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寺庙生态文化由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两个部分构成.自然生态是指寺庙与其所在自然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关系,复有"自然地理取向"与"宗教地理取向"两种形式,从形而下与形而上两方面将寺庙与尘世拉开距离.人文生态是指寺庙与其信众并社会构成的一种生态关系,借助仪式法会、观光朝圣等等活动而在神圣与凡俗之间显现活力,寺庙生态文化的基本原则是寺庙旅游开发恪守的底线.遗憾的是,如老君山等寺庙文化、宗教文化旅游开发并未恪守此一底线.  相似文献   

2.
文化与心理--研究维果茨基文化历史理论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果茨基文化历史理论对当今研究文化与心理关系问题的启示在于:坚持唯物的辨证方法论是研究文化与心理关系问题的基础;创造性地以符号为中介,以符号作为高级心理机能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基础,使文化与心理之间有了联系的桥梁;“实验发生法”为当今实验的生态有效性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强调从文化的维度来解释人的心理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西方心理学的文化转向;强调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的决定作用,为心理学的后现代建构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越来越社会化,它已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和部门;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们的价值观念社会需要之间有着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与此同时,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出现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这实质上就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相结合的实践;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历尽激烈的冲  相似文献   

4.
王晓华 《管子学刊》2013,(2):109-112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士”的出现,他们对于政治、生活、现实都保持着一种独特的认知方式与情感体验,并由此形成一种士文化。他们向往着“达则兼济天下”,但更多时候处于“穷则独善其身”的境地。英国贵族文化是随着贵族阶层的出现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生存方式。作为一种文化形式,直到今天它还无处不在地影响着英国人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作为人类共同的文化形态,它们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共同特征,如对社会责任感的注重,对思想自由与精神充盈的追求,对人的价值与尊严、人格独立的强调等。同时,作为不同民族的文化形态,两者又有一定的差异。分析比较这两种不同文化形态,对于把握中西方文化的精神内核,将传统文化运用于现代化建设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生态文化及其价值观基础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生态文化(狭义)是一种文化现象,即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形式。生态文化主要包括生态哲学、生态伦理、生态科技、生态教育、生态传媒、生态文艺、生态美学、生态宗教文化等要素。这些要素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共同构成生态文化建设体系。生态文化形成和发展的价值观基础是“人与自然和谐”。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实现,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日渐频繁,而文化交流作为其中重要的方面,对于拉近各国之间的距离有着积极的意义。高校的教学也应该紧跟时代的潮流与发展,积极引入英美文化作为语言教学的辅助,本文在此就将针对如何正确引入英美文化进行分析,希望能够给教育者以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7.
先秦齐、鲁两国作为周王室分封在东方的重要诸侯国,虽然同处东方,但所处地域的地理环境还是存在差异,而且各自所奉行的治国策略也不相同。文化作为人类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为了生存与发展而有意识地进行的物质创造与精神创建,决定了齐、鲁文化之间必会存在着相同点和不同点,本文借助现有文献对齐、鲁文化的渊源、政治、经济、习俗、文化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异同比较阐述。  相似文献   

8.
民间工艺美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有着较长的发展历史。我国在历史的不断发展中产生了类别极其丰富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其中每一件民间工艺美术作品都蕴含了大量制作者们的智慧,有时民间工艺美术作品也能反映出一定的社会环境。文章旨在通过对木版画时代发展以及地域特色的认识,分析民间工艺美术当中文化生命与自然生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刘大椿 《哲学分析》2024,(1):146-160+198-199
审度科技文化,其要在审时度势,得出恰当的结论,作出必要的抉择。从科技审度的观点看,科学成为主流文化后所滋生的科技文化霸权,已使科学与文化渐行渐远。随着宽容文化理念的兴起,在科学与艺术、人文之间,出现了对话与融合的趋势。当下科学发展的主要方向,就是要重新找回科学所失去的文化内蕴,重建一种有文化的科学,即所谓新科技文化。寻求真善美的和谐统一,乃是科技发展中最主要的价值走向。  相似文献   

