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这里讨论的是古代汉语中比较常用的时间、范围、程度副词,并且只限于表示“全部”意义的范围副词,表示“终了”意义的时间副词,表示“极端”意义的程度副词.所以把这些副词放在一起讨论,是因为它们都表示“极点”的意义,是这三类副词的“极限”。我们讨论的范围副词计十九个,它们是:“尽、毕、了、悉、具、全、都、备、咸、大、俱、总、并、並、併、皆、通、举、一”.程度副词十七个,为:“至、  相似文献   

2.
汉语中的语气副词是比较特殊的,其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都与其他副词有着较大的不同。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语气副词的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本文总结了前人对汉语语气副词的研究范围、功能方面的论述,在此基础上论述了语气副词教学的一些方法和技巧,以期为进一步拓展研究空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究竟”作为语气副词中使用频率相对较高的词,对其研究的著作颇多,各个大家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其分析。本文从“究竟”的句法分布、语篇功能、语义指向、句法形式四个角度进行综述,以期对其有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朝觐时节话天房李光斌每当说到伊斯兰教的朝觐功课,首先想到的便是天房。现在正是一年一度的朝觐时节。在朝觐时节谈一谈“天房”是非常有益的事情。“天房”是中国穆斯林对“克尔白”的别称。这一名称可能始于元代。刘郁的《西使记》中就有:“报达(指巴格达——译者)...  相似文献   

5.
朝觐时节话天房李光斌每当说到伊斯兰教的朝觐功课,首先想到的便是天房。现在正是一年一度的朝觐时节。在朝觐时节谈一谈“天房”是非常有益的事情。“天房”是中国穆斯林对“克尔白”的别称。这一名称可能始于元代。刘郁的《西使记》中就有:“报达(指巴格达——译者)...  相似文献   

6.
优秀奖作品:《副词“幸亏”逻辑辨》(论文,载语文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逻辑与语言论集》),作者:贝新祯(新疆阿勒泰地区师范学校高级讲师) 该文用现代逻辑的工具研究汉语虚词中的一个常用副词“幸亏”,提出了与之相关的一些逻辑问题。作者认为,在“幸亏p”中,p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p是已然的事实;第二,p不是必然的;第三,p与非p相比,p优于非p。因此,论文从语义方面对“幸亏p”(记为xkp)作出如下定义: xkp=df.R(t)P∧-Np∧p—S—p。这里,R(t)p表示在说话时点t,  相似文献   

7.
时间副词“就”“再”“才”的语义、语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引言副词“就”、“再”、“才”都有多种意义和用法,但有一种用法是相同的,即出现在表时间意义的词语的后边,如: (1)明天就走 (2)明天再走 (3)明天才走我们把这类句子记为公式 (S)’T就/再、才VP 其中,T代表表时性词语,VP代表谓词性短语。T在这里重读,副词“就”“再”“才”轻读。我们把出现在(S)中的“就”“再”“才”看成时间副词,它们有共同点,即都可表示在T的时间内实现VP,但也有不同点,比如《现代汉语八百词》就认为,“就”“强调在很久以前已经发生”或“表示两件事紧接着发生”,“再”“表示一个动作将要在某一情况下出现”,“才”表示  相似文献   

8.
著名学者王国维在其《红楼梦评论》认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示人以解脱之道。如何从人生之苦痛中解脱,即是一部《红楼梦》的主旨所在,其意趣与禅宗可谓不谋而合。以此意义看,《红楼梦》正是一部难得的“禅话”,而解开这部“禅话”的密钥就在于领悟佛家所说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此说的“完句”是说某个语言片段从语法角度讲是可以独立成句的。副词与完句的关系有三种:①某语言单位从逻辑角度讲已经具备了独立成句的资格,即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但若不加上某个适当的副词,那么这个语言单位从语法角度讲仍然不能合法存在;②某个语言片段从逻辑和结构上都已具备了独立成句的资格,但若给它加上某个副词它便又不能独立成句了;③某个语言片段不论是否加上某个副词,从逻辑  相似文献   

10.
周礼 《思维与智慧》2014,(11):38-38
我常听一些人抱怨,“算了,不想再努力了,都一大把年纪了”“这辈子没什么希望了,就这么凑合着过吧”。其实,说这些话的人并不老,他们大多在四十岁左右,年富力强,精力充沛,只是他们遭遇了太多的失败、太多的打击,以致灰心丧气,得过且过。  相似文献   

11.
前后矛盾     
招待客人的旅馆服务员介绍了这个情况,几乎全部旅客都进了这个旅馆或那个旅馆。(统编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粱生宝买稻种》) “全部”是指“一个不少”,“几乎”是指“接近全部但还不到全部”。再说,旅客未全部进旅馆,下文就不可用副词“都”(表“全部”)。所以该句用词前后矛盾,违反矛盾律,应删去“几乎全  相似文献   

