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筠 《学海》2012,(2):74-81
主权是现代政治理论的重要概念,它来源于西方中世纪王权至上性观念的不断发展。王权在中世纪早期并非不言自明地享有至上地位,王权获得至上性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政治斗争和理论斗争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罗马法复兴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王权至上性(主权)观念的发展是一个政治法学问题,其内在的理论焦点是"权力与法律孰高"。中世纪罗马法学家们积极利用乌尔比安的"皇帝的喜好具有法律的力量"、"皇帝不受法律拘束"这两句格言,为王权突破日耳曼习惯法传统、基督教自然法传统的限制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限于罗马法内在的普世主义品质、合法性基础理论、公私法划分以及罗马法复兴的发展脉络和研究基点都与现代主权理论的内在要求存在冲突,罗马法复兴未能直接创建出系统的现代国家主权理论。  相似文献   

2.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我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凝聚了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成为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象征和标志。宗教事务治理的范畴既囊括民事领域,又包含行政领域,既涉及人身关系,也覆盖财产关系。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必然与宗教领域法律规范一起更好地支撑宗教事务治理法治体系,必将对推进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我们通过研读《旧约》可以看到,《创世记》中记载了两个创世故事,它们分别记在《创世记》第一章一节至二章三节和第二章四节至二十五节。据圣经学者考证,第一个创造故事属于祭司法典,因为它是旧约律法书的一部分,所以称为法典,而这一部分法典是祭司们制定并流传下来的。第二个创世故事属于耶  相似文献   

4.
《萨利克法典》是日耳曼人最古老的成文法,编订于六世纪初克洛维统治时代。此时的日耳曼人处于从氏族社会向封建国家过渡的转型期,法典中的诸多条文都保留着母权制社会重视妇女地位的传统。  相似文献   

5.
普法教育已经开展几年了,成果是很显著的,不足之处是适用于普法教育的教课书还太少,除法律常识课本,就是法律条文和答问,有关法律实施中的法律专著很少。卢万祥最近编著的《代理》一书,我觉得算是一本较好的普法教育的教课  相似文献   

6.
张径真 《法音》2021,(11):16-22
在中国的宗教和法律语境中,至少存在三种不同含义的宗教法:第一种是指与宗教信仰密切相关的神权法,如教会法、伊斯兰教法等,其法律在"政教合一"或拥有"国教"的国家,对全体民众均具有强制的约束力;第二种是宗教团体的自治法,属于民间法范畴,是宗教组织管理教团和信众,处理教内外关系的制度体系,如《摩奴法典》《百丈清规》等,其条文仅对本宗教的教职人员和信徒具有约束力。  相似文献   

7.
黄震 《周易研究》2006,(1):88-94
在《周易》经传的文本里,记载着大量的法律现象和法律思想,并对古代法制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在已经成为历史的20世纪,经几代法学研究者不懈努力,《周易》的法律文化研究经历了一个从怀疑到肯定、从注脚到正文、从零碎到系统的发展过程。本文回顾了20世纪有关《周易》的主要法律文献,认为我们对《周易》的法律文化的研究已渐入佳境,给法学研究和《周易》研究都带来了清新气息和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8.
最近,由美国乔治顿大学主编、西方众多著名学者参加撰写的《生物伦理学大百科全书》,提出了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医学道德法典是产生在中国。这部法典的渊源可以远溯到公元六世纪唐代孙思邈的著作《千医方》,到十七世纪初叶,明代的陈实功在他所著的《外科正宗》一书中,以“医家五戒十要”的形式,对中国古代医学传统的医德规范作了总  相似文献   

9.
《天风》2020,(8)
正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下称《民法典》),该法典将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就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系统整合了新中国七十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优秀法律文化精髓,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它  相似文献   

10.
《中国穆斯林》1996,(1):41-42
巴格达著名伊斯兰文化古迹一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是世界著名伊斯兰文化名城之一,享有"花园之都"的美称。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汉穆拉比法典》提及巴格达为一重镇。公元762年,阿拔斯王朝第二任哈里发艾卜·贾法尔在底格里斯河西岸,设计兴建了环形巴格达新城,故...  相似文献   

