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次梵蒂冈册封中国教会120位“圣人”涉及到福建教会的有6位。这6位都是西班牙多明我会传教士,除刘方济各外都是在清代著名的礼仪之争中被清政府处死的。礼仪之争说穿了就是天主教会要不要尊重所在国的文化传统、要不要与所处的时代社会相适应的一场大争论。这在今天已经不成为问题,可是在17至18世纪,这个问题却困扰了中国教会100多年。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分析了明末清初罗马天主教对祭祖从宽容到禁止的过程;阐述了1939年罗马教廷取消禁令的复杂原因和政治背景,说明禁令之取消与日本军事政治压力密切相关;最后扼要说明今天中国天主教徒祭祖礼仪的变化是教会礼仪本地化的要素之一,有利于天主教在文化传统层面上与中国传统习俗的融合,有利于中国教徒与其他信仰的人们的交往与和谐。  相似文献   

3.
这次梵蒂冈册封中国教会120位“圣人”涉及到福建教会的有6位。这6位都是西班牙多明我会传教士,他们都是在清代著名的礼仪之争中被清政府处死的。礼仪之争说穿了就是天主教会要不要尊重所在国的文化传统,要不要与所处的时代社会相适应的一场大争论。这在今天已经不成为问题,可是在17至18世纪,这个问题却困扰了中国教会一百多年。由于梵蒂冈在这个问题上执行了错误的政策,不准中国教徒按照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尊孔祭祖,结果导致清朝禁教一百二十多年。福建的6位西班牙传教士,就是因为违抗清政府的禁教令而被处以极刑。显然,他们都是礼仪…  相似文献   

4.
从存有的层次性看儒学的宗教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儒学的宗教性问题一直是近现代中国儒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从17世纪以来,至少有三次规模较大的讨论。第一次是17—18世纪的所谓“中国礼仪之争”。这次讨论规模很大,除中国学者外,还包括欧洲的耶稣会、多明我会、方济各会、奥斯丁会、巴黎对外传教会,以及罗...  相似文献   

5.
最近,罗马教廷无视我国天主教会主权,任命邓以明为广东省大主教,为此,我们特作如下声明:罗马教廷一贯敌视中国人民,解放以后对新中国采取种种颠覆破坏活动,我国神长教友,为了维护祖国的独立尊严,保卫教会纯洁,坚决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控制,走上了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道路,这是完全符合  相似文献   

6.
枉费心机     
最近,罗马教廷背着中国天主教会非法委任邓以明为广东省大主教一事,清楚地表明,教廷以重新控制中国天主教会为起点的殖民主义政策的野心,毫无收敛之意。应当引起人们的警惕。中国天主教会,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独立自主、自办教会,这是每个独立国家的  相似文献   

7.
西方天主教初传中国,利玛窦奉行“补儒易佛”的策略。所谓“补儒”,就是要把儒学基督教化(本文所谓“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以及后来分化出的“新教”);所谓“易佛”,就是要排斥中国本土的佛、道等宗教。这一过程因天主教内部的“礼仪之争”而中断,遂给中西文化交流铸成历史的遗憾。“礼仪之争”不仅发生在天主教的不同传教会(耶稣会与多明我会、方济各会)之间,而且发生在利玛窦所在的耶稣会内部(利玛窦与龙华民之间);更可注意者,它在利玛窦本人的传教著作中也潜存着。“礼仪之争”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儒家文化与西方基督教文化之间的分歧,这种分…  相似文献   

8.
今年六月六日,罗马教廷无视我国教会主权,非法委任邓以明为广东省大主教,而邓以明不知自重,背着我国政府和教会,前往罗马接受这个所谓“委任”,完全丧失了中国人民和中国神职人员的气节,违背了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为此,我中国天主  相似文献   

9.
晓馨 《天风》2014,(5):42-43
亨利八世:(1491-1547)英格兰及爱尔兰国王。英格兰宗教改革运动发起者。因离婚案与罗马教廷产生冲突,以议会通过的法案推动、确定宗教改革精神,使得英格兰教会脱离罗马公教会,确立国王为英格兰教会领袖,开启了英格兰教会史新篇章。十五六世纪的欧洲处于转折的时代。在经历中世纪的积淀与突破后。  相似文献   

10.
最近,罗马教廷公布了委任龚品梅为枢机主教的决定,这是违背中国天主教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原则的,是对中国天主教事务的干涉。我们绝对不能接受。众所周知,龚品梅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因破坏政府法令,政策的实施,犯反革命叛国罪而被依法判刑的。罗马教廷在龚品梅服刑期间秘密委任他为枢机主教,事隔十二年又公布这一决定,这是它企图重新控制中国天主教、分裂中国教会的又一次暴露。中国天主教的广大神长教友坚决反对罗马教廷的这一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