10.
自然环境与建筑之间有着共生的关系,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之间有着共生的关系,和谐共生是当代主要的研究。中国古典哲学对共生景观的解释古朴而神秘,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共生有着消极和积极的两种方式,绿色理念、生态理念、人文理念、弹性理念四种理念方法作为共生理念的基础,使自然环境与人工之间和谐共生。现在社会的变迁,环境设计不再是物质空间作品而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共生、相互平衡的动态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在宗教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宗教的信仰功能和文化功能之间的关系,把握好宗教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与确保宗教合理有序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地坑院是在特定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文化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是一种独特的民居形式,包含了生态学、美学、建筑学、民俗学等多方面的价值。地坑院本身融合了有形的文化资产和无形的文化资源,在新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我们不仅应当寻求对其自然生态方面的保护和研究,更要注重对文化生态多样性的保护和研究,在保护民间传统文化的同时,努力实现文化与生态、社会、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乡村发展模式,实现文化、生态的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陈律翰 《美与时代》2014,(11):125-125
随着时代的发展,商业模式的建构不仅关注经济价值的形成,同时更关注社会价值的创造。在文化创意思维的作用下,商业模式建构的过程中对商业文化核心的关注不断加强。其实本质上,文化创意与商业模式就是“文化”与“经济”的关系,通过文化创意指导商业模式的创新,以商业模式传承文化是我们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14.
1、文化产品的文化价值和市场交换价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指称着文化产品的不同的属性。文化是人类实践和认识活动的积极成果,标志着人类认识、改造、利用、建设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水平和程度。文化无论作为人和社会脱离自然状态程度的标志,还是作为人和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条件,都显示了对于人和社会发展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文化价值所反映的是文化与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人的先前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成果与人后续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之间的关系,而对人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则是评价文化价值的标准和尺度。文化价值存在于各种文化产…  相似文献   

15.
论审美文化与社会时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智彪 《现代哲学》2006,(5):121-126
当审美文化与社会时尚相遇合时就形成审美时尚。审美时尚的背后往往有某种社会文化心理与之相伴随。审美时尚以社会时尚为背景,以社会文化思潮为情感动力。审美时尚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审美时尚直接影响到个体审美观念的形成,影响到个体审美趣味的取向。不同年龄、性别的审美个体受审美时尚的影响各有差异。审美时尚还体现为审美欣赏与审美创造实践中的一种趋势、潮流。审美时尚,作为一种渠道或方式,有效地实现着社会心理对时代审美意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文化与心理治疗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关于文化与心理治疗的关系,主要有文化相对论与文化中立论两种观点。它们各有一定的积极之处和局限性。其实,心理治疗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两种属性。因此,应注意对心理与行为异常及其治疗的文化分析;积极挖掘整理本文化心理治疗的理论与方法,实现心理治疗的本土化或文化化;加强心理治疗理论与方法的文化整合。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与区域社会生态的伴生关系,决定了高职院校文化形成之初就具有了区域文化、企业文化和职业文化的特性。本文从我国高职教育转型期的特征出发,分析了高职院校文化体系的组成结构、构建基础和构建途径,为正处于由“教学生产型”向“教学生产研发型”转变的高职院校文化体系建设进行了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8.
2016年8月23—24日在江西九江学院召开,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文化专业委员会主办,九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共同承办。来自全国18个省市的9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以探究科技文化与社会现代化的关系为主题,围绕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结合科技文化建设展开学术研讨。  相似文献   

19.
论医学的文化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医学的科技定位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也暴露出对人文精神的忽视;医学科学和人才结构的偏狭;中医西医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促使人们对医学进行更广阔更深入的研究,逐步形成医学的文化定位,作为科技定位的补充。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源头的齐鲁文化,其实体是由儒、道、法、墨等文脉构成的,它们揭示了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脉络,并以多元理论诠释了实现普遍和谐与稳定的思想。基督教是西方传统文化“基因图谱”的根源,它以宗教的方式阐释了上帝是造就人类社会至善至美的始动者,信奉上帝所言而行是创造和谐的必然。本文通过对不同文化生态模式的比较,析离出中西方和谐观各自产生的本源及对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