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人小说的成熟,不仅表现在形式上“叙述宛转,文辞华丽”,更在于内容上有意识地从现实生活取材,讲述作者的亲身见闻及情感体验,塑造了一群具有传奇色彩的侠客形象。在唐人小说中,侠女形象有了极大丰富和发展。本文试以《莺莺传》红娘,《虬髯客传》红拂女,《红线》红线三人为线索,浅析侠女形象在唐人小说中的发展强其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
原始宗教信仰是彝族的史诗《梅葛》存活的土壤,史诗《梅葛》是原始宗教信仰的表达系统,毕摩则是把二者融合的媒介。毕摩是原始宗教信仰和史诗《梅葛》的主要保存者、传承者、使用者。毕摩、原始宗教信仰、史诗《梅葛》是三位一体的。原始宗教信仰是毕摩、史诗《梅葛》存在的核心,史诗《梅葛》是毕摩表达原始宗教信仰观念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清代小说《姑妄言》的收录与传播中国小说史上闻名于世的艳情小说有《金瓶梅》、《肉蒲团》①。学界认为:至明末清初长篇人情小说《金瓶梅》出版之后,才出现了大量的才子佳人小说和艳情小说,当时清政府采取禁书措施,不许出版这些小说,因而阻碍了它的发展,从篇幅和内...  相似文献   

4.
《傲慢与偏见》是19世纪英国小说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在这部为世人所传颂的经典作品里,简.奥斯汀以女性特有的丰富观察力,细腻的笔触,幽默风趣的语调描绘了保守和闭塞状态下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这部小说最值得人称道的还是简.奥斯汀对各色人物的塑造,她以幽默的语言,轻松诙谐的格调,富有喜剧性冲突的情节将正反两面的人物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5.
对西方文明的反思促使青年卢卡奇批判现实社会的异化状况,这种批判首先以文学的或美学的形式得到了实现,其成果就是《小说理论》。青年卢卡奇以文学为内容,以黑格尔辩证法为形式,以左翼立场为理论意涵,为我们诠释出了这样一幅图景:古希腊的史诗时代是一个具备总体性的时代,但过渡到古希腊戏剧的历史环节后,总体性就被打破了;而以柏拉图主义为代表的古希腊哲学则彻底制造了现存世界和理念世界的二元对立;要恢复总体性,必须寄希望于小说。他认为小说是现代社会的产物,而现代社会自身保留着呼唤总体性复归的力量,因而小说也承担着恢复总体性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6.
季老的学问博大精深。他研究佛教、研究佛经翻译、研究古代印度和西域的各种方言,还研究印度古代文学、翻译剧本《沙恭达罗》、史诗《罗摩衍那》,更令人惊叹的是他竟从梵文的“糖”字考证中如抽丝剥茧般写出一本80万字的《糖史》。  相似文献   

7.
好莱坞音乐喜剧今天继续被视为作为电影体裁的音乐喜剧的最佳表现形式。法国也出现了一定数量的不仅对白与唱词交替,而且唱词成为叙事的组成部分的影片,作者将其称之为歌唱片。本文将分析《大家相爱》、《摩登爱情》和《你,我,其他人》这三部法国浪漫喜剧。这三部片子的名称表明了法国当代民间电影的倾向,也就是将本国的某些类型的形式与属于好莱坞的类型程式化结构混合起来。由此产生的影片的文化杂交使得电影体裁固有的杂交成倍增多。本文旨在沿着突出电影体裁与性体裁之间关系的进路,试着研究这三部歌唱浪漫喜剧影片处理与性体裁相关的种种问题的方式。分析这三部影片各自将所讲故事搬上银幕和叙述的方式。作者论证了在这些影片中,浪漫喜剧的电影体裁法则是与"性体裁法则"为伴的。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民族精神标本的展览馆",史诗在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文化史上都占据着重要位置。在中国,少数民族历代传唱的民族史诗是最为吸引我们的文化存在之一,举世闻名的《格萨尔》《江格尔》《玛纳斯》当之无愧地跻身于人类伟大的英雄史诗之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部民族史诗,往往就是该民族在特定时期的一部形象化的历史"~①,汪玉良先生就是凭借改编创作《米拉尕黑》为当代文学输入了东乡民族的历史记忆与情感烙印。追溯汪玉良的诗歌创作脉络,最初则并非史诗,而是附着了鲜明的十七年  相似文献   

9.
羌族神话史诗《羌戈大战》描绘了岷江上游古羌人迁徙的历史图景,是我们研究羌族宗教文化变迁的重要依据.从宗教人类学的视角观察,神话史诗的形成和发展与古羌人的宗教信仰习俗相关,神话史诗的情节内容与古羌人的信仰心理密切相连.通过对羌族神话史诗《羌戈大战》的文化解读,对追忆古羌民族迁徙历史图景与信仰心理、保护其珍贵的文化传统,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0.
爱的源头     
波兰著名作家亨利克·显克微支以代表作《你往何处去》获诺贝尔文学奖。这虽是一部文学作品,但却号称“一部基督教的史诗”,小说描写早期基督徒受古罗马皇帝尼禄镇压,英勇殉道的动人情景,也穿插了保罗、彼得等大使徒传教的事迹。小说还描写罗马皇帝朝廷中青年贵族维尼兹尤斯与虔诚信仰基督的始娘莉吉亚的爱情  相似文献   