11.
金可可 《学海》2007,(4):182-186
罗马法上的诉的概念以及对人之诉与对物之诉的区分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罗马法上的诉实际上是实体权利的表达.对人之诉与对物之诉的区分,建立在两者适用范围及其使用程式的区别之上.这一区分对债权物权区分说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但也具有其区分的不彻底性;19世纪德国潘德克顿法学家们为了解决这一不彻底性而提出了种种不同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巴格达著名伊斯兰文化古迹一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是世界著名伊斯兰文化名城之一,享有"花园之都"的美称。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汉穆拉比法典》提及巴格达为一重镇。公元762年,阿拔斯王朝第二任哈里发艾卜·贾法尔在底格里斯河西岸,设计兴建了环形巴格达新城,故...  相似文献   

13.
人格权的概念发端于罗马法时期,法人人格权制度得以确立在19世纪的德国.法人人格权以及精神损害赔偿的问题一直是一个值得争议的命题.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的转型发展时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成熟、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对人格权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2009年12月2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高票通过的《侵权责任法》,对公民民事权益进行了全方面、多层次、立体化的保护,尤其是首次立法明确公民的精神损害赔偿,堪称保护公民人身、财产权益的集大成者;然而,就是这样一部充满了人文关怀的法律,却将同样是民事主体的法人人格精神损害的赔偿问题遗忘在了“阴冷”的角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最近发表的西夏法典《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中的全新材料,对已往研究中论述不足的西夏佛教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进行了论证和补充,还重点讨论了赐衣、师号、僧官官印等问题。在国家法律典籍中对佛教徒作出如此详细的规定和处罚条款,实属少见。这也正反映了佛教在西夏政治、文化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历史特点.在西夏史料严重缺乏的情况下,这些材料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5.
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一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法典,是实现香港平稳过渡和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重要的法律保证。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确认了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英国  相似文献   

16.
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是思维活动的最小单位,是建构判断和推理的基础。掌握并科学地运用有关概念的逻辑知识,是法律工作看合乎逻辑地进行思维的首要条件。法律条文中的概念法律规范是调整社会生产关系和人们行为的准则,这就要求法律条文中的每一个概念都要准确、适度、恰当、有严格的确定性。如何才能作到这些呢?因为概念  相似文献   

17.
德国唯心主义,尤其是谢林和黑格尔的学说,对19世纪和20世纪的俄罗斯哲学家产生了强烈影响。这些哲学家中包括弗拉基米尔·S.索洛维约夫,19世纪的一位杰出思想家。毫无疑问,谢林哲学,特别是其晚期所谓的实定哲学学说,对索洛维约夫思想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在其纲领性论文《抽象原理批判》中,  相似文献   

18.
《天风》2020,(9)
正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下简称《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凝聚着14亿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梦想。正如《求是》杂志发表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依法更好保障人  相似文献   

19.
文章针对学术界普遍把《白虎通义》视为“经学”和“法典”的主流观点,对经、礼关系和“法典”一词的古今含义进行辨析,认为把《白虎通义》视为“经学”和“法典”都是不够准确的。文章随后分析了汉礼的制作过程和汉章帝制礼的主观意图,认为《通义》是章帝为制作汉礼而预先对诸礼义理和礼制框架进行甄别与审定的产物,它直接派生了章帝命曹褒撰定的《汉礼》,因此把它定为"礼典"是比较恰当的。  相似文献   

20.
李恒瑞教授主编的《世纪难题的破解──社会改革开放新论》(以下简称《新论》)是一部创新的力作,也是李恒瑞教授多年辛勤耕耘的丰硕成果。社会改革开放理论是作者一直关注和研究的课题,在1991年就出版了专著《社会开放学引论》,1994年又出版专著《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尔后又发表关于改革开放的系列文章,在多年研究基础上又推出这本专著。其根本特点就在创新上,其创新之处,我认为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邓小平关于改革开放理论作了全面系统地诠释,从唯物史观的高度,作了创新的研究和论述。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