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报道,在第二次全国统战理论工作会议上,讨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宗教问题。关于宗教能否与社会主义社会相协调,有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这“实际上是对于宗教的本质的认识问题。‘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这就是宗教普遍和客观存在的实质……所以,对于一个公然声称奉行无神论的社会主义社会来说,以为宗教还有某些可协调性,只能是一种偏狭的有悖于问题实质的理解。”关于我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协调问题,以及如何理解“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等,我们曾在《中国社会主义时期的宗教问题》(专著)和一些论文中,结合实际情  相似文献   

2.
王志军 《现代哲学》2007,1(6):22-28
马克思对于宗教的态度是一个重要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国内外学术界对马克思的宗教批判的理解可以归纳为6种主要模式:"鸦片论"、"意识形态论"、"简单模糊论"、"经济替代论"、"新宗教论"和"调和论"。对于宗教产生的根源、消亡的条件马克思有着独特而深刻的论述,不能把马克思的宗教批判简单地理解为旧唯物主义的回归。马克思的宗教批判是西方哲学中宗教批判传统的继续和深化,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共产主义作为一种价值、理想在形上层面的重建。马克思的宗教批判对基督教思想家有着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中国宗教的发展或中国宗教学的研究,常以"宗教文化"概念来予以取代,而"宗教文化"一语,甚至也被视为宗教发展的一个策略性话语。可以说,从"文化"而伦理,从"伦理"而结构,这是当代中国宗教研究范式的三段式演进。这个三段式的学术史演进,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那场关于宗教功能的"鸦片论"争论,继而则以宗教文化的研究形式陆续展开。进入1990年代,中国宗教学界已经将宗教作  相似文献   

4.
宗教鸦片论是现象,宗教异化理论是本质。我们要从宗教鸦片论学习马克思认识分析宗教问题的方法,从宗教异化理论寻找宗教背后的根源。本文关心的是如何在宗教鸦片论和宗教异化理论的结合上,也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方法和理论的结合上理清我们自己的宗教认识,在探索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上做一点努力。  相似文献   

5.
文摘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再认识牟钟鉴在《中国民族报》2004年3月16日第三版上撰写文章,就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在现时代作了新的解读。作者指出,第一,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核心是“鸦片论”,即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这不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核心,它没有揭示宗教真正的本质和根源。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可以概括为两论:唯物的反映论和社会改造论,都是从社会角度看宗教。第二,列宁时期,俄国式、苏联式的社会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解释出现了问题,以致于宗教“鸦片论”或“鸦片基石论”广为流传,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
《法音》1986,(3)
马克思关于宗教有一句名言: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列宁是如实转引这句话的。可是到了《列宁全集》中文版上却把这句话又译为:“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后来在竞相摘引中又加上了一个“烟”,宗教成为“麻醉人民的鸦片烟”?!几字之差,马克思原意给修改了。许多年来对宗教的性质、功能、看法上的偏颇也产生了!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对宗教有过一段经典表述:“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象它是没有精神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在这段短短的话里,包含了丰富的内容。马克思在这里指出了宗教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阶级根源、宗教的认识论根源和宗教的社会作用。马克思正是从这四个方面入手抓住了宗教的本质,按照这四个方面的概括,我们可以看到: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包含了宗教起源、宗教本质及宗教价值观等一系列科学的、理性的论述,重读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问题的经典论述,认清宗教的本质、内容和发展,有利于解决我国的宗教问题,使广大人民群众对宗教信仰问题有一个理性的把握,从而自觉抵制封建迷信思想和邪教,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念。  相似文献   

9.
宗教与儒家文化的本质区别周国黎引子十几年前,国内学术界曾有人提出,“儒家思想是宗教”的说法。儒家思想是否属宗教?这一提法曾在学术界和思想界一度引起争议,至今仍是个悬案。笔者认为,儒家文化是否属宗教之争,反映了对儒家文化的实质和宗教本质的认识不明,其主...  相似文献   

10.
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看来,宗教并非仅仅是一种虚假意识,它是指向未来的希望因素。其批判理论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宗教本质的诊断和积极的扬弃,将后期资本主义"宰制世界"理解为一种世俗化了的新宗教、超宗教,由此将早期坚持的肯定的乌托邦即理性是历史的指引和方向转变成了后期带有悲观主义色彩的救赎真理。另一方面则将救赎观念引入批判理论,创造了一种宗教批判的激进方式,即对后期资本主义的整体拒绝、"彻底揭露"。这种激进方式,并非仅仅意味着批判理论的"死胡同",它也是我们时代需要认领的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11.
<正>对待宗教问题要采取"导"的正确态度尊重事实,尊重群众,尊重规律,更加有力地做好信教群众工作,把广大信教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宗教工作的本质是群众工作。"这是继2015年5月他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之后,对宗教工作本质的又一次强调,同时,进一步提出了"能否把广大信教群众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是评价宗教工作成效的根本  相似文献   

