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李小荣 《法音》2006,(4):42-52
水陆法会,即“法界圣凡水陆胜会”之简称,也叫水陆会、水陆斋、水陆道场、悲济会等。它是汉传佛教在寺庙中举办的最为隆重的经忏法事,以供奉饮食为主,是为超度水陆一切亡灵而设,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为亡者幽灵作追善菩提,二是把施食功德回向于施主及其眷属,藉此得以延年增福,三是救济六道所有众生。不过,对于该法事的历史,虽说宋以后的情况比较清楚,但是此前的状况,仍为一团迷雾,需要努力澄清。而关于其含义,更是不甚明了。就拿几部通行的佛学辞典来说吧,解释也不尽一致。如丁福保《佛学大辞典》谓:“于水陆有情供养斋食之法会也。”[《1]佛…  相似文献   

2.
道教作为中国本土的宗教,有没有类似佛教的水陆大斋的法会?有沒有道教的水陆画?史料证明,唐代道教已有自己的水陆大醮,它始源于魏晋道教的三官考召仪,且与南北朝以来流行的黄箓斋关系密切。至清代,又被称为水陆大斋、水陆醮斋,并有科仪法本传世。道教的水陆画始见于晚唐,有着独立庞杂的鬼神谱系。时至今天保守估计全国各地有超过20000多件的明清道教水陆画存在。  相似文献   

3.
法会又作法事、佛事等,是佛教为诵经、说法、供佛、施僧等宗教活动而举行的集会、仪式。自古以来即十分盛行,信徒参加法会,无不希望得蒙诸佛菩萨的慈悲愿力加被,消灾增福慧。  相似文献   

4.
回向     
经常到寺庙参加法会的人都知道,无论是念经、拜佛、拜忏,最后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回向":把今天所做的功德,回向给自己、亲人、朋友,甚至回向给一切的众生。 有一个很有钱的某贵妇,在大年初一那天,想为全家人消灾祈福,于是特别礼请法师,帮她独自做一场法会。法师带领她拜忏、诵经,法会-共进行了三天,到了最后这场佛事即将圆满,准备要做功德回向时,法师念道:"这场法会是某某居士所做的,希望把这份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  相似文献   

5.
水陆法会在佛教史上本来分为北水陆和南水陆,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北水陆法会的修斋仪轨长期失考在佛藏外,因此近现代学者们对水陆法会(包括图像)研究时未把南北水陆分开,而是笼统以<法界圣凡水陆胜会修斋仪轨>作为举办水陆法会的唯一参照和研究现存明清水陆画的文献依据,现代水陆法会均以<法界圣凡>为举办依据.本文则对北水陆仪文进行考订,认为文中<天地冥阳水陆仪文>即为北水陆法会的修斋仪轨.从而找回了失传多年的北水陆并就相关文献依据做了考证.  相似文献   

6.
正贵州庙会的许多活动都与道教有关,如诵经礼忏、节日祭祀,做祈福消灾、超度亡灵道场等,均包含道教的内容。庙会作为一种文化传统一直延续着,今天贵州各种庙会仍然流行。庙会是贵州民间广为传承的一种群体性民俗活动。贵州庙会的许多活动都与道教有关,如诵经礼忏、节日祭祀,做祈福消灾、超度亡灵道场等,均包含道教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正>水陆法会是佛教极其重要的一种经忏法事,是设斋供奉以超度水陆众鬼的法会。历史上的水陆法会经宋代之规范,元明之鼎盛,成为官方、民间热衷举办的佛教盛会,流传至今,经久不衰。一学界对水陆法会兴起的时间和来源问题历来都有争论。以谢生保、戴晓芸、侯冲为代表的学者通过对敦煌文献中《东都发愿文》等仪规仪文的考证,支持水陆法会起源于梁武帝时期。大同三年的《东都发愿文》,学界公认为梁武帝所作,  相似文献   

