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经翻译与中国文学是双向式互相影响的。而佛经翻译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可以被分为两大类型:佛经翻译文学与佛经翻译影响文学。佛经翻译文学指佛经翻译文本中包含着文学成分和文学因素,尽管它主要是宗教经典而不是文学作品。它也被称为佛教文学,主要是印度宗教思想的体现,可能受到印度民间文学以及当时文人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译不可译之文——研究中国文化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詹姆斯·刘 [向愚 ](JamesLiu)曾言 :“正如一切文学艺术都是在试图表达不可表达之事物一样 ,一切文学艺术理论都是在试图解释不可解释之事物。”① 或许 ,我们可以在这句名言之后再加上一句 :“所有对文学艺术的翻译都是在试图译不可译之事物。”然而 ,未必所有人都会同意这种说法。从古至今 ,人类毕竟始终都在从事着文学的翻译。但是 ,从理论的角度看 ,我们所从事的文学翻译的根本立足点或许并不坚实 ,至少在后现代时期 ,理解的可能性正面临彻底的挑战 :归根结底 ,理解不过是误解的另一种形式而已。基于此 ,翻译实际上也就是误译…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佛经的翻译自东汉至宋代,历经一千二百多年,这样历久不衰的翻译工作在世界上是空前的。作为外来文化,大量佛教经典通过翻译传人中国后,对中国文化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圣经》作为基督教的经典著作,也是西方语言文化的源泉,其教义和思想奠定了西方文化和思想的基石。《圣经》不仅确立了人们对上帝的信仰。促成了西方国家生活习俗的形成,而且对于其得以传播的载体——语言,尤其是英语语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旨在运用对比、举例和叙述的方法分析比较佛经翻译对汉语语言文化的影响与《圣经》翻译对欧洲语言文化的影响的异同,从而增加读者对圣经翻译与佛经翻译的知识,消除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语言进行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4.
翻译学中的两个重要问题即是翻译的可译性限度问题和翻译的对等性问题。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由于生活所必须的环境,五官所感觉的信息大致相同,所以即使语言不同,通过翻译是可以完美对等传递的。但是又由于民族语言结构和文化方面的差异。翻译中确实存在着不可译的情况。只有通过其他方式来超越这种障碍,达到基本传递信息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在如今这个信息时代,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新词一经出现便得以广泛传播。新词就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反映了当代社会的某些现状,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了更好的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对新词翻译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从2013年度出现的部分汉语新词出发,探讨了新词出现的背景,英译的方法以及其背后隐藏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采用词汇联想实验,通过两项实验探讨了翻译训练对大学生心理词汇概念联结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翻译专业大学生的母语心理词汇与二语心理词汇概念联系特性存在显著差异,相对于母语,二语的概念联系较多受语音和字形等非语义联系的影响;②翻译训练和实践可促进大学生英语心理词汇的语义联结,减弱英语词汇语音和字形等语言形式的影响;③翻译训练和实践对大学生心理词汇的主题关联联系意识的促进效应高于对其分类学意识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7.
姚兵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105-105
一、引言 “目的论(Skopos theory)”是由两位德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汉斯·弗米尔(Hans.J Vermeer)和凯瑟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ss)于20世纪80年代共同创立的。“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过程,即“目的决定手段”,翻译策略必须根据翻译目的来决定。由此,目的论对翻译过程提出的三项基本规则中,将“目的规则”作为翻译的首要规则。“目的规则”强调翻译应能在译语情境和文化中,按译语接受者期待的方式发生作用。翻译目的进一步分为三类:译者的基本目的;译文文本的交际目的和特定翻译策略或手段要达到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在翻译文学作品的过程中,研究主体性对研究翻译具有重大意义,特别是对于翻译本质、翻译过程、翻译评价及翻译学科建设等有着不可欠缺的作用。本论文主要从作者、译者、读者都是翻译主体的角度,以《挪威的森林》的两个译本为例,论述翻译的主体性。得出作者、译者、读者三者的主体性贯穿于翻译的始终,引导文学作品翻译的方向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华锴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107-107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翻译逐渐成为我国的一项文化策略,科技翻译的发展也日益引起我国翻译界的重视。各种文体有其自身的特点,翻译时采取的标准也不尽相同。科技文体的种类繁多,确定翻译标准对我们的翻译工作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术语地道规范,措词精确严谨和逻辑层次清楚入手探讨科技文体翻译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这篇文章从新闻传播学视角出发,从中西思维的不同、外宣翻译的质量要求高、语言的发展性、西方媒体在意识形态上的“一阵论”以及我国优秀的外宣翻译人才的缺乏方面探讨中国外宣翻译所面临的挑战,并对外宣翻译提出了建议和展望,这对中国的外宣翻译有很大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阐释性翻译的特点,新闻翻译的特点,浅谈新闻翻译中阐释性翻译的适用问题。,gL~J简要总结译者如何在进行新闻翻译时恰当合理地应用阐释性翻译。  相似文献   

