭良知开显的时间悖谬。为了解决困境,卢梭被迫回到古典,创设了自然宗教,试图以信仰的力量战胜良知开显的时间障碍。但实质上,卢梭复活的是唯意志论神学,因此,卢梭这一"自我成神"的神学复活方案并不能解决近代"自我拯救"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12.
13.
Hans Raun Iversen 《Dialog》2014,53(4):319-326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here are considerable advantages for society, university, theology and the church to conduct theological research and education of pastors at a secular state university like the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The disadvantage is foremost that learning from a practice‐theory‐practice model is not found in theological education at the secular university. In the case of Denmark, this is, however, more due to the theology and set up of the church than to the university, where it is commonplace to integrate practice in academic studies.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新约的历史逻辑审视汉语神学,指出新约的历史逻辑研究,虽然和圣经神学在研究内容上(信仰观方面)有某种程度的关联,但它在研究形式上由于还致力于新约的语言观、时间观、正义观的阐明,所以,它远远超出了一般以讨论圣经文本的信仰教义为使命的圣经神学,应当属于人文-社会学的新约学范畴.其人文性表现在新约文本的语言观、时间观的阐释中;其社会学的特征体现在新约文本的正义观的论说中.在研究方法上,新约的历史逻辑在根本上区别于圣经神学.汉语神学的描述性的定义为:以圣经基督论为启示的中心、以汉语为母语的基督徒的信仰为经验的根据、以汉语思想文化传统为阐释的背景、以历代教会及其神学思想(希腊化、拉丁化、欧美)的学典为言说的参照、以汉语学者的基督经验的宗教学研究为基础的神学.其次,从新约的历史逻辑审视圣经神学,其结果至少应当包括关于耶稣基督事件本身的言说、关于耶稣基督事件的人言的言说(初期教会如何看待耶稣基督事件留下的人言)、关于耶稣基督事件的历史事实的清理.如何具体地把这三者揭示出来,构成新约的历史逻辑为方法论的汉语圣经神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Latino/a Theology is rising among theologians of Latin American desc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five characteristics: 1) it is specific to the cultural context of marginalized Hispanic history; 2) it focuses on the theme of mestizaje/mulatez, the biological and cultural mixing of European Spanish with Africans and indigenous Americans; 3) it derives from popular religion; 4) it deals with everyday life, lo cotidiano; 5) like liberation theology, it emphasizes praxis.  相似文献   

16.
17.
Latino/a Theology is rising among theologians of Latin American desc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five characteristics: 1) it is specific to the cultural context of marginalized Hispanic history; 2) it focuses on the theme of mestizaje/mulatez, the biological and cultural mixing of European Spanish with Africans and indigenous Americans; 3) it derives from popular religion; 4) it deals with everyday life, lo cotidiano; 5) like liberation theology, it emphasizes praxis.  相似文献   

18.
19.
《Theology & Sexuality》2013,19(1):31-41
Abstract

A white-hair asks, as a man, when I meet a woman, what do I sense? This is answered as a single young man, a married father, a divorced man, and as an elder. From a pre-Sixties youth where sex was religiously defined in terms of marriage and women as mothers-to-be, through the Free Sex movement as a young adult, to experiences of prison sex as a religious radical, into married, divorced and finally elder sexuality, the search is to understand the play of sexuality and intimacy. "Slap the bitch!" prison sex makes clear the source functionality of the mythic Adam's Rib account in determining the currently dominant global view of sexuality and intimacy in the digital age. A vision of coupled presence is presented wherein ritual practices are referenced that enable men and women to embody the fullness of their sexuality and intimacy.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