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光明经》上接初期大乘,下接大乘晚期,是中期大乘佛教一部代表性的经典。因此,有关《金关明经》思想特质的研究,对于理解和认识大乘思想的本质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以善巧方便一系概念思想为核心,对这部大乘经典的佛教思想展开了独特向度的考察和分析。在具体研究过程中,则以历史性建构的视角,分别对于四卷本汉译《金光明经》、梵本《金光明经》及隋唐译本《金光明经》的善巧方便概念思想内涵及其理念发展过程进行深入的解读和严谨细腻的评述。本文对《金光明经》的研究再一次确凿证明从初期大乘到中后期大乘善巧方便概念思想的一贯性。  相似文献   

2.
达照 《法音》2012,(1):13-22
一、前言天台宗的根本思想就是圆教思想。因此,天台宗的伟大,也就在于圆教思想的伟大!而圆教思想的核心,则是"诸法实相论",这个"诸法实相"的提出,见于《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卷一的〈方便品〉第二,所以《法华经》也就成为天台宗建立宗派的根本依据。天台宗的圆教思想就是从《法华经》的"诸法实相"而来的,在整部《法华经》中,对于开示悟入诸法实相(佛之知见)的思想理论和实践方法,又作了明确的指示。  相似文献   

3.
道教上清派经典《黄庭经》在宋代颇为盛行。苏轼道学修养深厚,《黄庭经》对其影响较为深刻。具体体现为:苏轼在其诗文创作中,大量引用《黄庭经》中的词汇和故事,诗歌内容、体式模仿《黄庭经》。苏轼的养生思想、生活态度、艺术观等受到了《黄庭经》的影响。苏轼对《黄庭经》的接受对其子苏过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第三种:佛教思想研究。 佛教思想研究,也需要阅读很多的资料。首先,当然是最基本的佛经,关于早期佛教思想,要读《长阿含经》、《中阿含经》、《增一阿含经》等等,包括有关佛本生的经典,可能还要去看一下保存在《南传大藏经》里面的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5.
《圆觉经》是唐宋以来比较流行的一部佛教经典。明清时期回族伊斯兰教汉文译著家王岱舆在其著作《正教真诠》中对《圆觉经》中的思想进行了批判。苏非主义对"神智"的论述与《圆觉经》对"圆觉清净心"的论述有一定的相似性,都认为人本来先天具有正确的认识,只是在后天的生活中为各种欲望所遮蔽。王岱舆批判《圆觉经》的目的是为了批判当时在伊斯兰教中出现的苏非"神智论"思想。当时中国出现的"神智论"思想在汉语语境中表述其思想时所用的术语与《圆觉经》中的有关内容相似。王岱舆还阅读了《五灯会元》和中国历史上出现的一些讽佛排佛的著作。文中通过对王岱舆著作中所引用的一些佛教资料,目的是为了梳理、勾勒王岱舆的具体阅读范围。  相似文献   

6.
试论《阴符经》及其唯物主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符经》一书自从《唐书·艺文志》著录以来,一向归入道家类的典籍里。宋郑樵《通志略》著录《阴符经》的各种本子共三十九部,明《正统道藏》收集《阴符经》注本及发挥阴符余义的书共计二十二种。可是研究哲学思想史的人们极少注意它。其实,这部书中有朴素的唯物论思想,也有些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因素。如果认为《老子》和《阴符经》两部书都有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观念的话,我觉得《老子》书里鲜明的部分是朴素辩证法,《阴符经》里突出的部分是朴素唯物论。《老子》的思想一向被哲学史工作者所重视,这是理所当然的。《阴符经》这份宝贵的先民文化遗产,我们似乎应该珍视它,研究它,批判地接受它,特别是它的唯物主义光辉的学说。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①《老子变化经》有关老子:“变化”的思想源于永兴元年(153)王阜所立的《老子圣母李夫人碑》,在永兴元年之前,老子变化的思想已在老子故里流传;②《变化经》吸取了《列子》的有关思想,老子“变化”的本领,有的即据〈列子》改编而来;③《变化经》与蜀中天师道有密切关系,《变化经》至早应在三国时出世。  相似文献   

