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段楠 《四川心理科学》2014,(14):124-124
《孤独的伦敦人》是特立尼达人作家塞穆尔·塞尔文的一篇小说。这部小说详细的描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部印第安人在伦敦的生活,伦敦曾被这些移民者视为世界的中心,他们非常努力地在此谋生并梦想着有一天能够创造财富,并与其他家庭成员自此快乐的生活下去。他们各自使用了不同的态度及策略去融入这个社会。这篇论文基于约翰贝瑞和他的同事所提出的文化适应的理论和策略去分析《孤独的伦敦人》这篇小说中一些人物的文化适应过程及策略。  相似文献   

2.
李林 《四川心理科学》2014,(20):112-112
《红处方》是毕淑敏第一篇长篇小说,它从心灵层面叙述了吸毒人员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况。被称为“文学的白衣天使”的毕淑敏费尽心血将毒品串联成成一个血与泪的故事,该作品也被称作“中国第一部戒毒小说”。小说中三个女性人物和弗洛伊德的“三我”理论有密切联系,体现出“三我”之间的冲突。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解析小说,可以从新的视角来解释冲突及悲剧产生的原因,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及吸毒引发的悲剧。  相似文献   

3.
20世纪40年代的一个阳光午后,一位端庄沉静的民国女子敲响了鸳鸯蝴蝶派大师周瘦鹃的家门,她递过去的手稿名叫《沉香屑,第一炉香》。也就是这一篇韵味独特的小说,由此点亮了一颗照耀文坛的星星。  相似文献   

4.
格里尔生·爱米丽是福克纳庞大小说体系中一位典型的妇女形象。而爱米丽小姐的唐吉坷德式的反抗精神在这篇短篇小说中被展现的淋漓尽致。分别从异化社会,物质时间以及南方传统思想进行阐释,分析当时北方工业文明对美国南方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人淡如菊     
正1982年汪曾祺在《雨花》发表了一组小说,其中一篇为《钓鱼的医生》。小说中所说的医生果有其人,此公姓汪,字菊生,号淡如,实为汪曾祺的生父,职业是一个祖传的中医眼科医生。而汪曾祺写出这篇小说与我给他讲的故事有关。汪家是高邮本地的望族,除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实践辩证法的基本特征是能思维的人在与外部物质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一方面使世界发生符合人的愿望的变化,另一方面人通过实践活动趋向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对这一基本特征在内容上的展开,马克思曾从三个角度进行了表述。第一个角度是人的活动方式。实践活动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26岁的张馨合大学毕业后,在北京从事形象顾问工作,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她的收入也大打折扣。一次坐地铁时,她听到两个30岁左右的女士抱怨说,虽然衣橱里挂满了各种高档衣服,可穿来穿去就是那么几件,让她们深感苦恼。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一个念头从张馨合的脑海冒出:凭自己多年从事形象顾问工作积累的经验,何不去帮人整理衣橱、陪人去商场购物?这肯定是个潜在的赚钱机遇,如果干得漂亮,绝对要比白领赚得多。张馨合经过认真考察后,于  相似文献   

8.
明尧 《法音》2003,(1):28-33
“在现代社会里,我们大多数人不想与自己接触,我们只想与其他事物接触,如宗教、体育、政治、书籍等等,我们想把自己忘掉。任何时候只要我们有空闲,我们就想邀请其他事物进入我们的心灵世界,让自己对电视开放,让电视来对我们进行殖民统治。”“在《局外人》这篇小说中,阿尔伯特·加缪描写了一个几天以后将被处以死刑的人。他独自坐在单人牢房里,顺着日光,他注意到一小方蓝天。他平生第一次看见了蓝天。一个成年人怎么可能是第一次看见蓝天呢?事实上,很多人就是这样活着的,他们被囚禁于愤怒、沮丧和相信幸福与安宁只存在于未来的…  相似文献   

9.
一件靓衣,挂在考究的衣橱里,有着尊贵典雅的气息。一个声音温情而又富有煽动:“那衣服太适合你了,真的,穿上它,你会很漂亮。”  相似文献   

10.
陈思 《四川心理科学》2014,(10):120-122
本文主要运用结构主义的二元对立分析法对爱伦·坡的《人群中的人》和鲁迅的《示众》两篇小说进行深度的对比和剖析,分别从故事内容、文章主题、描写对象和艺术手法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揭示了爱伦·坡和鲁迅是如何在自己的小说中成功地利用二元对立结构来增强艺术感染力、丰富作品内涵和深化文章主题的,为解读和赏析两篇作品提供新思路,并为这两位文学大家的比较研究提供新素材。  相似文献   

11.
詹姆斯·乔伊斯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更是在批评界和社会大众中倍受青睐。《都柏林人》通过描写其中处于社会下层的小人物的平凡生活向大家展示了一幅死气沉沉,黯淡无光的都柏林景象。《阿拉比》是其中很具代表的一篇,也是儿童篇的最后一篇。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小男孩追求懵懂的爱情,以及最后爱情破灭,自我顿悟的故事。目前,国内外研究《阿拉比》的文章不在少数,其中大部分是研究作品所展现的社会现实,小说的叙事技巧以及男孩的顿悟。这些研究大多是关注作者与文本本身。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阿拉比》之所以如此受大众欢迎的原因正是乔伊斯在创作中不断地含沙射影、欲言又止,充分调动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其作品的意味大出意料之外,一再打破读者的先入经验,超出了期待视野,使读者感到振奋,拓展了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12.
若干年前的一天,我的姐夫打开我姐姐的衣橱,从里面拿出一个精美的袋子。"这是你姐姐最喜欢的一件衣服。"他说,然后从袋子里拿出了这件还没有拆开包装的衣服。当包装去掉,衣服展  相似文献   

