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团队中信任形成的映象决策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重鸣  邓靖松 《心理学报》2007,39(2):321-327
有关团队管理的研究日益注重团队行为过程及其因素并聚焦团队动力机制。其中,团队中信任形成机制成为管理心理学中的前沿领域。以往研究表明,团队成员间的信任模式及其水平是高绩效工作团队的关键条件,团队中信任的形成过程受到成员的个体价值取向、人际交往能力、团队领导风格以及团队共享心理模型特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团队信任形成与发展的机制,则仍然是有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为了进一步研究与分析团队运作机制,以映象理论为基础,采用了实验模拟方法,系统考察团队成员信任的形成过程及其关键特征,深入探索团队成员信任形成的映象决策机制。实验采用团队局域网络模拟方法和被试间因子式设计,分别设置了高目标冲突(个体目标导向)和低目标冲突(团队目标导向)等两种条件。对随机组合的20个团队进行了投资任务的实验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团队成员的信任决策是一种映象决策,表现出拒绝阈限。在建立信任关系的过程中,理想映象和当前映象的加工对能力和诚信更加重视,容易导致不信任;而对善意的要求稍宽一些。团队成员在工作任务中对理想映象和当前映象之间进行相容性检验,并作出信任决策判断。在这一动态过程中,相容性知觉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形成了映象决策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引导社会成员重塑日常良好行为习惯是增强公共政策有效性的重要路径和切入点, 洞悉并把握行为习惯的形成机制对具体培养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大有裨益。行为习惯是指通过高频重复的奖励习得, 在记忆中形成的情境与反应之间的内隐联结。作为一种特殊的内隐记忆系统, 行为习惯具有自动化、情境线索依赖性、对当前奖励低敏感性等特征。行为习惯的形成机制包含两个独立且共发的习得机制, 即联结习得机制和奖励习得机制。在日常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初期, 目标引导着个体对行为价值的习得。在培养社会成员日常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 应将情境线索的稳定性、高频行为的低认知重复以及奖励的合理设置, 作为公共政策助推社会成员养成日常良好行为习惯的三大核心策略。未来的研究方向应着力于加强习惯研究的学科视阈融合, 更新行为习惯领域的研究范式, 重置公共设施以提升有益行为的易达性, 以及引入商业模式以共促社会成员日常良好行为习惯的重塑。  相似文献   

3.
以文献和已有相关问卷、量表为基础,结合开放式问卷调查所获资料,运用因素分析编制大学生择业完美主义量表.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包含两个因素:追求理想和在乎挫折.学校、年级和成绩因素影响追求理想,性别和城乡因素影响在乎挫折.积极教养方式如情感温暖理解等促进追求理想,消极教养方式如惩罚严厉等导致在乎挫折.教师、同学、完美偶像等因素在择业完美主义形成中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假设形成与检验是解决任何复杂问题的重要思维工具, 是人们发现规则, 形成概念, 建立假说, 获得知识的基础。为进一步考察这一思维能力的神经机制, 本项目在已有行为及脑电研究的基础上以“类别概括-规则发现”为研究范式, 给被试提供包含多个知觉维度的刺激, 要求被试通过知觉观察与反馈学习发现基于类别的规则(假设)。本项目重点考察被试在此任务中选择与收敛假设,以及加工否定(冲突)信息的脑机制, 并尝试揭示假设形成与检验的个体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5.
态度的内隐机制是社会认知研究的霞要组成部分.本文在简要分析态度与意识关系的几个层面的基础上,概述了态度形成内隐机制的研究,着重介绍了该领域的研究历史以及评价性条件反射和潜在协变关系探测这两种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6.
催眠现象的效应与形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催眠术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作为一种独特的心理治疗技术 ,它的确能使一些心理病症手到病除 ,使焦虑、忧郁的情绪转瞬即逝。遗憾的是 ,由于一些江湖术士的滥用 ,催眠术曾屡遭非议。随着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化 ,近年来 ,我国许多心理咨询部门都在运用催眠术帮助人们解除痛苦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催眠术的神奇功效了。1 催眠的效应1 1 生理效应由于催眠造成了一个特殊的、意识阈非常狭窄的状态 ,为暗示的作用创造了最佳的条件 ,因此催眠能产生十分奇特的生理效应。在催眠状态下 ,给被催眠者一杯白开水 ,并暗示他说 ,这是一杯…  相似文献   

7.
