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年十月的第三主日,圣教会定为传教节,目的是提醒和号召教友们认识传教的重大意义;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分担传教的光荣任务;帮助耶稣基督和圣教会,早日实现和完成荣主救人的伟大使命。现在让我们简略地谈谈以下三个问题。一、什么是传教? 根据圣教会有关文献的解释,传教是:在尚未信仰耶稣基督的民族及人群中,宣传基督福音,建立圣教会,使人信  相似文献   

2.
保禄宗徒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伟大圣人。从他激烈迫害天主教会,到他皈依基督;从他退居阿拉伯旷野三年准备传教,到他三次长途跋涉,横跨欧亚大陆,历经十八载的艰苦传教历程;从他呕心沥血在各地创建教会,到他给各地教会写下的不朽书信,无一不彰显天  相似文献   

3.
传播福音服务人群———论教友传教李永生圣教会定每年十月末主日前一主日为传教节,愿藉此节日号召教友们为福传工作祈祷,增强福传意识,燃起福传心火,积极行动起来,传教救灵,服务人群,为主的救恩作见证。我众教友应体贴慈母圣教会的意愿,响应圣教会的号召,努力投...  相似文献   

4.
美国南长老会传教士白秀生牧师是第一批来苏北盐城传教的传教士代表。本文通过对他传教经历的探究,特别是通过他在盐城地区近27年传教生涯的历史恢复,力图对白秀生本人和对盐城教会的初创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梵二文献《传教法令》第一章,论教友传教的使命第三节中有此记述:天主圣神在教会一切成员心中传播信德、望德、爱德。传教事业即在这三德中进行。而且,由于上主最大爱德诫命的要求,每个基督徒都有责任去寻求上主的荣耀,使他的神国来临,寻求一切人的永生,使他们认识唯一真神,认识他所派遣的耶稣基督(参阅若17:3)。于是,一切基督徒都负有一项高贵的使命:为使上主救人的信息到处为所有的人知晓、接受。勿庸置疑,我们教友都负有传播基督福音的神圣使命。在这问题上,只要广大教友能与蒙主特召贡献毕生服务上主的神职人员协力合作,基督的伟大精神…  相似文献   

6.
德国福音教会的传教活动及特点于本源传教宗旨与机构德国福音教会是德国两大教会(另一个是天主教会)之一。该教会不仅在国内活动,也在世界各地,特别是在第三世界进行传教和其它社会活动。在它看来,整个世界都是它传教和活动的场所。用其章程的话说,教会的任务就是证...  相似文献   

7.
顾梦飞 《天风》2010,(2):24-26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在英国国内奋兴运动的影响下,英国教会逐渐放眼海外世界,近代传教运动风生水起。传教运动的先贤们早就认识到,传教的目的是传教区本土教会的建立,而本土教会的建立即指教会应当自治、自养、自传。  相似文献   

8.
大卫·M·裴顿所著的在当时引起争议的《基督教传教运动和上帝的审判》一书的再版,使我们有机会从新评估共产主义革命对中国的传教和教会活动的影响。本书是根据作者在中国10年的传教经历所写成。他首先是在重庆(当时国民政府的战时首都),然后是在福州,在那里他和他的  相似文献   

9.
何绵山 《福建宗教》2002,(1):32-33,46
162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派宣教士甘究士抵台,一方面为在台的荷兰人举行主礼拜,一方面向原住民传教。台湾基督教在1945年光复前只有台湾基督教长老会、真耶稣教会和台湾圣教会这三种教会,前两种教会与福建关系密切,影响大,台湾教会与日本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据传,清圣祖康熙皇帝是一个非常渴慕圣教的望教者。他热心探求圣教真理,在国事纷繁之际,不仅利用时间阅看福音和圣教书籍,还常同那些远涉重洋来中国传教的外国教士谈道。由于他熟悉《圣经》和教会历史典故,在世曾写过许多教会题材的对联和诗歌。现在教会流行通用的“全能  相似文献   

11.
范礼安神父在中国传教区的形成和发展中拥有举足轻重的特殊地位,他通过耶稣会在澳门的各种机构,对中国教区的传教步骤与方式进行严密掌控;而正是由于他的支持和偏爱,中国教会才最终摆脱日本管区的控制,发展为独立的传教区。  相似文献   

