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鹿石虽然遍及亚欧草原,但是主要分布于蒙古高原,因此有些学者也将鹿石称为"蒙古鹿石"。这一典型的古代文化遗迹,体现着早期草原森林居民特有的文化精神和生活气质。论文通过对雕刻有鹿纹的典型鹿石——蒙古鹿石的起源、特点及艺术传承和文化内涵的分析,并联系蒙古古代狩猎文化,试图解释鹿石崇拜文化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哈尼族节日既是宗教祭祀的节日,又是农耕祭祀的节日,融合了传统宗教祭祀礼仪、民间世俗节日、饮食文化等丰富内涵。哈尼族的传统节日都必须举行祖先崇拜祭祀礼仪和自然崇拜的农耕祭祀礼仪,而宗教祭祀的目的都是为了人、粮、畜的健康、增殖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和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带来了传统宗教信仰观的改变。文章运用实地全程参与式和关键人物访谈法,探讨文化变迁背景下,哈尼族为了达到传统宗教祭祀目的而进行文化的自我调适。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新巴尔虎左旗和新巴尔虎右旗共同祭祀的宝格德乌拉敖包祭祀仪式为个案,通过对敖包祭祀仪式诵经音乐的结构、内容等进行描述和分析,深入探讨流传于蒙古族地区的藏传佛教诵经音乐中包含的蒙古文化因素,阐释敖包作为蒙古族原始宗教信仰之重要载体,在藏传佛教蒙古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鲁迅校本《岭表录异》是在武英殿聚珍本的基础上校勘而成。该校本体现了鲁迅对岭南少数民族宗教文化本质和边疆少数民族传统宗教自然观的准确把握。该书之中的"铜柱"条记载了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铜鼓及其文化,整体上把握住了古代铜鼓的形制、族属、起源及其承载的南方边疆少数民族传统宗教文化。产生于巫风傩俗盛行的南方边疆远古部族社会的古代铜鼓,具有象征"社"稷疆界的神圣意义和祭祀农神、祈求丰年的宗教文化社会功能,古代铜鼓宗教文化在南方边疆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宋代的宗族祭祀和祖先崇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古代中国普遍的宗教即是家族社会之宗教”,宋代作为宗族组织的奠基阶段 ,在宗族祭祀方面逐渐形成并确立了适应当时社会世态的新体系。主要表现是 ,祭祀对象重在始迁祖以下的历代祖先 ,祭祀方式则以祠祭和墓祭为主。宗族祭祀的核心是祖先崇拜 ,祖先崇拜决定了宗族祭祀 ,宗族祭祀又加强了祖先崇拜观念。因而 ,宗族祭祀具有收族的功能 ,起着强化族权的作用。同时 ,宗族祭祀还对宗族文化产生重要的影响 ,从而也是影响中国传统社会基础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中国古代时空文化体系出发考察八主祭祀。认为八主祭祀并不是分属不同诸侯国的不同神祇在专属齐国后被整合才形成的。文中指出:八主是与中国古代时空文化体系相关的一个有明显内在结构的祭祀体系。八主祭祀不是此前研究者们所推想的东夷“夷人”的崇拜和祭祀。这个祭祀体系以中原古代时空文化体系为根干,与燕齐古代长生与升仙文化密切相关。从泰山封禅与长生之间的关系思考,这个祭祀体系很可能是封禅泰山所祭神谱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论述了蒙古地区萨满教的由来过程、蒙古族人对萨满教的认知、萨满教的法器法物,以及萨满与蒙古人称"孛额"(Buge)的圣者代言人和蒙古人崇拜"长生天"(Mengke tengri蒙克腾格里)的关系等问题。从古至今,蒙古草原传承着历史悠久又较有代表性的克旗祭敖包仪轨这一文化遗产,本文着力探讨了萨满教与后来传入的佛教对蒙古族人民社会生活的影响,以田野调查研究的成果展现给大家。同时借助蒙藏文献对蒙古敖包文化的内涵、种类以及如何建造敖包、祭祀敖包的礼仪等进行梳理分析,从中也可以领略世代相传的蒙古草原文化,这种文化为草原人民与自然和谐共处、安居乐业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认为是萨满文化与佛教文化互鉴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仪式崇拜与文化传播--古代书院祭祀的社会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书院研究注重于其教学、藏书功能方面,而对于祭祀活动及其社会意义,缺乏必要的关照。书院并非单纯的教学组织,应该是具有多重功能的社会组织。书院祭祀仪式中的符号崇拜和符号消费,展现了书院在传播社会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书院祭祀所体现的文化载体功能,表明了它作为社会组织在文化传播活动中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9.
泰山拥有浓厚的宗教文化传统。自远古起,泰山就被视为神人自天降临之地,①秦汉以降,加之汉民固有冥界和地府思想的流行,泰山又兼具了神山与鬼都的双重宗教品格。②因而,围绕着泰山,古代的统治者和普通民众举行了封禅、祭祀等各种各样的宗教活动。基于统治者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风、俗、乐,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三个含义不同又密切相关的重要概念,都与“音乐”有着必然的联系,并说明“音乐”的三个不同所指。研究它们的关系,可以使我们加深认识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理解音乐对社会人生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猎神崇拜是游猎时代的产物。彝族猎神从山神分离出来,地位上低于山神,是专司狩猎的神灵。因此,彝族狩猎必须献祭猎神。祭猎神分家庭祭祀和集体祭祀,一些地方还形成固定性的节日。近年来,随着国家禁猎,彝族猎神崇拜逐渐式微。  相似文献   

