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行福 《哲学动态》2012,(10):29-36
过去几十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重大变化,突出的表现为福特制资本主义的衰落和新自由主义的兴起。针对上述变化及其影响,西方左翼思想家做了大量的批判性研究,形成各种版本的社会批判理论。布迪厄、德里达1993年出版《世界的重负》与《马克思的幽灵》两本书被本赛德(Daniel Bensaid)视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研究的历史、现状和热点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全球化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全球化思想的最早提出者当属马克思。他在150年前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中就提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形成世界市场等思想。但真正在现代意义上提出并全面论述全球化思想,还是近几十年的事。最早提出全球化理论的是“依附理论”学派。埃及人萨米尔·阿明是这一学派的代表,他最早建构了世界资本积累和发展模式。他认为,资本积累是通过全球分工发生的;在分工中,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各个阶层的关系的本质特征是不等价交换和剥削;但边缘国家有可能摆脱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建立自己的社会组织并形…  相似文献   

3.
张梧 《哲学研究》2023,(11):5-12+128
“第二个结合”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典范。立足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有助于深刻把握“第二个结合”的历史必然性与世界历史意义。在世界历史展开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朴素的社会主义元素,体现了“非资本主义”属性,这正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互相契合之处。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有“前资本主义”属性,亟待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激活,也为马克思主义提供文化土壤,这正是二者的互相成就之处。进入世界历史后,“第二个结合”破解了如何在经济社会相对落后、资本主义基础薄弱的古老中国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之谜”。当前世界历史正在发生重大转变,马克思主义的“再中国化”旨在实现“再现代化”,即合理扬弃资本主义现代化,在资本主义的文明限度上重新定义现代化,此即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周濂 《世界哲学》2016,(1):133-141
罗尔斯主张"财产所有的民主制"是实现正义二原则的理想政治经济制度,并把它与福利国家资本主义作出明确区分。但是"财产所有的民主制"并非左翼自由主义的专享概念,在现实的政治世界里,它一直是英国保守党在20世纪最重要的施政纲领之一。本文通过梳理斯克尔顿、艾登、撒切尔以及罗尔斯等人的著述和观点,探讨了不同版本的"财产所有的民主制"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后发展”:优势与难题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当代发展理论的突出特色是以战后非殖民化运动中获得独立的新兴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问题为对象,探讨发展中国家如何通过有计划的经济技术发展和社会改造,推动社会变迁,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过程。这一过程不是一个纯“自然历史过程”,而是自觉设计和选择的过程,是人们自为地寻求发展的过程。因此,发展理论所涉及的发展问题,实际上是落后国家的发展问题,在当代主要表现为落后国家如何跳跃式赶超发达国家,从而实现现代化的问题。一、“后发展”及其优势“后发展”亦称之为“后现代化”,是相对于已经发展起来的原发式现代化国家而…  相似文献   

6.
1996年5月7日上午9时,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罗曼诺夫·亚历山大博士在世界宗教研究所作了题为“当代俄罗斯东正教与国家关系”的学术报告。 他首先介绍了历史上东正教的几次改革,指出俄罗斯文化是一元文化,即东正教文化,东正教与俄罗斯民族是分不开的,可以说哪里有俄罗斯人,哪里就有东正教。目前俄罗斯即将举行大选,各派政治势力都在积极拉拢东正教会。东正教会对此感到非常为难,一方面教会不是在天空中生活,要与国家协调一致;一方面又不想成为政治家们利用的工具。在斯大林时代,东正教神甫们曾被剥夺公民权,成为社会边缘人,而现在俄国政界却把东正教会置于社会中心,各派都想利用它。鉴于上述情况,东正教会规定:限制教会神职人员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个人可以参政、演讲,但不能代表教会。  相似文献   

7.
中国道路的百年探索是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双重进程。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之所以与马克思主义建立起本质的关联,是因为这一现代化事业必须经由一场社会革命来为之奠基,而这场革命历史地采取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的定向。与中国的现代化实践建立起本质联系的,是在这一历史性实践中不断生成和发展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这种马克思主义的当今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展现出一种"世界历史意义",是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在于中国将成为一个现代化强国,而且还在于:它在完成其现代化任务的同时,正积极地开启出一种新文明类型(超越现代-资本主义文明)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苏联历史理论视野中的价值及其问题的生成、发展和终结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的价值立论、70年代的价值定论和80年代的价值嬗变三个阶段。价值问题自身发展的脉络与苏联社会的发展演进同向共生,见证了社会主义苏联向资本主义俄罗斯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理论考察需要一种世界历史的眼光,而一定时代的世界格局是世界历史的横断面。当今世界的总格局,是由三种基本的政治—经济力量形成的“两个并存”的局面。这就是由当代资本主义、当代社会主义和第三世界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相并存,发达和不发达两种社会状态相并存。这两个并存是理解当代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矛盾运动及其终将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形成了一套基于西欧尤其是英国资本主义的分析框架,但这一框架本身就要求纳入唯物史观及其历史地超越西方资本主义的世界历史视野。马克思对德国观念论、市民社会及其资产阶级社会、古典自由主义等传统的批判,即蕴含着对欧洲中心主义得以确立的莱茵-日耳曼模式与盎格鲁-撒克逊传统,以及在近代以来支撑或解释欧洲中心主义的法兰西激进传统、犹太教传统的多重批判。马克思中期以后从西欧"小小角落"拓展到更为宽广的世界历史视野,将对西方资本主义及其阶级的分析自觉引入对东西方矛盾关系的分析批判,通过前资本主义定位和批判东方社会,并特别致力于探索东方国家民族的独立解放,乃是批判和超越欧洲中心主义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1.
《高加索的俘虏》是俄罗斯文学中的一个经典话题,美拯救世界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长篇小说《白痴》中极力宣扬的主题。俄罗斯后现代主义作家弗·马卡宁借用这两个经典话题与俄罗斯的文学大师进行论战,对后现代语境下有关战争、俘虏、美拯救世界等命题进行了重新阐释。  相似文献   

