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壁画材料的运用一直是国内外壁画家关注的课题,材料的应用也直接影响到艺术效果,壁画材料的多样性使壁画有了更多的表现方式,也使现代壁画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文章对现代壁画硬质材料做了分类解析,对各个类别的材料属性应用进行举例分析,总结了各种壁画硬质材料的运用优势,以便能挖掘更多运用方式和新材料及其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2.
论文通过装饰设计不同要素对设计效果的影响,阐述不同装饰风格的室内设计效果的形成原因与要素之间的关系,如何更好的运用、协调各要素,已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文章通过三大方向对室内设计加以解读与分析。造型、颜色与照明表现为三大论述方向。室内设计中颜色的运用占室内设计效果的主导地位,不同颜色的运用呈现不同的设计风格,颜色纯正鲜艳会使设计活泼欢快,颜色昏暗沉重会使设计效果庄重沉稳;造型简洁利落设计效果呈现现代时尚感觉,反而造型繁复会使装饰效果复古高贵;而不同的照明要求也会使装饰效果或幽暗神秘或明快舒畅。  相似文献   

3.
古今中外众多油画家都善于运用灰色调对作品进行情感的表达,在油画中色调的概念与组成不单单只运用到黑、白、灰,而是有着色彩倾向的灰。因此,油画家对色彩的运用变得更为丰富,使其作品情感流露得含蓄且内敛,对于灰色调子的运用使其最终画面具有着和谐、含蓄的意境美感。其浓郁的中式灰色彩的绘画作品在理论层面的分析上也具有着中国哲思之美感。在此基础上,从文化、历史、美学方面分析灰色调的意境表现与技法运用,探寻当代语境下灰色调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刘航 《美与时代》2023,(4):36-38
西方绘画领域非常重视光影的运用,借助光影打造的艺术感是艺术家创作中所极力追求的。随着时间的流转,曾经在西方绘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光影,走入中国绘画领域,并经过多年探索尝试,如今日渐成熟,已成为中国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在水彩画中运用光影,能够为画作加上一层明暗交织的光,丰富水彩画的艺术表达,使水彩画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光影的融入加强了画面纵深与明暗对比,使画作更显立体,艺术水平上升到更高层次。阐述水彩画创作中光影的运用,分析光影之于水彩画画面效果的作用以及如何正确运用光影,使其成为水彩艺术的一种语言,助力现代水彩画的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5.
我们的现代化教学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手段,尤其是对于我们的中小学语文教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每个人都有机会面对整个信息大千世界,五彩缤纷呈现在面前,使许多人的理想能够很快实现。而运用现代技术进行语文教学中,更能发挥更大的效率。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丰富了语文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学习“媒介”,解决了学生学习困难。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学习,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  相似文献   

6.
《实践理性批判》的发表标志着康德批判事业的工作一分为三。本文从批判哲学的发展史和《实践理性批判》的主要内容入手揭示出《实践理性批判》的起源主要归于康德的两个发现:一是趣味判断的先天性,二是实践理性的二律背反。前一个发现导致康德重新规定批判与高级能力之间的关系,使他改变他的总体批判计划,把对于纯粹理性的一个批判分成对于纯粹思辨理性、实践理性和反思判断力的三个单独的批判;后一个发现及其解决使康德把纯粹理性的思辨运用和实践运用之间的关系确定为一种平行关系,使理性的实践运用从思辨运用中解放出来;由此产生《实践理性批判》。  相似文献   

7.
油画的特点之一是能将有厚度的笔触清晰地留在画面上,这样,不同的运笔方式就形成了不同的笔法。笔法是油画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我们可以通过对其他画家的深入研究来学习油画的笔法,然后把学到的笔法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绘画中,使自己的绘画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当然这些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笔法,了解笔法的运用,使笔法成为绘画中更为显著的特点,使更多的人喜欢绘画。  相似文献   

8.
刘杰 《美与时代》2007,(2):74-76
艺术化的语言不同于一般生活中所运用的语言,它是需要艺术地提炼和巧妙地运用的.在从事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较好地运用艺术化的语言可以更好地启发学生对声乐艺术的感知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歌唱的技巧.  相似文献   

