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使用自编小学生应用题测试题和认知评估系统CAS对小学数学双困生、单困生和学优生的应用题列式成绩、表征水平与PASS各认知过程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结果发现:CAS分量表分(尤其是计划分量表、同时性加工分量表)对三类小学生的应用题列式成绩和应用题问题表征水平具有较好的预测力。注意对小学生应用题解题成绩有相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研究采用3(年级)×2(场认知方式)×2(视空间能力水平)×3(问题表征方式)四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探讨了这四种因素对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年级、认知方式、空间能力以及问题表征方式均是影响小学生应用题解决水平的关键因素;问题表征方式、认知方式、空间能力以及年级四个因素对小学生解题水平存在交互作用,其中图形提示有利于场依存性学生解题水平的提高,低空间-场依存型的学生更适合图形提示;高空间-场依存型的学生随年级升高解题能力发展较快,而低空间-场依存型的学生解题水平提高较慢;随着年级的升高,图式表征对小学生问题解决的促进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100名5-9岁儿童解比较题认知加工过程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儿童解比较题认知加工可划分为三级水平。2.问题表征分为动作、表象、符号三种方式,它与数学知识结构建立联系实现数学表征转换,能否实现转换影响算法选择,解题策略具有加性和减性两种类型,存在实物匹配、计数和加法表三个水平。3.比较图式整合为部总关系图式,其水平依照动作、表象、思维顺序发展,结构依照求差集、求比较集、求标准集顺序扩大。4.儿童解比较题困难是因为问题缺少操作动词和儿童不能实现相应的数学表征转换。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个别交谈和口语分析技术,对100名4─8岁儿童解决合并题的认知加工过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儿童解决合并题的认知加工过程可以划分出三个水平,其认知加工图式有两种:合并图式和部总关系推理图式;两种图式对问题的加工方式不同,反映出儿童对加减法概念的理解程度和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5.
辛自强 《心理科学》2004,27(6):1344-1348
采用口语报告法收集了26名小学三年级儿童解决两道复杂的算术应用题时的口语报告和作业资料,探讨了问题解决中图式与策略的关系。结果发现,对二者关系的解释要以问题表征复杂性为中介:如果被试的关系图式水平较高,表征复杂性(特别是表征深度)也会较大,相应会选择领域专门性更强的快捷策略;如果缺乏必需的关系图式。表征深度就降低,甚至不能正确表征问题,这时只好使用常规策略甚至错误策略。这个结论适用于有多种表征和解题方式的问题中。  相似文献   

6.
认知项目设计起源于理论驱动的测量模式,要求在详尽阐述测量建构理论的基础上,鉴别测验项目类型的任务特征,建立和标定与测量建构认知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通过系统变换任务特征生成项目.本文以Greeno (1994)提出的代理者-情境交互作用(agent-situation interaction)的问题解决观为基础,对代数应用题解决的认知过程和任务蕴含性(affordance)进行了系统分析.具体而言,代数应用题被视为以文本形式呈现的,嵌套在现实情境中的某种量化结构.在代数应用题解决的转译、整合、计划、执行的认知过程中需要形成三种不同的表征,即文本基、情境模型和问题模型.其形成及解决过程受到个体问题图式知识的深刻影响.对应于不同表征方式,对代数应用题语法/语义结构、量化元素及结构、问题情境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综合.该分析表明,为了保证代数应用题项目生成的科学性,当前研究的关键在于建立任务特征与问题解决认知变量之间的经验关系,并在问题领域整体水平上检验这种关系的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应用题表征的类型和特点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董妍  路海东  俞国良 《心理科学》2004,27(6):1352-1355
以124名小学六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应用题解决问卷考查了我国小学生应用题表征的类型和特点。结果表明小学生应用题的表征方式有复述内容、图式表征、图片表征、直译表征、语义结构分析等;成功解题者和不成功解题者对各种表征方式的使用次数上没有显着差异;成功解题者和不成功解题者在各种表征方式下的解题成绩有显着差异,成功解题者在图式表征、直译表征和语义结构分析表征下的成绩显着优于不成功解题者。  相似文献   

8.
采用信息加工视角, 在划分不同信息来源的基础上分析编码、存储(巩固)、再激活/再巩固和提取的一系列加工过程如何导致错误记忆形成, 由此总结出错误记忆产生的三个可能原因:(1)因缺乏针对目标事物特异性细节的记忆表征而侧重于编码和提取目标和非目标事物共享的抽象记忆表征, 使被试更倾向于依赖抽象表征对缺失的目标细节进行重构, 引发错误记忆; (2)目标事物启动了对应图式, 导致与图式相关的非目标事物记忆表征得到增强, 引发错误记忆; (3)误导信息干扰了再度激活状态下目标事物的记忆表征, 妨碍其进行准确的记忆再巩固, 从而引发错误记忆。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目标事物特异性细节的表征区域、不同类型的图式表征促进非目标事物记忆表征的具体机制以及提取阶段的图式复现对错误记忆形成的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视觉化表征是代数应用题表征的一大类型,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视觉化表征的理论主要有视觉-逻辑二维模型、理解-转换模型、表象表征理论和图式-图像表征论, 四种理论模型各有其特殊的方法学意义。代数应用题的视觉化表征主要受到题目视觉化程度和认知负载等刺激因素以及自我效能感等认知因素的影响, 最后, 本文指出了在代数应用题视觉化表征理论、研究方法和影响因素探索中的进步以及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分数应用题是指倍数关系比较问题的分数类题,也就是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分数应用题是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长期以来,笔者对解分数应用题的方法、规律进行了广泛地、深入地探究,成果是一一解分数应用题的三步曲。用解分数应用题的三步曲解分数应用题,行之有效,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连榕 《心理学报》1984,17(1):18-23
本实验采用大声思惟的方法,研究了八名小学生解分数应用题的思惟模式。 结果表明,在小学生中三种不同水平的解分数应用题的思惟模式:以灵活性为主要特点的“活动型”思惟模式,以刻板性为主要特点的“经验型”思惟模式,以碰试性为主要特点的“盲试型”思惟模式。  相似文献   

