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长期以来,对西方人而言,中国伦理思想已经成为一种思维方式的范式,从任何一种合理的进步尺度来衡量,它都是一种精致复杂的、高度发展的、先进的范式,但它在许多方面又十分不同于西方伦理思想.根据戴维森式伦理学解释,这种分歧并没有表明伦理学比自然科学的"客观性"更少.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 ,对西方人而言 ,中国伦理思想已经成为一种思维方式的范式 ,从任何一种合理的进步尺度来衡量 ,它都是一种精致复杂的、高度发展的、先进的范式 ,但它在许多方面又十分不同于西方伦理思想。根据戴维森式伦理学解释 ,这种分歧并没有表明伦理学比自然科学的“客观性”更少。1 建立在理性上的伦理学戴维森式伦理学在某些方面类似于康德的伦理学。康德试图从正确推理的规范性中推导出道德的规范性。康德论证说 ,遵循目的行事逻辑上必然需要一种融贯的普遍原则 ,即以一种任何人都能够履行的方式来行事。因为康德所谓的“行使权利”就是…  相似文献   

3.
本文力图把康德的公民伦理思想置于其历史理性的理论框架之中来思考其限度及趋向。在康德历史理性的言说中,公民在康德那里作为“有限的理性存在者”,它是自我作为有限存在者“并非无拘”。康德对于用“有限理性存在者”来对其公民伦理思想进行限定,一方面基于康德公民伦理思想是道德形而上学的实践理性理论,另一方面出于他对卢梭的法权哲学原则的呼应。从价值趋向、交往结构、制度规范、内在德性、权利属性、外在环境等方面对康德的公民伦理思想展开分析,可以察知康德公民伦理思想的趋向也体现为世界公民状态。  相似文献   

4.
理性、中道与幸福——探讨亚里士多德的道德选择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豹 《伦理学研究》2007,(5):104-108
道德选择理论是亚里士多德伦理思想中的重要内容。本文首先三个方面研究了亚里士多德的道德选择理论:一、亚里士多德论道德选择的理论前提;二、亚里士多德论道德选择的依据;三、亚里士多德论道德选择的目标。其次,从西方哲学史的宏观背景中就亚里士多德的道德选择理论的成败得失进行讨论。通过研究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道德选择理论,这将有助于我们了解道德选择在道德理论和道德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西季威克的伦理思想不仅完善了功利主义,而且还提出了独特的直觉主义伦理思想.而这一崭新的思想又是同他深化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学和康德实践伦理学,特别是康德的实践理性直接相关的.因此,在西季威克的伦理思想中,不仅能够看到西方现代伦理学的雏形,而且能看到传统西方伦理思想的深化.从这一意义上说,西季威克是西方传统伦理向现代伦理转变的一个关键人物.  相似文献   

6.
德福之辩是贯穿古今中外的一个恒久课题。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德福之辩有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不同的学派和学者对于道德和幸福的关系有着不同的见解,并试图对德福相悖问题做出圆满的解释,由此形成了西方伦理思想史上的德福观。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对于道德与幸福的探究存在着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和基督教的德福思想,表现出三种不同的德福观。当代西方伦理学者也不断深入探究道德与幸福之间的关系,理论研究呈现出一些新的面向,表现出一些现代性特征。虽然中国伦理思想与西方伦理思想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甚至是冲突,但在德福问题上可以形成对话和商谈。  相似文献   

7.
决策与决策执行的关系——一种行动理性的观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分析决策与执行的关系为出发点,对人类理性的本质进行了讨论。指出决策研究中存在的“理性分析范式”偏面地把认知分析当作人类理性的本质,忽视了行动的作用,提出了人类理性是“行动理性”的思想。行动既是一种分析方法,是人们深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理解决策问题的独特手段,也是人们创造外界环境、实现决策目标的有效途径。由此提出,决策研究,尤其是组织决策研究,应该重视“行动分析范式”。  相似文献   

8.
研究自然为中心的科技认识理性和研究社会伦理为中心的德性价值理性,在东西方构成了不同的思维模式,从而科技理性和人文价值理性在东西方各自施展了自己的魅力。西方最终发展起了人类文明重要的一方面,发达的科学技术和高度发展的工业经济,而中国在科技理性不似西方那样凸显的情况下,发展出了独特的德性文明。两种理性在本质上是合一的,在社会发展实践中也应当整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西方道德情感主义者主张人类天生的情感或情感反应能力是理解、解释和辩护道德的最终根据。但如果情感自身的合理性得不到说明,或者需要情感以外的理性概念来加以辩护,那么,以情感来理解、解释和辩护道德的道德情感主义路径从根本上来说就是难以成立的。我们需要一种有别于西方传统理性概念的情感理性概念来为道德情感主义做根本的辩护。情感理性既可以界定为一种推理能力,即通过情感反应从某些事实前提推出规范性判断或价值判断的能力,也可以界定为规范性或应当性的来源之一。情感理性的思想为近期认知神经科学的实验研究所证实。历史经验也表明,恻隐之心所产生的道德情感往往是我们判断道德是非更为可靠的标准。自然选择的理论也为情感理性的思想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公共理性(由)是当代政治哲学中一个关键而又含混的理念,它可能包含的理性能力与公共理由这两个维度及其相互关系有待澄清。如果仅仅从公共理由的角度来理解该理念,我们无法超越实践理性的怀疑论,也无法为政治辩护提供任何公共理由。如果将其作为一般性道德推理的实践理性能力,我们则会因为推理主体与推理程序的模糊性而无法确定合情理性的最终标准。唯有基于民主的公民身份,在政治正义的领域来塑造这一理念,我们才能够把公共推理的能力与共享的公共理由完整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种融贯的公共理性理念。  相似文献   