13.
曼西翁主教在他的《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第六卷第一章中的最高哲学的对象》一文中,正当讨论人们常常注意的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对象概念的发展这一问题的时候,他结束了自己的文章。两年之后,他又发表一篇重要的文章来补充第一篇;在这第二篇文章中,事实上,他主要考察第一哲学及其对象,而在上述第一篇文章中,这位杰出的亚里土多德学者特别考察了“作为有的有”这一表词的意义。我们认为,这又引起了对作者所下的结论的争论,这有两个理由。在第二篇文章中,曼西翁主教看到了关于有的形而上学与第一哲学之间的一个分歧;正是在那里存在着一个问题值得研究。此外,曼西翁主教依据着一个并非新的假定,即作为有的有这门科学的形而上学观  相似文献   

14.
《白象似的群山》是海明威的一篇短篇小说,这篇小说虽然只是有简短的对话构成,但小说中充满了象征。本文就对《白象似的群山》中象征手法的运用进行了全面深刻的研究,从而揭露出小说暗含的无限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充耳不闻     
我曾读过一篇小说,因为未曾料到现在写文章要引用其中的材料,所以连题目都给忘记了。小说中描写一个老棋迷,家住在工厂附近。从工厂里传出的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可这丝毫不影响老棋迷下棋,他好象是什么也没听到。一天,老棋迷正陪着客人下棋,突然把棋盘一  相似文献   

16.
当代佛教的慈悲和平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佛教理论体系的发展过程中,慈悲始终占据着基本的中心的位置。这可以从两方面来看。第一,慈悲从一切人的善性流出,由于众生的每一分子都禀有本来的善性,所以同情他人,爱护他人是自然的天性流露。第二,由于一切众生的生命本来基于同样的出发点,从消极面说,无非因缘聚合,因缘而有,缘散而无。由此而无需说此贵彼贱,也就不可能爱彼而嫌此;从积极面讲,此一具体的因缘聚合是数百千大劫才能发生的,因而弥足珍贵。结合这二者来说,一切众生都是值得尊重和爱护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即爱和被爱双方都禀赋了宇宙的同一性,所以说慈悲…  相似文献   

17.
谁不喜欢欣赏文艺作品呢?每当工作之余,听听音乐,看看绘画,读篇小说和诗歌,看场戏剧或电影,不仅休息了脑子,而且能得到不少教育。当然,不同的艺术作品会给人不同的精神营养,而且由于水平不同,爱好各异,每个人从艺术欣赏中得到的收获也不尽相同。这正如人们从不同的食品里可以得到不同的营养一样,而即使吃着同样食物的人,得到的营养也不尽相同。但是,无论如何,道德这种意识形态却是各种文艺作品中缺少不了的基本成分,也是人们在欣赏它时必然要汲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短篇小说《永远的尹雪艳》是白先勇《台北人》系列的首篇,讲述的是交际花尹雪艳在上海以及之后辗转台北的故事。故事叙述者采用的是客观的全知视角,以一种冷眼旁观的姿态刻画尹雪艳和她身边的众多人物。小说的隐含作者对于叙述者这种貌似"客观"的姿态进行了不露声色的反讽,使得整个小说的主题和寓意变得十分耐人寻味。白先勇的作品多用可靠叙述,但在《永远的尹雪艳》这篇小说里,本文的隐含作者实际上对尹雪艳持一种冷静、批判的态度,这恰与叙述者对尹雪艳的迷恋、钦慕形成鲜明的对比,共同构成了本篇小说不可靠叙述的格局。白先勇之所以使用这种不可靠叙述方式主要是由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叙述者的话语有助于读者体会到小说中的悲剧意味;第二,能引发读者的思考,使得尹雪艳身上的象征性浮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英国逻辑学家、哲学家斯蒂芬·里德在其著作《对逻辑的思考》中讨论了这样一个语义悖论: 塞万提斯的小说《堂吉诃德》中,堂吉诃德有一次让他的男仆桑丘·潘沙当了巴拉塔利亚岛的总督。桑丘·潘沙在就任总督的第一天遇到了一个案子涉及一条法律,这条法律规定从一个教区到另一个教区的过桥事项。桥边土地和桥的主人对过桥者制订了这样一条法律: 过桥者必须首先发誓声明他从哪里来,将要去于什么。如果他的誓言是真的,那么就让他过桥,但如果说谎,那么他就要在桥边的绞架上被绞死,不得宽恕。这条法律多少年来一直用得很好,直到有一天,…  相似文献   

20.
自目的论与责任论分析与重建儒家道德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儒家的道德哲学定位:人、人生、人心、人性儒家的道德哲学是基于对人的了解而发生的,亦即基于对“人”的认识而产生对人的道德行为的认识。但什么是人的认识?要回答这个问题,吾人可以循三个方面加以考察:第一个方面是人在社会中的地位。第二个方面是人在自我反省中的自我发现。第三个方面是人在天地宇宙中的地位。这三个方面也正好显示了人在社会、自我与宇宙反省中的价值。从先秦儒家哲学的发展过程来看,这三方面也正好形成一个儒家哲学发展的阶段。第一个方面是从社会为人定位。这可以《尚书》与《论语》两书的义理为代表;第二个方面是人的自觉和自我发现,这可以孟子为代表。第三个方面是人的发生根源,从宇宙本体为人定位。这可以《易传》、《中庸》为代表。当然,代表这三方面的儒家经典不一定应合历史发展的先后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