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宗教》2022,(6):27-28
自江苏省内疫情发生以来,江苏省民宗委迅速出击,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带领全省民宗千部和宗教界人士奋力抗击疫情,筑牢宗教领域疫情防控“铜墙铁壁”。  相似文献   

2.
《法音》2021,(2):6-6
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我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新闻社、中国西藏网,向海内外藏族同胞们,致以春节和藏历铁牛新年的祝福!过去的一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举国同心、全民同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显著成绩。这场疫情让我们更加懂得生命的珍贵,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健康、平安和快乐。这场疫情也让我们更加明白,全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亲爱的朋友们,值此农历辛丑年新春佳节到来之际,我们在基督里诚挚地问候大家,愿主耶稣基督的恩惠平安常与诸位同在!近日,新冠肺炎疫情流行加速,我国本土疫情呈零星散发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交织叠加态势,疫情传播风险加大,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多地陆续报告新增的确诊新冠肺炎病例,每一个数字背后鲜活的生命牵动着亿万同胞的心。我们感恩地看到一场场及时准确的新闻发布会的召开,一道道仔细筛查的抗疫防线的筑起,一则则考虑周详的疫情防控的安排……这些体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做法让大家感到无比心安。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中国,"人民至上"和"生命至上"两大价值理念相互涵摄,相得益彰,融为一体,凸显了中国当代文化的民族特色。这两大价值理念在中国文化中有深厚的根基和底蕴,只不过它们作为理念形成的时间不同。"生命至上"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有了萌芽,而"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根据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进行艰难理论探索和实践构建所凝练和确立的。"生命至上"和"人民至上"不是一般的价值理念,而应该成为根本的价值理念。它们不仅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而且人类如果不追求它们并以它们作为基本原则,就会陷入生存危机。两者各自都有对人民个体的实践要求,而将两者的实践要求结合起来,可以概括为一个共同的总的实践要求。用孟子的话表达,这就是:"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而这种总的实践要求以人民个体获得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前提。  相似文献   

5.
美国医学史研究者肖特(Edward Shorter)(2008)曾指出:生物学思想在20世纪末赋予了精神病学如同其他医学领域一样由科学驱动的能力,“但是这种潜质一直没有化为现实”。因为精神病学“陷入了流行价值观、企业文化以及诊断的科学至上主义泥沼”。中国的精神卫生领域经历了从传统收容式精神病院到“精神卫生中心”式的综合...  相似文献   

6.
从毛泽东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习近平提出“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政治立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动摇,坚持树牢群众观点和践行群众路线不动摇,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最高评判标准不动摇。习近平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的鲜明特质、深邃内涵,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7.
姜颖鹏  陆树程 《世界哲学》2023,(1):5-15+160
当今世界新冠疫情、自然灾害、局部战争频发多发,对人的生命体造成了严重威胁,重新学习马克思生命哲学思想对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学丰富的马克思生命哲学思想,不仅需要把握马克思生命哲学思想的问题阈,感悟马克思生命哲学思想的来源、基点、内核的理论蕴涵,而且需要阐明马克思生命哲学思想的重要特征,领悟马克思生命哲学思想追求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建构生命辩证法、打造生命共同体的本质属性。探赜马克思生命哲学思想的时代价值,应以人的生命实践为统领,关切人类生命发展的现实问题,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根本立场和重要原则,优化生存境域、提升生产水平、丰富生活样式、改善生态环境,真正构建一个美好的生命世界。  相似文献   

8.
儒家的王道论,体现了一种“道义至上”的精神.孔孟区分“王”、“霸”,既强调二者在内在价值原则层面上的根本区别,亦特别注重二者在惠及社会及其功业成就层面所存在的意义相关性和重叠性.儒家强调,作为伦理共同体的最高原则,必须是“仁义”或道义,而绝不能是“利”.唯以道义为终极目的和最高原则,功利事功乃能被点化、升华而使真正作为“人”的价值得以实现,从而构成为“王道”的本真内涵和内在要素.儒家的王道论可以概括为一种在道义原则基础上的道义-功利一体论.在国际关系原则方面,儒家的王道论特别强调天道、天意、仁心、民心、民意、民情之内在一致性,突出了道义至上原则的超越性意义.这种王道精神,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按照宗教发生学的规律,人类宗教的起源,大约经历了前万物有灵论与万物有灵论两个阶段,最后,随着至上神的起源而进入成熟发展阶段。各民族的宗教和世界宗教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宗教作为唯一原生形态的大文化的一部分——即原生宗教,更是这种发展规律的最典型形态。故揭示中国至上神——天帝的起源发展过程,不但对于理解中国宗教,而且对于理解整个中国文化,都将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试图在前人的基础上,侧重从《山海经》的角度做一点探源性研究,以就正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宗教》2021,(3):42-43
新冠肺炎疫情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把湖北推向了艰苦卓绝的全面大考。全省宗教工作系统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要求,直面挑战、积极引导、化危为机,把在抗疫斗争中所铸就的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转化为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的强大动能,引领湖北宗教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2020年的春天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春天。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神州,整个经济社会被迫按下暂停键。危急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党中央坚强领导,全国上下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逆行的英雄毅然背起行囊,出征远方。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宗教领域的疫情防控工作,及时做出"双暂停一延迟"  相似文献   

