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对传统易学和上世纪易学研究的分析,对21世纪的易学研究进行了前瞻性描述,重点讨论了四方面问题易学价值的新认定;理论思维的新探讨;天人关系的新开展;形上之道的新诠释.笔者认为重新认肯传统易学的文化资源价值,是上世纪易学研究获得的共识,在21世纪,此一共识仍将被普遍认同.而站在发展传统易学,回应时代需要,建立现代易学新体系的立场看,探讨易学阴阳相成互补的思维形式,发展易学天地人整体和谐的天人观,诠释易学蕴含生生之德的形上之道,将更有可能在本世纪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邢文 《周易研究》2005,(3):44-52
本文认为,伊川易学的传统上溯到王弼是不够的;伊川易学"即事尽天理"之说,已经在宗教的层次上把握了<周易>的深义,可以追溯到马王堆易学的传统;与王弼易学不同的是,伊川易学在注重义理的同时,并没有尽黜象数,而是与马王堆易学一样,同时兼顾了<周易>卦画爻象的基本性质;比较伊川易学与帛书<周易>,使我们对宋易的来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不仅宋易义理之学与帛书易学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宋易象数之学与帛书易学也有不容忽视的关系;在宋易来源的考察中,只有超越义理易学与象数易学的学派偏见,才有可能对此问题有真正的再认识:在宋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宋代易学,其来源也许与马王堆帛书<周易>之学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易学是朱熹学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易学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元代时期,朱子易学在政府的推崇下,逐渐成为官方学术;同时学者也积极地以师徒相传、朋友讲习与读书自得等方式,传承朱子易学;此外,元代学者还通过研究朱子的易学典籍、发展与批判朱子的易学观点,以及调和朱子与程子的易说等多种途径,对朱子易学作深入探究。这三个方面即构成了朱子易学在元代发展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4.
陈彦杰  孔帅 《孔子研究》2019,(2):159-160
<正>清代是易学兴盛的时代,也是易学研究的转型期。此一时期,易学诸家林立,历经多次变迁:清初宋易衰落,易学辨伪之风大盛;乾嘉汉易复兴,象数、训诂成为治易的主导方法;道光以后汉易衰微,易学研究再度转型。长久以来,在许多学者的心目中,清代易学主要是对汉易的辑佚与再现,创造性和学理性乏善可陈。因此,学界对清代易学虽有所讨论,但提升空间仍然很大。就专人专书而言,部分易学人物和著作关注度不足,鲜有讨论;易学史著作则多以通论为主,博而不专,缺乏深层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张克宾著《朱熹易学思想研究》一书于2015年12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朱熹的易学思想系统,从朱熹易学的基本问题意识人手,顺其思想脉络,层层揭示和阐发了其中一系列的卓绝创见。作者既考察朱熹易学之所然,又探究其所以然,特别是突出了其背后的哲学文化意蕴;并在把握朱熹易学各个部分的逻辑  相似文献   

6.
宋南渡象数易学是在象数本体论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并呈现出汉易复兴之貌和象义和融之势。它与时代的脉搏共息律动,与南渡时期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思潮相激荡,从而形成易象的尚变性思维、易图的理式化建构和易数的理数精微化范式之特质。其兴盛可归因于宋室的君臣讲易,资政求贤;世人的推崇筮占,弥纶天地;易学的师门传授,良知绳墨;士子的党争惧祸,忧患著易。宋南渡象数易学实现了易学版图的重组、易学风尚的转变与易学文化格局的重构,是象数易学发展史上第二个高潮期的开端,在易学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过渡与传承作用。  相似文献   

7.
晏子是春秋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晏子的思想和事迹在中国古代有着重要的影响。易学是中国历代学者解读《周易》而形成的一门学术,易学在中国古代属于显学,在中国古代学术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晏子在中国古代有着重要的影响,古代一些易学家就会引用晏子的思想和事迹来解读《周易》的文本。晏子在古代易学领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古代易学领域对晏子事君之道的称许;古代易学著作对晏子和同观的发展;古代易学领域对晏子的节俭观念的评价。深入研究晏子对古代易学的影响,对于理解晏子其人、其事、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影响有着积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回顾20世纪的易学研究,其中有两件最重要的"大事":一是在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下,学者们用新的研究视野和历史观念对易学展开了全新的研究,在《周易》经传研究、易学史研究、象数与义理研究上都取得了巨大突破;二是一些极具研究价值的易学考古文献的发现,展现了早期易学的丰富面貌,使得人们不得不重新考量一些历史成说,这在今后的易学研究中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今天的易学研究只有"面向易学作为经学的事实本身",才能使源远流长的易学文化得到真正的继承与发扬,更好地应对时代和未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周易》的经济管理要义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周易>深沉价值进行挖掘与开启,以求古为今用,是当代易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易学者们已经从象数易、科学易、考古易、人文易等诸多视角入手,全方位地阐述<周易>精义;而如何着眼于<周易>的经文传记,明辨古代易学与现代经济管理的有机关联,乃是中国"<易经>管理学"何以成为可能的原典性证明.对于社会管理人士而言,增强易学修养将大大提高其管理效力.易学于当今社会的鲜活魅力即在此.  相似文献   

