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俊 《美与时代》2014,(8):100-101
“孤独”是人类的基本处境之一,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得现代人的孤独感越来越强烈。早在19世纪,美国作家爱伦·坡就在短篇小说《人群中的人》中就形象的表现了身处孤独的现代人,如何在困境中挣扎。爱伦·坡极具洞见的预言了现代人的精神危机。而弗洛姆提出的现代人“逃避自由”的倾向,则是对这种孤独的一种解释。  相似文献   

2.
弗洛姆关于“追求自由、逃避自由”的论述是从试图解决人类社会中自由和孤独的矛盾开始的。弗洛姆认为,自由与孤独总是同时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之中,人对自由的需求以及与同类进行正常交往的需求总是不能同时得到满足,因此人总是在消极的意义上得到自由。这种消极的自由随着人的孤独感的进一步加深,就变得越来越难以忍受。因为孤独感这种个人的心理因素,成了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视觉文化的角度阐述了梵·高绘画风格被绘画领域外广泛应用的现象,简要分析原因。以近期的影视作品为例,评述2017年6月于锡安动画电影节首映的电影《至爱梵高·星空之谜》。将电影中出现的场景与原画作进行对比,探讨梵·高的绘画风格直接套用于电影上这一做法的可行性问题,陈述这一方案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与呈现效果上的短板,进而对梵·高绘画风格在视觉层面的表达可能性做出进一步分析,提出试想方案。  相似文献   

4.
弗洛姆谈西方社会人的前途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星星》杂志按:哲学家E.弗洛姆是本世纪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在过去漫长的岁月,他的论著仅在专业人员范围内传播。1968年学生反抗运动之后,自暴自弃的青年一代开始把弗洛姆看成是发泄他们恐惧感的喉舌。弗洛姆指出了青年骚乱的根源:对我们周围环境全面实行工业化怀着恐惧心理;在现代生产世界讲究高效率的重压下深感不满,并要求回到个人的内心世界中去。弗洛姆的著作《有或存在》以及《爱的艺术》因此成了探索人生意义的人们争先抢购、先睹为快的启蒙读物。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11月4日晚,在纽约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间拍卖会上,梵·高的油画《静物,插满雏菊和罂粟花的花瓶》以5500万美元落槌。画面上,紫色、橙色的罂粟狂野地绽放,还有几朵清新的雏菊,透出作者的潜意识——我将离开这个世界,带着隐藏在心里的所有爱恋。从27岁学画到37岁谢世,梵·高在短短的10年里画了两千多幅画,他死后,每一幅都是天价,生前,却连土豆都吃不起。要说怀才不遇,这世上,还有谁,比得上他?梵·高活着的时候永远"奇  相似文献   

6.
弗洛姆将人格作为伦理学研究的主题,他认为人格是诱导人的潜能实现的方式,是道德行为的动力基础.尤其是生产性人格能够激发并引导人性中理性和爱的潜能的充分实现,推动个体行为向善并且成为善良的人.生产性人格是一种理想的人格取向,现实生活中的人格往往是不同人格取向的综合,那么,人格塑造就是发育生产性人格在整个人格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弗洛姆以生产性人格为核心规范建立了规范人本主义伦理学,对现代性问题的解答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作为规范的生产性人格或多或少触及了美德理论,这一矛盾也使弗洛姆的人格及人格塑造论面临着挑战.  相似文献   

7.
享受孤独     
孤独不是热烈。 人们大约总不爱孤独。 那,万一真的遭遇了孤独,怎么办? 想想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吧!书中那个名叫桑提亚哥的捕鱼老人就是个孤独者,当他独身一人闯海归来,他又梦到了狮子! 孤独的老人梦到了孤独的狮子,对于读者,这  相似文献   

8.
在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体系中,和平伦理思想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弗洛姆继承了先知及近现代人道主义思想家的和平思想,厘清了和平的两种内涵,揭露了人的贪欲和破坏性在战争中的作用,尖锐地批判了资本主义导致人的贪欲增长和技术社会带来的人的主体性丧失和核战争的危险。因此,他积极探索构建世界和平的伦理对策,提出应当重塑人性,发展爱、理性、创造性等人的第一潜能,促进彼此了解,以团结取代对抗,维护社会公平,建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他的这些思想对于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金易明 《法音》2007,(12):50-51
一2007年11月18日至28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上海玉佛禅寺方丈觉醒法师率领上海玉佛禅寺梵乐团一行150人,本着"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的愿望,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举行了7场名为《玉佛·吉祥颂》的梵乐巡回演出。这是上海佛教史上第一次在国外举行的大规模佛教音乐演出活动,也是我国大陆佛教界首创以一个寺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保持心情愉快的有效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情绪对于人的健康十分重要。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才是一种高质量的生活状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烦恼多于快乐,并因此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这种状况令人担忧。一个人心情愉快的前提是找到生命的意义,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而人活在世上最大的悲哀是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得到什么。下面介绍几种使大学生保持心情愉快的有效方法。1.在教学中渗透爱的教育,教会学生学会爱自己、爱他人、爱生活首先,要学会爱自己。著名教育家弗洛姆说过:“人自己的生命、幸福、成长、自由的确定,同样根植于其爱的…  相似文献   