9.
儒家思想因其能够为传统社会提供稳定的精神基础而成为被"显性宣扬"的官方意识形态。但权力私产化诱发的残酷争夺及儒家与专制政治的某些理论冲突,使后者需要通过法家思想的"匿名运用"为其提供非德性的方法论。"家天下"作为政治运行的基轴,使维系专制政权的稳固才是唯一的"里",儒法两道只是作为手段而分别予以"显性宣扬"与"匿名运用"的"表",它们之间虽存在运用方式的差异,却都被"买椟还珠"。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画运用笔墨进行创作时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如笔的运用技巧、墨的比例关系、线条的运用等。画家在创作时根据创作意图及构思布局等进行起笔、行笔、收笔等,借助泼墨、积墨、破墨、蘸墨等技法来展现画作的意境,并运用线条进行画作创新,从而使中国画笔墨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故对中国画笔墨的艺术表现形式展开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色彩艺术在建筑领域外观设计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原因主要是色彩艺术可以给人最直观的视觉感受,建筑设计人员通过对色彩学的运用,使建筑的观赏性大大提高,色彩的设计使建筑具有特色,优秀的建筑色彩设计艺术可以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赋予人们更积极向上的一面。当前我国建筑业发展迅速,对于建筑外观的色彩运用技术也逐渐提高,更具创新意识,使当代建筑外观更具独特性。本文将主要阐述色彩艺术在实际建筑业外观设计方面的应用,给相关建筑设计从业者以借鉴。  相似文献   

12.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开展,在目前的乡村旅游中,大部分只注重视觉要素,但旅游体验是全方位的感知过程,还应该从听觉感官来丰富,使乡村旅游发展更完善。因此,以成都市三圣乡为例,通过对其中的声音要素加以总结与论述,强调声音景观在乡村旅游中运用的意义,使声音景观在乡村旅游的规划设计中得到重视,并得到更多的运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编辑活动是人类社会实践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介于读者和作者之间,以文化选择、文化传播和文化引导为基本功能的一种独特的创造性的精神生产活动。[1]研究编辑工作的思维特征,对编辑的工作实践具有指导意义,一般说来,编辑思维是由审美思维、逻辑思维、信息思维、创新思维等构成,它体现了编辑工作的思维特征。运用审美思维,可以使文字润色,使文章的内容美与形式美达到高度的统一;运用逻辑思维,可使文章条理分明、结构严谨;运用信息思维,可以辨别文章是否有新意以及时效性;运用创新思维,可发现力作,编出精品。编辑在编稿过程…  相似文献   

14.
本课题依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旨在通过发挥美术、文字教学的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相适应,探究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学生在其它学科及实际生活中也能领悟其探究的独特价值,并使之转化为持久情感态度。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象形文字为题材,在不同学段开展运用象形文字提升美术课堂教学兴趣的教学实践研究,运用阶梯式的美术表现形式展现文字艺术的魅力,构建生动有趣的美术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5.
心理测验作为人才测评的主要技术手段,已经得到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人才测评和心理测验的定义,并介绍了人才测评中运用的主要心理测验及其优缺点。从而使企业管理者有效运用心理测验,提高人才测评效率。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学习适应性》这一课题的实验和实践,使教师由原来无意识的教育工作变为了对学生有意识的培养。教师运用《小学生学习适应性》中的教育理论,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情感,激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创造能力得到发挥;教师精心设计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操作能力和智力水平同步发展;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发展了学习兴趣,丰富了想象能力,实验班学生适应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思维,智力提高,这一课题的实施,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开辟了新的途径,为培养更多有健全人格、素质全面的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田雨 《美与时代》2013,(1):93-95
"空"作为一种美学思想源远流长,其同样在艺术设计领域也得到了广泛运用。负空间的巧妙运用可以营造出简洁而又富有深层涵义的视觉形象,给人以深刻印象。平面设计中往往忽略了主体之外的负空间的设计和应用,当我们把空白空间作为视觉要素之一进行考虑时,它可以变得主动积极,使设计作品的视觉审美和表现手段更加灵活。人们的视觉审美水平在不断地提高,我们要摈弃传统的观念,重视负空间的运用,让其更好地衬托主体,使整个二维空间更灵动、更活泼,充满生机。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学习适应性》这一课题的实验和实践,使教师由原来无意识的教育工作变为了对学生有意识的培养。教师运用《小学生学习适应性》中的教育理论,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情感,激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创造能力得到发挥;教师精心设计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操作能力和智力水平同步发展;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发展了学习兴趣,丰富了想象能力,实验班学生适应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思维,智力提高,这一课题的实施,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开辟了新的途径,为培养更多有健全人格、素质全面的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王雷 《天风》2018,(5):13-14
运用中国本民族的建筑艺术和建筑风格来承载信仰、弘扬福音,使我国的教堂建筑逐步地走向中国化、本土化,这是福音本色化和神学处境化的具体实践和运用。走中国化道路是基督教在中国处境中安身并发展的必由之路。基督教并非"土生"于中国,却可以在中国"土长"。我们可以采取多种不同方式使基督教逐步融入中国的社会和文化,彻底抛弃洋教的帽子。  相似文献   

20.
"图像"的教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于昆 《美与时代》2006,(11):34-35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对图像的学习和运用,一方面可以提供促进学生视觉思维发展的系统性资源;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展开视觉想象图形,将观察、体验、感悟、直觉和想象综合起来,使学生获得运用视觉思维去探究事物意义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