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理华 《美与时代》2014,(10):111-111
日本动漫在国际上享有重要地位,一直都是动漫中的佼佼者。在日漫制作过程中其动画与漫画尽管可视为两个不同的部分或产业链构成,但相当大一部分动画都是改编于原作漫画。然而,虽然两者在叙事、表现方式上存在很多共同点,但两者因载体不同,动画与漫画的分镜却又有着诸多差异。  相似文献   

2.
韩娜 《美与时代》2014,(11):112-112
动漫产业的发展是迎合时代需要的新兴产业,是一门综合的视听艺术,也是为了满足人们文化需求而形成的一种形式多样的艺术体系。随着中国动漫文化的兴起,动画片已经成为了人们娱乐生活的一部分,尤其在青少年的队伍中更显突出。动画片几乎成为了孩子们童年时光最好的伙伴。可见动画作品在中国的市场前景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3.
《2015-2020年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动漫产业作为日本的第三大产业,年营业额达230万亿日元,庞大的日本动漫产业是动漫博物馆存在的客观要求。现代漫画图书馆是日本首家漫画图书馆,在1978年建成,之后米泽嘉博纪念图书馆、杉並动画博物馆、京都国际漫画博物馆等动漫博物馆逐渐建成。  相似文献   

4.
我国动漫产业与日本等国家相差甚远,这主要与我国动画市场有限、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差、动画教育落后等有关,特别是动画教育。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动画教育必须进行体制改革和创新,为中国动画产业未来的崛起培养人才。分析当前我国动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找到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暴力”在现实中是一个贬义词,是对违反人类共同利益、对社会具有危害性行为的称谓。在动厕中,对“暴力”进行艺术分析却有助于动嚼能更好地利用“暴力”的新奇性、刺激性、陌生性,吸引受众人群,促进动画的产业化发展。《STEAMBOY(蒸气男孩)》,《CowboyBe-bop),《DN》,《罪恶之城》等这几年上映的动漫电影,只要其单纯可爱的动画角色被加入暴力成分的动漫作品或是被贴上了暴力美学的标签,就令现代青年人趋之若鹜,就连一些新推出的网络游戏产品,也争先恐后以“暴力美学”作为卖点。  相似文献   

6.
空脸     
正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作品《千与千寻》中有一个动漫人物,全身黑色,头戴一个白色面具,被称为"无脸男"。此经典形象由此成为一种象征,不特指某一人,也无好坏之分,泛指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总是空虚寂寞,阴郁地行走于人间。在中国,同样是漫画画人,从丰子恺开始,画一个空脸。20  相似文献   

7.
在父权文化语境下,动画作品中的大部分女性角色是由男性创造的,在主流动画中,面临着男女角色失衡的困境。女权主义作为一种全新的批评方法,把动画看作一种符号体系,以此来审视女性作为符号在动画作品中的再现——在魔幻与科幻的童话中,女性形象被忽略;在后宫动漫中,女性形象被消费;在浪漫爱情童话中,女性形象被刻板化。我们揭示主流动画中男女角色的失衡,以期社会给予引导与关注,最终实现动画角色的重新塑造。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动画制作的技术也在不断提高,通过分析动画制作过程中的场景构建和动作设计的特点、要点、重要性等方面,来说明在动画制作过程中,如何根据动画作品风格和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构建场景和设计动作,对于整个动画作品的成功与否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日本是一个多宗教信仰的国家。"妖怪"形象就经常出现在日本的神话传说中。而今天所能看到的妖怪形象,如"天狗""河童""青灯行"等,都来自《图画百鬼夜行全画集》,出自江户时期著名的妖怪绘师鸟山石燕之手。通过对妖怪绘师鸟山石燕的生平介绍、对"百鬼夜行"的背景分析、《图画百鬼夜行全画集》中妖怪形象的整理分析等,从而形成对日本艺术作品中"妖怪"形象的正确认识,肯定"妖怪"形象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
动漫,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个时尚的新名词.事实上,简单的讲动漫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动画和漫画的合称.它作为造型艺术的一门分支,一直深受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而那些生动活泼、个性鲜明的动漫形象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各个时期和地区都获得过巨大成功.成功的动漫作品和动漫角色是动漫艺术审美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中原地区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妖怪传说自古以来隐藏在古籍的只言片语和人们的口头传播中。每只妖怪背后都有其独特的背景和故事,也寄托了人们的某种情怀。因此把这些妖怪形象从远古的时代缝隙中找到并将它们的视觉形象呈现出来,可以更好地将中原妖怪的图形元素运用到设计创作当中。  相似文献   