8.
侯慧明 《法音》2022,(6):60-65
<正>水陆法会亦称作水陆大会或者水陆大斋,是以救度亡灵为主要目的。一般认为水陆法会由梁武帝创建,这应是遵式、杨锷等人托古附会的一种说法,笔者认为水陆法会的创制应是在唐实叉难陀译《佛说救面燃饿鬼陀罗尼神咒经》之后,并结合密教仪轨创制。水陆法会兴起于唐末,宋代以来大盛,寺院一般修建水陆院,或于墙壁绘制水陆壁画,或置办水陆画轴,或塑水陆像,一般做七昼夜法事,也有四十九昼夜者。  相似文献   

9.
佛教经东汉三国的孕育,至西晋时已趋兴盛,佛教徒参与斋会、超度法会、福会,与世间名士交往、施展治病等神通,西行求法,蔬食;而地狱、轮回、因果业报、净土、观音等信仰也开始流行,首批沙弥尼更于这时出现。凡此可见,是时佛教的活动已趋多样化,西晋乃中国佛教踏入兴盛的前奏时代。  相似文献   

10.
汉传佛教水陆法会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陆法会,全称为“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略称为“水陆会”,又称为“水陆道场”、“悲济会”,是汉传佛教经忏法事中最隆重、所需时间最长的一种。据明代莲池大师所作《水陆仪轨》卷一说,“法界”是指诸佛与众生本性平等,通称为“法界”。“圣凡”是四圣(佛、菩萨、声闻、缘觉)六凡(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实际上泛指一切众生。“水陆”是指众生受报之处,水、陆、空三界,尤其水、陆二处众生的苦难更为深重,所以称为“水陆”。“普度”是使六道众生悉皆度化,使之解脱。“大斋”是指施食。“胜会”是指如此救度者与被救度者…  相似文献   

11.
这里所说的“佛教民间慈善活动”,特指佛教居士自发组织的慈善活动。这些活动,一般是由某个“念佛小组”成员自发自愿开展的,既有成员间的互利互助,也有社区内的扶贫济困。在上海,佛教居士中有不少自发组织的“念佛小组”。他们多数是因为年老体弱、交通不便等原因,难以经常参加寺院佛事活动,于是大家相约在某个信徒家里,几个人、几十个人一起诵经拜佛,有时也会请有关法师、居士来讲经说法,开展  相似文献   

12.
明清以来五台山成了汉地最著名的“汉藏佛教圣地”,遂形成了汉藏佛教音乐并存的格局。由于璧峰禅师创作“华严佛事”、“四十二奏”,蘟宏法师作《水陆仪轨》、《瑜伽焰口施食坛仪》等,故使五台山“佛事音乐”臻于完善、定型,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相似文献   

13.
刘宇  廓妙 《法音》2006,(2):46-46
本刊讯应香港佛教弘法中心主席净雄法师邀请,1月15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圣辉、戒忍、明生、觉醒等前往香港参加首届祈祷世界和平、祖国昌盛、香港繁荣、人民安乐供佛斋天祈福法会和华藏世界华严妙韵大型音乐会。上午9时,由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觉光长老、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圣辉法师、台湾中国佛教会理事长净良长老担任总主法,两岸四地诸山长老及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代表为分主法的16位长老被迎请到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大会堂法会现场后,斋天法会正式开始。大家共同诵经,祈祷世界和平,祖国昌盛,香港繁荣,人民安乐。法会经三个小时的唱诵后圆满结束…  相似文献   

