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12月16-18日,中国无神论学会在北京圆山大酒店召开了2007年学术年会。本届年会的主题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基督教在中国的走向”。来自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国家图书馆、国家宗教事务管理局宗教研究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民族发展研究所、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反邪教协会、中国国际友谊促进会、中央社会主义学院、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的独有风格越来越被世界瞩目,中国风这几年就备受国内外追捧。“新中式”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升华,既保留了中国的最精华部分,也融合了国外的时尚元素,它的出现将让中式家纺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3.
民族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主导这一进程的伟大民族,堪称“世界历史民族”。引领人类的精神成长和思想进步,这是世界历史民族的理论使命。以“世纪”为尺度定位马克思主义,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马克思主义跨越三个世纪,能够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世纪形态、主干形态载入史册往往是世界历史民族的权利。一个理论冠名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策源地必须是世界历史民族,研究对象必定是世界伟大样本,理论成果必定具有世界历史意义。中国进入新时代,标志中华民族上升为世界历史民族,中国具有绝对权利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纪元。作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世界历史意义——在解码中国样本的过程中关注人类共同难题,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开启中国马克思主义世界化的新向度,在改变中国的过程中承载影响世界的新使命。中国在全世界举起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意味着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特定历史阶段,担负起推动人类精神成长、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世界历史使命,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之再度青春化、中华民族之再度青春化。  相似文献   

4.
版画起源于中国,历经了将近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在明清逐渐走向衰落。日本的版画最初是由中国传入的,在浮世绘版画时期走向辉煌,继而影响了全世界,并揭开了西方现代绘画的序幕,直至今日浮世绘版画与古代水印木刻对现代版画的影响依然很大。我们可以将中国正统的民族文化与日本创兴的思路相结合,让我们在今后的版画创作中有更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指出:“一个依赖过去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忘记了祖先的民族也是没有出息的民族。”今天的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年代,而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在逆境下的奋进,劣势下的抗争。中国决心要走向世界,也让世界了解中国,这里就有一个如何正确对待自己和看待别人的问题。这不仅涉及立场而且也有一个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6.
民主革命时期,李大钊较早使用了“民族复兴”话语,不过中共党内更多使用的是“民族解放”概念,其间在十年内战中曾激烈地批判国民党的“民族复兴”论,抗战时期则从正面有限地使用了“民族复兴”话语。建国前夕,毛泽东肯定了“复兴”的现实可能。改革开放以后,“民族复兴”话语重新出现,并在中共十六大以后高频使用。习近平将其发展构建为内容丰富的“民族复兴中国梦”话语系统。这一话语系统的构建既有现实基础和客观需要,也反映着话语构建者的主观意图。“民族复兴中国梦”实现了传统话语向现代话语的转换、中国话语与世界话语的对接、民族话语和人民话语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整体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各行业中都刮起了一场文化风,在设计的各个领域内都随处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其中展示设计的发展对弘扬当今中国传统文化,发掘城市文化特色具有重要作用。在当下物质资源极其丰富的世界,人们已经需求的越来越多,在已有的物质的基础上,人们更多的是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对于传统文化的渴望也更为迫切,国家的民族文化和现代展示设计的结合,使展示设计更加具有文化内涵和民族精髓,更走向国际化,并无形中走进人们的生活和内心深处。通过叙述展示设计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阐释其在展示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胜利和爱国主义精神秦雨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东方和世界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先锋,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都是空前的。它既影响着中国,也影响到世界。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相似文献   

