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朱剑利 《学海》2003,3(3):183-189
贝利亚曾经是苏联权倾一时的实力人物 ,斯大林去世以后他最有希望成为苏联的最高领导人 ,但他的突然倒台给历史留下了许多空白和疑问。本文试图根据掌握的可靠材料 ,揭开关于“贝利亚神话”的真相 ,剖析“妖魔化”贝利亚的实质 ,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2.
在悉尼举行的27届奥运会开幕式上,人们看到一个激动人心的场面——一名澳大利亚著名运动员从水帏中点燃了奥运圣火。当奥运火炬和着类似圣歌的乐曲从水中升起的那一刻,许多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谁说水火不相容?水中的熊熊燃烧的圣火说明了一切:只要你敢于梦想,敢于放飞,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即便是异想天开也无可非议。 “异想天开”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形容想法非常奇怪”。众所周知,异想天开就是想用离奇而又不切合实际的平空想法去做事,“天开”的意思是平空想象根本不可能的事。长时间以来,对“异想天…  相似文献   

3.
何杨 《逻辑学研究》2010,(1):114-124
本文根据公孙龙的正名理论解读《白马论》,认为"白马非马"的真正含义是"白马之名全异于马之名",也即"白马之实全异于马之实";并表明无须修改通行《道藏》本的论证顺序,文意原本通畅。  相似文献   

4.
《大学》的“格物”即是《论语》的“正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文献《礼记》中的《大学》一篇,自从南宋理学家朱熹把它连同《礼记》中的另一篇《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为“四书”之后,便被儒家后学奉为“圣经”初选,童蒙必读之书。朱熹这样推崇《大学》,是有他的政治目的的。 朱熹认为《大学》一篇是孔丘的弟子曾参所作,当然并没有什么确凿的根据。不过,  相似文献   

5.
丁鼎 《管子学刊》2002,(3):75-78
本文对《仪礼·丧服》中所蕴含的“三纲”、“五伦”观念进行了考察和分析。作者不同意“三纲”观念始于《韩非子》的观念,而认为《仪礼·丧服》中关于君臣、父子、夫妻之间不对等的服制规定,实际上已蕴含了萌芽状态的“三纲”观念。另外。作者还认为《中庸》所提出的“五达道”与《孟子》所总结的“五伦”说的内容其实早已蕴含在《仪礼·丧服》的服制条例之中。而且这种“五伦”观念是在《尚书》、《左传》等所载尧舜时代以体现血缘亲属关系为基本内容的旧“五伦”说的基础上增加“君臣”、“朋友”两伦而成。  相似文献   

6.
中国逻辑史界的中国逻辑研究既有名称的不同,又有研究内容的差异,主流的中国逻辑观念是以西方传统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为参照的。如果将先秦逻辑确立为一种"正名-用名"论证类型,那么《荀子·正名》之"正名"在于"正心",确立"名"的所指,以满足治国的要求。其"用名"思想是对圣人、君子之辩说的考量,形成荀子心学的论证体系。不过,《荀子·正名》将"正人心"的要求放大到一般的正名原则,又体现出先秦逻辑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7.
孔子"正名"说虽然是为解决政治问题而提出的,但是,其伦理意义却更为突出,因为在"名"的客观的形态中承载着德性对于事物的规定。因此,表面上看,"正名"是要求事物名实一致,但归根结底是要求心意纯正。因为只有心意纯正才能真正充实事物之"名",也就是说,欲"正名"须先"正心"。在此理论基础上,所谓的"正名"既要求对事物之名进行内涵上的厘定,也要求仁心通过"成物"的过程贯注于伦理生活。所以,"正名"的根本意义在于让德性生命自然且自由地呈现。  相似文献   

8.
"三纲"的内容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传统儒家道德体系的"总纲",自产生之日起就受到人们的误解和批评。一些人认为,"三纲"体现的是统治与被统治、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这是一种误读。其实,"三纲"体现了儒家"仁义"和"仁爱"的伦理精神,目的是为了协调社会秩序,其本质内涵是从整体利益出发,体现小我服从大我、个体服从全体、部分服从整体的"抽象理想"的道德原则和伦理秩序。因此,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实践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视野下,应该抛开片面的、单一的思维模式,全面地审视"三纲",从中汲取合理的价值资源,这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9.
《系辞》是《易传》中体现儒家思想最为充分的历史文献。但近年来对它的属性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属道属儒莫衷一论。本文从儒家的天道观、人道观、历史观和方法论四个方面阐述《系辞》的儒家思想,指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是儒家的宇宙生成论,而所谓“鬼神”主要是讲幽晦,与《论语》记载孔子“子不语怪力乱伸”的思想原则是一致的。《系辞》用天尊地卑的自然现象类比贵贱的社会现象正是儒家等第观念最为有力的佐证。《系辞》认为《易》的形成就是人类文明史的写照,这也是当时儒家的历史观。《系辞》把“变”作为思想核心,其发展变化观是相当彻底的。这种“变”的思想方法虽然与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有距离,但与荀子的儒家思想是非常接近的。  相似文献   

