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与其他古老的国度一样,中国先秦时期的艺术一直处在巫术文化的支配之下,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科学的发展,巫术的支配力量也在不断地增强或减弱,其中所体现的人本意识也在随着变化."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韩非子·五蠹>),这一时期,巫术的目的无非两种,生存与繁衍.  相似文献   

2.
钢琴文化是伴随着钢琴进入中国,在中西文化相互碰撞、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西文化的融合推动了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拓展了中国传统乐曲的存在形式,丰富了钢琴演奏技巧和钢琴作曲技法,拓展了中国的音乐文化,中国钢琴文化具有中国民族性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艺术特点。钢琴文化在中国虽然一度发展缓慢,但是仍在曲折中渐进地往前发展,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中国钢琴文化一定能吸收各方文化的积极元素,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3.
《思维与智慧》2008,(12):I0001-I0002
自古以来.非洲大陆的人们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非洲文化。非洲的造型艺术,尤其是雕塑艺术,以其简洁的线条.粗犷的造型以及富于想象的夸张变形。给人以强烈的震撼。非洲的雕塑艺术对世界现代艺术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与古老的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一样,非洲文化同属人类文明宝库中的瑰宝。  相似文献   

4.
艺术是人类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结晶。尽管巫术是艺术的起源之一,然而艺术产生的基本源泉是人类在劳动中产生了审美意识的结果。艺术的发生虽与巫术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艺术和审美的起源在人类最原始的生产劳动中就产生了。  相似文献   

5.
中西方文化属于两个不同的文化系统,其宗教艺术由此形成各自的地域性特点。中国汉传佛教观音造像与西方圣母像是中西方宗教文化中女神的代表,她们都被寄予了解救和渡化众生的梦想与期望,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宗教艺术文化内涵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凝聚着中西方人民的智慧和精神力量。以中国汉传佛教观音造像与西方圣母像为例,从中西文化的视角,通过分析比较两者造型特征的不同之处,可以探究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是闽东方言区陈靖姑信仰文化建构与成型的时期,也是畲族大量迁入和定居在闽东的时期。在畲汉民众的社会交往中,畲族乡村的巫术文化选择、吸纳了原本属于当地汉人的陈靖姑信仰,并使之成为畲族巫术文化的重要构件。同时,畲族乡村的陈靖姑信仰文化又反作用于闽东方言区,直接推进了该地陈靖姑信仰文化的发展。在相同的时间与空间,闽东方言区的畲汉民众共同完成了陈靖姑信仰文化的创造。  相似文献   

7.
巫术与艺术的界限问题在国外学术界引发了旷日持久的争鸣。艺术考古学受到考古材料的制约,难以准确复原史前艺术发生的真实图景。文化人类学家对艺术特质的描述往往被对巫术特质的描述所遮蔽,即使列维-斯特劳斯对二者的区分也有很多晦暗之处。艺术哲学则主张,原始仪式具有审美和巫术等多重功能,艺术是从混融的仪式中分离出来的。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暴露了人类认识论上的局限性,所以晚近的学者对此问题采取了规避或迂回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吴冠中是20世纪后半叶当代中国一位有着杰出贡献的艺术家和教育家。在复杂和变迁的文化环境中,他亲历了中西文化相互激烈碰撞的过程,他始终以中国文化为根本,吸收运用西方艺术,创造了中西绘画意蕴贯通融合的独特成果和崭新经验,致力于走出一条油画民族化、国画现代化的道路。吴冠中先生以实践者和思考者的双倍努力  相似文献   

9.
民国辅仁大学"艺人之家"艺术团体绘制了大量"中国化"的天主教绘画作品。在绘画中,画家将中国传统绘画方法与圣经题材相结合,这种绘画形式造就了中西文化融合的新尝试。本文以该艺术团成员所绘制的《圣母像》系列绘画为例,从艺术作品的文本分析、文化解读、中西绘画对比、艺术批评等多角度对《圣母像》系列作品的中国化形式进行分析,用绘画语言和艺术表现的形式来呈现中西文化交流中所存在的张力。通过重构画家的创作语境,以揭示基督教艺术中国化的诠释难点在于两种文化语境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文化的历史中,许多艺术的种类起源于宗教.哪里有宗教的存在,哪里就有宗教艺术的存在.各地人民,在接受基督信仰的同时,也运用当地独特的地方文化,来表达对于信仰的理解和感情.艺术是文化中最重要和最富于表现力的手段之一.关于欧洲基督教艺术史的著述,可谓汗牛充栋,但是对于基督教艺术在欧洲以外地区的发展演变,中外学术界关注甚少.本文旨在介绍研究基督教艺术的东渐史,尤其在中国的发展演变史,以促进中西文化艺术的交流,并为基督教的中国本色化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以动力学为代表,对艺术治疗原理的解释集中在"对客体的投射和容纳"方面,这样的解释深奥晦涩,脱离了艺术的本源。艺术创造目的是对"内心现实的模仿"。"模仿"的过程贯穿了从起源到现在的艺术创造,并且结合"巫术",对个体起到了抚慰情感的作用。同时动力学的解释与"模仿"的过程有很多类似的部分,从另一方面印证了,艺术治疗的原理来自个人对"内心准确模仿"。  相似文献   