12.
通过简要回顾儿童遮挡绘画的研究历史,总结了对幼儿遮挡绘画中理智写实性绘画与视觉写实性绘画持不同见解的两种概说:"知见说"与"表征策略说",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绘画认知理论——遮挡图式的格式塔渐成论,由此展开幼儿遮挡绘画的表征策略及其与幼儿认知发展的关系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
语义的认知表征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经典问题.本研究探讨形容词的褒贬义判别与空间上下方位的关系.实验一采用空间Stroop范式,发现:当形容词的褒贬义与其空间位置之间的关系与上-下意象图式相符时,褒贬判别反应时显著短;实验二采用引导范式,发现:当形容词的褒贬义与目标字母的方位符合上-下意象图式时,目标辨别反应时显著短.研究表明:对褒贬义形容词的认知加工激活上-下意象图式,词的褒贬义表征具有垂直方位属性.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决的认知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路海东  董妍  王晓平 《心理科学》2004,27(4):867-870
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影响小学生应用题解决的认知因素及其作用机制。采用自编的应用题解决问卷对183名小学生进行了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情境理解、问题表征、问题归类、解题计划和自我评价是影响小学生应用题解决的主要认知因素。其中,情境理解首先影响问题表征、问题归类、解题计划和自我评价,后四个因素又进一步影响解题成绩。  相似文献   

15.
关于小学生应用题结构认知发展的初步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纪全 《心理学报》1988,21(2):63-68
本文是《关于小学生应用题结构认知发展的初步研究(Ⅰ)》的继续,进一步介绍小学生在应用题数量关系结构方面的认知发展特点。指出帮助学生掌握一般解题数量关系式是应用题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从科尔伯格提出道德认知发展概念至今,已经出现对道德认知发展的几种不同解释,其中较为著名的包括阶段论、水平论和认知图式论.本研究通过对一份道德判断测验的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建立模型的实证方法,试图验证已有的几种道德认知结构理论的正确性.研究表明:道德发展过程的确包含六个阶段,它们是按照一定顺序发展的.同时,道德发展过程中还出现三个水平,并先后建立了三种不同的认知图式.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采用四因素混合实验设计考察不同的问题呈现方式对不同视空间能力、场认知方式以及不同年级小学生的数学应用题解题水平的影响情况,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有一定视觉提示的问题呈现方式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水平的提高,但不同的问题呈现方式对不同被试影响情况不同;低空间能力-场依存型被试在图形提示的呈现方式下解题水平提高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一个认知科学的概念——容量,主要是介绍一种基于概念维度的加工容量观.这种观点认为加工容量最好以进入某一特定运算过程的独立维度来定义,容量的增长意味着可以表征更多的维度,而概念的组块与分割是常用的表征策略.个体差异通过表征的清晰度和有效性的差异来表现,而认知的发展则是成熟与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问题表征、工作记忆对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广文  何文广  孔伟 《心理学报》2011,43(11):1283-1292
以104名小学六年级学生为被试, 采用4个相对独立的研究探讨了工作记忆广度、问题表征方式与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决的关系。结果表明:(1)言语工作记忆广度只影响高难度应用题的解决, 在低难度、中等难度的应用题解决上, 高、低言语工作记忆广度者不存在显著差异; (2)视觉-空间工作记忆广度对低难度、中等难度、高难度应用题的解决都存在影响; (3)问题表征方式影响数学应用题的解决, 应用题的解题成绩与问题表征方式的使用有关; (4)言语工作记忆广度对应用题的表征方式没有影响, 高、低言语工作记忆广度者在三种难度水平应用题的表征方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5)视觉-空间工作记忆广度对应用题的表征方式存在影响, 高、低视觉-空间工作记忆广度者在三种难度水平应用题的表征方式上均存在组间差异。  相似文献   

20.
以往上下级关系研究大多聚焦于关系的实然特征, 缺乏对关系应有特征或模式的探讨。上下级关系图式是个体对上下级之间关系应有模式或特征的内隐认知, 这种内隐认知有助于揭示上级与下属之间的互动过程, 并为促进上级和下属的积极心理与行为提供理论启示。经过对文献的系统梳理, 将上下级关系图式与内隐关系理论、追随力认知图式、关系自我和关系认同等概念进行区分。个体传统性和现代性、依恋风格、领导行为以及文化因素能够预测上下级关系图式; 上下级关系图式能影响领导的态度与行为、下属忠诚、下属工作绩效、角色外行为、领导评价(道德领导)以及上下级关系评价; 移情的社会认知模型、泛家族主义、社会学习理论、信息加工理论解释了上下级关系图式的前因后果。未来可以从识别预测因素、拓展后果研究以及挖掘作用机制等方面推动上下级关系图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