12.
《论语》中的“诚”与“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论语》中 ,“诚”字凡 2见 ,“信”字凡 3 8见 ,诚、信连为一词组者未见。“诚”字 2见 ,一为《颜渊》篇“诚不以富 ,亦祗以异” ;一为《子路》篇“诚哉 ,是言也”。这两处“诚”字或做副词或做动词 ,都可解做真正、真实 ,无一做德目解者。“信”字的情况比较复杂 ,有做动词解者 ,如“朋友信之” (《公冶长》) ;有做副词或形容词解者 ,如“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宪问》) ;但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德目出现 ,其例甚多 ,不胜枚举。大致说来 ,“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 ,其主要含义和适用范围是 :(1 )言说真实无妄 ,重然诺 ,如“与朋友交 ,…  相似文献   

13.
贵刊今年第四期“逻辑与语言病院”专栏发表《“最……之一”辨》一文,把具有“最……之一”形式的句子一概称做病句,并且认为:如果是“最”,就不能加“之一”;如果确系“之一”,就不能用“最”。我以为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对该文作者的主张不敢苟同。我们知道,“最”是副词,常用在对事物的性状特征进行比较的语句中。《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说:“最,副词,表示某种属性超过所有同类的人或事物。”这  相似文献   

14.
认为副词不能重迭使用,特别是表示同类事物相比较而达到顶点极端的副词“最”.更不能重迭使用.这似乎早已成了语言学界的定论。1 尤其是在十年动乱时期,林彪一伙把“最”的重迭使用推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一时间“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充斥报章杂志,成为极时髦的用法。由于“最”有了这样一段被污染了的经历,人们对它的重迭使用持否定态度,就不仅是从语言规律出发,而且是从政治因素出发了。然而,副词“最”果真不能重迭使用吗?否!从事实上看,重迭使用“最”的现象却是“青山依旧、绿水长流”。请看:  相似文献   

15.
柳宗元与儒学革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宗元与儒学的关系,长期以来众说纷法。本文主要根据柳集资料,从儒学的历史演变中,试作一说明。一生信奉儒学一有些人认为柳宗元“反儒”,实际上并非如此。先看他40岁前后在永州说的三段话:仆尝学圣人之道,身虽穷,志求之不已。(们民崔黯论为文书》)苟守先圣之道,由大中以出,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答周君巢书》)仆尝学于儒,时之不得,以陷于是。(《送娄图南游淮南序》)这些话,意在说明他以前“学儒”,现在仍“学儒”,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情况都不改变学儒志向;贬官永州的不幸在于自己时运不好、时机不遇(“时之…  相似文献   

16.
实践是认知规律中重要的学习方式。人教版高中化学新课程在教材的编写上设置了“实践活动”这一栏目,其内容和形式都体现着深层次的教育理念,承担着相应的教学功能。本文就人教版高中化学新课程各模块教材中的“实践活动”栏目及其开展作简单的分析和探讨,恳请同行们指正。一、实践活动栏目内容的分析和统计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在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设置了很多教学栏目,如:学与问、资料卡片、实验、科学探究、科学视野、科学史话、思考与交流、实践活动等。  相似文献   

17.
作家史铁生《写作三想》(片断)(《思维与智慧)1995年第1期)中对“作家应该经常到生活中去.文学创作最重要的是得有生活,没有生活是写不出好作品的”这句话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对我启发很大.由此,我也想谈谈我的认识.“生话”是一个语词.逻辑上讲同一语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也就是同一语词在不同的勾子中表达.的含义可以不一样.同样“生活”这个语词在这句话里,也有着特定的含义,它不再指我们所理解的日常a话,而是指我们对生活的仔细观条和深刻的体验.每个人都梦想成为作家,可并非所有的人都能成…  相似文献   

18.
信念无敌     
杰克是一个普通邮差,但是,他始终坚信自己的使命并不只是传递信件,他还要向人们传递快乐。因此,聪明的杰克口袋里总是装着许多小纸条,上面写着一些话。诸如“享受生命每一天”、“何不笑口常开”、“别再烦恼”、“有你,别人是幸福的”……他将信件和电报送到人们手中的同时,也把这些留给他们。所以,他走到哪里,就把快乐的种子撒播到哪里。因此,大家都喜欢杰克的造访。  相似文献   

19.
“潜台词”又称“诗外音”、“弦外之音”。它是指说话人所说出的话中虽已包含但又未明确说出,需听者自己用心去揣摩、体会的内容。因此,要破译别人话中的“潜台词”是有一点难度的。但如果我们善于运用逻辑推理,就比较容易破译“港台词”。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用下列推理来破译“港台词”。(一)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推理。在这种推理中,否定后件则能否定前件。例:编辑:这首诗是你自己写的吗?青年:是的,每句都是。编辑:那我很高兴见到你,拜伦先生。我以为你死了很久呢。我们一听便知道编辑的“潜台词”是:这首诗不是你…  相似文献   

20.
普通逻辑中有不少含“没有”的判断形式。其中有几种容易引起人们认识上的分歧。这些判断与现代汉语中的否定句隶属于不同的科学体系。但由于思维对自然语言的依附,逻辑与语言在语形上的交结,我们在对这些判断进行分析时,必须结合“没有”的语法意义及判断语句的语义、语境来考虑,才能加深理解。“没有”是个比较特殊的语词。它用在动词、形容词前,是一个副词:用在名词前。则成为两个词——副词“没”与动词“有”,可用肯定、否定相迭发问“有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