内化同性恋嫌恶是同性恋者经历对外界偏见的内化过程后,所形成的对自身性取向的负性态度。本文在回顾和分析内化同性恋嫌恶形成及影响机制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提出整合性的内化同性恋嫌恶形成/影响机制假设模型。最后,本文提出进一步验证和发展内化同性恋嫌恶形成/影响机制模型、考察缓解内化同性恋嫌恶影响的保护因素及加强内化同性恋嫌恶的本土化研究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学海》2021,(1):5-13
大一统国家的长期维系和不断重建是中国国家韧性最为重要的一个特征。但中国国家韧性的形成并不来自于独特的地理条件,中国反而是自然灾害高发的国度。自然灾害通过对农业生产的威胁而给大一统国家带来了强大的政治压力。国家对自然灾害的应对措施统称为荒政。中国历代王朝都极为重视荒政。成功的备荒救灾不仅以大一统国家为前提,荒政也是中国国家韧性的塑造机制。荒政实践作为国家提供的公共物品,强化了王朝国家的资源调动能力,推进了国家官僚组织建设,规避了中央政府基层控制权的旁落,巩固了普通民众对大一统国家的政治支持。荒政还为大一统国家的重建提供了心理基础、历史共识、制度遗产和基础设施。从与自然灾害的对抗中形成的国家韧性仍然影响着当代中国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9.
赵红丹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8):1218-1225
组织公民行为一直被视为员工“心甘情愿”而为之, 然而随着被加班、被捐款等“被”现象的不断出现,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强制性组织公民行为(即被迫无奈的组织公民行为)在组织中同样普遍存在, 而且会导致劳资关系紧张, 威胁企业内部和谐等, 但相关研究较为匮乏。本研究以员工的强制性组织公民行为为研究对象, 聚焦于对其形成机制的研究。具体地, 使用特质激活、强制说服和自我决定等理论, 分别从指向员工个体、领导和组织三个层次的影响因素揭示员工强制性组织公民行为的形成机制, 建立员工强制性组织公民行为多层次形成机制的概念模型。研究结果实践上有利于本土企业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并实施更加人性化的管理, 理论上有望为组织公民行为领域贡献新的知识, 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组织公民行为理论在中国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王凯  王沛 《心理科学》2012,35(6):1343-1348
以大学生作为被试,旨在探究:在交叉刻板印象加工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单维刻板印象的加工优势效应?如果存在,靶子熟悉度的差异是否会影响单维刻板印象的加工优势效应?该单维刻板印象加工优势效应是否还会受到其他单维刻板印象加工的调节。研究结果表明:(1)在对具有性别-年龄组合而成的交叉刻板印象的人群进行判断时,通过面孔进行启动,发现在不同的条件下分别存在性别单维刻板印象和年龄单维刻板印象的加工优势效应,即年轻男性或女性面孔的性别特征较年龄特征更容易得到加工和提取,老年男性或女性面孔的年龄特征较性别特征更具有加工优势。而在范畴词汇启动下,老年男性或女性词汇启动下的年龄特征较性别特征更具有加工优势。(2)熟悉性会影响单维刻板印象的加工优势,即在年轻被试感知面孔或范畴词汇时,其对老年男性或女性靶子间击中率的差异要显著大于对年轻男性或女性的靶子间击中率的差异。换言之,年轻被试感知老年人靶子的性别与年龄间的差异要显著大于年轻人靶子,出现自我参照现象。(3)在交叉刻板印象加工中,同时存在的各类单维刻板印象加工是彼此削弱的,具有优势加工效应的刻板印象的加工会受到非优势刻板印象加工的抑制。(4)在交叉刻板印象加工中,优势刻板印象加工会受到其相对刻板印象加工的削弱。  相似文献   

11.
不安全依恋者的注意偏向是指依恋焦虑和回避个体对依恋信息产生或趋近或回避的注意偏好, 这一注意偏好使得个体形成了处理与依恋对象关系的特殊认知机制:依恋回避个体偏好采用防御性机制, 倾向于回避对依恋信息的注意; 依恋焦虑个体偏好采用夸大性机制, 倾向于夸大威胁性信息, 因而会积极寻求与依恋对象的亲近。不安全依恋者注意偏向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情绪信息、痛觉感受和工作记忆三个方面; 加工阶段特征主要涉及P1、N1波等代表的注意自动加工和LPP波代表的注意控制加工; 脑网络上主要包括两个子网络, 即负责情绪评估的边缘系统和负责情绪调节的以前额叶为代表的神经网络。未来研究中更应该关注刺激物的生态效度, 检验依恋系统是否激活, 不安全依恋者注意偏向的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阶段的关系, 不安全依恋者注意偏向产生的分子遗传机制以及注意偏向的跨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组织所处环境的深刻变化, 如何促进管理者更加积极地表现出授权行为, 成为领导实践和研究的重要议题。现有围绕领导授权行为形成的研究存在理论基础薄弱、“以领导者为中心”倾向突出等不足, 导致其未能很好地解答现实议题。因此, 以目标理论为视角, 并整合性地考察领导者和下属的作用, 以工作团队为研究情境, 对领导授权行为的形成机制进行深入探讨。首先, 通过多案例研究, 探索出促进领导授权行为形成的目标融合类型及其作用过程, 构建出领导授权行为形成机制的理论模型; 其次, 将收集纵向的团队主管下属对子数据, 明确这些目标融合关系对领导授权行为的影响效应; 最后, 将通过进一步数据收集, 对提出的领导授权行为形成机制模型进行整体验证。这将拓宽并加深对领导授权行为形成机制的认识, 从而更好地把握领导授权行为形成的规律, 并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开展与此相关的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高职英语教学的特点和要求,结合高职学生英语学习情况和目前高职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现状,阐述了形成性评价在高职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并根据教学工作实际,探究了可操作的形成性评价方法和思考途径。