10.
《大学》作为儒家经典的纲领文本,以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领"确立人生垂世立教之宏义鹄的,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条理人生修德立世的实践路径,二者以"明明德于天下"相互贯通,虽在形式上有目的、手段之分,实则内在一体、辩证统一。《大学》以"三纲八目"提要钩玄儒学奥义,成为两千多年来国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时至今日,对于批判物质主义、消费主义、个人主义等资本现代性,以及应对当代人类面临的诸多难题和危机仍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学者们历来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讨论面相学和头盖骨相学这部分的意义重视不够,认为这只不过表达了黑格尔对这两门早已过时的伪科学的繁琐甚至多余的批判,没有看到这两门学问作为黑格尔从观察的理性进入到实践的理性不可缺少的环节的重要意义。黑格尔认为,面相学实现了人的内在东西与人的实践行动的统一;头盖骨相学的结论 精神是一块骨头虽然陷入误解,但它毕竟说出了这一带有正面积极意义的无限判断的命题,进一步表达了人的精神和外在客观对象的统一,从而为理性的自我意识通过自己本身而实现的实践理性提供了理解的前提。这种前提,其他自然科学和一般形式逻辑及心理学都是不具备的。只有经过这样两个步骤的统一,观察的理性才终于迈入了实践理性的王国,理性也才从一种科学的旁观成为了能动地改变世界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正> 《诗经·硕鼠》中的“乐土”和陶渊明的“桃花源”的思想性当如何评价,这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史方面很有意思的课题,随着学术界诸方面研究的进展和深入,对此亦有重新探讨的必要。现陈浅见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3.
1941年,美国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根据美国政府“更好地了解己方和敌方”的指示,文化人类学派别之一——文化和个性学派以本尼迪克特(R·Benedict)、米德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先秦时期学术脉络为背景,在参考当下学者的各种结论从而论证各种有关《容成氏》之学派讨论为非的基础上,从体恤天下苍生、"不赏不罚,不刑不杀"、庶富教、天地人民之道、禅让制、君权的合法性在于德性的修养、汤武革命等八个方面研究了上博简文献《容成氏》的儒家思想倾向。本文认为,《容成氏》受到了墨家、纵横家的影响,尤其受到了儒家思想的系列影响,但是该佚籍不可能是墨家、纵横家,也不是原汁原味、地地道道的儒家。  相似文献   

15.
西方伦理学发端于古希腊,自肇始之日起,就陷入了理性主义与情感主义两大传统之争中。理性主义将理性视为道德的基础和来源,把人的情感当作主观的东西排除在伦理认识之外。情感主义虽然认为情感才是道德行为发生的基础,试图扭转情感与理性在伦理学中的建基地位,但是对"情感"的理解带有自然主义的痕迹。舍勒"面向具体情感本身",通过现象学考察,来发掘情感的本质,揭示出"心有其理"。一方面,由强调"情感先天",突出"情感"的伦理学意义,舍勒实现了对以康德伦理学为代表的理性主义传统的超越;另一方面,由释解"情感"非自然主义的内涵,指出情感的在体性,实现了对以休谟为代表的情感主义传统的超越。  相似文献   

16.
论《吕氏春秋》的儒家思想倾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氏春秋》成书于秦始皇八年(公元前238年),是秦相吕不韦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体著作。《史记》说“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万言。”(《吕不韦列传》)因为是集论,汇集了儒、墨、道、名、法、阴阳等各家的思想,《汉书·艺文志》把它列为杂家。班固说:“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诸子略》)班固的说法是有道理的。虽然杂,但是这并不是  相似文献   

17.
黑神是明清时代深受贵州民众普遍信奉的地方神明。贵州黑神信仰在其流传过程中,既是表征乡土观念的文化符号,又是忠烈勇敢的英雄典范,还是惠政为民的清官样板,展现出极为复杂的多重面相,承载着明清时期的贵州当地的历史图景和族群记忆,折射出一个地域昔时的风土民情和当地民众内心深处的信仰结构。  相似文献   

18.
《圣经密码》一书是近年来风靡欧美等国,发行量达800万册的一本畅销书(作者:美国华盛顿邮报记者迈克·卓思宁)。此书的中文译本1997年11月在兰州某出版社第1次印刷8000册。出版者在书的封面上端用红字赫然印道:“20世纪惊世骇俗新发现:3000年人类历史大预言”。下端印着:“圣经里密写着纳粹兴起,广岛核爆,人类登月,海湾战争,苏联解体,唐山地震等3000年来的人世变化。”  相似文献   

19.
佛寺"三纲"的排序在唐初获得了确认。唐代政府法典《唐律疏议》明确规定"三纲"为上座、寺主、维那。然而,关于唐代"三纲"定型的时间,有论者将其界定为唐开元年间。其实,现在留存的资料显示,在贞观四年(630)前后,"三纲"的职名和排序已经定型。  相似文献   

20.
工程伦理学是伦理学王国的“新出场者”,工程伦理学研究(在西方)已经“开始起飞”。可以预言,工程伦理学的起飞不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从理论方面看,工程伦理学提出了许多带有根本性的新问题,要求人们给予新的思考和新的回答,本文就是我对这方面几个问题的初步认识。一、工程活动的“伦理主体”在传统的伦理学中,关于“伦理主体”的问题是不存在的,因为两千多年来,人们一向都不言而喻地把“个人”看作理所当然的伦理主体。可是,在研究工程活动的伦理问题时,人们发觉有必要重新考虑这个似乎是不言而喻和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