12.
最早到温州传教的差会是戴德生牧师创立的中华内地会,最先来到温州传教的内地会英籍传教士是曹雅直牧师。曹氏虽是一位独脚传教士,然而他在温州服侍的二十三年,为温州人民归主倾尽一生,为温州教会的复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二十多年前,安徽省蚌埠教区的神职人员和教友,同全国各教区一样,为改变教会往昔的殖民状态,行使主权,毅然选择了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道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蚌埠教区在党的宗教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在爱国会的大力协助下,清理并收回了部分教产,初步解决了传教经费和神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天主教会的历史走过了近七百年,而镌刻在全国神职人员和教友心灵深处令人难以忘怀的是四十年来在独立自主自办教会方针指引下中国教会发生的历史性变化,结束了外国势力控制教会的局面,建立起宗徒时代的传教精神,符国情,顺民意,上主的福音得以在中华大地上扎根生长,近年来不断结出晶莹的硕果,愈显主荣,益国益教。一、教会为亚运增辉。中国体坛历史从零的记录走向183枚金牌,是国运昌盛带来体坛振兴,我们天主教的神职和教友与首都人民一道以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接受了祖国对我们的检阅。值得记忆的是,当我们天主教界向亚运会略献绵薄时,受到张百发副市长的赞扬,他说“宗  相似文献   

15.
英国苏塞克斯那一个传教二十多年的费里曼牧师,出版了一本名为《上帝与我们》的书,表露他不信上帝的观点,遭教会当局炒鱿鱼。不过,他却因此而获得其他牧师和许多教徒的同情及支持,认为教会当局不该解雇他。现年48岁的安东尼·费里曼牧师,日前在苏塞克斯郡史  相似文献   

16.
巴黎外方西藏传教会在藏区近现代涉外关系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从宗教传播的角度看,西藏传教会无疑是不成功的,因为其始终未能实现最初设定的"进驻拉萨、归化西藏"的传教目标。西藏传教会成立之初,巴黎外方传教会总会和罗马教皇"钦定"的西藏传教会筹建者——巴黎外方四川传教会主教马伯乐之间就进藏困难、路线、西藏教务归属等问题曾产生过巨大分歧并展开激烈的争论。二者的分歧和争论从某种意义上是教会内部上、下层之间矛盾的一种体现。揭示这段历史,不仅有助于厘清近代天主教藏区传教活动失败的原因,对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认识西方宗教在藏区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犹大书是主耶稣的兄弟犹大写的,主在世传道的时候,他还没有信主,后来,在主复活升天后,他才和他的兄弟雅各一同归主。并且在主的初期教会里面和门徒一起传道,牧养主的群羊,成为教会领袖。通读犹大书,使我们看到犹大当时向众教会宣讲的一个重要信息就是:“要  相似文献   

18.
圣方济各沙勿略是一位伟大的传教士。在教会的近代史上,没有哪一位福音信使像他这样,深刻影响传教事业的。这位西班牙人出身于纳伐拉贵族门第,曾受教于  相似文献   

19.
正倪雅谷(1579-1638),亦称倪一诚,其父是中国人,母亲是日本人。他生于日本,是耶稣会中国教区最早的修士之一,也是17世纪初中国传教区的画师。他一生往来于北京、南昌、澳门等地,其主要职责是绘制装饰天主教教堂的宗教美术作品。利玛窦称赞他"艺术造诣相当高",教会史专家方豪指出他的画"最精,非其他修士所能及"。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教会所选定的神学思想建设研讨的具体命题中,有些命题,如信与不信的问题,教会与国家的问题,教会与社会的问题等等,都同如何处理“神圣”与“世俗”的关系这一问题有关。一从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史来看,一直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传教方法:一种是间接的传教方法,走上层路线,采取学术传教的方式;一种是直接的传教方法,走下层路线,采取直接布道的方式。基督新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这两种传教方法对中国信徒传福音的方法、中国信徒理解神圣与世俗、教会与社会、福音与文化的关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处理神圣和世俗的关系问题上,一直以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