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年来,全国宗教界坚持全面从严治教,着力解决影响自身健康传承的突出问题,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一段时间以来,宗教领域滋生蔓延的贪大求奢、借教敛财、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败坏了教风,损害了宗教社会形象,侵蚀宗教健康传承的基础,妨碍我国宗教中国化深入推进。为深入贯彻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有效遏制和扭转宗教领域不良风气,  相似文献   

2.
《天风》2022,(7):4-5
<正>近年来,全国宗教界坚持全面从严治教,着力解决影响自身健康传承的突出问题,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一段时间以来,宗教领域滋生蔓延的贪大求奢、借教敛财、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败坏了教风,损害了宗教社会形象,侵蚀宗教健康传承的基础,妨碍我国宗教中国化深入推进。为深入贯彻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有效遏制和扭转宗教领域不良风气,  相似文献   

3.
《法音》2022,(7):9-10
<正>近年来,全国宗教界坚持全面从严治教,着力解决影响自身健康传承的突出问题,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一段时间以来,宗教领域滋生蔓延的贪大求奢、借教敛财、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败坏了教风,损害了宗教社会形象,侵蚀宗教健康传承的基础,妨碍我国宗教中国化深入推进。为深入贯彻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有效遏制和扭转宗教领域不良风气,我们向全国宗教界发出以下倡议:  相似文献   

4.
林玲彦 《法音》2013,(4):43
本刊讯3月23日,国家宗教局召开宗教界加强教风建设座谈会,就"教风年"和谐寺观教堂主题创建活动进行动员部署。国家宗教局局长王作安出席座谈会并讲话。王作安局长深入分析了当前教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强调了加强教风建设的重要意义。他指出,教风问题关系到宗教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宗教的社会形象,关系到宗教积极作用的有效发挥,要充分认识到教风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和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五大宗教都有基本教义教规和制度体系,这些教义教规和制度体系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各宗教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教风遵守执行问题、教义教规与社会发展脱节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严重影响宗教自身健康的发展传承,  相似文献   

6.
国家宗教局在今年的工作安排中明确提出:"指导宗教界开展以‘教风’为主题的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营造遵规守戒的良好风尚",并专门印发了《关于2013年以"教风"为主题开展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的通知》,提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教风年"主题创建活动.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宗教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教风建设的高度关注,是新形势下加强宗教自身建设和促进宗教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7.
《中国宗教》2022,(3):40-42
千百年来,每个宗教的生存发展都一样,本土化,才能健康延续、传承发展,否则就无法生存,这是普遍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这一重大创新论断,尤其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明确了“藏传佛教中国化”及其“五个有利于”的标准,在2021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要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正确认识和看待宗教、处理宗教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法音》2017,(8)
<正>(2017年8月7日中国佛教协会第九届理事会教务教风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教风是佛教的风貌、风气、风尚,是佛教整体形象、气质、涵养的综合体现。佛教教风建设是保持佛教精神本色、维护佛教清净庄严形象的根本,是推动佛教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也是充分发挥佛教积极作用的根本。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支持宗教教风建设,中国佛教协会历届领导班子也始终高度重视佛教教风建设。当前,我国佛教教风和四众弟子的综合素质整体上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有了较大改善。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  相似文献   

9.
陈斌 《中国宗教》2018,(8):74-75
宗教活动场所的文物保护,除了要增强宗教文物保护管理意识、依法依规做好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掌握文物保护管理的知识技能之外,充分发挥宗教文物的文化功能,也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清代福建道教宫观壁画本身有传承道教文化的功能,同时又具有艺术审美功能。只有加以充分挖掘、研究,才能真正诠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新的历史条件下,道教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道教需要从自身着眼,加强道风建设。只有做好了这项工作,才能不断提高社会公信力,得到广大信教群众的认可。教风,是宗教展现在人们面前的表象,也是宗教徒观念、道德的显示,更是宗教徒信仰的表达。道教习惯称教风为"道风"。近年来,江苏道教界注重道风建设,建立道风建设长效机制和监督机制,提升教职人员信仰层次和精神境界,树立了江苏道教新形象。  相似文献   