9.
五四爱国运动八十周年,恰值全国人民爱国激情高涨,愤怒声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野蛮侵犯我主权的暴行之时,这很发人深省。五四运动的时代坐标,处在“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中,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交叉点上。“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深重的民族危机蕴含着转机和生机,亟待国民之觉醒。中国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在一次讲演中形象地描述了这种局面,大意是说:中国几千年来是世界上头一等的强国。可是,到了现在这个时代,我们中国是顶弱、顶贫的国家。所以现在世界的列强就有瓜分中国的念头,也即由各国来共管的意思。那么,为什么我们会…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2月16-18日,中国无神论学会在北京圆山大酒店召开了学术年会。本届年会的主题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基督教在中国的走向”。来自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河北省社科院法学所、中央民族大学等25个单位的50多位学者出席研讨会。围绕“宗教与国际关系”、“基督教与近代中国”、“基督教在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意境是情与景的结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精髓,更是中国动画的灵魂。中国早期动画正是因为成功诠释了民族意境,才能享誉世界。如今我们通过实验动画的探索来创新意境在动画领域的表现形式,是为了完善中国动画的民族性,使中国动画再次走向辉煌。在新时代条件下,如何将意境理论落实到实验动画的各个环节,这需要我们从审美语言、绘画语言和电影语言三方面把握实验动画的意境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12.
抗战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抵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兴盛的历史转折点;它彻底洗刷了持续百年中国屡遭外来侵略的民族耻辱,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中华民族得以以昂扬独立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抗战胜利极大地提振了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即捍卫了中华民族文化血脉,唤醒了中华民族民主和独立意识,弘扬了中华民族团结意志和爱国精神;对于当下中国,它则开启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13.
据说世界上有三个年轻民族,即美利坚民族、回回民族和意大利民族。回族是中国最年轻的一个民族,形成于元末明初,迄今只有六七百年的历史。但是,从几百年回回民族发展史来看,回族是一个富有开拓性和创造性精神的民族,这不仅就中国来说,即  相似文献   

14.
南北朝时期佛教学者的道教观●杨曾文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从西晋末年开始的分裂走向统一的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伴随着各个民族的深入融合,流传于大江南北的各种宗教和思想也广泛交流,进一步会通,从而对中华民族文化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佛教和道教在南北...  相似文献   

15.
李曦辉  阿列夫 《学海》2022,(4):155-163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出现了两种趋势,即经济不断走向全球化,文化越来越多元化。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面临两种选择,要么民族文化逐渐走向融合化,要么全球经济不断多元化,这需要既往实践的支持。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经济全球化是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余下的就是寻求各民族文化的互相包容,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这就要求多元的文化实现互谅、共容、共存,进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本文尝试提出关注价值文化的民族经济学新范式,旨在对民族过程的政治文化效果进行经济学分析,以经济视角阐释民族过程,实现民族文化从互谅、共容,走向融合共存,从而提升人类的福祉。  相似文献   

16.
坐落在燕赵大地的中国感光材料生产基地———乐凯胶片公司,从建厂之日起,坚持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选择,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弘扬民族品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乐凯精神”,创造了为世人称誉的光辉业绩,成为发展中国民族工业的骄傲。一、充满“血”...  相似文献   

17.
正在现代性危机四处弥漫的全球化时代,一方面人们身陷信仰缺失的精神恐慌和心灵危机,另一方面,各大传统宗教自身也在面临着现代文化语境中信仰体系的重建危机。这种双重危机迫使宗教走出传统信仰模式,走向更广阔的人类思想文化新天地。通过重新开显宗教核心教义精神,更新宗教传播方式和组织制度,与民族文化传统深度对话融合,并与现代文化思潮充分交流互动,建构起具有民族文化精髓和世界新文化特质的信仰体系。这可以说是传统宗教在21世纪的中国化前景,也是世界宗教的未来发展图景。  相似文献   

18.
张骥  杨艳 《美与时代》2006,(7):78-80
人类文化从碰撞、争议到交流、融合,是一个必然而又漫长的过程。同样,中西演唱艺术的借鉴和融合也必须符合客观实际的要求和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这样才能推动我国声乐艺术的平稳健康发展。“互融互进,合理借鉴,土洋结合,相得益彰”,只有将承载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文艺推向世界,走顺应潮流的开放化、多元化道路,让民族的变成世界的。  相似文献   

19.
岳钰 《中国宗教》2014,(9):52-53
中国与世界任何的文明古国相比,有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在五千多年走向现代文明的过程中,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从来没有因为政权的更迭、执政民族的变迁而使"中华文明"产生过文化断层。这还得感谢秦始皇两千多年前所实施的"文字、货币、度量衡、道路"统一政策,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上半叶,中华大地上演了一场悲壮恢宏的民族独立解放运动。以反抗帝国主义殖民压迫的义和团运动为先导,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个蒙受了西方列强恶魔般摧残的民族,在付出了无数志士仁人流血牺牲之后,终于赶走了帝国主义及其帮凶,以独立和尊严的形象站立在世界的东方。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运动中,中国天主教徒身临其境,置身其中,在天主圣神的默感启示下,勇敢地从殖民教会中走出来,选择了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道路,从此路上了神恩普照的光辉前程。       一 天主教自蒙高维诺主教在北京建立教区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