14.
田青 《佛教文化》1996,(3):15-15
假如上层建筑是一座宝塔的话,那么.宗教似乎高踞塔顶,而民间艺术,则一直蹲卧在塔基。但也许正因为两者之间的距离,才形成了一个强劲的“张力场”,使以宗教祭把为目的的民间绘画,成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长河中一条色彩斑斓的涌流。湖南民间艺术收藏家颜新元先生多年致力于收藏水陆画。水陆道场,原是佛教最盛大的法会,相传始于梁武帝,是普济六道四生的大斋。按规矩,法会分内坛、外坛。内法分为三间,其中除香花供养外,两侧的壁上还要悬挂上、下两堂请佛菩萨圣儿画像及地狱变相,这便是所谓的水陆画。佛教对中国艺术的影响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5.
常正 《法音》2006,(11):35-36
本刊讯10月21日至29日,厦门金门隆重举行“两岸和平消灾祈福水陆法会”,以表达海峡两岸佛教界对实现祖国统一、国泰民安的美好祈愿。这是继2004年在金门首次举办水陆法会之后,两岸佛教交流的又一盛事。中国佛教协会组成以副会长圣辉法师为团长的代表团参加了这一盛会。10月21日,厦门南普陀寺张灯结彩,“两岸和平消灾祈福水陆法会”开幕式在这里隆重举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南普陀寺法主圣辉法师,厦门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南普陀寺方丈则悟法师,厦门民宗局局长陈建德先生、副局长蔡永华先生,厦门市思明区民宗局局长叶菁芳女士,以及台…  相似文献   

16.
日前,在镇江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及有关方面的关心下,金山寺水陆法会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即标志着江苏镇江“金山寺水陆法会”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已经开始。据悉,“金山寺水陆法会”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起源于东晋,历经隋、唐、宋、元、明、清各代,其发祥地就是千年古刹金山寺。水陆法会有四大特点:  相似文献   

17.
戴晓云 《佛教文化》2010,(3):116-120
<正> 公主寺位于山西繁峙县公主村,寺内水陆殿保留有大量明代弘治年间的水陆画壁画,是迄今艺术性较高,保存较完整的明代水陆壁画精品。本文就公主寺水陆壁画人物造型及图像做一探究,并结合汉传佛教水陆法会仪文《天地冥阳水陆仪文》对其进行具体的图象分析与释读。从我国汉传佛教水陆壁画的仪轨和绘画风格来看,公主寺水陆壁画属于北水陆系统,其北水陆仪轨与水陆壁画的艺术风格特色,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贯彻落实,享有“南海佛国”盛誉的普陀山香火日盛。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法雨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寺庙管理工作,一方面注意使宗教活动正常开展,一方面注意搞好香客、游人的服务接待工作。该寺利用晚上和佛事较少的季节组织全寺僧众学习中国佛教史、文学、佛学以及沸事仪规等,使僧人的文化素质和佛教知识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僧人们除了做早晚功课外,还针对佛事多的情况,规定每月只举行两次水陆法会,每星期放三堂焰口,每天拜两堂普佛,使佛事活动有条不紊。为了解决香客游人吃饭、住宿难的问题,该寺先后聘请了30多名服务人员,建立了四座客楼,设置了210个床位,开有4个饭厅,可供272人同时进餐。客人们说:“法雨寺方便香客,收费低,服务热情,令人难忘。”  相似文献   

19.
体恒 《法音》2007,(1):33-38
古印度的僧团和中国的僧团在生活方式上有很大差异,而不同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不同的修学形式。佛陀时代,僧众主要是听经闻法、静坐禅修、羯磨布萨与托钵乞食等,没有固定的寺院生活模式。而佛教传入汉地后则形成了稳定的寺院生活方式。汉地僧团的修学与印度的僧团相比,有一个明显的区别,那就是形成了一个严密的佛事体系。这些佛事有日常行持的五堂功课,有诵经、念佛、禅修,有佛菩萨圣诞的祝延、上供,有黑白月的诵戒布萨,还有瑜伽焰口、各种忏法、祈愿乃至水陆法会等等。这些佛事交叉重叠、互辅互补,构成了寺院日常修学的大部分内容。严密的佛事…  相似文献   

20.
法事活动     
<正>上海岳庙举行冬至普度黄箓大斋法会2014年12月21-23日,上海岳庙举行冬至黄箓大斋法会。通过诵经礼忏、申文发递、上供度桥、燃灯升仙、祭炼度幽等道教科仪,为信众超度各姓氏门中宗亲。武汉长春观举行监院升座暨元辰殿开光法会2014年12月27日,武汉长春观举行监院升座暨元辰殿开光法会。经过开坛、请水、扬幡、祀灶、祭祖等一系列道教科仪,迟信觉道长在丛林八大执事的迎请下正式登上了长春观第廿五代监院法座。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