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或多或少,或轻或重,人都是有着自己的口头禅的。 乐观者常说,“只是一点儿毛毛雨而已”;悲观者常言,“我的天啊,这可如何是好呢”;自负者常云,“他也不过如此吧”;自卑者常语,“咱怎能跟人家相比呢”;无畏者常论,“狭路相逢勇者胜”;胆怯者常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相似文献   

2.
难得从容     
从容,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境界。古往今来。圣哲先贤、仁人志士用自己思想和品德行为对“从容”做了很好的释义。屈原的“九死不悔”;孟轲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诸葛亮的“躬耕南阳,不求闻达”;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  相似文献   

3.
林辉辉 《天风》2008,(10):42-43
一般来说。人总有许多响亮的理由来讳疾忌医地掩饰也好,或无可奈何地叹息也罢,诸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人有失足,马有失蹄”;“心有余而力不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等。  相似文献   

4.
张日昇  寇延 《心理科学》2007,30(3):661-665
箱庭满足了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箱庭疗法对儿童心理临床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6~10岁小学儿童共12名,每人制作一个箱庭作品,发现其呈现以下特征:箱庭的主要导人形式为“见证人的言语引导”;平均制作时间半小时以上,制作过程谨慎;玩具移动频繁,为了表达主题,追求美观和表达动态的场景;玩具种类主要为动物和建筑;动沙的次数增多,力度增强;空间使用以“占满”为主,但围绕主题摆放;作品主题明确丰富,包括“生活场景类”、“动物世界类”、“战争场面”和“其他类”;儿童与见证人间的互动是为了询问制作规则,寻求帮助和求得认可。  相似文献   

5.
张才圣 《孔子研究》2023,(5):75-84+159
孔子思想之“共同体”意涵,是儒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仁”“和”“礼”是孔子“共同体”思想的价值核心、实践理想和实现途径。孔子“共同体”思想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主要包括:国际合作要坚持“和合思维”,反对因文化差异导致的排他主义;全球治理要倡导“仁政思想”,反对以武力威胁解决争端;国之相交要遵循“底线原则”,拒绝利益至上的利己主义;倡导“和而不同”的发展模式,推动全球治理的合理变革以及维护国际秩序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揭示数量遗传的奥秘,廓清数量遗传领域中的讹误。方法:通过数学抽象,直观地显示出基因决定性状的客观舰律。结果:1.提供了等位基因平衡图;2.描述了单基因性状的形成;3.描述了多基因性状的形成。讨论:1.不宜用“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表述单基因性状和多基因性状;2.不应该用“变员数”或“频数”(即人数)表示所谓的“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连续”与“不连续”;3.单基因性状不是“2—3个峰”,而是2—3个点;4.多基因性状变异分布不是所谓的“正态分布”,多基因性状与基因型之间是线性关系。5.“正态分布表示性状的连续”是一种误导。  相似文献   

7.
董宇宇 《管子学刊》2014,(1):114-119
孔子思想以人格本体与天地境界为核心,从内容与审美两层面积极影响了后世文艺,这是长期受到曲解和忽视的。“不言,谁知其志”是从“人”存在发展的高度极端强调了“言”的必要性,引入文艺领域则是鼓励创作;“各言尔志”表明“志”作为文艺本体是内在、审美的,绝非“扼杀个体/个性”;“志”感于物、达于天,都从内容通向审美;“可以兴”与“为乐”的境界即文艺的审美本体,以此为基础的“文质彬彬”才进入本体范畴。惟其如此,孔学才成为华夏美学的主体,从根本上促进了文艺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周易》卦辞“朋”、“孚”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朋”、“孚”是《周易》中决定吉、凶、悔、吝等的两个因素。“朋”是“凤”的重文,“凤”通“风”,伏羲以龙纪、龙身、龙名而“风”姓,“龙”是《周易·乾》中阳气的象征,“乾”的本义指太阳及其运动;“朋”字所在的卦爻皆为阳爻,其占断语都是吉的、有利的,反映了《周易》的“尚阳”观念;“得主”即“得朋”也即“得阳”,故“朋”指“阳”。“孚”的本义为鸟卵生子,反映的是殷商时期的鸟图腾崇拜和卵生信仰;“生”是天地之大德,人类要趋吉避凶,就要参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合其德,故“孚”是人与天地相统一、和谐之德;释“孚”为“俘”与其造字本义和《周易》经义不合,释“孚”为“信”也难以涵盖其意义。  相似文献   

