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们常常说到禅宗西天有多少祖师,东土又有多少个祖师,其间的继承关系究竟以什么为凭据呢?又说禅宗的传承本来是以心传心,以心证心,这里有没有经验的依据呢?有没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标准?若依禅说禅,禅宗千古一脉,佛门中的弟子是如何把握的?一棒一喝我们今天也可以用,但为什么没有见什么人是因此当下得悟的呢?  相似文献   

2.
工作与侍奉     
张远来 《天风》2012,(10):8-10
常常听到信徒说:"侍奉神的人真有福!"感叹自己因着工作多、时间紧,天天忙于世界而不能蒙这福分。圣与俗真的如此水火不容吗?只有在教会里的服侍才是侍奉、只有读过神学的人才能侍奉神吗?工作中难道就不能侍奉吗?跟从基督的人当如何出世而又入世,在生活中展示自己对上帝的侍奉呢?让我们一同来看看几位同工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我们常常说到禅宗西天有多少祖师,东土又有多少个祖师,其间的继承关系究竟以什么为凭据呢?又说禅宗的传承本来是以心传心,以心证心,这里有没有经验的依据昵?有没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标准?若依禅说禅,禅宗千古一脉, 佛门中的弟子是如何把握的?一棒一喝我们今天也可以用,但为什么没有见什么人是因此当下得悟的呢?  相似文献   

4.
梁亦琨 《天风》2002,(10):10-11
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怎样活得有意义,有喜乐,有幸福呢?主耶稣说: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30多年的光阴,虽然短暂,但我们的主确确实实这样做了,无论在犹大地,或是在加利利海边,他医治各种灾病患者,他安慰忧伤的心灵,扶助被压制的人,寻找失丧的人……处处留下了慈爱的脚  相似文献   

5.
《天风》2020,(11)
正牧者在神的救恩之中,扮演什么角色呢?当弟兄姊妹说:"牧师,我是你的粉丝!"或说:"牧师,是你牧养了我。"我们是否会因此沾沾自喜?是否会忘乎所以?或者,我们每天尽心服侍,却仍然有弟兄姊妹批评、指责时,我们是否因此而失去服侍的动力,从而怀疑自己的蒙召?保罗一方面被哥林多教会尊为四派之一,另一方面却被哥林多教会其他派别质疑与否定,然而他并不因此改变自己服侍的初衷,  相似文献   

6.
《天风》2014,(1):64-64
问:我是一名义工,除了上班,多数时间在教会参加各类服侍,回家又有不少家务要做,经常忙得团团转。服侍要尽忠,家务要尽责,工作要尽力,因此老感觉时间不够用。请问我该怎么办?—姊妹张露答:张露姊妹,你好!你的感觉也许不少人都有,时间常常在不经意中悄然无声地离我们而去。有时以为自己合理利用了时间,其实并不尽然。  相似文献   

7.
曾庆云 《天风》1994,(4):30-31
世间人对钱财的贪恋,已到“欲心难厌如溪壑”的程度。贪财的人“陷在迷惑、落在网罗”,“沉在败坏和灭亡中”,“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给社会带来多少触目惊心的犯罪腐败:贪污、受贿、出卖色相肉体、抢劫害命……神的儿女——基督徒该建立什么样的金钱观?主在圣经中是如何教导我们的?  相似文献   

8.
荆棘百合 《天风》2006,(20):28-29
常常听说“我受圣灵感动……”常看见一些人很容易热血沸腾,要行善、要祈祷、要读经、要唱诗、要服侍神。只是他们一阵热气之后,爱主之心就烟消云散了,热心时,他们说是受圣灵感动,但灰心时,他们是否认为圣灵不再感动,圣灵离开了他们呢?圣经中不缺少受圣灵感动的例子,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圣经中更告诉我们神是一位有计划、有组织、会管理的神。我们对神的工作方式、意图若缺乏了解,我们就不能按他的心意去行,去规范我们服侍神的心态、动机、目的以及明白最后要承受的结局。从神带领以色列民族出埃及这一特大历史事件,我们了解到神的心意。首先,创世记16章13至14节神在亚伯拉罕在世时就预备了亚伯拉罕之后裔寄居别人之地400年后要领他们出来。  相似文献   

9.
《天风》2015,(10)
<正>学习同工配搭侍奉是我们侍奉的第一功课,只有在同工的彼此配搭中才能完成教会的牧养。健康的教会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服侍者能做好配搭侍奉,做好团队侍奉。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同工的配搭侍奉?一、共同的异象,同负使命用什么能把不同背景和性格的人凝聚在一起,彼此相爱,同心服侍,而且没有任何私心呢?那就是共同的异象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0.
我们都在准备买房或正做着"房奴",气喘吁吁艰步前行。云疑惑地看着我们,说,为什么都得买房呢?可以让房子跟着人走啊,人是活的,房子是死的,房子其实是为人服务的,像你们这样,成了人服侍房子了。云不只是说说而  相似文献   

11.
正"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参可10:45)基督的教训贯穿了历代的教会。教会是基督道成肉身在地上的延续,自然要履行基督服侍人的使命。一个健全的教会,必定既宣教又兼顾服侍。教会作为社会的一个实体,理应发挥教会的社会职能,主动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同时,教导信徒信仰与生活并行,信心与行为一  相似文献   

