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以经典MHD问题作为实验任务,通过两个实验分别探讨了心理模型表征与条件关系表征、以及文字表述辅以图形的表征对初中生解决MHD问题的影响.结果发现:(1)心理模型表征与明确选手行为与主持人行为之间的条件关系表征都没有有效促进被试解决MHD问题;(2)文字表述辅以图形的表征显著提高了被试MHD问题的推理成绩.这似乎说明对初中生而言,适当的信息表征形式有助于促进其解决MHD问题.  相似文献   

2.
表象、知觉和记忆是一个整合的认知系统。由于知觉和记忆提供了表象生成的材料,因而三者共享相似的表征,并激活广泛而相似的脑区。然而在认知加工过程上三者存在一定的差异。与知觉相比,表象的编码方式更抽象、更依赖过去经验的参与且处理细节能力更弱;与记忆相比,表象更容易受无关信息的干扰。未来对三者关系的研究应关注不同来源和不同类型的表象与知觉、记忆之间的关系,以及工作记忆在三者关系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表象是不是除命题表征之外的一种独立的表征问题一直是心理学上争论不休的话题。争论的焦点主要在视觉表象与视知觉的关系上,有些研究发现视觉表象能够激活视觉系统,甚至能够激活较早的视觉皮质(如V1区),而且视知觉的选择性障碍也会导致相应的视觉表象障碍,但另外的研究却没有发现视觉表象能够激活较早的视觉皮质,而且发现视觉表象与视知觉存在双重分离。文章最后讨论了视觉表象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李小平 《心理学报》2016,(10):1210-1218
本文首先提出了Linda问题的表象-命题双表征这一新的解释视角。该视角认为,Linda问题基于表象表征和命题表征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解读与表征方式;而不同的被试在Linda问题上可能分别采取了上述表征方式之一;但由于Linda问题的特殊性,大多数被试采用了表象表征;大多数被试的这一表征取向则可能是所谓谬误判断出现的原因。本文通过4项研究,让被试在基于表象表征设计的转述版本与基于命题表征设计的转述版间选择接近自身理解的版本;并考察了将Linda问题修改成更符合命题表征的数学化表达形式能否降低所谓谬误水平;还考察了增加促使被试运用命题表征的排序项"Linda是全人类中的一员"能否降低所谓谬误水平。结果显示,在转述版本选择上,大多数被试选择了基于表象表征设计的版本;而上文所指的两个修正版Linda问题则都降低了被试的所谓谬误水平。这些结果支持了本文所提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在言语-表象认知风格模型中, 视觉表象认知风格一直被视为单一的结构, 且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各种测量方法均存在效度上的缺陷, 导致了研究者对该认知风格模型的普遍质疑。随着对视觉认知加工研究的深入, 尤其是对视觉客体表象与视觉空间表象在功能和解剖上的双分离的理解, 为进一步区分表象型认知风格提供了理论和实证依据, 进而促进了客体-空间表象和言语(Object-Spatial Imagery and Verbal, OSIV)认知风格模型的提出, 而在此基础上开发的新测量工具(Object-Spatial Imagery and Verbal Questionnaire, OSIVQ)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有力地支持了OSIV认知风格模型。OSIV认知风格模型及其测量为研究人类的认知风格以及视觉认知拓展了新视野。尽管如此, 两种不同视觉表象子系统并存于个体的视觉表象系统中, 因此, 它们分离的原因、相互作用及其与视觉注意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以单个概率事件形式表述的“超级思维黑洞”MHD问题的学术价值在文章中遭到具体的质疑.文章首先介绍了Baumann基于一个以单个概率事件形式表述的“两嘉宾一轿车”版本的MHD问题对上述问题所展开的讨论、所引起的争论及其探讨所存在的缺陷;然后重点阐述了笔者以MHD问题中嘉宾最后选择策略的意义为基点所展开的新质疑.根据笔者的推导,在单个概率事件形式表述的MHD问题中将得出一个极端荒谬的结论:嘉宾获车的概率决定于嘉宾的主观意念.这一结论的出现显示出该形式的MHD问题应该遭受质疑.  相似文献   

7.
蔡艳  丁树良  涂冬波 《心理科学》2011,34(2):272-277
本研究尝试将认知诊断技术应用于中学生英语阅读问题解决(ERPS),以实现对中学生英语阅读问题解决的认知诊断,探讨中学生英语阅读问题解决的认知发展特点及其所存在的问题,为中学生的相关认知发展和知识获取服务。研究发现:(1)基于文本表征和反应决策两个加工过程中的七个认知属性是影响中学生ERPS的主要认知成分(R2=0.792);(2)中学生对于文本表征加工过程所涉及的属性的掌握情况优于反应决策加工过程所涉及的属性,学生所面临的主要困主要难于在反应决策加工阶段;(3)对不同属性掌握情况上存在显著的学校类型差异。(4)学生认知掌握状态的类型主要集中在15种(占73%),最多的三种为(1111011)、(1111110)和(1111101)(占34%)。总体来说,学生的属性掌握还是比较好的。相对地,对推理、信息匹配和正确选项的加工水平三个属性掌握较差,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以停车场问题为实验材料,以42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认知灵活性高和低的被试在不同练习类型下顿悟问题表征转换的差异。结果表明:1)不同的练习类型对顿悟表征转换有影响,被试在难度逐渐增加的练习类型下比在简单的练习类型下顿悟产生得更快;2)顿悟表征转换的速度因认知灵活性的不同有差异,在简单的练习类型下,认知灵活性高的被试比认知灵活性低的被试顿悟产生得更早,在难度逐渐增加的练习类型下两者无差异;3)认知灵活性高的被试比认知灵活性低的被试顿悟问题解决更快。  相似文献   