11.
《法音》2017,(8)
<正>尊敬的学诚会长、道慈主任,各位委员,各位法师:今天我们齐聚湖北黄石,召开中国佛教协会九届理事会汉传佛教教务教风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共议攸关佛教健康发展的重大议题,商讨《加强教务教风建设倡议书》,可谓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谨代表国家宗教事务局,对这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教风问题关系到宗教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宗教的社会形象,关系到宗教积极作用的有效发挥。国家宗教事务局十分重视引导宗教界加强教  相似文献   

12.
徐勇斌 《天风》2022,(2):13-15
坚持基督教中国化方向,既是党和政府的要求,更是教会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王作安局长在《涵养我国宗教的中国文化气质》一文中指出,宗教与所处社会的文化相融合,是宗教传承发展的必然规律.教会要健康传承,必须从思想上把准基督教中国化的精神内核,切实提升中国教会的中国气质.  相似文献   

13.
正宗教活动场所的文物保护,除了要增强宗教文物保护管理意识、依法依规做好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掌握文物保护管理的知识技能之外,充分发挥宗教文物的文化功能,也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清代福建道教宫观壁画本身有传承道教文化的功能,同时又具有艺术审美功能。只有加以充分挖掘、研究,才能真正诠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4.
自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以来,我国宗教中国化取得了重要成绩,但在思想上对于“化什么”“怎么化”“谁来化”等问题还存在不少模糊的认识,在实践上还存在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内生动力不足、运动式一刀切等现象。本文对“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提出作了细致梳理,对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系统的分析,阐述了“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历史必然性、现实必要性和新时代“我国宗教中国化”的基本内涵、践行主体,探析了“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的实践路径,认为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是我国宗教健康传承始终要坚持的根本方向,是我们宗教工作中需要不断推进的永恒课题,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断推进,不断深化,久久为功,绵绵用力,才能不断推进我国宗教的中国化进程,更好地引导我国宗教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15.
友直 《天风》2012,(3):10-10
2O11年12月28日,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题为《发挥宗教界在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的文章,在谈到“促进宗教健康发展”时,王局长说:“要鼓励宗教界加强教风建设,回归宗教本真,倡导爱国、敬业、  相似文献   

16.
正对于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党和国家的基本要求是:政治上自觉认同,文化上自觉融合,社会上自觉适应。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要积极支持和引导宗教界开展宗教思想建设、加强宗教文化建设。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化方向的宗教,实现了中国化的宗教,才能更好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我国社会发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12月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要培养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当前,宗教人才问题是事关我国宗教健康传承的突出问题,所以,培养合格宗教人才,是推进我国宗教始终坚持中国化方向的关键所在。本文就培养高层次宗教人才作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18.
宗教与所处社会相适应,是世界各宗教生存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我国宗教健康传承的必然要求。无论本土宗教还是外来宗教,都要不断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充实时代内涵。中国是多种宗教并存的国家,既有本土宗教道教,也有中国化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等。这些中国的宗教在传承和传播过程中,在保持基本教义义理的条件下,始终与我国社会相适应,适应我国的社会环境、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从其经典文献中精炼、筛选出本宗教思想的精神与内核,与中华文化相融合,形成适应我国国情的宗教观念和思想、宗教感情或体验、宗教行为或活动、宗教组织和制度,坚持符合我国社会生活的传播方式、修持方式、礼仪规范和宗教艺术等,并深入到信教群众的生活之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宗教。  相似文献   

19.
今天,我国各宗教人士相聚在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江苏茅山,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座谈会。刚才,中国佛教协会心澄副会长,中国道教协会张继禹副会长,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洪长有副会长,中国天主教爱国会沈斌副主席,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傅先伟主席,中华基督  相似文献   

20.
本性 《中国宗教》2022,(11):31-32
宗教团体是党和政府团结联系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宗教团体的自身建设如何,事关健康宗教关系的构建、事关宗教的健康传承、事关宗教积极因素的发挥、事关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事关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