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二十世纪的资产阶级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为了挽救垂死的资本主义,从历史上搬来人道主义、人性论作为理论斗争的武器来对抗马克思主义。但是,没落的资产阶级在同革命的无产阶级进行决战时期所使用的人道主义、人性论的理论武器,和资产阶级在上升时期所标榜的人道主义有其不同的特点。它一方面以人道主义的阶级调和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另一方面以人道主义的个人自由主义与“个人尊严”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相似文献   

2.
具有崭新性质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首先我们要指出的是马列主义人道主义的科学性。马列主义人道主义原则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些原则是从上述规律里引伸出来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把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抽象理论与革命的人道主义的新的严密体系作了对比,革命的人道主义体系是在反对青年黑格尔派和“真正的社会主义者”(如Б.鲍威尔、М.施蒂纳、格律恩、蒲鲁东等)的小资产阶级哲学和社会学理论的斗争中得到发展和论证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对社会发展所做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分析来研究人道主义,在社会思想史上,他们第一次证明,真正的人道主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的伦理学说,是随着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奠定了科学地研究道德问题的基础,他们在从事革命活动的初期,就非常注意了解、研究和总结无产阶级的道德面貌,揭露了剥削阶级,特别是资产阶级道德的阶级局限性和虚伪性,批判地改造了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的和空想的伦理学说,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说体系。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伦理学说。其主要贡献突出地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详尽地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原则,明确地提出了关于共产主义道德的学说,具体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实际生活中的若干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于人的学说的研究和探讨,无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正在向前推进。《国内哲学动态》曾就人的本质和人性等问题作过一些简介,本文就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关系等问题的讨论情况再作些介绍。一、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是什么关系? 主要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思想体系,我们决不能把人道主义这种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作为无产阶级的战斗武器。其理由是: 1、从人道主义这个词产生的历史背景来看。它产生于文艺复兴以后,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以后才第一次出现。因此,它是适应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而产生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有人把人道主义分成广义的和狭义的,把奴隶占有制、封建制时期的各种论人的言论也放到广义的人道主义范畴里去,这就抹煞了人道主义的特定的历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新型人民军队。在长期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我军形成和发展了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具有丰富内容的完整的军人道德体系。这种社会主义的军人职业道德,是人类历史上最高尚最先进的军人道德。革命英雄主义、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革命人道主义、服从命令遵守纪律是军人道德的主要规  相似文献   

6.
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卢卡奇、柯尔施和葛兰西在20世纪20年代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了积极的、具有开创意义的探索,其思想是对当时历史条件下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人的主体性受到吞噬的积极抗争,其所开启的对人的生存状态的积极关切、对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内涵的强调和对无产阶级意识和文化的重视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的重点领域。同时,我们发现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批判第二国际对唯物史观进行机械化、片面化理解上是积极的、正确的,但由此走上用黑格尔主义解释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同样是片面的;它们分析东西方社会发展的不同状况下无产阶级革命需要不同方式,进而主张通过高举人道主义和文化思想批判的方式取代资本主义社会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唯心主义解读;他们批判恩格斯、列宁对马克思思想的误读,开启西方思想家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分离解析、开启对青年马克思和老年马克思的"断裂"也是没有认清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内涵和真谛。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思想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发展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7.
论人道主义的历史演进和基本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靳辉明 《学海》2002,(2):16-20
人道主义在人类历史上源渊流长 ,其影响波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对社会思想文化的影响尤其深刻。可以说 ,除马克思主义之外 ,它是最具影响的一种社会学说。在当代 ,一些左翼政党和学者提出 ,要挖掘马克思学说中的人文因素。这里所说的马克思学说中的人文因素 ,是指马克思关于人、人的本质、人的尊严、人的价值、自由平等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解放这些重要思想。概括地讲 ,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想。我也赞同这样的观点 ,即马克思以前关于人的学说的主要理论形态是人道主义。因此 ,我们今天研究人学必须深刻理解人道主义 ,包括历史上…  相似文献   

