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研究》2023,(1):127-128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哲学研究杂志社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为了更加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现实问题带动基础理论研究,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三大体系”和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哲学研究杂志社下辖《哲学研究》《哲学动态》《世界哲学》《中国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年鉴》等期刊,在创新与传承的基础上将2023年度重要选题胪列如下:  相似文献   

2.
《哲学研究》2022,(1):127-128
<正>2022年下半年,党的二十大将在北京召开。党的二十大是我们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新征程上,本社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现实问题带动理论研究,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三大体系”,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哲学贡献。  相似文献   

3.
《哲学研究》2022,(6):128-129
<正>2022年下半年,党的二十大将在北京召开。党的二十大是我们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新征程上,本社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现实问题带动理论研究,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三大体系”,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哲学贡献。  相似文献   

4.
《哲学研究》2022,(3):127-128
<正>2022年下半年,党的二十大将在北京召开。党的二十大是我们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新征程上,本社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现实问题带动理论研究,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三大体系”,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哲学贡献。  相似文献   

5.
构建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本学科"成体系的学科理论和概念",是无神论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需要。编写《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概论》可以作为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抓手。这是一项"集成"和"总装"的工作,是一种"自主创新"和"综合创新"。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无神论学科的研究对象,是无神的物质世界产生了有神观念以及与之相对立的无神思想这一客观存在的社会历史现象。坚持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具体实际相结合,是我们构建中国特色无神论学科的基本原则。构建中国特色无神论学科要坚持矛盾分析方法,以问题为导向。  相似文献   

6.
<正>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我们国家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些专家学者,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地探索、思考着相关哲学社会科学的问题,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7.
<正>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在2021年12月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培养一支思想政治坚定、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学风优良、善于创新的宗教学研究队伍,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8.
2005年11月9日,几代哲学工作者欢聚一堂,共庆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50华诞和《哲学研究》杂志创刊50周年。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为哲学所成立50周年题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和发扬老一代哲学家的风范,为发展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事业努力奋斗。”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冷溶,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求是》杂志社原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原所长邢贲思,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任继愈,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哲学研究所原所长汝信,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杨春贵,北京大…  相似文献   

9.
尚庆飞 《哲学动态》2023,(2):118-12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明确提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使命任务。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出现了推动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诉求。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王立胜研究员通过撰写《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何以可能》等学术论文,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体系建构、学术研究范式的更新;通过组织举办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论坛并创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分会,推动学界开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关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学者将其视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有学者将其理解为“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由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被赋予这样两种不同的理解,这一研究出现了同一概念走向不同解读的复杂格局。南京大学哲学系刘林元教授早在21世纪初就关注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发表了系列相关学术论文,并与他的团队撰写出一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本刊委托南京大学哲学系尚庆飞教授深度访谈刘林元教授,试图在进一步辨析“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的基础上,就其产生与发展机制、目标使命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为了贯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工作会议精神,在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和教学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清除错误思潮的影响,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和应用,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的重要作用,本刊编辑部与中国管理科学院科学技术社会学所于1992年8月上旬在秦皇岛市北戴河联合举办《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研讨会》.研讨会采取专题报告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专题报告邀请我国著名专家承担.报告题目及报告人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2019年9月21-23日,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学术研究杂志社、现代哲学杂志社协办的"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学术研讨会在中山大学召开。来自全国的67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包括中国史学会会长李捷研究员等马克思主义领域的专家学者,《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学术研究》和人民出版社等国内著名期刊、报纸的编辑与研  相似文献   

12.
不断追求和推动哲学观念的变革,是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最为鲜明的理论风格和最为突出的理论特色。高清海先生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是站在实现了"认识论反省"的德国古典哲学的高度来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教科书体系",孙正聿先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是从"学说""学术"和"学养"的统一来探索和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体系",孙利天先生的《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说中国话》是在"中西马"哲学的比较和会通中分析和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落到实处",而贺来先生的《马克思哲学与现代哲学变革》则是立足于现代哲学的视野来挖掘和揭示马克思哲学的"现代哲学意蕴"。这四本书共同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自觉从"教科书体系"向"学术体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现代哲学》2007,(6):138
为了保证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学习、贯彻和落实,原定于2007年12月中旬举行的“毛泽东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将推迟到明年上半年举行,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同时欢迎学界朋友继续投稿!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解释史研究中心《现代哲学》杂志社20  相似文献   

14.
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是指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宗教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成为指导党处理宗教问题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百年来,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处理不同时期的宗教问题,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进程,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同志的重要哲学著作《矛盾论》同其姊妹篇《实践论》,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深刻批判了党内曾经一度严重存在的主观主义思潮,为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奠定了理论基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我们党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50年来,《矛盾论》在我们党的思想理  相似文献   

16.
由韩民青承担的山东省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项目成果《当代哲学人类学》,已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把哲学研究与人类学研究相结合,坚持自然观、人类观、文化观的统一,努力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类学的理论体系。《当代哲学人类学》...  相似文献   

17.
哲学应用与企业发展——记企业界与哲学界座谈会陈祥明(《哲学大视野》杂志社)5月15日,安徽省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学会和《哲学大视野》杂志社联合邀请企业界、哲学界和经济理论界部分同志在合肥召开座谈会,探讨和研究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于企业,以促进经济发...  相似文献   

18.
该书是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周年理论讨论会论文选集之一,收进了18篇论文。这些论文,是近年来对时代的发展与改革大潮的哲学探索的佼佼者,是启迪人们思考问题、求索新论的好读物。它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一) 改革发展的十年,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处于黄金时代的十年。黄楠森的《十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一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和性质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问题;对旧有辩证唯物主义范畴的进一步研讨;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影响;对应用哲学的研究等五个方面,对十年的哲学发展进行了较全面的反思。赵光武的《随着生活前进并指导生活前进》一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坚持与发挥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对于总结哲学发展的经验,推动哲学继续发展,是很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9.
蔡婉琪 《哲学动态》2022,(11):16-25+128
“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对此,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逻辑学家潘梓年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锁钥——唯物辩证法。以唯物辩证法为研究地基,潘梓年所作出的卓越的哲学贡献包括:创新性地构建了唯物辩证法的内容体系,明确提出了“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运用唯物辩证法科学阐明了中国过渡时期的经济基础。他对唯物辩证法基本理论的阐释和探索,是中国本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研究和创新唯物辩证法的优秀典范,其哲学贡献为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合理理论形态提供了可能路径,为唯物辩证法在中国语境下的理论创新和实际运用提供了经验借鉴,并深刻影响了众多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思想建树。  相似文献   

20.
汪信砚 《哲学研究》2023,(9):26-37+12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出了重大理论贡献: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传统的重大推进,不仅对新时代中国现实实际作出了深刻分析和科学判断,突出强调新时代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且创造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标志性成果;二是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极大丰富和发展,特别是丰富和发展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事求是思想、认识论、方法论和群众史观,并且开拓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全新理论领域,即生态文明思想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三是赋予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以鲜明的中国特性,表现为聚焦新时代的中国问题、充分体现中国智慧、突出彰显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