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陈染作为纯文学和先锋小说中女性作家的代表,其作品中蕴含有浓厚的女性意识。她吸收了先前文学作品中女性叙述的特色,并通过展现强烈的女性意识,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特立独行的女性作家。陈染用凝练饱满的文字把女性丰硕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她无疑是让女性意识新生的优秀代表。她始终坚持从女性自身角度出发,用女性视角去感受社会,传达女性对生命的体悟并直抵其内心深处,使早期隐晦的女性意识开始逐渐变得清晰,并最终展现在大众面前。  相似文献   

2.
《傲慢与偏见》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作品,作家以细腻的写作手法,通过小说中的婚姻问题向我们展示了19世纪英国的社会生活,反映了19世纪英国社会对女性婚恋问题的态度。尽管受当时社会的限制,奥斯汀无法将父权社会套在女性群体思想上的枷锁打破,但她在小说中所表现的女性的尊严与独立人格对于唤醒女性意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后期女性文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南京师范大学的院内有一"贻芳园",园内立有吴贻芳先生雕像,还建有"吴贻芳纪念馆".纪念馆里陈列、展出了吴贻芳先生的生平事迹,以纪念这位伟大的教育家.吴贻芳曾任中国基督教协进会执行委员会主席、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名誉主席等职,是一位里程碑式的知识女性.她不仅是中国第一届女大学生,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位大学女校长,第一位女生物学博士,而且还是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第一位女性.当时的人们对她肃然起敬,今天的人们对她深切缅怀……  相似文献   

4.
周思聪是当代中国杰出的具有现实主义人文精神的女性画家,创作了不少女性题材的作品。作为女性画家,周思聪对女性身份本身高度敏感,并对她所处那个时代女性表现出深切的同情与关怀。她站在女性的立场上,关注女性的现实困境,赞扬女性的优秀品格。不管是惠安女还是彝族女作品都传达出她对平凡辛劳女性悲悯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5.
唐代墓室壁画形象地记录了当时贵族的社会生活。运用社会性别理论对唐墓中"女着男装"图像进行研究,可以看出唐代不同社会性别对"女着男装"风尚所持的不同思想观念。文章从男性和女性两个角度分析这一现象发展的原因。女性除了爱美之心外,更多的是对社会属性下男性身份的向往。唐代女性的衣着装饰、社会权利均为男性赋予,事实上男性仍然掌握最高权力。唐代墓室壁画中一定规模的"女着男装"现象,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与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6.
唐代是中国传统仕女画的黄金时期。唐代仕女画从当时女性的时尚生活中汲取养分,塑造出丰腴华美的女性形象,尤其是其中所表现出的千变万化的唐代女性时世妆,折射出唐代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女性时尚的影响,反映了唐代女性自信的时尚观。  相似文献   

7.
单惠祥 《天风》1994,(2):18-18
徒16:13—15 她原是推雅推喇城的人。该城手工业发达,尤其是以染色业闻名。 她是位犹太的妇人。素来敬拜神。在当时,妇女还是普遍受到歧视的。 她是个商人,一个在腓立比开布店,专营紫色布匹的女商人。 她也是个富有的社会上层人士。  相似文献   

8.
陈瑜  赵俊 《四川心理科学》2014,(12):196-196
罗莎·卢森堡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典型代表,她的很多思想不仅在当时社会产生过重要影响,即使在今天她的很多思想也被人重新认识并引起广泛的关注和共鸣,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对卢森堡思想进行分析和认识。  相似文献   

9.
韩玉洁 《美与时代》2003,(11):82-83
“婚恋母题”是文学的一个经久不衰的命题。直到今天,在中国它依然是十分敏感的社会问题。中国人正面临着许多爱情和婚姻的困境:婚外恋、包二奶、养小蜜现象等等。著名女作家霍达的《未穿的红嫁衣》,即是对婚恋问题进行探讨的一部成功的作品。在这篇小说中,作者描述了一位从政的知识分子李言,与其女儿的班主任郁琅之间的婚外恋情,将爱情的纠纷交融于错综复杂的权力斗争之中,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当代人物的群像。本文主要针对主人公的爱情悲剧与传统伦理文化的关系作一些分析与探讨。小说中的女主人公郁琅是作者比较偏爱的一个人物。她知书达…  相似文献   

