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帛书《易经》异文校释(乾—履)刘大钧三三键(乾),元享(亨),利贞。今本《乾》卦之乾,帛本皆作“键”。键,《说文》:“键,铉也。铉,所以举鼎也。”引申为关键,《礼记·月令》:“修键闭。”郑注:“键,牡,闭,牝也。”孔疏:“凡锁器入者谓之牡,受者谓之牝...  相似文献   

2.
今、帛、竹书《周易》疑难卦爻辞及其今、古文辨析(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竹)革,攺日(?)孚,元羕貞,利貞,呣亡。 (帛)[勒,巳日乃]復,元亨,利貞,(?)亡。 (今)革,巳日乃孚,元亨,利貞,悔亡。 本卦今本与竹书作"革",帛本作"勒",古从"革"之字亦可与"革"通假。如《诗·小雅 ·斯干》:"如鸟斯革。"《释文》:"革,《韓诗》作(革羽)。"是其证。另,《玉篇》言部释"諽"曰:"一 日更也,或作惮。"《玉篇》解"諽"为"更也",显然以义通"革"。 今本"巳日"之"巳",帛本缺,竹书作"攺"。作"巳"与"攺",其义一也。案《说文》释 "攺":"攺讀若巳。"是其证。  相似文献   

3.
唐朝沙门慧祥《古清凉传》卷上《古今胜迹三》中记述:“从此(指中台)东南行,寻岭渐下三十余里,至大孚图寺。寺,本元魏文帝所立。帝曾游止(此),具奉圣仪,爰发圣心,创兹寺宇。孚者,信也。言帝既遇非常之境,将弘大信。且今见有东西二堂,像设存焉。其余廊庑基域,仿佛犹存。《括地志》以孚为铺,《高僧传》以孚为布,斯背传录之谬也。” 大孚图寺的位置,《古清凉传》  相似文献   

4.
马王堆帛书《系辞》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马王堆帛书《系辞》中几处重要的异文。今本《系辞》中的“象”,帛书作“马”。“马”义同于“数”。《庄子》中说“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此处的“马”。与帛书《系辞》中的“马”同义。今本《系辞》中的“太极”,帛书作“大恒”。恒、常同义,《仪礼》中说“假尔大筮有常。”这个“常”即帛书《系辞》中的“大恒”。亦即《吕氏春秋·大乐》中的“天常”。今本《系辞》云“显诸仁,藏诸用”,帛书作“圣者仁,壮者勇”。儒家学说重视“勇”,《论语·宪问》即有云“仁者必有勇。”帛书《系辞》云“天地之大思日生。”“思”读为“司”,今本作“天地之大德日生。”帛书《系辞》又云“夫易古物定命”,其义同于“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今本《系辞》云“圣人以此洗心”.帛书作“圣人以此佚心”,佚、乐同义,马王堆帛书《五行》云“不安则不乐。不乐则无德。”  相似文献   

5.
《周易》比卦初六爻辞"有孚盈缶"之"缶"当读为"饱","盈缶"即"盈饱"。履卦初九爻辞"素履"之"素"帛书《易经》本作"错",当读为"踖"。"踖履",就是敬慎地行走。离卦初九爻辞"履错然"之"错"帛书《易经》本作"昔",阜阳汉简《周易》作"■",本字亦当作"踖",义为敬慎。泰卦六四爻辞"不戒,以孚"之"戒"字通"革",当训为改、除去。"不戒,以孚"即"不革,以孚",也就是"不改,以孚"。  相似文献   

6.
读《易传》札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易传》产生的时代 《易大传》七篇,汉人以为孔子作。《史记·孔子世家》云:“孔子晚而喜《易》,序《象》《系》《象》《说卦》《文言》。”《汉书·艺文志》云:“孔氏为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易传》作于孔子说,宋儒王景山、欧阳修已疑其非是。至晚清以来疑古学起,此说更遭否定。康有为认为《易传》为刘敬所伪作(见《新学伪经考》),顾颉刚谓《易传》之作,最早不过战国,迟则在西汉中叶(见《古史辨》第二册),高亨先生则以为作于战国时代(见《周易大传今注》)。按,康氏乃纯骋臆说,学人…  相似文献   