8.
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谈哲学的党性,第二部分讲哲学思想发展中的继承性与遗产,第三部分论哲学的发展是认识完善的过程。在第一部分中,作者说:上述三条原则是列宁研究哲学史的全部工作的基础。列宁认为,研究哲学史必须遵循党性原则,马克思主义者的党性原则就是他属于唯物主义。但运用这个原则,绝不意味着抛弃客观性。就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而言,党性首先表现为对这个或那个思想家作出合乎逻辑的、客观的评价。在研究哲学史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就是要求用具体的历史态度来分析历史材料。而历史的具体性耍求乃是列宁的党性原则的不可分离的一个因素。在第二部分中,作者说:按照列宁主义的解释,传统这个概念的涵义比继承性要广泛得多。传统这个问题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例如在今天,社会主义文化和无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历史渊源问题,以及无产阶级对待过去的遗产问题,具有特别的重要性。列宁主义者过去和现在一直在捍卫遗产,捍卫本国以及世界各民族的唯物主义的、革命的、人道主义的传统。布尔什维主义的产生并不弃绝俄国的以及西欧的思想的真正传统。作者还进一步论证说:每个时代的世界观在形式上必然和前一时代的世界观相联系。一个时代的世界观必不可免地是从前一时代的世界观中产生出来的。一种学说总是作为另一种更早一些的学说的进一步发展或否定而产生的。最后,作者说:所以应当把传统理解为一种流派、一种学派的哲学思想的不断丰富的过程。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者在支持哲学中的唯物主义路线的同时,也要利用唯心主义所提供的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在第三部分中,作者只是简单地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德国哲学遗产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列宁研究过古希腊思想家,并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等等。  相似文献   

9.
1.关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实质 比较一致的意见认为,我们所宣传和实行的是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不是抽象的人道主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在本质上不同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一个道德原则或者说是一个方面的政策,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历史观为基础的,它本身并不构成一个独立的思想体系,因此既不可能把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对立起来,更不能用抽象的人道主义来取代马克思主义。他们认为,社会主义是人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的革命人道主义主张合理利用暴力争取人民民主,争取人民人身、财产等权利,重视人民的利益,提倡人民的真正平等、亲爱互助,尊崇人的价值和尊严,其内容非常丰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这种人道主义除了继承辛亥革命以来的人道主义精神外,也直接继承了俄国十月革命的人道主义,并间接继承了法国大革命及美国革命的人道主义。毛泽东的革命人道主义带有中国传统的人道主义思想色彩,又与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想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1.
胡乔木同志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一文中,首先明确地提出,人道主义概念有两种不同含义,给人以深刻的启发,对于长期关于人道主义问题上的争论,是一次科学总结,在理论上是新的突破。人道主义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的含义,它是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和唯心主义历史观,决不可和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观相混淆;更不能以此来“补充”或“代替”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因为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历史观的出发点是抽象的人性论,由此引伸出来的一系列的理论原则,都是和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相对立的、不科学的。但是,作为一项伦理道德原则和规范,是可以批判地继承下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社  相似文献   

12.
在这篇文章里,胡克主要借助于资产阶级的历史唯心主义和虚伪的人道主义与道德理论,来歪曲、污蔑和攻击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并进而“论证”这种经验“驳倒”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和科学共产主义学说。一、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上,胡克首先用生产力论去曲解马克思所提出的“无  相似文献   

13.
文章说,资产阶级和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家们总是喜欢把青年时期的马克思与成年时期的马克思加以割裂,并且以青年马克思在人道主义方面的言论来歪曲马克思,来解释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类本质的异化现象。但青年马克思在谈人道主义时,总是以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的非人的生活状况为对象,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改造世界和人的学说为基础的。文章说,早期马克思关于人道主义的言论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一个组成部分,马克思在当时提出人道主义思想是一种创举,表现了马克思的崭新的大胆精神。并说,列宁在后来发展了马克思的人道主义学说,俄国工人阶级首先把这种思想变成了现实。马克思谈过“异化”问题,但这个“异化”概念是他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那里借用的概念。马克思使用这个概念是为了说明在有剥削的社会中,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下劳动者丧失人的特性,人的劳动不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自愿活动,而是强迫劳动。劳动者所创造下的东西成了劳动者的对象化,劳动者的产品剥夺了劳动者的族类生活。文章说,人的异化现象的消除只能通过消灭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通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来实现。这是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也是我们时代人类的基本任务。这就意味着必须改变抽象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理想:“人人皆兄弟”。文章接着说,“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是为创造一个新的人的制度而斗争的无产阶级的具体的人道主义口号。  相似文献   

