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我决定理论:一个积极的人格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决定理论是有关人格和动机的理论。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的动机是一个在自主性或自我决定维度上的连续体,三种基本需要和个人的因果定向影响外在动机的内化和自主性动机的形成,人格整合和成长的过程,就是自我决定的过程。自我决定理论在教育、医疗、体育和组织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最后,文章回顾了自我决定理论在中国的研究情况,并对该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张春虎 《心理科学进展》2019,27(8):1489-1506
对2018年5月为止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工作动机研究英文文献的系统检索得到了97篇实证研究样本。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核心假设, 运用“环境-基本心理需要-工作动机-结果”的理论模型对工作动机前因和结果的研究脉络进行了仔细地分析和归纳, 结果表明员工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和自主性工作动机作为中介变量可解释自主性支持的工作环境和员工个体特征对工作行为、态度和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将来的主要研究议题:一是对控制性工作环境具体因素对员工基本心理需要阻滞、控制性动机和去动机以及员工工作行为、态度和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二是不同动机类型对员工业绩、行为和态度影响的过程以及情境因素的研究; 三是外部奖励(包括薪酬、基于业绩的奖励等)对员工工作动机、基本心理需要、工作业绩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及边界条件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张景焕  刘桂荣  师玮玮  付秀君 《心理学报》2011,43(10):1138-1150
基于自我决定论的理论框架, 采用动机激发类型问卷、学业自主调节问卷和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图画)对305名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考察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动机激发类型、动机调节方式与创造思维的关系。研究发现:(1)中度控制/中度自主/高度自主的动机激发类型均能显著正向预测创造思维; 而高度控制的动机激发类型对创造思维的预测作用不显著。(2)自主性动机显著正向预测创造思维; 控制性动机对创造思维的预测作用不显著。(3)自主性动机在中度控制和创造思维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中度自主/高度自主和创造思维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创造思维各个维度上, 自主性动机在中度控制和流畅性间、在中度自主/高度自主和独创性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在中度自主/高度自主和流畅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基本支持自我决定论的有关理论预期, 但在中度控制的动机激发类型上得出了与理论预期不一致的结论, 作者对此从文化的角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促进工作动机的有效路径:自我决定理论的观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我决定理论是关于人类行为的动机理论。本文通过分析阐述了自我决定理论的哲学基础,从有机辩证的视角梳理了自我决定理论的基本思想,并对组织背景中以自我决定理论为指导框架的工作动机研究进行了综述,结论认为满足胜任、关系和自主三种心理需要的组织环境因素是增加内部动机并促进外部动机的内化,进而促进员工的工作绩效与心理健康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在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动态系统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基础上,Kaplan提出了道德动机的动态系统理论,把道德动机界定为认知和情绪成分自我组织和自我调节的动态发展过程。该理论有其特定的提出背景、基本观点和主要内容,并且具有一定的实证证据支持。未来研究应着力解决道德认知与情绪的关系、环境因素的影响、横断研究与纵向研究的结合以及研究工具的完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快速变化的技术需求使得人才外部化, 人才共享成为组织获取技能型、知识型人才的重要方式。共享经济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属于新兴研究领域, 企业在管理临时知识型员工面临很大挑战。由于身份的外部性、临时性, 员工关系基础薄弱, 临时知识型员工专业能力发挥受限, 工作场所关系需求受阻, 导致自主性动机不足, 影响绩效产出, 而传统对外部员工的契约型管理难以解决以上问题。针对嵌入团队工作的临时知识型员工, 研究基于关系型协调理论探索关系导向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构成。在此基础上, 结合自我决定理论探讨关系导向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升临时知识型员工绩效的作用机理, 验证从自主性动机来源、自主性动机激发到自主性动机结果的路径机制。对关系导向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内容和效用探讨有助于深入理解临时知识型员工的管理, 为共享经济背景下新型用工管理实践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7.
