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麻敏 《美与时代》2014,(5):91-91
色彩作为一种语言,在电影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阿恩海姆的《艺术与视知觉》是他艺术美学的代表作,色彩论是他视知觉理论中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2.
电影服饰中,色彩正用这特有的语言为我们传递着电影的信息,拉近电影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也为观众保留了想象的空间。《十面埋伏》、《红高粱》、《罗拉快跑》、《海洋天堂》这些影片,都彰显了服饰色彩为影片带来的震撼与宁静。  相似文献   

3.
艾青是学绘画出身,他的诗贯穿了自觉的绘画意识。他运用色彩的对比规律,赋予色彩以象征意味,表现出凝丽奇葩的个性色调,增添了他的诗歌魅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色彩与色调的定义出发,具体阐述了色调在艺术设计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具体专业中的运用,研究色调的形成,把握色彩的情感,有助于创造出更符合人类的优秀设计,开拓新的设计领域。  相似文献   

5.
正"80后"青年导演韩延,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导演专业。在做导演的道路上,韩延总是有着无穷的兴趣,为了电影真诚付出,全情投入,不辞辛苦。"大制片家"江志强赞誉他"是一个有水准的导演"。韩延让人刮目相看的是,2012年凭借爱情片《第一次》获得第1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新人导演奖,2015年凭借《滚蛋吧!肿瘤君》获得第11届中美电影  相似文献   

6.
正1979年,电影《少林寺》筹拍期间,导演张鑫炎找到王立平,请他为电影谱写主题曲,其中一个原因是王立平曾经为纪录片电影《红旗渠》编配过音乐,熟悉河南民间曲调风格,而少林寺又地处河南省内。几天后,王立平就写出了展现"牧羊女"生活的歌词《牧羊曲》。起初,他为《牧羊曲》选  相似文献   

7.
电影《游园惊梦》是香港男性导演杨凡于2001年借昆曲《牡丹亭》中"惊梦"一折文本所进行的影像书写,彰显了导演一贯的唯美细腻而又略带女性阴柔伤感的特质。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昆曲,使影片的语境具有一种历史性纪念意味,而其艺术魅力和文化含蕴放置在当下具有现实性价值,尤其男性导演以女性化的性别视角进行叙事所体现出的性别意识更具有独到的"自然"魅力,而宅/园空间和性别叙事则是影片性别意识的所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8.
蒋平 《思维与智慧》2012,(15):60-61
卡梅隆是享誉全球的著名导演,人称"电影狂人"。他执导的《泰坦尼克号》和《阿凡达》两部电影,成就了好莱坞电影的票房传奇。然而,即使是这样的经典影片,里面仍然有"穿帮"境头。1997年,著名天文学家泰森博士在看完《泰坦尼克号》之后,特意给他去信,指出在影片结尾,男女主角生离死别之时,女主角Rose抬起泪眼,仰望星空,看到的背  相似文献   

9.
电影是一种现代传播媒介,而其中最能体现影片艺术特征的便是导演技巧,导演的身影在电影中处处可见,他诠释剧本、指导演员、启发摄影师、与剪辑师合作,这样就能把最初的意图清晰地表达出来.而导演最重要的也是最关键的技巧就是如何实现将剧本文字转化为镜头语言的过程.从电影《午夜狂奔》中可以看出马丁·布莱斯特导演语法之工整、严谨、细致,镜头语汇之丰富、敏感,很有创新点.  相似文献   

10.
高子文 《学海》2012,(3):172-175
贾樟柯一直被认为是"民工导演"。他用纪实与虚构相结合的电影手法展现了当下中国人与环境的冲突,人与环境的合谋,以及人对环境的抗争。通过文本解读,本文细致分析了他的电影中的这三方面内容,并同时指出贾樟柯电影观念的嬗变。从《二十四城记》开始,他的电影从个体关怀转向了文化思考,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其社会批判的尖锐性。作为导演的贾樟柯却实现了他从电影"民工"到"传奇"记录者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你的名字》是2016年日本的一部成功的动画电影,讲述了男女主人公立花泷和宫水三叶由身体交换引发的故事,不仅为日本电影产业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中国观众呈现了日本动画电影浪漫、唯美的一面。从生态女性主义分析解读《你的名字》,首先可以看出导演的性别意识取向,他塑造的两位主人公身上都既带有男性色彩又带有女性色彩,这是导演描述的一种区别于传统思维的概念。其次我们可以看到其提倡的打破二元对立的局面,不论是在性别上还是在对待自然上。我们可以如泷一样尽力拯救人类,但依旧无法对抗自然之力。人类依旧需要敬畏自然,回归自然。  相似文献   