11.
《人生》是悲剧,而《乡村爱情Ⅰ-Ⅱ》是喜剧。悲剧与喜剧的不同表达模式,融入了影视的人物对话、场景拍摄与故事结局之中,表征出时代风貌的时代裂变。  相似文献   

12.
廖玲 《宗教学研究》2012,(3):79-236
彝族史诗《梅葛》,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史诗殿堂中一朵艳丽的奇葩,引起国内外学术界极大关注。本文试图从学界"梅葛话题"的研究概况引入,阐述梅葛演述活动中独特的宗教民俗现象,分析梅葛流传地区的宗教文化背景以及透视梅葛演述活动与迎合彝族民众的宗教心理,以此论述彝族史诗《梅葛》与彝族宗教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双向渗透的关系。认为梅葛演述既是彝族宗教的具体实践,也是彝族神灵观念的特殊的现身。  相似文献   

13.
柯尔克孜族历史悠久,民间文学丰富多彩,特别是千百年来流传在民间的英雄史诗《玛纳斯》,它和藏族的《格萨尔传》、蒙古族的《江格尔》被称作中国的三大史诗,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演唱《玛纳斯》的民间歌手在柯尔克孜人民中间被称作“玛纳斯奇”,在民间也受到群众的喜爱和尊重。  相似文献   

14.
《格萨尔》作为经典的史诗代表,作为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一部分,作为中国文学不可或缺的部分,作为传播少数民族精神、信仰的一种方式,甚至作为世界文化进程中的一个源流。对其利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进行拯救保护和传播发扬,是我们发展民族文学,传播民族文化重要的责任和使命。本文立足网络游戏这一新型的、受众面较广的、更易于大众接受的传播方式出发,结合史诗与网络游戏来研究新媒介对史诗传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柯尔克孜族历史悠久,民间文学丰富多彩,特别是千百年来流传在民间的英雄史诗《玛纳斯》,它和藏族的《格萨尔传》、蒙古族的《江格尔》被称作中国的三大史诗,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演唱《玛纳斯》的民间歌手在柯尔克孜人民中间被称作"玛纳斯奇",在民间也受到群众的喜爱和尊重。1953年我提前从中央民族学院语文系维吾尔语专业毕业,这年冬天国家派我只身一人深入新疆柯尔克孜族地区学习一年,调查柯尔克孜族语言、民俗,参加为柯尔克孜族人民创制文字的工作。1955年、1956年国  相似文献   

16.
《周易》在东晋的传播及其对文学艺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晋时期,学校讲授、私人传授和清谈是《周易》直接传播的主要方式。《周易》卜筮也对《周易》的传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周易》对文学艺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语词、意象、形式、观念、文论和小说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法音》1992,(12)
对于藏族史诗文化的研究,尤其是对于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的研究,近年来已在国内外藏学界形成一股热潮。许多专门的研究机构相继成立,论述《格萨尔王传》的文章和书籍日益增多,根据史诗改编的电影、戏剧也陆续同观众见面,形成了继《红楼梦》研究之后,又一门以某一单独的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的跨国研究新学科,影响愈来愈广。  相似文献   

18.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成功不仅仅是艺术表现形式和高科技术手段层面的创新,更是剧本创意构思巧妙契合作品主题的一次成功创新。本文从剧目创编角度深入探讨《复兴之路》背后的创作原点,并围绕剧中每个章节具体表现内容同整体艺术创作主线闻的相互关系与显现做了分析研究,希望能为文艺工作者们在今后的艺术创编过程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9.
阿昌族史诗《遮帕麻和遮米麻》由阿昌族神话传说发展而来,集创世神话、人类起源神话、英雄神话和洪水神话于一体。其宗教叙事表现为神鬼观念、巫术观念、宗教哲学观念以及创世始祖崇拜、葫芦崇拜、盐神崇拜、猎神崇拜、弩箭崇拜等多重内涵与价值,由祭司活袍在阿露窝罗节、婚嫁、建房、丧葬等民俗活动的仪式上念诵或唱诵加以演述。阿昌族史诗《遮帕麻和遮米麻》是阿昌族传统宗教信仰的重要载体,阿昌族传统宗教通过史诗《遮帕麻和遮米麻》的演述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20.
《虹》与《恋爱中的女人》是D.H.劳伦斯分别于1915年和1920年创作的两部伟大的作品.如劳伦斯本人所言,从某种程度上说,《恋爱中的女人》是《虹》的续篇.因此,两部小说不可避免地存在互文性关系.具体而言,两部小说在人物、环境对圣经文本结构的运用以及两性关系探索等方面存在互文关系.从互文性角度对小说《虹》与《恋爱中的女人》进行解读,可以为小说的理解和诠释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