采用中学生学业自我调控问卷、成就目标问卷和学业投入问卷,对唐山市322名初二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初二学生的自我决定动机、成就目标、学业投入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探讨自我决定动机通过成就目标对学业投入的影响机制.相关和路径分析的结果显示:(1)初二学生的自我决定动机、成就目标与其学业投入均呈显著相关关系,但相关程度不同,其中掌握接近目标与学业投入呈高度正相关.(2)初二学生的掌握接近、掌握回避、成绩回避目标在自我决定动机与学业投入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其中,自我决定动机通过掌握接近目标的中介作用对其学业投入的正向预测效应最大:成绩接近目标在自我决定动机与其学业投入之间不发挥中介作用.由此得出结论,初二学生的自我决定动机通过掌握接近、掌握回避、成绩回避目标对其学业投入产生影响,其中掌握接近目标的中介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8.
研究整群抽样山东某高中高二学生500人,通过统合模型分析自我决定动机在学习效能感预测学业期望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学习效能感—自我决定动机—学业期望的模型与数据拟合良好,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可以通过自我决定动机,正向预测其学业期望,自我决定动机在学习效能感和学业期望中起中介作用,非自我决定动机不能预测学业期望.说明学习效能感...  相似文献   

9.
Swann提出自我验证理论并于最近给出自我验证过程的模型,概括了以往有关自我验证的研究结果。自我验证动机和自我评估动机是互补的,但是自我验证动机和自我增强动机之间的争论则很复杂,它们争论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从“我重要”到“我们都重要”,再到“怎样相互作用决定人的行为”。自我验证理论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运用通用长期倾向调节聚焦量表、教师自我决定动机问卷与教师创新工作行为问卷对352名中小学教师进行施测.建立结构方程模型以考察中小学教师自主性与控制性动机在调节聚焦倾向对其创新工作行为影响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1)促进聚焦、自主性动机正向预测教师创新工作行为,防御聚焦、控制性动机负向预测教师创新工作行为;(2)促进聚焦与自主性动机正相关显著,与控制性动机负相关不显著;防御聚焦与控制性动机正相关显著,与自主性动机负相关不显著;(3)自主性动机在促进聚焦与教师创新工作行为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控制性动机在防御聚焦与教师创新工作行为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日常工作中, 安全动机是员工保持安全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安全动机对安全绩效的影响虽然已引起研究者的关注, 但相关的实证研究缺少清晰的理论界定和有效的测量工具。本项目拟在安全绩效模型的基础上, 借鉴自我决定理论对动机的分类, 将安全动机的类型进行扩展, 并在多层次模型中探讨安全动机在变革型领导、个体特征和安全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 以及在中国管理背景下可能存在的边界条件。研究将结合访谈、问卷和情境实验等方法对上述变量间关系进行相关和因果关系的探讨。本项目将自我决定理论与安全绩效模型相结合, 可以为安全研究的动机理论发展做出贡献; 研究结果亦可为安全管理实践提供评价工具和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12.
付桂芳  项明强 《心理科学》2013,36(5):1048-1053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调查350名体育锻炼者以构建城市居民体育锻炼的动机路径模型。结果表明:自主型动机与自主性支持、基本心理需求、锻炼意向有正相关,外在调节与前述各变量均有负相关,而内摄调节与前述各变量无显著相关,可能受中国传统“文弱”审美观念及现代生活压力影响;结构方程拟合结果支持嵌套中介模型,即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自主性支持可正向直接预测锻炼意向,亦可通过基本心理需求、自主型动机和基本心理需求×自主型动机三个中介变量正向间接预测锻炼意向。  相似文献   

13.
基于自我决定论的理论框架,运用测量法对济南市两所打工子弟小学的601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考察流动儿童感知到的父母参与、动机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发现:(1)父母参与均显著正向预测学业成绩。(2)自主性动机显著正向预测学业成绩;控制性动机对学业成绩的预测作用不显著。(3)自主性动机在父母参与和学业成绩间起中介作用。其中,自主性动机在父亲参与——学业成绩中起完全中介,自主性动机在母亲参与——学业成绩中起部分中介。(4)父亲参与、母亲参与和流动儿童学业成绩的关系不同。母亲参与对流动儿童的学业成绩具有更强的预测力。  相似文献   

14.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教师激励风格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 教师激励风格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外在因素。本文从概念内涵、测量方式、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等方面梳理了近十年来教师激励风格的相关研究, 结果发现教师激励风格对学生学习的不同指标都具有重要作用, 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明确; 而教学动机、教师心理需要的满足等会影响教师激励风格的形成和改变。因此, 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进一步关注概念结构的澄清、因变量指标的扩充、研究视角的整合和对文化适用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15.