通过有效建构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做客观发展性的评估,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对消费者触摸渴望形成机制的探讨, 有利于线上和线下企业制定如何补偿和满足消费者触摸渴望的营销战略。迄今, 关于消费者触摸渴望形成机制的探讨主要从信息加工视角、动机视角、决策视角以及先天观视角着手。但这些视角均不能解释为何同一消费者在不同认知体验下在触摸行为反应上的差异。本文提出个人控制受威胁感这一认知体验是消费者触摸渴望形成的前因变量。具体而言, 本文发现, 个人控制受威胁感这一负性认知体验会导致消费者触摸渴望的增加, 内在机制是为了满足对环境的控制需求(实验1, 2)。本文进一步发现, 当强化消费者的自我价值后, 他们对环境的控制需求下降了, 因此消费者的触摸渴望将不再受个人控制受威胁感的影响(实验3)。最后, 本文还发现, 强化自我价值对个人控制受威胁感与消费者触摸渴望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仅在高自尊者(vs.低自尊者)身上出现(实验4)。论文结尾讨论了本文所关注的个人控制受威胁感这一认知体验视角对已有触觉研究、已有个人控制感研究等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5.
同性恋形成机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人们对同性恋越来越宽容,但它仍是一种反常规现象。让现有同性恋者放弃同恋行为来减少同性恋难度很大,也不人道。在同性恋形成机制的问题上,有生理机制说和社会心理机制说。本文倾向于社会心理机制说。尝试从同性恋的社会心理机制上把同性恋分为两个形成亚型,并说明了每个亚型形成的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16.
同性恋形成机制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尽管人们对同性恋越来越宽容,但它仍是一种反常规现象.让现有同性恋者放弃同恋行为来减少同性恋难度很大,也不人道.在同性恋形成机制的问题上,有生理机制说和社会心理机制说.本文倾向于社会心理机制说.尝试从同性恋的社会心理机制上把同性恋分为两个形成亚型,并说明了每个亚型形成的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17.
网络成瘾的形成、表现及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我们的社会已进入网络时代和信息时代 ,网络的出现正在悄悄而又迅速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对人的心理和心理学的发展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正如C .C .格雷厄姆 (CooperCarringtonGraham)所言[1] :也许没有什么像网络的飞速发展那样广泛而又深刻地在本世纪影响了社会变革。如果说 ,2 0世纪无线电的发明在大众传播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话 ,人们可以想见网络的意义又何其深远。随着电脑的普及 ,网络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上网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方便和欢乐的同时 ,也给一些人带来了一种时髦病———网络成瘾或网络性心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医学生英语学习倦怠现状,探究医学生英语学习倦怠形成机制,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方法问卷调查某医学院537名医学生,利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医学生英语学习倦怠平均值为54.61,27.15%的医学生处于严重英语学习倦怠状态;医学生英语学习倦怠在性别、生源地有显著差异,与学生语言水平成负相关,在专业方向上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通过帮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动机,提高医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培养医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加强学生专业学习和就业指导,提高专业承诺等方法降低医学生英语学习倦怠,提高其语言习得兴趣和效率。  相似文献   

19.
秦金亮 《心理科学》2005,28(1):158-160
作为对个人现实生活记忆的自传记忆,其形成和发展的机制十分复杂,但它却是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切人点。本文在生命全程视野的背景下,评析了自传记忆形成中童年期遗忘、消退的精神分析理论解释,自传记忆早期形成中的经验证据;文中从三个层面即神经机制层面、认知机制层面和社会作用机制层面,进一步揭示了自传记忆早期形成的特点和内在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单纯英语学习困难、中英双语学习困难和正常对照组为被试,考查了80名五年级小学生的语音意识和视觉工作记忆变量.结果表明,(1)两种英语学习困难儿童英语语音意识均比正常儿童差,均存在发展迟缓的缺陷;(2)两种英语学习困难儿童视觉工作记忆均相对落后;(3)视觉工作记忆在单纯英语学习困难儿童的汉语学习上存在一定的补偿作用,对英语学习则没有相同的作用.结果揭示了汉语认知加工过程相对于英语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