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年来我们关于概念的定义,一直存在着过窄的毛病。经典作家,包括黑格尔、列宁和毛泽东关于概念的论述,当然是有权威性的生动的,但是应该看到,他们的论述主要是在辩证逻辑的范围而不是在形式逻辑范围中的,他们论述的“概念”基本上属“深刻概念”和“科学概念”。归结起来,可以用这句话来说明“定义过窄”的问题,即: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总和的思维形式。”第一,所谓“客观事物”指何而言?“客观事物”极易与“现实中已客观存在的实体事物”混为一谈。于是那些在现实中尚未和暂未存在的客观事物,如“共产主义社会”之类的概念就不知所归,“飞碟”这类假说概念便不能被视为概念或只能视为“虚概念”(甚至“虚假概念”,“空概念”),“虚概念”的种种问题和争端由此产生(关于虚概  相似文献   

2.
对于马克思颠倒黑格尔“国家”的传统理解,容易把黑格尔的“国家”贬低为维护普鲁士专制、宣扬君主独裁、强调古典整体主义和国家意志高于一切的现存政体。基于辩证法的进路可以发现,黑格尔的“国家”并非现存的国家,而是指伦理理念的现实化,是普遍意志与个人自由相契合的有机统一体。马克思承认黑格尔国家有机体的观点,但认为黑格尔颠倒了国家有机体的辩证法前提。本文认为,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从绝对精神出发的、外在于事物的抽象方法;马克思的辩证法则是面向事物自身的辩证法。基于辩证法的颠倒进路,有利于从方法论视域更好地理解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的颠倒。  相似文献   

3.
本文立足于黑格尔《逻辑学》的“现实”概念和哲学史的基本问题,反对将其“两个凡是”命题中的“现实的”改译为“真实的”,原因有二:首先,“现实”概念内涵丰富,在黑格尔体系中是指真理将要从可能性和偶然性中实现出来的一种动态过程,具有时间性和历史性;其次,从哲学史的角度追溯,“现实”概念源自于亚里士多德关于潜能与现实的学说,黑格尔试图调和现实与理想(理念)的关系问题.“真实的”译法根本无法准确表达黑格尔哲学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李胜光主张现实只是现存的一种,是指现时具有必然性的客观存在,而不是全部现时存在的客观实在。这种看法,虽有正确一面,但不全面。我认为现实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事物发展已经达到的状态,它是现在的客观事物的全部,是实现了的可能性。马克思说:“从实在和具体开始,从现实的前提开始,因而,例如在经济学上从作为全部社会生产行为的基础和主体的人开始。似乎是正确的”(《马恩全集》第12卷,第350页)。这里马克思明确地把现实视为实在的和具体的,也就是指现存的。马克思还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马恩全集》第8卷,第8页)。这里,马克思把事物和现实是等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的一些哲学教科书中,对现存、现实,现实性这几个概念理解模糊、规定不一。如:有的认为“现实这个范畴,就是标志当前存在着的事物或现象的哲学范畴。”(参见李达主编的《唯物辩证法大纲》);有的认为“现实性(即现实)是指现实存在的具有必然性的客观事物。”(参见天津市高等  相似文献   

