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利用主观情绪唤醒度、正负性和分化情绪量表对FilmStim大型情绪影片数据库进行本土化评定。研究发现,所有情绪影片唤醒水平均显著高于中性影片;正、负性情绪影片诱发相应效价的情绪;悲伤、恐惧、厌恶和中性影片成功诱发目标情绪,愤怒、温和和愉快影片同时诱发同效价的其他情绪。结果表明:FilmStim中的中性影片可作为其他情绪的控制条件;除愤怒外的负性影片可有效诱发目标情绪;正性情绪影片没有有效诱发目标情绪,存在较大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2.
吉首大学易小明教授所著<文化差异与社会和谐>(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版),从对差异与和谐的哲学探讨人手,对人与自然的文化差异与社会和谐、人与人的文化差异与社会和谐,中西传统文化差异与社会和谐等同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3.
文化差异的认知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红升 《心理科学》2007,30(4):1002-1005
文化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产物,反过来又会影响着认知。在从视知觉、痛觉、时间知觉等基本的感知觉过程到面孔识别、记忆和思维等高级认知过程中,都存在着显著的文化差异。近年来,文化对认知括动的影响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甚至于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手段也已经被用于其中,预期文化差异的认知影响作用将会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4.
有一部科技影片向我们展示了一种生活在亚马逊的蝌蚪一生所遭遇的艰难和不幸,这部影片的名字叫《亚马逊蝌蚪》,是由法因摄影师德·塞克深入亚马逊河,耗时一年多拍摄完成的。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和谐社会建设的顺利推进,迫切需要学术界深入进行多方面的理论思考和探讨.近来从政治、经济、法律、伦理等方面建言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文章和专著已不少,从文化层面特别是从文化差异层面探究其与社会和谐之关系的著述尚不多见.易小明教授的新著<文化差异与社会和谐>,以慎密的思维、通俗流畅的语言、博采众长的知识内容和新颖的思想,对文化差异与和谐社会建设之关系,给予了全方位的阐述,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心理学对文化差异的研究以价值观为主导。2002年Leung等人提出了社会通则概念(Social Axiom),使得对文化差异的研究有了新载体。社会通则区别于价值观、社会态度、人格特质等概念,它是个体对于他人、社会、物质和精神世界的一般化信念,特指个体对两个概念或者两个实体关系的一般性认识。研究者编制的社会通则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该问卷在40多个国家的应用表明,社会通则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具有共同的5个维度,即愤世嫉俗、社会多样性、付出有回报、宗教性和命运控制。社会通则的研究从新视角探讨了文化差异以及心理机制和行为表现的关系,为社会心理学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父母养育目标存在着普遍的文化差异。在理论上,对养育目标文化差异的解释呈现出从群体水平到个体水平、从单维到双维的发展趋势。在研究上,除了对文化差异理论的检验之外,养育目标对于各文化群体的养育方式、养育策略,以及子代发展的影响也是研究关注的重点问题。结构化问卷法和开放式列举法是养育目标文化差异研究最常用的两种测量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现有研究存在着过度概括、忽略子女一方的角色和作用等问题,需要将来的研究加以改进和解决  相似文献   

8.
国际动态     
印度禁止播映描述宗教冲突的纪录片 8月9日,印度电影检查局宣布禁止纪录片《最后 的解决方法》(The Final Solution)公映。这部长达 三个半小时的影片在柏林影展和香港电影节上分别赢 得奖项。该影片纪录了2002年印度西部古吉拉特州的 宗教冲突,而这次冲突造成一千多人死亡。影片把印度 教民族主义者的演讲穿插在暴徒和受害者的访谈之间。 印度电影检查局认为这部纪录片“挑衅意味浓厚,可能 触发骚动和社区暴动。” 新加坡电影检查局也认为这部影片有“潜在…  相似文献   