12.
从人本视野出发去批判和考察宗教是费尔巴哈宗教研究的一大特色,其中"自然"与"依赖感"是其开展研究和建构宗教理论体系的重要元素。"自然"与"依赖感"在费尔巴哈人本宗教观中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单向度的,而是具有辩证法色彩的双重意蕴。即"自然"与"依赖感"二者既是宗教产生的根源条件,又是宗教所要超越的对象。在"自然"与"依赖感"的双重意蕴的身份转换之下,使宗教存在的应然性与实然性得以展现,从而更加透彻地阐明了宗教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宗教"已成为现当代常用的词汇,围绕"宗教"定义而起的儒教(孔教)宗教性的问题一直为学界所关注。这一问题可追溯至20世纪初年,东渡日本的梁启超引入"宗教"概念并对宗教与孔教的关系作出划分。这一关系的划分引发了当时知识界的争论。留日学生及章太炎、王国维等受日本影响的人士赞同孔教非宗教说,而《新世界学报》同人及康有为等坚持孔教是宗教说。双方争论的焦点在于对"宗教"涵义的理解。20世纪初的这场论争为儒教宗教性问题提供了一种历史角度的解读。  相似文献   

14.
"非宗教"的理论认识是马克思宗教观的独特成果,它确立了马克思宗教认识论的理论基石。关于"宗教是人民的鸦片",马克思所要阐释的是宗教的认识论问题,而不是价值论问题,有一个顺序先后的设定和批判语境的不同程度。由此,马克思对宗教的批判是立足于"非宗教"的认识论,而不是定位于"反宗教"的价值论。进而,马克思把信仰的权力从宗教的特权中有效夺回一部分,形成"非宗教之后"的符合辩证法运动规律的信仰观念的构建,例如彻底的人道主义或人类的最终解放等,这些都可以成为信仰的对象和内涵。如此,共产主义的信仰成为马克思"非宗教之后"所构建的信仰观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5.
<正>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导"应该是我们对宗教问题的正确态度,关键是要在"导"上想得深、看得透、把得准。"宗教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关系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关系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科学分析了我国宗教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明确提出了中国特  相似文献   

16.
论马克思的宗教批判与哲学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宗教问题不是马克思哲学的主要问题,宗教批判也不是马克思哲学的中心。但是,马克思“对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页)的命题,还是向人们昭示了宗教批判在马克思思想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不仅继承了以马丁·路德、莱辛、歌德等为代表的德国宗教批判的思想传统,而且也继承了青年黑格尔派如鲍威尔、施蒂纳等将一切在政治、形而上学、法律、道德的领域中占有统治地位的观念都归入宗教观念的传统:“政治制度到现在为止一直是宗教的领域,是人民生活的宗教,是同人民生活现实性的人间存在相对…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立足于现实的人的生存论境域,透过凡俗的生活世界,对宗教神灵予以人格化、世俗化的确证,由此夯实了其新唯物主义基础;强调现实的人必须真诚地向自身复归,才能摆脱宗教束缚,实现自我的自由和解放,由此为他们的人类解放理论寻求到宗教思想的有力支撑;认为只有组成无神论社会和实现共产主义,宗教的自行消失、人的自由和解放、人的最高本质的复归,才能真正实现。正是由于注重从生存论意义上反思宗教神灵观念的现象存在,深究宗教发展的历史根因,突出人民幸福生存的理想追求,因而他们的宗教批判显现出鲜明的生存论特质。  相似文献   

18.
文摘     
宗教是人类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牛苏林在《中州学刊》2005年第2期撰文指出,长期以来,人们对马克思的宗教理解,更多地囿于1844年文本,甚至把“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这句马克思一生仅用过一次的一个过渡性的临时喻语,看成是“马克思主义在宗教问题上全部世界观的基石”。事实上,纵观  相似文献   

19.
鸦片输入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侵略的一个重要手段。西南各族人民深受其害。而一批出身于英国社会下层和少数民族族群的传教士,却表现出反对鸦片输入的态度。西南各民族的基督教新教教会,制定了不吸鸦片、不种鸦片的戒条,并长期坚定地执行,形成一片片没有鸦片毒害的净土。而今天的教会则由传统的戒烟发展为现实的禁毒。从中可见族群与宗教因素在禁烟活动中的作用,更可见中国人民的主体作用与禁除烟毒的决心。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对宗教问题的论述主要是作为其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部分来展开的。他们思想的发展均以宗教批判为起点,恩格斯更因少年时信仰的背景而经历了个人思想上的激烈挣扎,而他一生对于宗教问题也投入了相对马克思来说更多的关注。本文将以恩格斯为对象,简要梳理其宗教批判思想的演进轨迹。这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第二创始人"对宗教的认知和态度完全可以作为我们当前审慎的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