10.
程锦 《美与时代》2007,(4):101-103
<孔雀胆>是郭沫若在上世纪40年代创作的历史剧,女主人公阿盖是该剧中最有光彩的人物,也是作家倾注感情最多的女性形象.她对段功爱情的忠贞,对正义事业献身的决绝,都催人泪下、感人肺腑.纵观作家此前的感情经历和爱情体验,笔者认为阿盖是作家理想的产物,是创作主体的自我对象化,具有深刻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1.
台湾女画家姚兆明先生生前为台湾中国文化大学艺术系教授但因历史及社会等原因致使当今美术界及教育界对这位独特的艺术家知之甚少.一是因为她生命经历的绝大部分及艺术活动都在台湾及国外进行,具体资料很难搜集:二是从女性主义艺术发展史的观点来看在以男性话语权为主导的社会中,很多女性不知不觉被忽略了.那么她的艺术经历、艺术风格形成与其经历有怎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马玲 《美与时代》2014,(1):9-10
《简爱》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一部半自传作品。小说塑造了一位自尊坚韧独立的女性简爱的形象,她矮小的身材遮挡不住灵魂中散发出的璀璨夺目的光辉,她勇于追求真爱并对所爱的人忠贞不渝。她的善良、聪明、独立深深地吸引着男主人公,最终赢得—份超越世俗的爱情。  相似文献   

13.
唐朝是中国封建王朝中最为繁荣昌盛和开放包容的朝代,代表了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的最高峰。唐朝时期的女性身上体现了那个时代文化的开放性与兼容性,无论从服饰妆容还是生活方式来看女性地位相比于之前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张萱作为唐代最负盛名的仕女画家,从他的代表作《捣练图》中可以看出画中女性的穿着华丽,妆容精致,体现了盛唐时期女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也可以明显感受到当时女性的权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放。  相似文献   

14.
王雅娟 《学海》2014,(6):188-192
民国是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时期,当时社会风俗的转变对女性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而对女性身体的改造成为了革除陋习的必然要求。本文借助于民国时期的相关报刊资料,梳理出这一时期社会各界反对女性束胸的原因,为更好地理解此时的社会变革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贵妇画像》的悲剧色彩与跨文化交际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妇画像》是亨利·詹姆斯的经典之作,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伊莎贝尔·阿切尔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特色人物。伊莎贝尔过分独立的个性决定了她的婚姻和人生悲剧,使其成为跨文化交际的最大失败者。  相似文献   

16.
汪锐 《四川心理科学》2014,(6):153-153,151
本文通过对《红与黑》中与于连有着情感纠葛的两位女主人公瑞那夫人、玛娣儿特分析入手。回顾两位女性与男主人公于连的爱情悲剧发展过程,并分析导致他们爱情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西欧中世纪的女性被视为卑贱和不洁的性别存在,圣母玛利亚所代表的童贞女成为社会期待的理想女性形象,在这样的社会文化氛围中,宽大的卡尔玛提卡和包裹头部的贝尔让女性成为装在套子里的人,异化为宗教和男权社会的审视对象。随着社会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女性服装结构发生了变化,在藏与露的游戏中挑战着传统性别体制,预示着新的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8.
鱼玄机的诗歌以其独特成就和深远影响,在我国古代女性文学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她的诗歌能够冲破封建道德的束缚,把自己的人生感受表现得恣意荡漾、自由洒脱,从而在中国女性诗人的作品中大放异彩,与她初则身为艺伎、后来又出家为女冠的经历、体验有直接关系。玄机初踏入人生旅途,就遭受巨大的磨难。这成为她遁入道门的一个原因。而她出家到咸宜观,在那里又进行了人生另一段颇具波折、颇为浪漫的活动,则与唐时长安女观冠的具体情形有关。入道不但是她人生的一大转折,也进一步推动了她的诗歌创作。女道士的身份不但改变了她自身的环境,也充实了她的人生,从而使她的诗歌创作进入一个新的境界。从这个意义讲,她的成就也可以说是道教对唐代文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女阿訇在全国是不多见的。1987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伊斯兰教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在众多的代表中,女阿訇只有四名,保定清真女寺梁希善阿訇则是其中之一。梁希善原名梁淑琴,1916年出生在北京牛街寿刘胡同。她自幼喜欢念经,八岁时就和父母一起封斋,常出入牛街清真女寺听阿訇讲经,她听两遍就能记住不忘。书写经字也出手不凡。十四岁那年被杨质君(女)阿訇看重收为海里凡。  相似文献   

20.
<正>在21世纪的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与百年前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女性不再是传统闭塞、地位低下、足不出户的裹脚群体,已经成为与男性平等的新时代"半边天"。中国女性社会价值的体现和提升,离不开曾致力于妇女解放运动的一代先驱。今天,就向大家介绍一位因基督教信仰影响,积极投身妇女运动,为中国妇女解放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杰出女性。她就是中华妇女节制会创立者和领导人刘王立明姊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