8.
佛教和道教均有厨经.佛教有敦煌写经《佛说三厨经》《佛说停厨经》以及在敦煌写经基础上发展出来的高野山写经《佛说三停厨经》,道教有《老子说五厨经》.虽然天厨思想在中、印都可追溯各自的源头,但就这些厨经的内容和结构来看,道教的厨经逻辑顺畅,而佛教的厨经却问题颇多.本文通过比较佛道两教的厨经,研究天厨思想的内涵、佛道厨经的同异之处以及佛道厨经的具体方法,最后总结出厨会传统演化的社会学景象.  相似文献   

9.
《大宝积经·护国菩萨会》是隋代译师阇那崛多翻译的一部佛典,后来收录于唐代菩提留志汇译的《大宝积经》中,成为这部大型宝积系列中的两卷经文。本文基于汉梵文本的对勘研究,指出这部大乘佛典其实是《圣护国问大乘经》及《福焰善士往昔本行宝王经》两部佛经的合编。通过对本经中相关文献的分析研究,认为《护国菩萨会》是初期大乘佛教思想信仰较早期阶段创制、结集的经典,反映了初期大乘佛教努力将善巧方便思想从种种佛德中凸显出来,逐渐使这一新兴大乘思想与传统的六度思想相融合,尤其是与般若思想并列并举、平等并重的重要倾向。  相似文献   

10.
《太上洞渊神咒经》共二十卷,一名《洞渊神咒经》,简称《洞渊经》、《神咒经》,为图谶式道教经典,收于《道藏》卷六中。史学界一般认为该书前十卷为原始部分,大致成于西晋末至南北朝的宋齐时期;后十卷成书于中唐乃至唐末。曾经“盛传于隋唐时代,被列为道士受经的第二阶”①,在道教典籍中占居重要地位。它以宣扬大灾将至,劝人“学仙”、“修道”、“度人”,以及多做善事,积累功德为主体思想,蕴含丰富的道德教育思想,很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神咒经》的德育思想包括德育内容与德育方法两个方面,现概括如下:一、道德教育内容《神咒经》的德育内…  相似文献   

11.
北宋初成立的《云笈七签》中,有被视为摘录了道教教理之精髓的一卷,其中可以看到很来自《海空智藏经》的引用。《海空智藏经》在道教教理上的重要位置,由此可知。本文以对《海空智藏经》与佛典的关系作过考察的镰田茂雄先生的先驱性研究业绩为引导,对本经的成立年代、所依据的佛典、其主要思想进行了重新考察。考察结果认为:l、本经成立于659年至670年前半之间;2、主要依据的佛典是《大般涅经》,也有依据《维摩经》、《摄大乘论》的部分,但《华严经》和《金刚般若经》等,并未作为直接依据的对象;3、关于本经的思想,在探讨其特色之前,有必要详密地考察与其所依据佛典思想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北宋初成立的《云笈七签》中,有被视为摘录了这教数理之精髓的一卷,其中可以看到很多来自《海空智藏经》的引用,《海空智藏经》在道教教理上的重要位置,由此可知。本文以对《海空智藏经》与佛典的关系作过考察的镰田茂雄先生的先驱性研究业绩为引导,对本经的成立年代、所依据的佛典、其主要思想进行了重新考察。考察结果认为:1、本经成立于659年至670年前半之间;2、主要依据的佛典是《大般涅 经》,也有依据《维摩经》、《摄大乘论》的部分,但《华严经》和《金刚般若经》等,并未作为直接依据的对象;3、关于本经的思想,在探讨其特色之前,有必要详密地考察与其所依据佛典思想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黄帝四经》对老子思想的吸收和继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帝四经》是黄老之学的早期代表作。顾名思义,黄老之学是黄帝之学和老子之学的结合,可是黄帝并无著作或学说传世,而老子则是实有其人其书,故此黄老之学乃是吸收、继承了老子思想并加进一些假托黄帝之名的新内容而形成的学说。但迄今为止,似乎分析《黄帝四经》对老子思想吸收和继承的文章还不多,最早研究《黄帝四经》的唐兰先生做了很多奠基性的工作。他在《马王维出土始子>乙本卷前古佚书的研究》一文后,列表将《黄帝四经》同一些古籍中相同或相似的语言进行了对照,被对照的引文有《的冠子》、《管子》、《苟子》、《春秋繁露》…  相似文献   