14.
在以往的整个历史时代,对20世纪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根据两个基本的方法论原则:(1)存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总危机;(2)现代非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这种历史情况的反映。现在,当社会意识正在摆脱关于过去和现在,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和关于社会主义及其与资本主义的关系的教条主义观念时,毫无疑问,必须对这些方法论原则进行批判分析。列宁在上世纪末就强调指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全人类利益高于无产阶级的利益和其他任何阶级的利益。在马克思主义的几乎一个半世纪的发展中,这始终是毫无疑问  相似文献   

15.
(1984年11月26日至同年12月25日) 马列主义典经作家思想研究要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问题吴大 益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4年第B期全国唯物史观形成问题学术讨论会观点综述 杨耕江淮论坛1984年第5期关于马克思的无神论的神话卢西亚诺·巴 里奈托国外社会科学动态1984年第10 期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历史发展的“五段 论”思想张树栋南京大学学报1984 年第4期马克思主义与现时代—关于人道主义的争 论〔联邦德国〕罗伯特·施泰格尔瓦里 德国外社会科学动态1984年第n期马克思主义和儒家论人性和改造人的问题 〔美〕窦宗义国外社会科学动态1…  相似文献   

16.
杨本红 《学海》2002,2(6):23-2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当代中国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 ,因为确立了“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邓小平为这次会议所作的主题报告《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 ,被江泽民高度评价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①民主革命阶段和社会主义建设阶段 ,都曾有类似的经历 :当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时 ,革命和建设事业就遭到严重的挫折 ,当遵循实事求是原则时 ,革命和建设事业就捷报频传。邓小平说得好 :“实事求是 ,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 ,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  相似文献   

17.
中国革命道德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在在大力弘扬我国古代传统优良道德传统的同时,还应该大力弘扬中国共产党人、人民军队、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所形成的优良革命道德传统.中国革命道德源生于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取决于共产党人的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意识.从先秦到辛亥革命时期所积淀和流传下来的传统伦理道德是中国革命道德产生的历史前提,革命道德是中华民族道德发展的崭新阶段,其产生和形成实现了中国伦理道德发展史上空前的革命性变革,它同古代传统道德既有联系又有本质上的区别,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是在对古代传统道德扬弃和超越的前提下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第一次完成了对抽象人道主义和抽象人性论的系统批判。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的批判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现实的个人理论;(2)对抽象人道主义及所谓"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批判";(3)革命的现实的人道主义与抽象人道主义的对立和分歧;(4)结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和工人阶级的革命专政。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从科学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转向"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的任务是“分析现时代资产阶级世界观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人道主义本质问题上所进行的斗争”。作者说:“马克思主义所理解的人道主义是一种这样的学说,它研究作为最高价值的人,研究全体社会成员、因而每个个人获得充分的物质福利、自由、社会平等和全面发展的途径。”作者说,在现代条件下,一个极其重要的人道主义问题就是防止世界性的热核战争,另一个尖锐的人道主义问题,是消灭殖民主义、消灭民族压迫和种族歧视,建立各民族的平等权利。作者说,苏联共产主义建设纲领是真正的人道主义纲领,共产主义是现实的人道主义,无产阶级是人道主义思想的始终不渝的体现者,是为人类的人道主义理想而英勇地和奋不顾身地斗争的战士。作者认为,与马克思主义相对立,绝大部分资产阶级哲学家力求使人道主义概念失去其社会政治的意义和内容,把人道主义问题归结为心理的、抽象伦理的、宗教的和其他一些纯精神的问题。由此出发,作者批评了存在主义者、人格主义者、新托马斯主义者以及资产阶级神学家的人道主义观点。最后,作者批判了资产阶级思想家的所谓“经济人道主义”和“工业中合乎人道的关系”这样一些理论。  相似文献   

20.
恩斯特·布洛赫的报告:<马克思,直路,具体的乌托邦>不仅是一部关于马克思的纪念报告,也是一部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在这份报告中,布洛赫高度评价了马克思哲学一政治思想的丰功伟绩,实事求是地指出了他的哲学一政治思想中的某些"实质性缺陷",批判了斯大林主义的"奴役性实践",划清了前苏东"官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的人道主义"的原则界限.根据布洛赫的评估,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马克思哲学一政治思想中的个别结论已不再有效,但是,马克思的基本思想,特别是"辩证法思想"、"异化理论"、"现实的人道主义理念"等依然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