12.
刘红琴 《美与时代》2013,(6):121-122
《原画设计》课程是动漫专业的必修课程,原画技能是动画设计师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原画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观众对动画作品的认可度,因此教师在原画设计教学活动中采用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十分重要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贯穿、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将课程项目化,积极探求与动画产业接轨的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培养出能够真正满足动画公司需求的原画设计人才。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动漫产业蓬勃发展,社会对动画人才的要求也日益提高,高校动画专业教育模式成为制约动漫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从当前高校动画专业教学现状与问题入手分析,着重探讨了高校动画专业教学改革路径的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14.
在作品中体现中国特色和美学精神是动画毕业设计指导中的重要原则。目前,动画专业毕业设计缺乏中国特色是高校动画专业教育面临的严峻问题,一味抄袭模仿欧美、日本动画的现象广泛存在。动画作品不仅是文娱产品,更是国家文化软实力输出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中国特色的动画毕业设计往往成为了"文化垃圾"。  相似文献   

15.
《思维与智慧》2009,(7):I0001-I0002
中国近些年提出的“动漫”产业的概念,是对西方国家近百年来发展起来的漫画、动画、游戏,电影动画等等产业的整体的概括性描述,在英文中最接近的相对应单词是“animationindustry”。因此,“动漫产业”准确的定义是“动画和漫画产业”,涉及的领域有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中日两国的文化艺术在多方面都有着共同的根源,大量的日本文化来源于中国文化母体,"侠文化"就是其中之一。动画作为当代广受欢迎的大众媒体也存在大量相关题材的作品。虽然两国动画的发展轨迹都是基于各自的文化选择,曾一度渐行渐远,但是这样的状况并没有影响到两国在当代动画中对于"侠义精神"的一致审美表达。中日两国的武侠类动画都存在各自的优劣,从不同的视角出发,中国动画产业较之日本相对落后,但是却拥有远超日本的文化资源与发展潜力。而解决当今中国动画产业困局的主要方法不在于产业本身的改革,而在于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17.
物哀作为一种文学理念,经过漫长的发展最终形成了一种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审美意识形态,也就是物哀审美。物哀审美是具有日本本土特色的传统审美意识形态,新海诚在《你的名字》这部影片中始终贯彻的这种具有日本本土民族意识的审美形式,使其动画作品在保留精致唯美的画面效果的同时,也完美体现了其作品的艺术气质。  相似文献   

18.
金君 《美与时代》2013,(12):74-74
动漫产业被称作21世纪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是继IT业后又一经济增长点,涵盖了动画、漫画、游戏、制造业、版权业等诸多行业。随着动漫产业的飞跃式发展,国家一系列扶持相关政策,中国动漫的教育将迎来难得的机遇,高职院校纷纷开设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但中国动漫教学模式相对落后,便出现比较单一的教育模式,造成教学体制的不合理,影响到培养中国动漫专业人才的发展,造成动漫人才严重缺乏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川本喜八郎是日本当代最负盛名的木偶动画电影大师,他的动画作品一方面拥有精致逼真的木偶造型,另一方面具备纯熟高超的镜头语言。在日本禅佛思想与传统文化浸染之下,川本喜八郎的作品中始终萦绕着一种朦胧幽远的韵味。在木偶动画的美术造型设计上,创作者对于日本文化和木偶动画设计有着自己独到的审美,且巧妙的糅合了对多种艺术形式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中国动画首要的任务应该是大力完善工业机制,要把动漫当成一种商品来操作.动漫应该是一种全方位开放的艺术,使各年龄段都能够在动画里找到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