6.
“所谓平衡,就是矛盾的暂时的相对的统一”(《毛泽东选集》五卷375页)。哲学上的平衡(或均衡、稳定、静止、统一等),是指客观事物运动、发展和变化的一种形态,即在一定条件下事物所保持的相对静止状态,或者说事物量变过程的暂时稳定状态。恩格斯说,“相对静止即平衡”(《自然辩证法》224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页数)。平衡或相对静止绝不是个别、特殊现象,而是客观事物运动和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状态。因此,正确地认识平衡、重视平衡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对认识世界、改造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法国新黑格尔主义者L.朗特格莱勃(Ludwig Landgrebe)教授、博士的“辩证法问题”一文中的第四节。该文共分五节,第一节主要论述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辩证法之间的关系,第二节论述黑格尔的辩证法,第三节进而谈到黑格尔原来想要表述的辩证法和他在自己体系中所体现的辩证法之间的不一致。第四节论述马克思的辩证法,第五节论述恩格斯的辩证法。在第四节里,作者联系黑格尔的辩证法来探讨马克思的辩证法。作者一方面认为马克思的辩证法是“现实的辩证法”,有别于黑格尔的“观念的辩证法”,并以为“马克思首先是把他的思想看作为一种完成了的自然主义或者一种真正的人道主义,这种人道主义既与唯心主义又与唯物主义有所区别”。另一方面,作者还认为:“马克思的辩证法是人的族类的自我生产的原则,它不是思维运动的规律,而是真正的生产活动的规律,是作为一个劳动着的并通过劳动来推行自我维持和自我生产的人的活动规律”,并说,“马克思的辩证法不是在一种无意识的变化的规律性的意义上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在谈到生产关系的时候,作者认为:马克思依照哲学传统所赋与他的非此即彼的概念不能对生产关系的实质作出最后的答复,作者以为:“生产关系既不是自然,也不是精神,而是两者的统一”。作者还讨论了马克思对于自然的观点,认为:“对马克思来说,自在的自然是一个毫无意义的、可以根本不问的问题。”并认为“在这一点上,马克思的观点不仅与唯心主义有血缘关系,而且甚至在结构上相同”。最后作者在谈到人的问题时认为:“对于马克思来说,人是自然整体,这个整体的本质核心不是精神,但也不是物质,而是两者的统一”,作者竟瞎说;“在这一点上显然可见:马克思的观点是多么深刻地植根于形而上学思维的整个传统之中”。  相似文献   

8.
一、黑格尔辩证法并非源于猜测辽宁大学张敏在《黑格尔是猜测到事物的辩证法的吗?》一稿中认为,黑格尔的辩证法是“猜测”这一流行的说法是不准确的。首先,不能设想单凭他的主观猜测就能制造出如此全面、深刻、丰富的辩证法,而又和客观事物辩证法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事实上,黑格尔的辩证法产生并非偶然,其现实基础是当时的自然科学和生产力水平以及资产阶级革命。在他论述辩证法的很多地方,他的每一抽象概念,每一逻辑推演,我  相似文献   

9.
“超前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一种综合反映,不是脱离现实的胡思乱想。“超前意识”的精髓是从现实出发,认识未来。它的鲜明特点是:①客观性。它是来源于实践而又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科学认识。②主动性。是具有改革精神的人  相似文献   

10.
黑格尔在其《精神现象学》第一次提出“劳动”概念作为自我意识由非独立存在进展到纯粹自为存在的桥梁。马克思充分肯定黑格尔“劳动”概念提出的意义.但却批判黑格尔将“劳动”局限在自我意识内部,局限在主奴关系的辩证运动中,只是作为抽象思维内部的运动.马克思还批判黑格尔没有看到劳动在现实感性的世界中的异化现象,提出了“异化劳动”揭示出劳动外化对象化所产生的对工人无情的奴役和压迫。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明确断言:“我的辩证方法,从根本上来说,不仅和黑格尔的辩证方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黑格尔把思维过程变成独立的主体,并使之成为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相反,马克思却把观念的东西理解为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辩证法在黑格尔手中神秘化了,但这决不妨碍他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因此,黑格尔对辩证法的理解和马克思对辩证法  相似文献   

12.
我们所说的全球伦理,并不是指一种全球的意识形态,也不是指超越一切现存宗教的一种单一的统一宗教,更不是指用一种宗教来支配所有别的宗教。我们所说的全球伦理,指的是对一些有约束性的价值观,一些不可取消的标准人格态度的一种基本共识。没有这样一种在伦理上的基本...  相似文献   

13.
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曾这样指出:“每一门科学都是要以思想和概念的形式来把握自己的对象的,所以都可以说是应用逻辑。”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摘引了黑格尔这段话,并作了“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的批语。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所说的逻辑,是指整个逻辑学,但本文将只讨论这个逻辑学中的一个部分,即近代意义下的“形式逻辑”,其中特别是指数学中所使用的逻辑。 在数学研究中,除了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法则,直接或间接地从现实世界中抽象  相似文献   

14.
论马克思哲学的理论立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克思哲学不是针对现实需要的即时性方术 ,更不是书斋里的教条式哲学 ,而是摆脱了形而上学梦呓传统之纠缠而直接指向现实生活世界 ,通过揭示、澄清生活世界的特征 ,进而改造现存世界的活的理论。这里所谓“活的理论” ,其本意不是指马克思哲学的理论简单地按照理论理性的逻辑与原则构造出一套应该在现实中去展开的范式与逻辑 ,而是以对现实生活的深刻认知、把握为前提 ,并在此基础上筹划未来 ,使这样生成的理论在现实生活的改造中显示理论本身对经验主义和主观主义的超越 ,从而显示出马克思哲学的现实力量与实现之可能性。由此 ,马克思哲学…  相似文献   