11.
高清海 《学海》2001,(2):25-29
人类文明的发展,经过了"信仰理性"、"认知理性"的支配阶段后,将进入一个"人性自主一反思理性"的时代.在已往的历史中,理性并没有真正握有自主权,它更多地充当了一种工具化的角色.信仰理性是"本性在外"的理解方式,理智理性是"本性对外"的理解方式,二者均未达到人性的自主.反思理性作为理性的自我反省,是向生成自身的那个人性根基的回归.理性的"天然合法性"的根据即在理性自身.反思理性使"理性自洁"的功能得以发挥,它一定能够解决理性自身造成的问题."反思理性"将成为新世纪人类文明的主导理性.  相似文献   

12.
章海山教授是我国西方伦理学研究和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他分别在1984年和1991年出版的《西方伦理思想史》《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发展的历程》是我国西方伦理思想史和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研究领域的重要作品。2018年7月,中山大学曹康莉对章海山教授进行了访谈。在访谈中,章海山教授介绍了他的学术经历和学术观点,回顾了他所经历的我国西方伦理学研究和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的发展历程,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主题、方法和未来趋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基于自然哲学同时兼涉本体论和认证论的视角,把生态伦理看成是解读人与人自然关系的新范式,通过对西方生态伦理思想的演进历程、现实缘由、学理背景、逻辑框架等方面的考察,揭示和阐明西方生态伦理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可能性、必要性和必然性,并据此预测其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4.
理性的祟拜及其缺憾——对传统经济学理论方法的审视张雄当20世纪思想家们正从各个领域展开对理性主义传统深入批判的时候,经济学主流学派似乎还在为理性主义传统站好最后一班岗。这种理论的悲哀,其原因之一恰恰在于哲学对经济学过于冷漠。本文从经济哲学角度,对西方自古典时代延续至今的一种方法论意义上的研究范式进行批判与考察。笔者认为,理性经济人——作为一种高度抽象的历史理性模型,它受17、18世纪理性主义哲学传统的影响,并由亚当·斯密开创和加以使用的。毫无疑问,这种貌似简单的经济人模型不仅是解释人类经济行为…  相似文献   

15.
现代新儒家牟宗三以康德作为会通儒家与西方思想的桥梁,但是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由于康德的实践理性思想完全否定情感在道德基础中的地位,相对而言,在道德哲学的基础方面,儒家道德思想与康德实践理性的共同点反而不及与休谟经验论和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的共同点多,彼此沟通的难度也更大。实际上,原始儒家道德思想的建构有其独特的路径,就是情理合一,其成熟形态则是孟子的心性论。从《性自命出》的"道始于情"而"终于义",经过《五行》篇"形于内"的探索,原始儒家道德思想发展为孟子的以四端说四德,性、心、情理合一,以心性论完成了情、理合一,成为儒家道德理性的典型形态,进而为工夫论奠定了内在基础。  相似文献   

16.
科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证明世界是人类理性可理解的。一般来讲,这个以理性理解为目的的企图都具有一个与科学史还有技术和哲学史紧密相关的历史。但即便有一种要把这个历史与西方历史混淆起来的倾向,如果不考虑以下两点也是有失全面的:首先,要考虑其他文化区域的贡献;其次,除了概念体系的特殊性之外,还要考虑文化尤其是科学知识的基本“传播”。  相似文献   

17.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伦理思想具有如下主要特征。首先,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伦理思想呈现出一个十分明显的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和现实道德层面逐渐增强关注和研究的发展过程;其次,西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呈现出了从继承和借鉴马克思的批判传统对资本主义给予道德批判到积极发掘马克思主义的伦理思想和注重从伦理层面上建构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变化过程;再次,西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发展呈现了一个从政治革命、社会批判到生态建构的发展过程。深入探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伦理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交往理性与德育理念的重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哲学意义上的交往理论,尤其是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可以解决当前目的理性泛滥带来的的德育危机。交往德育是在超越灌输德育的基础上,对主体存在、人的存在目标和生存意义提出本质追问并提供某种可能性诠释的德育理论。它是一种扬弃与超越灌输德育而又与灌输德育截然不同的德育理念,是德育发展的必经阶段。  相似文献   

19.
对于中国伦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学科发展而言,西方伦理思想无疑是一种能够提供重要的知识与方法论资源的"他山之石".正因为如此,西方伦理思想的研究贯穿于中国伦理学的发展进程之中.由南京大学杨明教授等著的<现代西方伦理思潮>(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以下简称<思潮>),是一部现代西方伦理思想研究的创新力作.该著有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20.
佛教是关于人生解脱的宗教,其宗教理论中包含着浓郁的伦理思想,反映了与中国本土儒家伦理思想不同的价值观念,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它对人生的基本态度、观察和评价世界的道德理性、对待众生和万物的价值观念及其树立的理想人格,反映出佛教伦理思想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