12.
根据《资本论》的相关论述,马克思是基于一个完全的资本主义世界才提出资本积累概念的。但问题是,当马克思将资本积累理解为雇佣工人以及所需的生产资料在数量上的增长时,他就不得不考虑资本主义对非资本主义的渗透所带来的更多无产者,由此,“资本积累”被证明不可能在单一的、完全的资本主义世界中被理解。在马克思身后,卢森堡、维克斯等人都回应了马克思理论中的上述难题,尽管卢森堡侧重于对非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关切,而维克斯更注重完全的资本主义语境的前设与价值理论之间的矛盾。无论是哪一种思考,都至少说明马克思的资本积累概念仍有进一步探讨和阐释的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13.
刘日明 《哲学研究》2023,(2):5-15+128
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和未来社会文明形态可能性的生成立场上,马克思从现代形而上学、资本、技术三重维度开启了对资本主义文明的批判。马克思寻找到了资本主义文明批判的社会存在论根据,揭示了资本主义文明的历史前提、本质真相和来历,把握到了资本主义文明形态得以确立的历史本质性和社会现实,揭示了资本主义文明的历史作用和限度,阐明了资本主义文明批判的辩证法原则,筹划了未来社会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创造和展开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呈现出超越资本主义文明本身的特征和态势,具有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东正教与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俄罗斯东正教与现代化问题。文章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俄罗斯东正教革新派的历史和现状,内容涉及20年代的东正教革新派、60年代的东正教新思想家和90年代的东正教新革新派以及革新派提出的改革和现代化措施;第二部分是俄罗斯东正教与其他宗教的关系,着重谈了东正教与新教、东正教与罗马天主教、东正教与非传统宗教(邪教)以及这些异教在俄罗斯的活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评齐泽克的激进左翼政治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泽克试图在拉康式的黑格尔主义与反资本主义之间建立密切联系.在批判全球资本主义的过程中,齐泽克与其他左翼知识分子之间存在着分歧.齐泽克虽然区分了拉康"实在界"的几种概念,但他把拉康的"实在界"与资本等同起来,这是一种误解.在如何对待列宁政治干预和决断论方面,齐泽克看到了客观的普遍性原则与理论的具体运用之间所存在的缝隙,但又牵强地把普遍性理解为拉康意义上的空缺的能指.齐泽克左翼理论内在的理论困境,表明了他必须重新反思自身立场的张力.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与正义"论题源于罗伯特·塔克的"马克思不认为资本主义是不正义的"论断,经艾伦·伍德的进一步阐释,被学界合称为"塔克-伍德论题"。伍德的阐释虽是对塔克论证的完善,却未能克服其内在紧张:一方面指认正义的意识形态特性,论辩马克思对其拒斥与批判;另一方面又试图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功能性解释诠释马克思的正义标准,并以之论辩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剥削是正义的。伍德阐释的不足在于抽离了马克思唯物史观中的辩证法精神。它反映了英美激进左翼学者在马克思文本理解上的教条主义倾向。这是当今马克思主义学者所要警惕的。  相似文献   

17.
从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及其基本观点说明卢卡奇是坚持并发展、扩充和深化了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中有人有偏离马克思主义的倾向,但那是探索中的错误,而不是有意识地要背离马克思主义。应该看到西方马克思主义是试图解决现代资本主义甚至是后现代资本主义所存在问题的理论成果。思考其提出的时代问题,借鉴其使用的研究方法,吸收其得出的合理结论,对于发展、扩充和深化适应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所需要的实践唯物主义,是完全必要的,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董慧 《哲学研究》2012,(4):20-27
<正>解放政治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是一个致力于社会变革的社会过程中的成长环节,也是左翼理论家在对未来可能的替代性社会的积极探索过程中绕不过去的重要议题。20世纪后期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环境污染、资源破坏、人口激增、道德迷失、  相似文献   

19.
王姝 《学海》2015,(4):16-23
西方现代性发育的现实制度形态是资本主义制度,主体性资本的形成最终形塑资本主义制度。马克思对现代性批判本质上是对资本主体性的揭示。资本对当下人类生存世界的座架没有改变,整个世界在某种意义上被资本所操控。当代社会不平等的根本原因就是人的主体性与资本主体性的双向趋同。《21世纪资本论》对不平等的分析仍然停留在物质化的资本层面。21世纪的当下,整个社会仍然受资本主义精神的驱动,并被锁定在资本主义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系统中。资本带来了人性积极解放的同时造成与"他者"关系的异化。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深层次地体现了资本的历史普遍性与历史特殊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俄教育、文化交流的桥头堡与枢纽站,黑河学院与俄罗斯的教育、文化交流已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中俄美术交流与合作办学的实践,包括引进外籍教师,打造特色师资队伍,借鉴俄罗斯教学大纲,不断拓宽教学内容,在俄罗斯建设切林姆霍瓦美术实践创作基地,与俄罗斯专家及学者联合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各类建设项目和科研项目,有力助推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及在中俄大学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