以自我决定理论为基础,使用修订的学习氛围量表、基本心理需要量表、学业调节问卷和学业倦怠问卷对613名初中生进行施测,探讨了初中生感知的教师自主支持、基本心理需要、自我决定动机和学业倦怠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学生感知的教师自主支持与基本心理需要满足、自主动机呈显著正相关,基本心理需要满足、自主动机与学业倦怠水平呈显著负相关;(2)基本心理需要、自主动机可以单独作为中介变量在学生感知教师自主支持与学业倦怠之间起中介作用,基本心理需要-自主动机也可以形成中介链在学生感知教师自主支持与学业倦怠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登峰  崔红 《心理学报》2006,38(4):543-552
旨在对行为的跨情境一致性和人格的内涵等问题进行跨文化的理论和实证分析。人格内容被划分为4个层次,包括个体的外显行为、内心体验、动机和神经生理基础等,文化对人格的不同内容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不同情境下的行为由于受到来自个体内部不同动机(自我统一性动机与适应环境要求的动机)的影响而出现跨情境的一致或不一致。文中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张剑  宋亚辉  刘肖 《心理学报》2016,48(1):73-83
外部动机是否削弱内部动机?已有研究结论并不一致。澄清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对外部动机的恰当分类。研究以165名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 针对动机的动态性特点, 采用两时点纵向研究的方法, 以自我决定理论对外部动机的分类为基础, 探讨3种不同内化程度的外部动机--外在动机、内射动机和认同动机与内部动机的关系及外部动机内化程度与自主支持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控制性、非内化的外部动机, 即外在动机和内射动机削弱员工的内部动机; (2)自主性、内化的外部动机, 即认同动机不会削弱员工的内部动机, 而是促进和保护内部动机; (3)自主支持环境促进员工外部动机内化的程度(即认同动机的增加)。最后, 研究对所取得结果的管理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认知动机理论的新近展-自我决定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海燕  闫荣双  郭德俊 《心理科学》2003,26(6):1115-1116
自我决定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DeciEdwardL .和RyanRichardM .等人在 2 0世纪 80年代提出的一种关于人类自我决定行为的动机过程理论。该理论认为人是积极的有机体 ,具有先天的心理成长和发展的潜能。自我决定就是一种关于经验选择的潜能 ,是在充分认识个人需要和环境信息的基础上 ,个体对行动所做出自由的选择。自我决定的潜能可以引导人们从事感兴趣的、有益于能力发展的行为 ,这种对自我决定的追求就构成了人类行为的内在动机。经过几十年的研究 ,自我决定论已逐渐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关于人类动机和人格的理论体系 ,并广泛应用于管理、…  相似文献   

19.
文博  陶磊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2):239-254
准确把握基层公职人员的公共服务动机是提升工作绩效、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前提。现有公共服务动机研究忽略了中国情景的特殊性, 对公共服务动机的微观激发机制及其消极绩效影响也关注不足。本研究从中国情景下公共服务动机的概念、核心构成要素、激发机制以及绩效结果入手, 从三个方面系统地构建适合中国场景的公共服务动机理论:第一, 将公共服务动机视为混合动机概念, 基于扎根理论的定性方式识别基层公务员公共服务动机的构成要素与核心内涵, 并据此开发本土化、多维度的公共服务动机量表; 第二, 从微观激发机制出发, 探讨受益人接触、自我倡议、观念反思等机制对个体公共服务动机的激发作用; 第三, 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探讨公共服务动机与个体公务员行为间的关联及其机理。本研究既响应了国内公共管理学界长期以来发展本土理论的呼声, 亦为政府部门完善公共人事政策提供切实思路和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20.
自我知觉积极偏向的理论解释和意义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凌 《心理科学》2004,27(4):1013-1015
许多研究者注意到了人在进行自我知觉时的积极偏向,并提出各种观点对其进行解释和论证;许多实证研究也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这种乐观偏向的适应意义。本文对相关内容进行了综合和梳理,介绍了自我增强的动机、自尊的需要和实现趋向等理论观点;并概括出这一积极偏向在提高行为动机和成就表现、消除不良情绪以及增进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等方面所具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