9.
一部反映我国穆斯林生活的彩色纪录影片《中国穆斯林》,已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影片展现了中国穆斯林主要聚居地区西北高原的壮丽景色,叙述了伊斯兰教传入我国长达一千三百多年的悠久历史,概括地介绍了我国一千四百多万穆斯林的生活和风俗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跨文化管理研究越来越关注国家内部(次国家层面)地域文化差异。在类似中国这样幅员辽阔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中,经济发展带来的人口流动和企业的跨地域布局使得员工与管理者都需要面对不同外部地域文化环境和组织内部人员地域多样化的挑战,研究国家内部地域文化差异及其对组织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现有实证研究的一个重要共识是国家内部地域文化差异普遍存在于亚洲、欧洲和南北美洲各国。覆盖的国家类型多样,既有美国、巴西等地理跨度较大或有多民族多宗教历史文化背景的国家,也有日本、德国等地理跨度较小或历史上民族和信仰成分较单一的国家;既包括高度工业化的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既有集体主义倾向的东南亚和南美国家,也有个人主义倾向的北美和西欧国家。差异的内容主要包括霍夫斯泰德和施瓦茨的文化价值观维度,尤其是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此外,不同国家之间内部地域文化差异的程度也显著不同。 聚焦中国大陆的研究主要关注了大陆地域文化区的划分和地域文化差异的内容维度。研究早期主要是从理论上根据影响文化的外部因素(如地理环境特征)讨论了文化差异的存在和文化区域划分,后来直接根据价值观相似度对不同省市或地区进行聚类;近年来,少数研究进一步依据多个指标综合划分地域文化区,并开始假设和验证不同区域价值观对个人和组织的影响。本文整合现有的几种中国大陆地域文化区划,用层次聚类法,获得了有较大共识的8个文化区。现有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在集体主义、长期导向、风险偏好、儒家价值观等文化价值观维度存在地域差异。 有关国家内部地域文化差异如何影响组织行为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证文献仍然非常有限。 从跨地区文化比较的视角看,国家内部不同地区的文化价值观有可能影响当地人群的消费模式、员工行为、管理风格和决策(如投资),进而影响企业生产效率和创新。从跨地区文化互动研究看,母公司企业文化与子公司所在地文化互动融合的模式有可能影响子公司经营绩效。最后,国家内部地域文化差异的程度不仅有可能影响本国企业跨地区布局的方式,还有可能影响企业跨境投资方式、企业国际化程度和经营绩效。 未来研究应更多的关注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以外的文化维度,探索主位视角来丰富研究理论和测量方法,尤其亟需更多对地域文化差异和跨地域互动在个人,团队和组织层面的结果的研究。最后,文化随着经济活动、政治变化、人口流动、对外交流互动而不断演化。在经济持续发展、商业活动地理布局不断拓展、人员流动极大增加、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大陆各区域及港澳台地区的地域文化价值观的演变,及其组织中不同层面的行为和结果的影响也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11.
责任意识,不仅是一个多学科、多领域共同关注的社会性主题,也是一个可以从多个视角审视、多种认知逻辑考量的复杂性问题.心理学对责任意识有着特殊的关注,已经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对责任归因、儿童责任意识发展、责任与情感关系等进行了实验研究,对责任意识的文化特征和文化差异,也有研究者做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2.
王振宏  李娜 《心理科学》2012,35(5):1047-1053
通过对不同情绪唤醒状态下的心率变异性(HRV)和呼吸性窦性心率不齐(RSA)分析,探讨了积极情绪加速高唤醒消极情绪引起的心血管反应向基线恢复的自主神经活动机制。实验表明:与在观看高唤醒恐惧影片结束后观看悲伤影片和中性视频比较,观看高唤醒恐惧影片结束后观看快乐影片加速了高唤醒恐惧影片引起的心率、指脉等心血管反应向基线的恢复;与在观看高唤醒恐惧影片结束后观看悲伤视频和中性视频材料比较,观看高唤醒恐惧影片结束观看快乐影片后的恢复期,被试的迷走神经激活水平迅速增强,迷走神经激活水平甚至超过基线期。因此,积极情绪加速高唤醒消极情绪刺激引起的心血管反应向基线恢复,其自主神经活动机制是在积极情绪状态下个体有更强的迷走神经激活。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为深入地了解当前流行于青少年群体的动漫中存在的暴力内容的特点,本研究通过提名法选取了初中生最为喜爱的三部动漫影片,并采用质性的内容分析法对其暴力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初中生最喜爱的三部动漫影片均为涉及较多暴力场景的动漫,且这些影片中的暴力特点主要表现为施暴者多为有魅力的英雄人物;暴力是正义的、非现实性的和缺乏幽默感的;对暴力场景进行较多的特写且较少出现血腥场景;很少描述受害者的痛苦和对受害者的态度;暴力往往会造成较大的身体伤害,但很少对施暴者进行惩罚。  相似文献   