9.
查尔斯·泰勒以世俗化研究而著称,他的世俗化理论的核心其实就是“框架理论”:“框架”是其核心范畴;“框架诠释”是其基本方法;“框架与信仰”是其逻辑展开。对于泰勒来说,宗教信仰与世俗化问题所首要关涉的并非既定社会事实,而是使得它们得以可能的条件。唯有从信仰条件入手,才能真正弄清宗教信仰何以可能、何以变迁、何以衰退的问题。“框架理论”就是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框架”是意义理解的先验条件,信仰作为特殊的意义形态,需要以框架为基本条件;“超越性框架”支撑超越性意义,宗教信仰作为超越性意义之信仰,需要超越性框架的支撑作用;“框架转型”引动意义转型,世俗化转型作为意义理解模式的转型,也需要“框架内在化”的引动作用。从静态的视角看,“超越性框架”可以解释信仰的可能条件、意义来源与稳定形态;从动态的视角看,“框架内在化”可以解释超越性的隐退与内在性的出场,进而解释宗教信仰的式微与世俗化的兴起。一言以蔽之,从框架出发,我们可以从“事实陈述”切入“意义理解”、从“现实性”转入“可能性”,最终洞见到信仰的语境条件与变动缘由。  相似文献   

10.
医学是:“究天人之际,通健病之变,成医家之言”的关于发展人的健康的学问;增进人的健康和减少疾病危害,是医学的基本职能。而中西医学在“医学目的追求”上的不同侧重,来自对医学“目标对象”的不同选择;在“医学方法选择”上的不同追求,来自对医学“观控对象”的不同定位;在“医学理论建构”上的不同旨趣,源于不同哲学背景的提问方式,不同自然观的学习榜样,实践论和认识论的不同侧重,不同标本观念决定的“认知方向和任务”的不同要求所致。  相似文献   

11.
欧阳竟无在《唯识抉择谈·抉择体用谈用义》中给出三重四种体用观。第一重“粗言”体用,第二重“细别”体用,第三重“以相明体用”;其中第二重又区别“体中”与“用中”,提出两种体用观:这样就有四种体用观。其中,第一种照应了中国传统体用理论框架;第二种将“体用”与“唯识”联系起来;第三种“种子为体,现行为用”是欧阳的创见;但最能代表欧阳思想精神的是第三重也即第四种体用观,因为在这里欧阳其实已经扬弃了体用概念于“相”的思想中。正是出于对“相”的重视,欧阳不但越出,而且批判传统体用观,拒绝一往而谈“体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大体勾勒了 《管子》经济伦理观的基本特征。其一, 《管子》从 “自利”、“趋利避害”的人性论出发确立了功利主义的原则导向, 但并未走向极端功利主义; 其二, 它从“国家本位主义”出发把 “民富”作为 “国富”的重要手段, 但并不违背手段善原则; 其三, 它强调经济公正, 但却以牺牲效率为代价; 其四, 它强调 “士农工商”四民 “分业而治”的职业伦理, 但却客观上阻碍了人员与职业的正常流动。这些特征共同构筑了 《管子》经济伦理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3.
赵赟 《管子学刊》2009,(1):22-25
《管子》倡导“城郭不必中规矩”,体现出因地制宜、“和而不同”的务实精神,广为我国古代城址规划建设所“兼容”。“不规矩”与“规矩”是互补而非替代关系,通常表现为“中体西用”,“体”即“规矩”;“用”则“不规矩”。研究表明,城址规划被环境所限定,环境则透过城址规划的“不规矩”而被解释,并表现出阶段性差异。一般而言,在地形完整的新建城市中,受礼制思想影响,采用“规矩”方整的布局方式;而在有山川河流或改建城市中,则根据地形随宜变通,凸现“不规矩”形态。  相似文献   