15.
麦克道尔对"第二自然"概念的阐发,推进了当代学界对黑格尔的"自然主义"的关注."自然"概念在黑格尔哲学中既表示"本质"又意指"机械化的自然世界".黑格尔是在后一种意义上理解自然的,并意图回复自然的第一种意义;这一回复是精神自身运动的过程,是"第二自然".第二自然是精神现实化的机制:它一方面否定其外在规定,从自然的、直接...  相似文献   

16.
关键在于能否哲学地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自黑格尔以来,“中国有没有哲学”就一直成为一个问题。这有两个意思:第一,被黑格尔所批评的、径把传播于欧洲的“中国伦理宗教”或“中国文化”或中国传统的某种学问当作“哲学”看待的做法,其本身需要作出一种论证,也就是说,黑格尔实际上暗示了对一种文化的理解与肯定应该是具体的理解与肯定,把“我者”的成分想当然地当作“我者”与“他者”共质的内容,很可能忽略了对文化相异性的基本尊重;但是,第二,当在黑格尔的精神世界体系中,“哲学”相当于文化和文明的灵魂,他否认中国有一种可称为“哲学”的东西,即指中国文明不具…  相似文献   

17.
黑格尔以人类的思想史为基础建构了思想的内涵逻辑的辩证法,从而实现了对辩证法作为内涵逻辑的理论自觉。黑格尔辩证法留给《资本论》辩证法的直接理论资源在于,提供了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历史原则,启示马克思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追问人与世界的现实关系。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吸收了此一原则,通过经济范畴的辩证运动揭示了"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以"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为根基和内容,实现了《资本论》的历史的内涵逻辑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8.
黄钰洲 《哲学研究》2022,(7):108-117
现代世界的基本特质是合法性与道德性的分离,但这种分离也导致了所谓的“博肯福德困境”:现代国家失去了内在的结合力,从而沦为一个外在的强制机制。在黑格尔看来,康德-费希特的政治哲学以一种标准的现代性规划提出了所谓的“魔鬼民族”构想。在他们看来,国家只需要以强制的心理学机制就可自行运转,但是这样的国家模式最终会导致一种权力的无度。青年黑格尔追随古典的共和主义理想,期望回归一种古典的崇高共同体,但是这种理想无法把握现代社会的现实,最终只能沦为一种无差别的狂热主义。黑格尔认为,客观精神在个体的认识和行动之中有其信念之根,作为主观的实体性,现代公民的意向与伦理的客观制度共同构成了现代国家的自由现实。  相似文献   

19.
精神现象学在卢卡奇历史哲学中的再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今天的黑格尔主义?这至少有四种定义供人们选择。第一、黑格尔主义可以被理解为坚持“理性统治世界”这样一种基本信念。第二、黑格尔主义就是维护黑格尔的思想遗产。现在有一种缺乏深思熟虑的观点,按照这种观点,黑格尔的思想遗产今天仍然应当被视为“有生命力的”。第三、黑格尔主义就是接受黑格尔提出的“辩证方法”。第四、黑格尔主义就是个人出于偏爱对黑格尔的著作所作的解释。上述四种关于黑格尔主义的认识,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悠然自得地呆在黑格尔哲学这棵大树下乘凉,但并不关心思辨真理,当然也就满足于  相似文献   

20.
高晓红 《学海》2007,(3):42-45
“伦理实体”是黑格尔学说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范畴。在黑格尔那里,伦理实体是作为价值合理性的根据而出现的。按照他的有关思想,伦理实体指的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统一的社会关系体系,是包含着差别的社会共体,是个人的偶然存在。本文借用黑格尔的这一范畴用以确证:政府不仅是一个政治、行政组织,而且是一个伦理实体,政府的存在具有价值合理性。从“应然”角度说,政府是一种普遍和一种本质,是国家从绠实体外化而形成的社会共体,而且是社会共体的灵魂。所谓的外化,指的是现象化,把自己实现出来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