11.
梵二会议以天主爱他的受造物为出发点,抛弃了仅仅推崇天国而一味否定和贬低世俗世界、人和人的努力的传统立场,肯定了世界上的好的价值以及人的主观努力并赞美世界的进步和人的智慧的积极成果,指出真理的源头在天主,随着真理的发展,世界与天国互相渗透,最终合而为一。同时,梵二会议认为世界和人有或好或坏两种前途,因而必须求得教会的帮助归向天主。  相似文献   

12.
自从“梵二”会议之后,教会在礼仪方面进行了大幅度改革,以能适应时代、社会之需要。让天主的子民用本地化,民族化的方式,藉着各种圣事生活在天主的爱中,充分地享用、发挥天主的爱,使大家从圣事中得到滋养、在生活中得到圣化。现代弥撒礼仪充分表现了用本地语言行礼这一点。神职者带领大家共同举行弥撒圣祭,  相似文献   

13.
梵二大公会议召开至今已过了五十年。在这五十年中,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人类不爱惜天主的创造使大自然失去了平衡。由于人类没有真正懂得爱的真谛,因此造成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乃至家庭之间和个人之间发生了战争、争  相似文献   

14.
弗洛姆的人道主义伦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心理学家联合会提出了这样一项任务:把整体的人作为心理学家科学研究的对象,即研究人及人的先决条件、能力、目的、任务和生活的意义。道德问题是这种人道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对象。因此,我们就可以来谈论人道主义伦理学了。E.弗洛姆就是人道主义伦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弗洛姆认为,他研究的出发点是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世纪的人甚感不安全和心神不宁的  相似文献   

15.
面对现代世界,天主教的“梵二”公会议堪比教会初期的使基督信仰走向希腊罗马社会的“耶路撒冷会议”.“梵二”前的天主教尚不能摆脱中世纪形成的教权模式和政教心态,对现代世界的思潮多采取怀疑和拒绝的态度,然而,一种“对话”的精神也同时出现在教会的不同领域.“梵二”通过与现代世界的真实对话重塑了教会的认同及它与现代文明的关系.面对“梵二”的精神和原则,需要一种正确的解释学.  相似文献   

16.
凯文·B.安德森(Kevin B.Anderson),哲学博士,美国普渡大学政治系教授,当代著名的列宁哲学研究专家、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罗莎·卢森堡思想研究专家.长期以来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工作,是国际马克思恩格斯著作MEGA2版考证版研究人员,主要承担<资本论>第1卷法文版、马克思晚年著作的考证工作.编有<罗莎·卢森堡读本> (2004年)、<否定的力量:黑格尔与马克思辩证法作品选>(2002年)、<埃里希·弗洛姆与批判的犯罪学>(2000年),著有<福柯与伊朗革命>(2005年)、<列宁、黑格尔与西方马克思主义>(1995年).  相似文献   

17.
"胡"、"梵"是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产生的两种称谓。中土对"胡"、"梵"关系的认识和变化,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不断加深的见证。"胡"为"匈奴"一词的转读,秦汉以来常指代出自西域的名物,汉代入华之佛教也归入了"胡"文化。"梵"源自梵语,伴随佛教入华,与佛教相关之名物也常以"梵"来指称。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土语境中的佛教文化,常常即"胡"即"梵","胡"、"梵"等同。自隋代开始,佛教徒宗"梵"弃"胡",主动改变佛教的文化身份。此种转变,为佛经汉译、三教论衡以及隋唐佛教独立自主发展潮流等合力所致。由宗"梵"弃"胡"带动的区分"胡""梵"、转"胡"为"梵"的做法,对佛教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复杂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来自河南省农村的400名双亲外出、单亲外出和非留守青少年为被试,考察了他们的社会支持网络状况,及其与青少年抑郁、孤独的关系.变量中心和个体中心的分析均表明,青少年所知觉的来自父亲、母亲、同学和老师的支持具有一致性,同一环境中各类社会支持的一致性更高.变量中心的分析发现,总体上,老师支持和父亲支持能够显著地预测青少年的抑郁水平,母亲支持和同学支持能够显著地预测青少年的孤独.但是,不同社会支持源的预测作用因青少年留守状况的不同而不同.个体中心的分析发现,处于高母亲/高父亲/高同学/高老师支持网络下青少年的抑郁和孤独水平低于其他支持网络中的青少年.  相似文献   

19.
南诏大理国时期梵僧的传教活动,予南诏大理国政治与社会文化以深刻影响。论文从南方丝绸之路文化传播的视野,对南诏大理国观音显化故事中的梵僧,云南地方志及石刻资料所见的梵僧,南诏大理国梵僧传教的社会记忆进行考察分析。认为云南地方史志梵僧行化的记载,是梵僧传教南诏大理国的历史真实。南诏大理国梵僧阿吒力的种种神异事迹,折射反映梵僧的社会影响与民间的集体记忆,来自天竺的梵僧沿南方丝绸之路传教,促成了密宗色彩的阿吒力教的流行,书写了西南边疆中外宗教文化交流史的重要一页。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梵二会议的精神与理念的落实需要和中国天主教会的具体实际相联系,所以有必要对建国以来的中国天主教会史作一番认真细致的考察,以便认识并汲取相关的历史经验.中国天主教会的发展与其内部关系、政教关系及中梵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三者相互作用影响,共同构建出当代中国天主教会问题的复杂多变性.总体来说,建国以来的中国天主教会已经从初期的对抗、拒斥走上了适应、融合社会主义社会的道路,但今后仍需要借助梵二精神以进一步推动教会重建及各方对话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