14.
李慧研 《美与时代》2014,(7):107-107
影片《撞车》通过多线索叙事,讲述了一系列不同族裔在异域视野下发生文化冲击的故事,通过不同人物身份对本源文化的指代,实现了多种文化在全球化的语境中的对话。  相似文献   

15.
道德追求的不灭光焰──评影片《带轱辘的摇篮》的文化意义泓道影片《带轱辘的摇篮》表现了一个普通的出租车司机及周围的人们向一名弃婴奉献爱心的事迹,这部“故事不多,宛如平常一段歌”所倾所诉并不惊天动地,但它却传达出了生活中谁也不能摆脱的生活与感情、企盼与向...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社交网络上涌现出大量具有真人特征的虚拟人物,他们以第一人称视角叙事以获得影响力,然而其背后的道德伦理问题也逐渐浮现。当社交媒体虚拟人犯错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其道德判断会有何不同?本文基于心智感知理论,通过5个主要实验探索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虚拟人道德责任判断的影响和机制。研究表明,在被告知虚拟人的不道德行为后,比起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影响下的人们认为虚拟人需要承担更大的道德责任;但这种文化差异没有出现在对真人的道德责任判断上(实验1a~1c)。并且不论虚拟人是由真实人类还是人工智能驱动,这种文化差异都会存在(实验1c)。这种文化差异通过感知心智能力来中介(实验2)。具体而言,比起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影响下的人们认为虚拟人的心智能力(特别是感知力)更高,因此需要承担更大的道德责任。此外,对虚拟人更大的道德责任判断会导致中国文化(相比西方文化)影响下的人们更倾向于对虚拟人施加道德惩罚(实验3)。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将道德责任判断和心智感知的对象拓展到虚拟人上,并揭示了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后续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以往研究的总结, 讨论了哪些因素可以帮助理解中国和欧洲家庭之间的家务分工文化差异。首先, 我们将中国家庭的家务分工状况与欧洲家务的情况进行了对比, 总结了文化差异所在。其次, 我们分析了目前家务分工研究领域内的主要理论模型在中国社会里的应用情况。我们发现, 这些模型只能部分的解释, 为什么中国和欧洲家庭在家务分工上存在文化差异。接下来, 我们讨论了儒家思想和第三方的家务承担对于夫妻家务分工可能产生的影响, 以扩展家务分工跨文化研究的理论框架。最后, 我们总结了文化价值观和家务支持对于理解不同文化中的夫妻家务分工的意义, 呼吁更多的研究关注。  相似文献   

18.
综现历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我们可以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对社会现实的高度关注性。在这里将其类别分为:反映战争与爱国主义的影片,反映爱情与道德伦理的影片,反映社会问题的影片和反映美国精神的影片四类。它们因对社会现实的高度关注而获得了专家和观众的认可。它们的导演和编剧具有关注社会现实的眼光,它们的成功或许就缘于此。  相似文献   

19.
康钧  东进生 《天风》2004,(1):F003-F003
在“上海基督教男女青年会迎新慈善义展”前,笔者有幸先睹为快,欣赏到国家一级美术师东进生教授的10多幅油画新作。 近年来,东教授笔耕不辍,既文且画,早年由他编剧的“女大学生之死”、“紫色皇冠”等影片反响热烈,而他担纲美术设计的“珊瑚岛上死光”等影片,更被当时影视美术界叫好。 东教授的油画作品透出强烈的色彩和装饰气蕴,按他自己的话说,是要努力地在上帝所赐的美妙之境中传递颂赞的诗篇……  相似文献   

20.
大卫·芬奇于2014年执导的影片《消失的爱人》在第18届好莱坞电影奖上荣获最佳影片奖。影片中对于婚姻与爱情的颠覆性的呈现,让人们开始审视爱情与婚姻中的真相与谎言。影片中的叙事策略以及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将婚姻与爱情的谎言揭露在大众视野里,其叙事结构的独到设置更使得影片增添了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