12.
正道家生存法是一种利用道家道教的养生法,通过保持身心无为自然的状态,摆脱人类至上主义的思维方式,与宇宙共生的生存之道。道家生存法也是教导我们不应该惧怕天灾的威胁,消极地在恐惧中生存下去,而应该快乐、积极地度过每一天,积极地迎接未来的生存之道。这种生存方式并不意味着人类只是放慢破坏环境的速度,而是人类下决心回归到无为自然,与道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3.
《天风》2022,(5):2-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基督教两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我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快速有效处置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近期,全国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有的地方疫情防控阻击战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面对严峻形势,全国各地基督教两会、教会堂点和神学院校要深刻认识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的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进一步动员起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坚持不懈,支持配合党和政府抓细抓实各项防疫工作,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  相似文献   

14.
鲁品越 《哲学研究》2022,(2):5-14+128
“方法”是人们为了实现价值目的而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以改造世界的手段与途径,因此具有二重性:客观规律性与主体价值性。这是由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奠定的新唯物主义得到的科学结论。人们根据价值目的发现与统摄各种备选方法,加以改造和利用,由此生成相应的方法论体系。不同的价值意志形成不同的方法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法论体系,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价值灵魂,实事求是地遵循客观规律,解决治国理政实践中的各种矛盾而形成的方法论体系。党的领导、人民至上、党与人民结成生死相依的命运共同体,从而将人民组织成强大的整体力量,是这一方法论体系的根本,并由此通过各层面与各领域形成宏大的治国理政方法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邓海舟 《中国宗教》2023,(10):54-55
<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内涵丰富、系统完备、逻辑严密的思想体系,蕴含着鲜明的立场观点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精辟概括为“六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全面系统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对于指导做好新疆宗教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们这辈人在幼年的时候(二十世纪初年)就习见习闻“列强”(通过他们在中国的代理人:地主和资本家)在中国横行霸道,他们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他们说中国是“东亚病夫”,是“劣等民族”,中国人是“一盘散沙”,当时的读书人也自认为事事不如人,满脑袋“洋人至上”、“美国的月亮此中国的圆”一类奴才思想。蒋介石集团二十多年的血猩统冶,更将中国引导到绝境。中国也正在被凌辱、被践踏的同时,育孕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党把中国从复亡  相似文献   

17.
克利福德从信念与行为、能力、个性以及人类命运的关系出发,论证了严格的证据主义原则,詹姆斯对该原则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驳斥,其内容可归纳和辨认为四个批判:一是病态因素批判,即情感意志因素是决定信念的正常因素,而非应受谴责的病态因素;二是客观证据批判,即人们相信自己的证据是真正客观的,这依然是一个主观意见;三是除错至上批判,即除错至上的策略并不比求真至上的策略更为优越;四是恐惧心理批判,即克利福德原则源自害怕错误的恐惧心理。然而,詹姆斯的批判并不能彻底推翻克利福德原则,至多说明它需要修正。  相似文献   

18.
李筠 《学海》2012,(2):74-81
主权是现代政治理论的重要概念,它来源于西方中世纪王权至上性观念的不断发展。王权在中世纪早期并非不言自明地享有至上地位,王权获得至上性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政治斗争和理论斗争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罗马法复兴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王权至上性(主权)观念的发展是一个政治法学问题,其内在的理论焦点是"权力与法律孰高"。中世纪罗马法学家们积极利用乌尔比安的"皇帝的喜好具有法律的力量"、"皇帝不受法律拘束"这两句格言,为王权突破日耳曼习惯法传统、基督教自然法传统的限制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限于罗马法内在的普世主义品质、合法性基础理论、公私法划分以及罗马法复兴的发展脉络和研究基点都与现代主权理论的内在要求存在冲突,罗马法复兴未能直接创建出系统的现代国家主权理论。  相似文献   

19.
论邓小平人民利益至上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颖奇 《学海》2004,1(4):13-17
本文对邓小平的人民利益至上思想予以多视角分析和深入论证 ,认为它主要有几点表现 :(1)紧紧把握唯物史观 ,科学认识人民历史主体地位 ;(2 )强调健全法制 ,切实保障人民民主权利 ;(3)转变工作重点 ,制定在共同富裕大目标下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重大政策 ;(4)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这几点的有机统一 ,是邓小平对毛泽东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对于加强党的建设、继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上古时期,“命”和“天命”观实际反映了中国早期宗教由“自然宗教”到“人为宗教”、由多神教到一神教的发展特点。春秋战国之际,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将作为至上的人格神上帝或最高主宰之“天”所赋予人的“使命”或德性称为“天命”,而将令人无可奈何的、导致人之生死疾病顺逆吉凶等偶然性的“盲目的异己力量”称为“命”。墨家则出于“天志”“天鬼”“天意”的宗教立场,认为一切社会现象皆由“天命”决定,“天命”之外不存在所谓“命”,故对“强执有命者”之“有命论”进行了坚决的批判。墨家“非命”的实质只是反映了儒、墨两家“命”和“天命”观的某些差异,而非两家思想的根本对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