9.
不同类型问题的关键信息表征及其认知加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笑岳  郭强 《心理科学》2007,30(5):1033-1036
目的:研究关键信息表征在不同类型问题解决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使用五种不同类型问题作为实验材料对75名文理科大学生进行问题解决研究,并采用回归统计分析了关键信息、过程策略、信息处理方式三个解题要素对正确解答的效应;结果:(1)关键信息对正确解答作用显著,关键信息表征对正确解题有较好的预测作用;(2)关键信息在不同类型问题解决中的作用有所不同;(3)过程策略对正确解答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0.
周骏  徐淑媛  董圣鸿 《心理学探新》2011,31(3):265-269,288
评价除了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外,同时还应该提供学习者学习状况的诊断信息,以利于教学与学习。评价应该以认知心理学对学习过程的研究,作为编制测验的实质理论依据,进行认知诊断评估。本文针对认知诊断的心理学基础:知识的习得、知识诱发、知识表征、知识结构等进行梳理,以便测验开发者对认知诊断评估有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抽象材料选择任务的表象表征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在选择任务中表象表征存在的可能性以及抽象材料选择任务困难的原因,该研究设定了材料的内容、规则以及证明规则的要求均完全相同,只是在呈现方式上形象性不同的两种抽象选择任务;然后把两种不同的选择任务分别对数量大致相当的大学生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不采用类似卡片这种形象性很强的材料呈现方式显著的提高了人们在抽象选择任务中的正确率。实验结果支持了选择任务中表象表征的存在及其为选择任务困难原因之一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对心理表征问题进行自然的解释是至关重要的,但这方面的研究都是建立在有关概念和命题表征的预设的基础之上的,所以有必要弄清概念表征和命题表征的哲学解释;联结主义也对心理表征问题作了解释,根据被表征的是什么以及通过什么来表征的原则,联结主义网络主要通过四种方式对概念和命题进行表征。总的来说,联结主义对概念和命题的表征与它们的哲学解释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其方法论基础是费耶阿本德的多元方法论,即"怎么都行"。  相似文献   

13.
Mental health service users are voicing the need for advocacy which is responsive to the social oppression they encounter in their lives, and within services. The Kent Law Clinic provides free, independent legal representation for people with a mental illness or a learning difficulty.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linic and some of its work.  相似文献   

14.
社会心理学对图像的心理表征研究一直难以将心理活动的内容准确刻画出来。近10年来出现了一种新心理物理学方法——“反向相关图像分类技术”, 该技术假定观察者的反应与视觉噪音存在相关关系, 且反应是依照观察者的社会判断标准进行而非随机做出; 通过对其做出反应的相应噪音模式的足够次数的权重计算与视觉代码显现, 从而将观察者内在的评估特点可视化。该技术已在特质研究、种族和群际偏见等领域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是未来仍需解决实验次数过多, 分离混杂的噪音以及被试的表现等问题, 才能获得更为真实的心理表征。  相似文献   

15.
    
  相似文献   

16.
侯公林  陈云舫 《心理科学》1998,21(6):494-497
在以旋转的米老鼠图形作为测试项目,对每半岁为一个年龄段共133名3.5一6.5岁的幼儿进行心理旋转的实验研究中发现,幼儿在4岁时已经开始建立心理旋转能力.其发展特征呈连续性;男女幼儿间有一定的性别差异存在,但统计结果提示无显著性意义;男女幼儿在5-6岁间都发现有一个负增长阶段,其原因不明。  相似文献   

17.
    
One objection to the thesis that multilocation is possible claims that, when combined with a preference for parsimonious theories, it leads to the absurd result that we ought to believe the material universe is composed of just one simple particle. I argue that this objection fails.  相似文献   

18.
跟随路径的心理模拟是一种想象练习。通过设定对照组检验了基于学习的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心理模拟完成方位判断任务和场景再认任务的情况,考察不同心理模拟条件下位置关系表征和视觉记忆表征的构建质量。结果发现,和休息条件相比,第三人称心理模拟和第一人称心理模拟均易于完成方位判断任务和场景再认任务;且第三人称模拟比第一人称心理模拟更易于完成两个任务。结果提示,心理模拟对表征质量有增强效应,场景外强化比场景内强化更易构建表征质量。结果支持位置关系表征一种表征假说。  相似文献   

19.
卫生法伦理学是由医学、法学和伦理学三大学科相互交融、渗透而结合的产物。卫生法伦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着独特的研究对象。法律的道德审视,不仅是法伦理学研究的基础途径,更是当代中国卫生法伦理学研究的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