14.
《梵网经》菩萨戒在汉传佛教史上影响深远,为之注疏的高僧大德代不乏人。天台智顗《菩萨戒义疏》和华严法藏《梵网经菩萨戒本疏》是所有注疏中最为重要的两种,开启了《梵网经》注疏的两个传统。本文将通过对比这两种注疏对《梵网经》相关戒条的解释,详细展现阐释《梵网经》的两种不同思路,展示《梵网经》菩萨戒在汉传佛教中地位确立的重要历程,展现天台、华严两个宗派在戒律思想方面的异同,展现佛教中国化在戒律方面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5.
尹立 《中国道教》2002,(5):23-26
《黄庭经》是魏晋间出世的道教上清派修炼经典 ,现传《黄庭经》有《黄庭内景玉经》、《黄庭外景玉经》和《黄庭中景玉经》三种 ,其中《中景经》出世较晚 ,《内景经》和《外景经》出世早晚亦有争论。本文遵循陈撄宁先生的原则 ,“两篇文字 ,不必出于一手 ,而精理贯通 ,体用相备 ,真知个中消息者 ,当不复存歧视 ,”① 以研究经文思想为要 ,重点放在现存内容较为完备的三十六章《黄庭内景玉经》。②《内景经》一名《太上琴心文》 ,通篇以七言韵文形式讲解上清派“存思”为主的修炼要诀。它继承《太平经》五脏有神 ,存思即可除病的思想 ,认为人…  相似文献   

16.
正《阴符经》~1成书时代与《列子》~2真伪问题的讨论非常复杂,本文试图从《阴符经》"盗机"思想对《列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来探寻两个充满争议的文本的内在逻辑联系。《阴符经》与《列子》中关于"机"的论述都出现了6次,表达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对机的看法,《列子》以否定式的表达方式对待机,认为要去除机心分别,要放机;《阴符经》则以肯定式的表达方式对待机,认为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要盗机。《阴符经》承袭了《列子》的"盗"论、"机"论以及心性思想并将之发展成为独特的"盗机"理论。  相似文献   

17.
<正> 中道思想在儒家学说中的地位十分突出,表述这一思想的概念有“中”、“中正”、“中行”、“中和”、“中庸”和“中道”等。论证这一思想的言论几乎遍于各经,但应当首推《周易》。“《易》尚中和”(惠栋:《易例上》),“《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一言以蔽之,曰‘中’而已矣!”(钱基博:《四书解题及其读法》)《周易》的中道思想是显然而且系统的。本文拟于前人论述的基础上,对《周易》中的这一思想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正在学术史上,各种思潮的交融和互摄是极为普遍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基于某种立场和背景的思潮和思想,常常通过吸收和借鉴与自己有不同立场和背景的思想,使自身不断发展和进步。宋元时期的高道李道纯融通《易》《老》,建构起颇具特色的会通《易》《老》之学的道教教义思想,其著述主要有:《道德会元》《三天易髓》《中和集》《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清庵莹蟾子语录》等。  相似文献   

19.
《维摩经》是一部具有鲜明、深刻、系统的义理学思想及哲学智慧特色的初期大乘经,而《维摩经》教法义理思想的核心原则,乃是般若智慧与善巧方便二种菩萨品德不相割裂、并重并举、相辅相成、平衡开发的辩证融和的义理精神。本文重点分析《梵文维摩经》第四品§16、§17、§18三段经文,认为三段经文是《维摩经》中系统及深度论说般若、方便辩证融和义理思想的重点文字。这些经文所阐发的思想智慧,以及中印佛教一些一流论师对于《维摩经》“无方便慧缚”等句经文义理的诠释,都足以证明《维摩经》是关于大乘佛法这一义理原则最具有理论自觉意识及义理建构成就的一部重要而特殊的初期大乘经。  相似文献   

20.
论《法华经》的空、神变、佛身(日)山雄一(一)“空”在《法华经》中频频出现,下面仅举两个突出的例子,论述一下《法华经》与《八千颂般若经(道行般若经)》“空”思想的渊源关系。早在1969年,藤田宏达氏就已指出:《法华经》第五章(药草喻品)盲者之喻述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