12.
赵颖  陈清华 《学海》2012,(3):176-179
从《小山回家》到《海上传奇》,贾樟柯用10多部电影记录了中国当代变迁,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普通人特别是底层人的命运。与冯小刚、张艺谋等由于影片题材及风格转变而只能贯之以"导演作品"的电影不同,贾樟柯的电影由于一些元素的重复已发展成为一种特有的"类型",而贾樟柯也是目前中国少有的形成自己"类型"的导演。本文从内在观照、风格、表演、定位等方面分析了贾樟柯的电影"类型化"元素,试图为他的"类型"电影研究提供可供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薛澈 《美与时代》2006,(12):87-89
塔科夫斯基的电影观念出于他自身诚挚的艺术良知,他对电影的认识包含了纪录时间、见证真实的思想体系。在《伊万的童年》和《镜子》两部影片中,这种“作者意识”的影像纪录表现得尤为突出,最典型的表现手段是导演对记忆和梦境的运用,以及纪录片段落的嵌入。  相似文献   

14.
那一年,他在电影圈内尚是无名小卒,根本不被人所识,当时他创作了一部名叫《魔鬼终结者》的电影剧本,完成后就开始四处寻找能给自己机会导演剧本的制片人。或许是因为无名,或许是别的什么原因,很多制片人相中了剧本,但拒绝由他当导演。  相似文献   

15.
从20世纪末期开始,第五代导演开始将电影的创作倾向转向民俗化,从而衍生出了一批带有浓郁民俗文化色彩的电影。张艺谋通过其独有的色彩风格,在影视作品中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了众多本土民俗文化的元素。张艺谋在《红高粱》这部影片中,民俗事象和民俗活动有生动的视觉展示,表现出意境美以及民族精神。从美学和人类学的视角来研究民俗文化与电影艺术结合所产生的审美意义与趣味,不论是对电影还是民俗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丰富的水彩技法是水彩风景画最大的特点之一。水彩表现有着其他画种难以比拟的奇妙效果,它具有湿润、明快、水色交融的独特艺术魅力。水粉画的表现技法和水彩画的表现技法可以相互利用,都可以分成干画法、湿画法、干湿结合法以及其他方法。而风景油画是一个相当完善的画种。运用油画技法来表达风景可以使画面色调变化丰富,更能充分地表现自然界中的色彩现象。  相似文献   

17.
电影的美术造型是为影片进行设计和制作的重要创作。美术师首先以剧本和导演创作为依据,充分应用形状、色彩、光影、线条等造型因素,创造并构成景物、人物、道具之间的造型关系。他是影片创作中第一个将剧本中的抽象文字和导演的意念化的构思,转化为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的人,并且与导演、摄影等创作人员共同完成最终银幕空间形象化的影象。可以说没有美术造型的工作,就没有电影的影象。电影画面中95%的地方都可以有电影美术造型设计的介入。如果没有美术造型设计,导演会失去了场面调度的依据,摄影则会失去了构成影象的根本,演员也将失去展示…  相似文献   

18.
自己的样子     
日本知名艺人北野武,不仅擅长表演,是日本著名漫才(相声)表演艺术家,而且还是一位优秀的导演,他导演的电影有《那年夏天,宁静的海》《花火》《菊次郎的夏天》等等。他的电影,有以"最简洁的语言讲最感人的故事"之誉。据说,成名之前,北野武是个穷小子,非常渴望拥有一辆好车。后来成名了,有钱了,第一件事,就是跑到车行,买了一辆保时捷。但是,他发现,开保时捷的感觉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原因在于,北野武说,开车的时候,"看不到自己开车的样子"。  相似文献   

19.
色彩设计是增强工业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手段,色调设计是产品色彩设计的主要内容,产品色彩则是企业品牌的折射。因此,在遵循色彩规律的前提下,工业设计师需充分考虑产品的色彩与功能、人机工程学、时代感、品牌特性以及使用环境等因素,才能使产品的色彩在市场竞争中起到先色夺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谢晋导演一生拍过50多部电影,大多成为经典,《红色娘子军》就是其中的代表作。鲜为人知的是,当年这部经典虽然成就了谢导,却又给他留下了终生遗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