14.
一、别人的家园去旅游,常常住在堪称“星级”的旅店中,环境幽雅、设备齐全,但那一份舒适中,又总溢出几分“好景不常在”的遗憾;又特别地想家,想那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宁馨安适的“家”;而宾馆,旅店总归是“别人的家园”,不是长久的栖身这处。学了佛教以后,感慨颇深:我们不都是住在“别人的家园”的匆匆过客吗?我们的婆婆世界四大皆空;我们的一切都在“成、住、坏、空”地迁移;连同我们的肉身,不也是暂时栖息灵魂的“别人的家园”?终有离散的一天;只有我们的真如本性是永恒而灿烂,只有西方极乐世界才是找们无比美好的永久“…  相似文献   

15.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似成定论。然史、汉、通鉴记此事相异。董氏对策不在建元;建元尊儒发自御史大夫赵绾;《汉书》移秦“丞相绾奏”黜李斯奏议补建元元年;司马光移董策建元元年,始成此说。汉武尊儒未罢百家,而是“兼容并包”,“霸王道杂之”,以醇儒传经,能者为治。汉武删《今上本记》;杨恽等多人缮补《史记》;刘歆为刘氏中兴崇汉武,尊古文、神秘《周礼》,是易王绾奏议为卫绾奏议始作俑者。司马光以《通鉴》说宋神宗更化易政,反对王安石变法,是其伪造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的基本动机。  相似文献   

16.
我们是中国的穆斯林,《古兰》“圣训”永遵循。敬畏真主,认主独一;学习穆圣,身体力行;恪守“五功”,坚定“六信”;戒恶扬善,济世悯人。我们追求,今生的幸福,我们不忘,后世的永恒。中国的穆斯林,要发扬伊斯兰教真精神。我们是中国的穆斯林,“爱国爱教”牢记心。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独立自主,振兴教门;遵纪守法,服务社会;团结稳定,利国利民。我们继承,祖辈的传统,我们发扬,民族的精神。中国的穆斯林,要高举爱国旗帜向前进。我们是中国的穆斯林(歌词)@马子美  相似文献   

17.
小幽默     
军事家庭杰克是一个典型的军人,他的家庭也有着浓厚的军事色彩。例如,厨房门口的塑料牌子上写着“食堂”;客厅门口挂着“会议室”;儿子的卧室有“男兵宿舍”;女儿的卧室则是“女兵宿舍”。客人们猜想他们夫妻的卧室一定挂着司令部的牌子,出人意料的是牌子上写着:“...  相似文献   

18.
1.对联本应对字词、对情理,可是有一种对联,只对字词而不对情理,谓之“无情对”,如“高门桃李争荣日,中国荷兰比利时”。“高门”对“中国”;“桃李”、“荷兰”分别为两种植物;“争荣日”与“比利时”作为两个短语对得十分工整。又如“珍妃苹果脸,瑞士葡萄牙。”“士”与“妃”一  相似文献   

19.
玄理与玄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到玄学的主题,可谓人各异辞,家各异说,且多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欲分轩轻,实难之又难,若从现象层面,自可说是“自然与名教”的问题,或所谓“天人”的关系问题;若从精神、特质上言,当为“超越”的追求;从学术史上直论则应为“沟通儒道”“会通孔老”;亦有从意义上思考,而称“回归自然”、“安顿个己”。然“玄”之所谓“玄”,当发其“本”,究其“微”,于说理时涵盖面愈深、广愈近真,淮及于各层面皆无挂碍者愈贴近,寻其发展则有迹可循,检其效验却虽虚而实,经抽丝剥革,使“有”“无”一对概念呼之欲出。这又不得不稍理清…  相似文献   

20.
打七     
“打七”是指在 七天中,集中精力, 克期求证的修行。 修行者为了求得在 短期内得到比较好 的修行成果,常作 限期的修行,在一 定时期内,除了必 要的饮食睡眠之 外,专心致志地修 行。通常大多以七 日为期,称为“打 七”,又称为“结 七”。如果要七天之 内,专修念佛法门 者,称为“打佛七”,略称“佛七”;专修禅宗法门者,称为“打禅七”,略称“禅七”;专念观世音菩萨名号,为“观音七”;专念地藏王菩萨名号,为“地藏七”。 “打七”应该是起源于善导的念佛三昧行仪,善导在《观念阿弥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门》指出,念佛三昧,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