12.
壮族巫术、巫师与巫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族医学和壮族的巫术、巫师、巫医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最初壮族医学起源于壮族巫术,最早的壮族巫医则产生于壮族巫师之中,并由巫医发展为民间医生。后来,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壮族医学才从巫术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壮族巫术、巫师与巫医的产生和发展,是壮族医学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跨越和替代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3.
陈明 《美与时代》2005,(6):20-23
"中国画的传统是什么?"其实质也就是"中国画的艺术形态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进入当代信息社会,随着人类文化的广泛交流,对国画这门既古老又年轻的艺术的阐释不能仅仅局限在中国古老的传统的审美语汇中了,而应比较、总结,创造出一种具有广阔的文化视野,符合艺术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的语汇系统.这样一套语汇系统应具有超越文化类型的特征,但它又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从古今中外的不同文化模式、哲学思维方式、审美理念、艺术形态的比较中概括出来的.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初,中国步入历史的转型期,社会的古今转型、文化的中西碰撞、生活方式、视觉观念都发生着巨大变化,由古代文明转向现代文化。中西文化之间的冲突、交流与融合,使源远流长的中国水墨画发生了变革与振兴。面对中西文化的交融,艺术家所持的观点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等为代表潜心研究中西文化的差异,艺术创作过程中有意识地拉开中西艺术的距离,植根于本民族土壤变法求新,借古开今并摆脱因袭摹仿之风。另一种是以徐悲鸿、林风眠、李可染等为代表,探讨中西文化的相通之处,致力于中西的交流与融合,引西以润中,拓展中国艺术的领域并弘扬本民族的艺术精神。中国水墨画在中西文化的激荡与融合中,由传统水墨画向现代水墨画转型。港台现代水墨的出现要比中国内地的略早些,在香港现代水墨画的发展中,周绿云女士是女性画家的代表并且在现代水墨画发展中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间剪纸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根植于中国民间传统习俗之中,蕴含着一个民族的社会风俗文化和浓厚的生活气息,融入了广大普通民众对真、善、美的追求,其夸张变化的装饰造型和富有寓意的意境美,完美地表现了丰富的民族文化精神和审美内涵。中国民间剪纸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根植于民间生活的肥沃土壤中,是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农村的生活习俗和自然景观给剪纸的发展创造了很大的空间,劳动人民从自  相似文献   

16.
本文撷取艺术史上中国明清文人画与西方文艺复兴古典绘画这两个典型个例,从客观的、多维的角度出发作比较,从社会因素、文化背景、艺术形式等方面进行深度分析,意图剔除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吸纳并借鉴西方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审视并挖掘中西文化的不同发展与内涵,更好地深刻领会中西文化的精髓,以便继承和发展适应新时代的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文化史上,宗教和艺术之间存在着许多内在的联系。宗教对艺术的发生和发展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和重大的作用。艺术的想象也激发和升华宗教的想象,宗教艺术的创造更加深和扩大了宗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现代青花花鸟艺术作为一种古老陶瓷艺术文化传承至今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其在我国的艺术殿堂领域中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立足于继承发展的基本关系,文章首先介绍了现代青花花鸟艺术与国画花鸟艺术的定义和特征,其次对现代青花花鸟艺术与国画花鸟对比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在最后介绍了国画花鸟对于现代青花花鸟艺术的发展影响,希望能够为丰富现代绘画艺术表达形式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杨廷筠的《代疑篇》、《代疑续篇》为例,探讨明清之际中西文化的同异之辨,考察中西文化在明清之际相遇后如何处理文化间的同一性与差异性。并浅析这两部著作何以引发中国礼仪之争。文章最后,反观当今的宗教多元论,对寻求统一性的对话模式加以反思。  相似文献   

20.
在20世纪60年代,俄罗斯涌现出了一批装置艺术家,他们用自己鲜明的艺术特征反映自己的内心情感,反映"俄罗斯真实存在"的期待和愿景,使得俄罗斯的装置艺术在世界占据一席之地。到了21世纪,俄罗斯的装置艺术主题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发展,俄罗斯的装置艺术将继续保持充沛的活力,在多元文化下创造属于自己的装置艺术语言,挖掘装置艺术的魅力,带动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