10.
李贽易学以心论《易》,结合前人易说,重点从"心"出发,标立童心,重视人情和性命,阐发自然人性论;通过多年的自研自得,他将易学视为简易自然之圣学。在易学诠释上,李贽属于重自然童心的义理一派;此外,李贽将易学与学术背景和时代启蒙思想相结合,代表新兴市民的时代诉求,反映了自然人情的时代特色,是对传统易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文分"崇尚汉易家法"、"融通汉易师法"、"批评图书易学"种"学术价值与思想意义"四部分,论述了乾嘉著名易学大师惠栋的易学研究。论文指出:一、惠栋研究《周易》,重视汉易的家法,融通汉易师法,提倡复归汉代的象数易学,体现了他对传统易学的继承与超越;二、作为经学大师,惠栋企图借鉴汉代象数易学理论来指导易学研究,既是他诠释易学当代价值的认真尝试,也是他以独特的方式延续了象数易学的生命;三、惠栋梳理汉易各家源流、勾勒其象数学特点,祛除宋儒图书易学中的臆说的流弊,成为清代易学研究的一个成功典范,具有转变当时学风与确立十八世纪经学研究方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雨 《周易研究》2007,(6):22-28
唐人李鼎祚的《周易集解》是现存最早的两汉象数易学文献,具有独一无二的文献价值。然李鼎祚的《周易集解》作为经学的解释文本是其所处时代学术思想的集中体现,他以两汉以来的象数易学及唐代易学中的"新义"反对孔颖达的《周易正义》,反映了唐代易学发展的新动向;李鼎祚的《周易集解》强烈地批判了王弼等玄学派易学"以无为本"的哲学观念,在整个易学哲学发展史中,成为沟通汉代易学与宋代易学的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13.
杨简作为心学解《易》派的代表,其易学思想是心学与易学相融合的产物。是一种心学视域下的易学.在杨简的心学体系中,心具有本体特征,它虚明灵妙,且存在于人自身;功夫论上既要讲求恢复本心,又不可强索而得.杨简以此心学视野去观照易学,将整个易学体系纳入其心学视域之中,并且注重阐发一些与心相关的易学观念,从而使其易学思想呈现出高度一元论的特征.当与经典结论不相兼容时,他又敢于怀疑经典,以保证其易学的圆融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11月15日至17日,"视域与方法:易学与中国哲学前沿论坛"在山东大学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周易研究》编辑部和中国周易学会主办。"易学与中国哲学前沿论坛"为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继"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海峡两岸青年易学论文发表会"后开创的一高端精品论坛。该论坛旨在为国内外高校知名专家学者提供一个高端对话交流平台,就当前易学与中国哲学研究的前沿问题进行反思与探索,通过对目前学术界  相似文献   

15.
<正>刘秀兰著,丽文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10月出版,全书共686页。全书旨在探究宋代史事易学的义理内涵,从宋儒注《易》所引证的史事当中,发掘其人文关怀以及精神状态。全书共分为十章,第一章为绪论,对宋代易学的产生背景、发展脉络及作者研究宋代易学的目的进行了阐述;第二章详述了宋代易学的义理内涵,提出宋代易学注重义理的发挥,而援引史事  相似文献   

16.
邵雍对其先天易学(或称先天学、先天象数学)的阐释是为推演先天而在的形上之理而展开,在此过程中,先天象数易学只是其表意的工具而不是其学术思想的全部.形式上,先天易学是邵雍通过一套阴阳消长模式构建起来的象数易学;而内容上,先天易学则是其借<易>阐发儒家的性命义理之学.邵雍在其易学思想的阐释中,力图构建一个贯穿于天地万物的最高法则--"先天"之道,而最终落脚点却是其儒学所主张的人事之用.因此,他对易学的阐释始终围绕着"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易学旨趣展开.  相似文献   

17.
唐初著名经学家、易学家孔颖达奉诏撰定的《周易正义》,是对自《易传》成书以来两汉魏晋南北朝及隋代千百年来易学演变所进行的一次全面、系统的理论总结与发展,是对汉魏以来象数易学与义理易学的承继、超越与创新,是汉魏易学发展的一部理论结晶之作.这部在易学及易学哲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易学名著的得以问世,乃根源于其特定历史时期的学术及政治背景.本文将对其学术及政治视野下的创作历史动因,加以审视与考察.总括言之,可析为三个方面:一,学术与政治走向统一的历史必然产物;二、立足王注、倡导义理的时代必然选择;三,博取众家、熔于一炉的学术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18.
易学本于天地之道,中达社会人际,直抵内心世界;而后由心及人,由人及天,效法天道。在易学建构逻辑视野下,易道呈圆,天人一如。可见,这种本于天而归于天的易学建构,具有天然的生态文明向度。在易学建构所彰显的生态文明维度上,乾始坤凝,刚柔兼济,阴阳大化,和谐天成。易学内蕴的三才之道,父天母地,人为天地之子。大德曰生,大宝曰位,守位曰仁。易学关于天地之子的定位,是法天象地、生生不息的人类生存法则的理论基石。易学建构的生态文明之维,是会通易学与十九大报告精神的内在逻辑,也是今天建设生态文明的哲学要旨。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11月15日-16日,由台湾中华易经学会、台湾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主办,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协办的"第八届海峡两岸青年易学论文发表会"在台湾中央大学成功召开。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文智教授率中心硕博士研究生6人参加会议,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特聘教授林安梧先生受邀作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7月14-15日,由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中国周易学会和《周易研究》编辑部主办,台湾中华易经学会、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协办的第七届海峡两岸青年易学论文发表会在山东大学成功举办。海峡两岸青年易学论文发表会,资生于"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1993年8月,为了打破两岸易学交流否塞不通的困局,在刘大钧教授的率领下,当时的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在济南成功举办了"首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