12.
关于传统文化是否具备现代转换的基础这个问题,似乎已被归结到传统文化是否具有“人文”精神这一点上来。正因为此,近年来有关这个问题的讨论非常热烈,认为传统文化富有“人文精神”的观点相当流行。这些观点尽管见仁见智,有褒有贬,但均认为传统文化是一种重人、重人事、追求道德理性的文化,是现代“转换”或“开新”的出发点。笔者以为,这种观点明显避开中国古代的社会现实,只抓住元典的某些“开明”言论进行主观诠释,因而有较大的片面性。故拟探源溯流,在总体把握古代社会性质的基础上考察所谓“人文”的来龙去脉及其本质,以期…  相似文献   

13.
陈志华 《天风》2010,(11):39-39
<正>《利未记》对以色列百姓信仰生活中的各类祭祀和礼仪,有着详尽的记载和要求。其中,在16章关于赎罪日的祭祀中有一颇为令人费解的记载:"从以色列会众取两只公山羊为赎罪祭……也要把两只公山羊安置在会幕门口、耶和华面前。为那两只羊拈阄,一阄归与耶和华,一阄归与阿撒泻勒。亚伦要把那拈  相似文献   

14.
乐舞是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祭祀舞蹈,它是一种集歌、舞、乐三位一体的艺术体裁,是我国古代社会音乐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而古代齐国乐舞《韶》乐又是其中古人所推崇的以规矩、中和为特点的雅乐舞中的典范,它以其动人的音乐和优美的舞蹈,展示着我国古代乐舞的辉煌成就。本文从《韶》乐的起源、蕴含内容、艺术形式、艺术风格入手,对《韶》乐进行了深入分析与研究,旨在能够更好地了解齐国音乐艺术文化的发展情况,弘扬齐国古都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15.
“龙崖外”祭祀仪式起源于古句町国农耕文化对牛的崇拜.在当代语境下,虽然“龙崖外”的祭祀仪式和形制在构建壮族祭祀文化的过程中发生了变迁,但是祭祀仪式所体现的本质与时间环境一起呈现的整体状态还依然存在.“龙崖外”体现了壮族人生存智慧和生存策略的集体记忆.当前文化与环境的共生成为关注的焦点,“龙崖外”祭祀文化体现的尊重生态的文明精神成为壮族人民开创进取的源泉.  相似文献   

16.
汉魏文献中的“孔子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魏之际出现的"孔子歌",是我国歌谣文学不可分割的部分。这些托名为孔子创作的歌辞作品,大多基于孔子一生颠簸流离的传道生涯而作。它们一方面表现出伪托者对孔子、儒家文化以及当时时代的价值判断,另一方面反映了儒家精神理念对中古社会及其文化背景的历史影响。"孔子歌"对于认识我国古代歌谣的某些发展、变化规律,同样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7.
要宣传无神论,就要了解有神论。要吸取传统文化精华,就要了解传统文化。本文考察了中国古代孔子从人到国家公神的历史过程,说明古代国家祭祀孔子的性质,可供了解中国文化性质之参考。  相似文献   

18.
"撒叶儿嗬"是鄂西清江流域土家族传统的悼唁亡人的祭祀仪式,"丧事喜办"是其突出的特点。在地方社会文化体系中,"撒叶儿嗬"具有特殊的意义与重要的功能,它集中阐释了民众朴素而本色的生死观念,表达了他们对于生命意义的体认,传承着民族的历史记忆;同时,作为社会文化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撒叶儿嗬"也具有凝聚群体、整合社会的功能,对于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的维系、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的一个关键词,值得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本文借鉴梭罗和杜威两位美国思想家的智慧,对在《周易·系辞》中出现的"文"的意义和用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文认为,"文"体现了中国古代先哲对于真理锲而不舍的追求及其所取得的成就,而这不论是对于我们认识《周易》本身的价值,还是对中国当下的文化研究和文化建设,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绝地天通是中国文明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既是宗教事件,也是历法事件,因为中国古代巫教的核心就是天文历法。绝地天通确立了统一历法,重黎是掌握历法天道的巫师,它与《尧典》中的“观象授时”和《易传》中的“神道设教”都是以天文历法为核心,确立了自然与文明的区隔,却并非绝对的天人分裂,而是总体上的天人合一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