7.
胡阿祥 《学海》2005,(5):109
(89)1106页:“改江夏石阳曰曲陵。”又1115页校勘记:“改江夏石阳曰曲陵‘曲陵’各本并作‘曲阳’。成孺《宋书州郡志校勘记》云:‘阳当作陵,盖涉石阳而讹,据上文订正。’按成校是,今改正。”按:成孺所谓“据上文订正”,“上文”盖指此安陆公相条“江夏又有曲陵县,本名石阳”。而检《宋志》郢州刺史江夏太守条“又有安陆、曲陵”云云,则各本并作之“曲阳”确为“曲陵”之误。(90)1117页:“南郡太守,秦立。汉高帝元年,为临江国,景帝中二年复故。”又1159-1160页校勘记:“‘汉高帝’各本作‘汉文帝’,‘中二年’各本作‘中元年’,并据《汉书·…  相似文献   

8.
“其”。亓即其。《释文》 :“死其 ,‘其’亦作‘期’。”可证唐本有与帛本同者。由以上所考可知 ,帛本在汉唐时并未完全失传 ,其文字与今本之差异绝大多数只是版本不同而已 ,并非抄写之讹。二、帛本义胜今本《系辞》者今本《系辞》曰 :“彖者 ,言乎象者也 ;爻者 ,言乎变者也 ;吉凶者 ,言乎其失得也 ;悔吝者 ,言乎其小疵也 ;无咎者 ,善补过也。”帛本《系辞》曰 :“缘者 ,言如马者也 ;肴者 ,言如变者也 ;吉凶也者 ,言其失得也 ;悔蔺也者 ,言如小疵也 ;无咎也者 ,言补过也。”帛本《系辞》谈“彖”、“爻”、“吉凶”、“悔吝”、“无咎”皆…  相似文献   

9.
《论语·学而》第十五章:“子贡曰: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 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此章:“未若贫而乐”一句,梁皇侃《论语义疏》(新安鲍氏知不足斋本)作“未着贫而乐道”,比今本多一“道”字。由于“道”字的有无直接影响到对此章、乃至对孔子人格思想的理解,所以,这一差异便引起了清代以来众多研究者的高度关注。尽管大家的说法纷坛错杂,但综合而论,可归纳为两种基本观点:一是古本《论语》本来就作“末若贫而乐道”,今本作“贫而乐”,乃是在传抄中脱漏了一个“道”字;二是它实际上反映了…  相似文献   

10.
儒家内圣之学与应用伦理学[香港]罗秉祥一、儒家伦理学之核心是内圣之学所谓内圣之学,就是“为己”之学(“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荀子·劝学》),也是“修己”之学(《论语·宪问》)。(参刘述先,1987;Tu,1979:17-34...  相似文献   

11.
一在今本《老子》中,直接论述有无关系的命题有两个,即第二章的“有无相生”和第四十章的“有生于无”。这两个命题之间显然是存在矛盾的。对此,前辈学者亦曾有所省察和质疑,如马叙伦认为:“‘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乃《淮南》语羼入者。第二章明言有无之相生,义正与首章‘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相合,则安得此复言‘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耶?”(马叙伦,第396页)但由于当时还缺乏确凿的史料依据,这种质疑只能是一种推测而已。而郭店楚简《老子》的出土则为这种质疑提供了一个明确的答案。今本《老子》中“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  相似文献   

12.
再说《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旧本”和小字注问题──答章培恒先生王长友一九七九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了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章培恒先生和马美信先生合写的《前言》,根据嘉靖本中的“今地名”考证出“《三国志通俗演义》似当写于文宗天历二年(一三二九)之前”...  相似文献   

13.
《周易》卦辞“朋”、“孚”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朋”、“孚”是《周易》中决定吉、凶、悔、吝等的两个因素。“朋”是“凤”的重文,“凤”通“风”,伏羲以龙纪、龙身、龙名而“风”姓,“龙”是《周易·乾》中阳气的象征,“乾”的本义指太阳及其运动;“朋”字所在的卦爻皆为阳爻,其占断语都是吉的、有利的,反映了《周易》的“尚阳”观念;“得主”即“得朋”也即“得阳”,故“朋”指“阳”。“孚”的本义为鸟卵生子,反映的是殷商时期的鸟图腾崇拜和卵生信仰;“生”是天地之大德,人类要趋吉避凶,就要参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合其德,故“孚”是人与天地相统一、和谐之德;释“孚”为“俘”与其造字本义和《周易》经义不合,释“孚”为“信”也难以涵盖其意义。  相似文献   