12.
王路加 《天风》2012,(10):12-13
一个人在得救之后,该如何实践基督徒的使命,过讨神喜悦的生活?基督徒如何完成"大使命"?在哪里见证荣耀神呢?教堂?家庭?小组聚会?这些无疑都是重要之地,但环顾四围,最大的禾场是在职场。职场服侍,神的儿女责无旁贷。但我们常常感到困惑:我是否能做职场服侍?我的能力和装备够吗?笔者浸淫职场28年,信主后又服侍职场的主内弟兄姊妹,也帮助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其中感悟不少,在此以求教于众弟兄姊妹。  相似文献   

13.
我10岁开始信奉天主教,1950年任玉林天主堂本堂先生,爱国会负责人,1963年到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习(宗教班)。文革期间,天主堂被占用,全部人员被赶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了宗教政策,退还教堂,恢复了宗教活动,成立了管理小组,我当选为组长,爱国会恢复,我仍为负责人。记得吾主耶稣十分明确地教导我们:“我从不寻求自己的光荣”“人子来不是受服侍,而是服侍人”。在新的形势下,一个天主教徒应如何服务人民呢?几十年来,根据我对书法的爱好,为群众作了一些奉献。一、参加赠写春联活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城乡活跃,群众在中国传统节日春节,都要贴春联增添热闹。我从1980年开始积极参加赠写春联活动,内容上也赋予新内容,深  相似文献   

14.
倪光道 《天风》2012,(9):19-20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照所得的恩赐彼此服侍——我用我所得的恩赐服侍你,你用你所得的恩赐服侍我。换句话说,我们每个人都要受人服侍,也都要服侍人,在彼此服侍中彼此联络,在爱中建立自己。这就是神给教会百般恩赐的目的。经文:彼前4:10-11"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赐彼此服侍,作神百般恩赐的好管家。若有讲道的,要按着神的圣言讲;若有服侍人的,要按着神所赐的力量服侍,叫神在凡事上因耶稣基督得荣耀。原来荣耀、权能都是他的,直到永永远远。阿们!"(彼前4:10-11)我们读了这两节经文,要思考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上帝的手     
路飞 《天风》2005,(10):F0004-F0004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了庆贺56年诞辰时,岁月如歌,我们祈求上帝眷顾和祝福我们的国家和平、和谐,和睦。全能的上帝,使我们有幸成为上帝的手和脚,当我们为美好的家园服侍和看顾更多人时,我们不仅得到那份服侍的喜乐,同时中国基督徒会为此感恩,上帝选择了我和你的一双手,去成就行善的工作,看顾更多需要服侍的人。  相似文献   

16.
平稳安静     
张志祥 《天风》2001,(1):36-37
赞美诗133首《安静近主歌》告诉我们,这里是主的殿,要轻步走。人当存着一颗敬畏的心,安静来到主的面前,因为我们的主大而可畏。使徒保罗多次教导我们要立志作安静人。我们是神的儿女,要在神的面前作安静人。这都是圣经的宝贵教训。 神要我们安静,我们也想安静,可我们却常常安静不下来。正如保罗所说,立志行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这是为什么呢?在我们内心当中有两律交战,一个是顺从神的律,一个是  相似文献   

17.
赵红梅 《天风》2010,(7):10-12
在"人子来不是要受人服侍而是要服侍人"的圣经教导下,基督教的社会服务事工已经成为教会在世上为主发光作盐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中国教会在自身条件十分有限的情况下,积极探索和推动社会服务事工,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彰显了基督的大爱。本期话题是关注教会的社会服务,敬请读者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18.
杨联涛 《天风》2003,(5):18-18
上帝特别赐福给人,使人可以用丰富的语言来表达自己不同的想法。每天,我们都要说许多的话,但是,我们是否仔细想过:在这些话中,有多少是非说不可的?有多少是可说可不说的?又有多少完全是不必说的?在我们说的这些话当中,有多少是使人得到造就?又有多少使人因此而跌倒?  相似文献   

19.
宽恕之道     
“那时伯多禄前来对耶稣说:‘主,如果有弟兄得罪我,我该宽恕他多少次呢?直到七次吗?’耶稣回答说:‘我不对你说七次,而说七十个七次’。”(玛18:21-22)在这里我们必须明白,主耶稣所说的七十个七次,当然不能理解为四百九十次就可以了,而是要我们不断地宽恕别人。为什么要宽恕别人呢?因为主耶稣说:“如果你们不从内心宽恕你们的弟兄,我的在天之父也必将同样对待你们。”(玛18:35)为什么要不断宽恕别人呢?因为我们常常犯罪,也不断常常祈求天主宽恕我们。如果我们不遵照耶稣的教导,不断地宽恕别人的话,那么天…  相似文献   

20.
黄时裕 《天风》2017,(6):22-23
<正>自古以来,为了知识,人们在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中有了师生关系,授者为师,受者为徒。圣经历史中也有好几对师生,如摩西与约书亚、以利与撒母耳、撒母耳与先知班、以利亚与以利沙、耶稣与门徒、保罗与提摩太等。通过他们,我们能看到圣经是如何阐述师生关系的,就是监管、引导、教导、同工、服侍、相爱、师承。监管。从撒母耳以后,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