12.
王荣伟 《天风》2011,(3):F0002-F0002
联合圣经公会新任总干事MichaeIPerreau(迈克·佩里奥)一行三人于2011年2月11日上午10时,访问中国基督教两会,宾主双方就圣经翻译与印刷、圣经发行与社会服务等事工进行了分享与交流。  相似文献   

13.
2012年5月12—13日,由广州大学比较文化研究所巴哈伊研究中心主办的"宗教经典翻译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大学举行。该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巴哈伊研究中心、兰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美文学与翻译研究所、全球文明研究中心以及新纪元国际出版社共同协办,共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中密歇根大学、香港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兰州交通大  相似文献   

14.
对于翻译本质的思考是从事翻译工作不可逃避的问题,抓不住事物的本质就无法对其深入了解,在对待翻译工作时就无法总结分析,形成个人见解,翻译也就会成为留于表面的文字游戏。对翻译的本质一直都有不同的看法,但都有一定的道理和可取之处。翻译归根结底还是人的行为,对翻译本质的思考应该从人入手,因此文章观点是翻译是为满足人的需求而转换语言的技艺。同时,翻译不是客观的文本之间的转换,没有任何译本称得上真正完美,有许多因素影响着翻译。  相似文献   

15.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转换,也涉及到译者对两种语言和文化的认知过程的映射。翻译原型论有助于进一步阐述翻译的认知过程。作为翻译活动中一种较为特殊和复杂的现象,隐喻翻译的认知过程可以呈现出三种不同的映射状态,每一种状态都有不同的翻译技巧和质量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6.
方兴未艾的贵州民族语文翻译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翻译已成为各民族问化交流的基本形式。翻译作为一种语言活动,具体地说是一种语言转换活动,它所涉及的一个根本问题是本族化引入外族化或多元化的相互交流和影响。因此,其影响已不仅只是两族化的既排斥又交融的关系,而是多元化的相互撞击和交融与影响。已经成为世界各民族之间必不可少的语言交流、化交流活动,已远远超过其语言互译本身而引起世人关注。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的省分,在全省3700  相似文献   

17.
道安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佛教学者和僧团领袖。虽不通梵语,但他整理考校旧译佛经,主持并参与佛经翻译,对佛教中国化功不可没。他从亲身实践中总结出的五失本,三不易等翻译思想也为后世佛经翻译奠定了理论基础,对佛经翻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考察道安对佛经翻译事业的贡献及其翻译思想。  相似文献   

18.
文以载道,言志抒怀,寓教于乐,润物无声。我们本着丰富内容、拓展视野、增强可读性的初衷,增设“文苑”栏目,刊发穆斯林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创作与翻译的文学佳作,以文学形式表达伊斯兰信仰,展示穆斯林精神,搭建思想、艺术与心灵碰撞交流的平台。本栏目得到回族作家郭宝光和“阿语天空”微信翻译平台李海钦、马学军先生等的鼎力支持,特致谢忱。  相似文献   

19.
该著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翻译与传播情况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考察和梳理,通过历时分析马克思主义早期翻译与传播各个阶段的特征、典型译本的译介情况以及代表性译者的概念翻译策略,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早期翻译呈现思想翻译传播的普遍特点和规律,并彰显出翻译与思想文化传播的密切关系和互动效力.  相似文献   

20.
龚少英  方富熹 《心理科学》2006,29(4):894-897,886
本研究使用单词翻译、图片命名和单词命名任务探查了不熟练的小学三、五和初一年级汉英双语儿童前向翻译和后向翻译的内在过程,结果发现,(1)各组被试命名图片和单词的语言效应显著,用第二语言命名图片和单词的反应时显著长于用第一语言命名图片和单词的反应时;(2)各组被试在前向翻译的反应时显著长于后向翻译,随着第二语言熟练程度的提高,反应时的差异逐渐减小。对结果的分析表明,不熟练的汉英双语儿童在两个翻译方向的内在过程相同,都是概念中介的,但两个翻译方向的加工速度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