14.
据当前所见出土文献材料,今本《仪礼.士相见礼》之“凡与大人言,始视面,中视抱,卒视面,毋改,众皆若是”一句中的“众”当据郑玄注“今文”,以及《武威汉简.仪礼》校改作“终”。此句郑玄注所说的古文作“众”实为汉人用字习惯,并非真正的战国“古文”。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继续对帛书《系辞》下半部分进行了解读,一方面在对照今本《系辞》的基础上,运用文字学、训诂学的方法,对帛书《系辞》中异于今本或晦涩难解之字句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训释;另一方面,由帛书《系辞》之易旨,结合历史背景,得出了一些新的结论和看法。如,由帛本"易有大恒",及师卦"开国承家"一句的今、帛、竹本异文,探讨对刘邦、刘恒、刘启之避讳,以证今、帛本确为汉人所抄成;今本改"爱民安行"为"禁民为非",体现了儒生们在整理今本《系辞》时,为迎合皇权政治的需要所进行的文字修改;观象制器章中,针对观离卦之象"作结绳而为罔罟",结合今本《说卦》、帛书《衷》篇、清华简《筮法》等资料,探讨离卦作"罗"为水、而坎卦为火的古义。与今本《系辞》相比,帛本缺少"大衍之数"章,我们认为,此非帛书本漏抄,而是其原本就无此章内容;今本之"大衍之数"章乃是汉代博士整理《易传》时所添入的。  相似文献   

16.
国内学术界有关《逻辑哲学论》的介绍已为数可观,维特根斯坦研究成了又一“热点”。不少青年学者凭借外语方面一技之长率先引进维氏之说,从之者竞相传抄,颇有“生吞活剥”之势。从某种意义上说,以拾人牙慧为本,以著书“立说”为荣,已成为今日某些学术领域的~种时髦“景观”。在这种情势下,有必要对维特根斯坦作些认真的研究。朱文论涉《逻辑哲学论》的主体问题,并非侈言“救弊”,而只是对这个重要概念作一些探讨。主体(subject)、形而上学主体(metaphysicalsubject)或我(I)这个概念是《逻辑哲学论》中许多令人困惑的概念之…  相似文献   

17.
《周易古筮考》筮案选释(一)刘光本孔子自筮命得贲《家语》:孔子常自筮,其卦得贲,愀然 ̄①有不平之色。子张进曰:“师,闻卜者得贲者吉,而夫子之色不平,何也?”孔子曰:“以其离耶,在《周易》,山下有火谓之责,非正色之卦 ̄②也。夫质也,黑白宜正焉。今得贲...  相似文献   

18.
今存的《缁衣》(省称“今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共24章。每一章都是引“子曰”一段话,然后引《诗》或《尚书》上某一篇文章的内容来印证。第2章,“子曰”的第一句话是“好贤如缁衣”。《缁衣》篇名因此而得。什么叫“缁衣”?缁,黑色。黑色衣服与贤人又有什么关?..  相似文献   

19.
《老子》校释二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鱼不可脱于渊”今本《老子》第三十六章的“鱼不可脱于渊”一语 ,马王堆汉墓帛书乙本“脱”作“说” ,傅奕本、范应元本作“亻兑” ,诸字古通用 ① 。惟敦煌写本《老子想尔注》此字作“胜” ,当是抄误。历来解《老》者释此语 ,几乎都照字面意思讲为鱼不可脱离渊池。据现在所知 ,《后汉书·隗嚣传》载嚣将王元之语 ,已引称“鱼不可脱于渊 ,神龙失势即还与蚯蚓同” ,可见此种理解至迟到西汉末已经流行。不过在现存《老子》注本中 ,此解最早还仅见于《想尔注》。其文云 :诫 (道教戒条 )为渊 ,道犹水 ,人犹鱼。鱼失渊 ,去水则死 ;人不…  相似文献   

20.
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之《要》篇释文(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之《要》篇释文(上)(日)池田知久著牛建科译凡例(1)本释文是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之《要》篇全文的释文,由《要》篇的“经文”“训读”和“注”构成。所用底本是笔者借到的“马王堆汉墓《周易》帛书”的影印件。使用的文字,虽将影印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